古希腊的政治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政治思想古希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世人推崇的文明古国,这个国家不仅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政治体系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被认为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雏形,而其政治思想则影响了整个西方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就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政治思想进行简要介绍。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始于公元前5世纪,在这个时期,雅典州的人民大会和议会成为了政治活动的核心。
人民大会由所有成年男性自由人组成,而议会则由500名成年男性组成。
在这种体制下,选举、投票以及发表意见的权利都由“公民”行使。
这种制度可以被描述为“间接的、代议制的民主制度”,因为成千上万的公民很难集会到一起来做出决策,他们通过选举代表来实现自己的意愿。
雅典实行的民主制度虽然简单,但它促进了数百年的和平和自由,这种政治体制的一个常见特征是利用公共场所和公共建筑来表明城邦的成功和政治实力。
城市周围的公共广场、公共凉亭和公共建筑通常会变得非常繁忙,因为公民们会在这里集会,交流意见,讨论问题和做出决策。
这种实时的交流和互动是民主政体的核心,因为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公民思想的交流和形成共识。
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则源于一些伟大思想家的著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创作包括关于教育、政治和美学的许多著作,他的《理念国》甚至被认为是对民主政体的反对。
柏拉图认为,民主政体是不稳定、易犯错误和自由宽泛的,因此不适合束缚自己的个人行为。
相反,柏拉图提倡专制和一种高度统一的社会。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则发布了大量有关民主政体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政治学》。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主张一个理想的民主政体应该由中产阶级领导,并且他认为,民主并不会导致理性的意见,因为大多数人被描述为“众数”的那一部分。
然而,古希腊人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民主或独裁这两种方式之间的抉择,他们常常提倡“混合政体”,即通过各种不同的政府形式来维持一个平衡。
例如,一些城邦采用的是“政治轮替”制度,让不同的人担任不同的职位,包括军事领导与民政领导。
西方政治思想史导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历史。
其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讨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后来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他们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民观察一切问题的依据,一切意识形态都从属于它,代表人物是奥古斯都、阿奎那;★权利政治观基本上是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应然、实然和将然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国家,后来进一步提出‘天赋人权’的观念,人们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
▲应然阶段: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期,各阶层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揭露、鞭笞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平等的个人可以通过协议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国家,个人都有生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的权力;19世纪直到20世纪前期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实然阶段’,资本主义的矛盾暴露出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摆脱‘理想’,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并且论证现实的合理性,目的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无产阶级已逐步由自在的阶段变为自为的阶级,在思想上,他们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马克思也随之诞生;当代西方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和将然阶段并存,世界经济的发展,民主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改变着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在这种局面下,西方政治思想更是派别林立,花样繁多,一方面是以维护现存秩序为目的的思想,各种派别无不是为政府的国内、国际政策出谋划策,为现实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某种设想和对策;另一方面,有的思想家批判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把一切都归结于现代化的原因,西方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原来的社会构成和组织已经不能适应要求,需要重新建构,提出一套将然的设想。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
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
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
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
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
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
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总之,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民主制度不仅使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使政治思想不断丰富和繁荣。
尽管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对后世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但是,雅典的民主制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是非常狭隘的民主,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自由公民的特权。
当时希腊城邦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邦内部各阶层地位的明显变化,传统的贵族寡头政权形式已很难保持社会平衡。
平民阶层,其中包括小农、手工业和工商业者对贵族氏族开展了一系列斗争,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总结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石。
城邦政治思想包括了许多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和观点,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这些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公民参与政治。
古希腊城邦将公民分为自由民和非自由民,只有自由民才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这是城邦政治的特点之一。
从城邦政治的角度来看,公民不仅仅是国家的居民,更是国家的构建者和参与者。
这种政治制度与当时的奴隶制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公民平等、参与政治的思想。
城邦政治思想强调政治活动的重要性。
古希腊人相信,只有通过政治参与,才能实现个体和整个社会的最高利益。
政治被视为最高尚的活动,是实现智慧、道德和正义的手段。
这种观点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建立应该以智慧者为基础。
他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国”概念,认为城邦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智慧和公正的统治。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拥有智慧,他们应该被选举为统治者,指导整个城邦。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许多国家的建设和改革。
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一种伦理活动,目的是实现个体和整个社会的最高利益。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城邦政治的理论,如正义、公共利益、政治权力分配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通过公正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政府才能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幸福。
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还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在城邦政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城邦的公民应该遵守法律,并接受法律的制裁。
古希腊人相信,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约,才能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总的来说,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对西方政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城邦政治思想强调公民参与政治、政治活动的重要性、智慧者的统治、公正政治和法律制度等。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政治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总结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是指在古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政治理念和观念,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公民参与、追求政治自由和平等、讲求正义与德行。
以下是对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
首先,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强调公民参与。
在古希腊城邦中,公民具有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具有表决权和参政权。
古希腊政治体制中的民主制度被认为是公民参与的最高形式,鼓励公民通过集会和发言来参与政治决策。
其次,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追求政治自由和平等。
古希腊人认为政治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主张公民在政治上不受束缚,享有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个人自由。
古希腊人也重视政治平等,认为所有公民应该平等地参与政治决策,并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强调正义与德行。
古希腊人认为政治的目的是追求正义,政治活动应该符合道德规范。
他们认为,政治决策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遵循道义原则。
古希腊人也注重德行的培养,认为政治参与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
最后,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派别和学派。
最有代表性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强调理性统治和哲学统治,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具备治理城邦的能力,并主张实行贵族制度;亚里士多德则主张中等政体,追求政治平衡和中庸之道。
总的来说,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是一种追求公民参与、政治自由和平等、讲求正义和德行的政治理念。
这些政治思想不仅对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政治思想和政治体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导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历史。
其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讨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后来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他们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民观察一切问题的依据,一切意识形态都从属于它,代表人物是奥古斯都、阿奎那;★权利政治观基本上是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应然、实然和将然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国家,后来进一步提出‘天赋人权’的观念,人们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
▲应然阶段: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期,各阶层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揭露、鞭笞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平等的个人可以通过协议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国家,个人都有生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的权力;19世纪直到20世纪前期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实然阶段’,资本主义的矛盾暴露出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摆脱‘理想’,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并且论证现实的合理性,目的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无产阶级已逐步由自在的阶段变为自为的阶级,在思想上,他们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马克思也随之诞生;当代西方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和将然阶段并存,世界经济的发展,民主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改变着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在这种局面下,西方政治思想更是派别林立,花样繁多,一方面是以维护现存秩序为目的的思想,各种派别无不是为政府的国内、国际政策出谋划策,为现实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某种设想和对策;另一方面,有的思想家批判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把一切都归结于现代化的原因,西方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原来的社会构成和组织已经不能适应要求,需要重新建构,提出一套将然的设想。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古代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希腊人南下进入希腊半岛,以伯罗奔尼撒为中心,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到公元前12世纪,又一支希腊人—多利安人南下,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希腊世界又回到部落生活状态,A.D.12-A.D.8世纪是希腊的中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人结束部落迁徙,开始进入城邦的形成时期,到A.D.6世纪,进入城邦阶段。
城邦不同于原始的氏族部落,它不是一个自然组织,而是一个政治社会,有一个建立在阶级关系基础上的公共权威,内部主要依靠政治、经济关系而不血缘关系,社会秩序由法律和公共权威维持。
、、、希腊之所以能建立城邦与它独特的自然环境分不开。
希腊地区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小块平原多为险峻的山峰所阻隔,这种极为不方便的群岛地区最容易形成小岛寡民、各自为政的城邦制;希腊地区海岸线曲折,形成许多天然优质港口,构成希腊海外贸易的重要条件,商业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自由平等,有章可依,这又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小国寡民又使民主原则容易贯彻、落实。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希腊的思想家普遍持有一种自然政治观,城邦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各种自然地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
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决定了希腊政治思想整体主义价值观,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只有融合于整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乎科学的研究方法。
公民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与民主制度规范政治权力,实现政治生活的理性化;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柏拉图的演绎法、亚里士多德的溯源法和分析法以及实际调查法,在古代社会都是比较先进的方法。
★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希腊政治学的主题就是对整体的研究,范围是限于公民的内部问题,核心是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关系、分配权利义务,是公民过上一种优良的公民生活。
★公民的社会视角。
古希腊的政治学家都是站在公民的视角认识政治现象,阐释政治见解,公民所享有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是政治学繁荣的重要原因。
■早期立法者的思想:★梭伦是为雅典政治制度奠定基础的立法家。
他颁布解负令,宣布取消贫民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颁布土地最大限度法令,限制土地的过分集中;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四个阶层;恢复公民会议制度,第一、二、三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克里斯提尼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他划分新选区并按选区进行公民登记,取消部落制;建立500人会议取代原来的400人会议;建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度,制定贝壳放逐法。
★来库古被认为是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建者。
他在斯巴达人内部建立平等者公社,公民内部实行严格的平等,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职业军人,在军营中过集体生活,实行共餐制,每个公民被塑造成城邦机器上的齿轮,为城邦奉献自己的全部身心。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A.D.6-A.D.5世纪,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专注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把自然作为客观的求知对象,寻求统一的本源,发现内在的和谐秩序与规律。
★米利都学派主要指泰勒斯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以及阿那克西美尼,他们把国家和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地发展服从着同一的规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起源于水,客观上引导人们用统一的客观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排除神的因素与作用;反对贫富过度悬殊,主张中庸。
★毕达哥拉斯的政治主张比较保守,倾向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秩序与和谐是宇宙最高的规律,也是任何一个城邦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建立法制,公民服从法律是最高的善;公民之间应该平等,实行共有;重视教育,对公民的教育是城邦的义务;拥护贤人政治,反对民主政治,群氓的意见是不理智的,博学者永远是少数。
★赫拉克利特,他的性格孤僻,思想深邃,被同时代人称之为‘晦涩诗人’,其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世界上的万物都处于川流不息的变化过程之中,万古常新;世界上的万物都服从着同一的客观规律---逻各斯。
此外还有,强调战争的积极作用,战争带来变化发展;主张贤人政治,国家应该由少数优秀的人来治理;主张法制,法律体现理智,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理智,人的法律必须服从人的法律。
★德谟克利特,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认为国家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产生于人类的需要;重视教育,用鼓励和说服早就一个人的道德,比法律的惩治更为重要;公益高于私利,国家高于个人,是一个集体主义者;拥护民主政体,但不赞成极端民主;发展生产,主张私有,特别反对毕达哥拉斯的共有思想。
■希腊在经历了A.D.490年的希波战争之后,经济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民主,雅典更是成为希腊世界的盟主,雅典的民主政治成为其他城邦包房的对象,实行民主政治需要动员全体人民参与政治,就必须让他们掌握政治知识。
适应这一需要,希腊各地区出现了一批以传授致死、讲授辩论及演说技巧等为生的一批人,称为智者,他们的政治观点不统一,但大都拥护民主制度,有特别关注社会现实。
智者们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了人和社会,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政治法律问题;肯定系俗语法律的价值,引进十分激进的平等思想,探讨社会不平等是否合乎自然,成为斯多葛学派的先声。
普罗泰戈拉,被认为是智者派的代表,他比较具体地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国家起源的假说,借助于神的力量;主张平等、民主,主张建立法制;应该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
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尖锐,引发了A.D.431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各城邦出现了政局动荡、宗派纷争的局面,雅典政体与斯巴达政体的存在引起人民的思考。
苏格拉底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
他出生在一个工匠家庭,母亲是助产婆,与智者是同时代人。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探讨普遍定义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他认为治理国家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必须由懂得政治的人来治理,特别强调专门知识的重要性,反对民主政治制度,主张建立斯巴达式的贵族政体;他强调到的是城邦政治的基础,教育和知识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是他们有知识和教养,过理性的生活。
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时期,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动荡。
其代表作是《理想国》、《政治家》。
《法律篇》。
(1)理念与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人们感觉到的现实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理念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现实世界是变动可居的,只是理念的某种歪曲的影子。
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把握,掌握对国家的真知识,必须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理想城邦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与生活方式进行阐述,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是现实城邦所应接近的目标。
柏拉图政治学中理想国与显示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乌托邦主义的传统,他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又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泉。
、、、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与动力,人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只有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得最好,根据社会分工的原则,需要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集团,便是国家。
理想的国家贯彻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的三个等级即哲学家统治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从一个等级转入到另一个等级。
柏拉图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种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个人的扩大,一个人的灵魂中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三种要素,理性在价值上处于最高,欲望最低,哲学家最有智慧,代表着国家的理性;生产者从事粗鄙的经济活动,代表着欲望,人人在两者之间代表着就激情,因此由哲学家统治的城邦才是理想的城邦;第二种观点,人的美德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体现在城邦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节制贯穿于全体公民,当这几个等级各就其位,城邦就实现了正义;还有一种说法,城邦的所有成员都是一土所生,亲如兄弟,但上天在铸造他们时,有些人身上掺入了黄金,是最高贵的,应成为统治者;有些人掺入了白银,是军人,还有人掺入了铜铁,是生产者。
(2)哲学家治国的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哲学家被臵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对理念进行把握,才能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知道国家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而且当时人的品性坠落,只有哲学家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