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01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13.86 MB
- 文档页数:43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一、古希腊前期的政治思想1、古希腊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点对于理解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同样适用的。
(1)基本概况①公元前12世纪,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制。
前六世纪末,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向贵族阶层发起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②这种巨大转变源于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巴尔干”一词就是土耳其语中“山脉”一词派生的),缺乏平整土地、大河流、自然水源(这些是农业文明的必备条件)。
而且地形将陆地隔成小块,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称为城邦。
提供避难处的地方称为“卫城”或“高城”。
这些城邦彼此隔离,较为独立,交通便利。
(自然主义的文明与理性主义的文明)③早期的城邦以农、牧、渔业为主,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随着人口聚集而遭到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
于是在公元前5世纪,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希腊殖民地。
④殖民地与希腊城邦之间的贸易:以粮食换取希腊城邦的经济作物(酒、橄榄油),从而转向商业性农业,巨大的商船队开始形成,这时的希腊经济与19世纪的欧洲极为相似。
⑤农业商品化使小农经济受到各种伤害,不可避免导致各种激烈的阶级斗争。
城市里新富的阶层也要求获得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符合的政治地位,他们获得了城市贫民的支持。
于是,所有这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致反对由拥有土地的贵族掌权的传统政治制度。
⑥在军事上,传统的决定作用的贵族骑兵让位于重甲步兵,这也提高了下层民众的地位。
经济与军事变革引起了政治变革,各邦先后由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僭主政体的转变。
(僭主: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法谴责的人。
他们通常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有助于加速民主政治的到来)(2)斯巴达与雅典①公元前8世纪后期,斯巴达征服了一块肥沃的平原,排除了向海外扩张的需要,也就享受不到因与外界交往而带来的经济与智力的促进,只能过一种很少变化的农业生活。
为了控制大批受管辖的居民,就把自己的国家组织像一个军营,一切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使其成为希腊最好的步兵。
西方政治思想史导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历史。
其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讨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后来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他们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民观察一切问题的依据,一切意识形态都从属于它,代表人物是奥古斯都、阿奎那;★权利政治观基本上是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应然、实然和将然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国家,后来进一步提出‘天赋人权’的观念,人们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
▲应然阶段: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期,各阶层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揭露、鞭笞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平等的个人可以通过协议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国家,个人都有生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的权力;19世纪直到20世纪前期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实然阶段’,资本主义的矛盾暴露出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摆脱‘理想’,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并且论证现实的合理性,目的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无产阶级已逐步由自在的阶段变为自为的阶级,在思想上,他们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马克思也随之诞生;当代西方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和将然阶段并存,世界经济的发展,民主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改变着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在这种局面下,西方政治思想更是派别林立,花样繁多,一方面是以维护现存秩序为目的的思想,各种派别无不是为政府的国内、国际政策出谋划策,为现实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某种设想和对策;另一方面,有的思想家批判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把一切都归结于现代化的原因,西方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原来的社会构成和组织已经不能适应要求,需要重新建构,提出一套将然的设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篇: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城邦,它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
由于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小块,希腊形成了城邦林立的多元化政治格局,成为世界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希腊半岛辉煌的希腊文明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迈锡尼文明,也经历过公元前12至8世纪的黑暗时代,在公元前8至6世纪形成城邦文明。
由于以海洋为中心,希腊文明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化的特点。
凭借地缘之便,希腊继承和吸收了埃及和西亚古老的文明成果。
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荷马时代公元前12-8世纪;《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迈锡尼时代);氏族内的原始平等丧失,阶级和等级分化已经出现,主要权力机构为民族大会、长老议事会和军事首领巴西毓斯;狄凯(正义女神,代表行为准则)和忒密斯(惩罚女神,代表习俗、法律)和荣誉概念。
电影《新木马屠城记》特洛伊战争赫西俄德赫西俄德:《神谱》和《工作与时日》狄凯(正义)和欧诺弥亚(法制)是宙斯的女儿,宙斯的统治标志着正义、法制及公共事务的原则的确立,狄凯捍卫神的正义,惩罚违背正义的行为。
他把人类历史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铜器时代、半人半神——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
在他所生活的铁器时代,人们承受繁重的劳动和不幸,社会道德败坏,强权即正义,充满仇恨。
三、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时间:公元前8-6世纪,希腊世界完成由原始部落向城邦的过渡。
来库古(前700年-前630年)斯巴达政治制度根据平等和集体主义的原则,来库古在斯巴达人内部建立“平等者公社”。
为了维持公民内部的平等,来库古将全国的土地和奴隶平均分配给每个斯巴达人,并且消灭货币、禁止土地买卖;为了贯彻集体主义原则,斯巴达人必须在军营中过集体生活,实行共餐制。
斯巴达战士斯巴达人既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公民权,又是职业军人,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和从军作战。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地理特点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多山,各地之间交通不便,不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各城邦多沿海而建二、古希腊的城邦城邦的界定: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城邦之间互不隶属。
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面积为几十到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为数百到数千人,上万的并不多。
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城邦的政治是多元的:一是指城邦林立,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三、政治改革与城邦政治体制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各城邦之间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制度。
这种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对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其二,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三,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其四,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
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第二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著作和时代背景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改名为柏拉图(Plato)身出名门,其母为梭伦的后代,其父为雅典末代国王的后裔,曾师从苏格拉底,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二、主要政治思想(一)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和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古希腊政治思想——城邦政治思想一、概述西方政治思想出现时间西方政治思想早在柏拉图甚至苏格拉底之前即已存在,但政治思想成为一种学说则是在此之前就已有了。
西方政治学说创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
政治学说与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学说属于政治哲学,政治思想主要研究文本,而政治制度一般属政治学。
政治实践的主体是人,当人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时,就可能去编制政治实践包括政治制度。
古希腊城邦的观念起源希腊人保留了荷马史诗中的命运的观念,他们希望与人类有关的事务应该是由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变的、而且必不可少的公正的法则所支配的,即应该是由自然法则所支配,城邦的法则与自然法则极其相似,他们认为城邦法则就是好的自然法则。
二、城邦状况古希腊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波希战争前及战争期间1[①];繁荣时期——波希战争后期及胜利后;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后2[②]。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学说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思想和文化发展大体为:第一个时期,自然哲学比较发展,第二和第三时期,政治和伦理学说才开始发展起来。
近代的许多政治观念,例如正义、自由、立宪政体和尊重法律等观念,至少是这些观念的定义,都起源于希腊思想家对城邦制度的看法。
城邦制度主要是了解雅典政体。
1、社会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
首先是奴隶。
雅典居民中有三分之一是奴隶。
第二是外邦人。
雅典这种人数量很多,而且许多人都是长期甚至数代居住。
但因为不能入籍,因而不是公民。
第三是公民。
这是根据出生而获得的一种特权。
在雅典民主最为发展的时期,也只有年过18岁的男性公民才有资格参与政治,如要充任国家官员至少得30岁。
对于希腊人来说,公民观念主要意味着一种参与政治的权利,而无论参与政治的程度如何。
因此,这种观念与现代公民观念有着重大区别。
2、主要政治制度①公民大会。
这是雅典主要的政治制度,是最高权力机构,所有重大问题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第一章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古希腊早期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背景一、古希腊政治文明的重要性1. 西方生活的三大来源:Greek rationalism, Jewish monotheism, Christian love.2. 古希腊为西方政治理论提供了早期最杰出的学说。
3. 政治和法律相关学科已经萌芽。
4. 为后世提供丰富的分析样本——政治制度。
二、城邦制度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进入了城邦时期。
1). 城邦的概念:城市国家(city-state)。
一般由一个中心城和若干卫城,以及围绕卫城的街道和农田组成。
2). 城邦制度的意义(1)城邦林立,为政治制度和思想的比较与竞争提供了基础。
(2)形成了早期的民主制度。
第二节早期希腊主要政治思想著名的史诗包括:a.荷马史诗: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分别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b.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第二章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第一节思想背景与生平一、苏格拉底(前470—前399)“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学思考人生和道德,善与恶。
”不同的学习方法。
对人文科学而言,教学任务决定了其不仅要学习著作的内容,更要洞悉其呈现的生活观。
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权威主义的(捏陶器);第二,自由主义的(树浇水);第三,苏格拉底的,共同探讨,通过反思,获得洞见。
二、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求学与教育经历学术志趣的转变——由文学而哲学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大量既懂自然科学,又懂政治学和哲学的治国之才。
三、主要著作《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第二节正义与城邦一、正义问题的重要性城邦败坏的根源在于个人行为失范,失范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何为正义。
二、对各种正义观的批判1. 正义就是偿还债务2. 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3. 不正义能带来更大的利益?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心灵的德行,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
人心善则为人也是善的,人心恶那做人也是恶的。
西方思想政治史知识点总结一、古希腊思想政治史1.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受到那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影响。
孕育了自然哲学、幽默哲学、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哲学等多个流派。
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梅尼斯等,他们对世界的本质、人性、道德、政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2. 古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制度。
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通过公民大会、公民议会、陪审团等形式来实行政治民主。
但其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女性、奴隶、外国人等。
3. 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观点古希腊思想家对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柏拉图提出了“哲人王”的理想政治观念,即由具有高智慧的哲学家来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宪政来实现社会公正和政治平等;伊壁鸠鲁提倡以感性的快乐为政治目标。
4.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文化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风格、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
其政治制度、思想观念被后世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化人所继承和发展,对西方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罗马思想政治史1.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共和制为主。
在共和制度下,政治权利由成年男性公民共同享有,通过选举产生政治官员和决策机构,实行政治制衡和权力分立。
这种政治制度直接影响了近代的民主制度的形成。
2. 古罗马法古罗马的法律对西方世界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包括土地法、公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部分,为后世的民事法、刑事法、行政法奠定了基础。
3. 古罗马的哲学思想古罗马的哲学思想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古罗马哲学家主要关注于伦理道德、政治治理、人生观念等问题。
其中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列里乌斯、塔克图等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
4. 古罗马文化的传承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得到了西方世界的继承和发展。
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哲学思想等对后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在城邦。
政治学是对政治问题的理想思考,它是伴随着以城邦为核心的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
研究的是对自由人的管理,是自由公民的自治问题。
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关于“正义”的观念蕴含着政治观念的萌芽。
英雄们把正义理解为习惯法的绝对基础和准则,而习惯法是正义的体现。
荣誉意味着管理一定领域的事务和关系的权利。
赫西俄德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自然法和人定法之间的对立,这里包含着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是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建者。
(“平等者公社”的特征是平等和集体主义)梭伦是为雅典政治制度奠定基础的立法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
一方面使每个自由公民享有基本平等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使富有财产从而为国家尽较多义务者占有一定的优势。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公元前6—5世纪的最早的自然哲学家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论述自然的人”以区别“论述神的人”,寻求自然界统一的本原,发现其内在的和谐秩序与规律。
最早对政治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留下了关于政治问题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他们研究自然的思维方法和关于自然的认识,对后来希腊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是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从古希腊到现代,是否符合自然成了西方人思考政治社会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通过对自然的研究,自然哲学家得到了关于均衡和和谐的观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本原)首次自觉地将宇宙看做是一个有内在秩序、内在规律的世界。
强调净化灵魂的重要性,推崇社会和谐的价值,主张政治上由知识精英统治,在经济上实行平等和公有。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城邦和城邦制度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希腊城邦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民自治团体的政治结构。
(奴隶、公民、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奴隶和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5-6)政治思想史从古希腊开始。
公元前8世纪开始,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城邦开始形成,它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希腊地区气温适度,雨水充足,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
这种交通极为不方便的群岛地区最容易形成小国寡民、各自为政的城邦。
有许多优质港口,通过进行海外贸易生存总之,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该地区形成城邦这种政治实体创造了条件。
二、政治改革与城邦的形成(6-9)希腊的城邦是一个政治社会。
它有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建立在阶级关系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威。
梭伦改革:第一,梭伦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第二,为了限制土地过分集中,梭伦颁布了“土地最大限度法令”;第三,梭伦按财产之多少将全体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四,恢复了公民议会制度;第五,建立了陪审法庭制度。
克里斯提尼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其内容:(1)划分了新的选区并且按选区进行公民登记;(2)建立500人会议,取代了原来的400人会议;(3)建立了十将军委员会制度;(4)制定了贝壳放逐法等重要政治制度。
第二节古希腊早期政治思想一、泰勒斯的政治观(9-10)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
他们把国家和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服从着同一的规律,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
这个命题客观上引导人们用统一的客观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排除了“神”的因素和作用,为后来的自然法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毕达哥拉斯的政治思想(10-12)他提出了“万物都是数”的命题。
其政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和谐与秩序是与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一个理想的城邦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2、必须建立法制。
他主张实行法治,恪守祖传的习惯和法律。
3、公民之间应该平等。
他认为,公民间实行平等是真理和正义的要求。
4、重视教育。
他认为,对公民进行教育,是城邦的义务。
第一讲第一章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一、时代背景及其政治思想的特点(一)社会历史概况1、古代希腊所包括的地方(见下图)。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古代希腊(ancient Greece)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腊人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生平及主要学术活动也译为帕拉图拼音:Bó lā tú英译:Plato 希腊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
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
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通史思考题复习资料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人物篇1、柏拉图(1)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出生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
(2)青少年时代: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既学习过诗歌,又写过戏剧,还研究了毕达哥拉斯等许多人的思想。
20岁时,他又投师于苏格拉底。
(3)深厚的师生情谊:柏拉图对苏格拉底非常敬重,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是很深的。
(4)游历岁月:苏格拉底被处死之后,柏拉图也离开了雅典,经过前后近十几年的游历。
这期间柏拉图曾接触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些思想家,受到了改学派办学园的启发。
(5)创办学园:公元前387年,柏拉图结束游历回到雅典,创办自己的学园。
柏拉图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留下了系统著作和完整思想的人。
代表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等。
主要思想有:理念与理想国,社会分工理论,哲学家治国思想。
①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是宇宙万物的普遍本质,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人们通过感官所认识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不完善的、暂时的、不真实的。
“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
所谓国家的理念就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而所谓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国家。
这一理想国不仅是他研究和衡量现实政体的尺度,也是他全部政治思想的最终归宿。
②社会分工理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③哲学家治国:哲学家作国王,实行王政或者贵族政治。
他认为当时的四类政体为恶(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结党营私、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④推行共产制,看出了私有制的某些弊端与矛盾⑤教育与治国,主张男女应当平等接受教育,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国家的栋梁,重视哲学的教育。
⑥晚年时期,强调法治,认为所有的人必须遵守法律。
2、亚里士多德(1)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2)一生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求学时期:17岁时,亚里士多德进入了柏拉图学园学习,成为柏拉图学园中最有才华和柏拉图最得意的门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