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妨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二】新课: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明?观赏视频:三星堆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那么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往常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差不多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观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爱哪件作品?〔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接着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然而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一.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三件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①:原始社会晚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女神雕塑、女神庙、祭坛遗址。
②: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人文化遗址发现青铜人像和大批青铜人头像、人面具。
③: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发现了八千多兵马☻说明①:中国古代有过大型雕塑创作活动,也有过创作硬质材料大型雕塑的经验。
②:古代雕塑的遗存是很丰富的,在宫殿和园林等处还建造过大型广场雕塑,而今保存下来的主要是陵墓雕刻和石窟寺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此外还有散布民间的各种不同材质的室内小型雕塑、玩偶。
(种类)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一:分类1.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唐代昭陵六骏、顺陵与乾陵石刻群2.地下作为陪葬的佣除皇帝陵墓以外,其他达官显贵也流行以不同材质的佣陪葬。
佣类雕塑以汉、唐两代的为最精二:唐陵雕刻:•高祖李渊-----献陵的石犀•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六骏、乾陵和顺陵的石狮•河南巩义----宋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清代----东、西陵三:秦始皇兵马俑:•1974年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附近的西场村农民在一片荒滩上挖井抗旱,在地下五米来深得地方,挖出了一些体量很大的陶碎片,人们惊呆了,有人说是瓦神爷,对之焚香礼拜,有人说是不祥之物,将其砸碎。
•后来被一位公社干部闻知,报告了县文化馆,由此惊动了新闻界、文物界,几个月后在此开始科学考古发掘,埋葬陶俑的坑越来越大,竟然达到长230米,宽62米的面积,清理出与真人同大的陶俑和陶马六千来件,相继又发掘出了第二、三、四号坑。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我国古代四大石窟寺:(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窟2.佛教简史:①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天竺)传入中国,传来的有作为佛教经典的佛经和佛教美术造像依据的佛像。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古代雕塑艺术,内容包括:•了解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掌握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学习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古代雕塑中的材料和技法;•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道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掌握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特征;•了解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古代雕塑的材料和技法;•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三、教学重点•掌握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特征;•学习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古代雕塑的材料和技法;•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四、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五、教学方法•授课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开学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雕塑发展的历史背景,让同学们对古代雕塑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环节(1)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特征•真实表现;•宏伟壮观;•神秘主义。
(2)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在古代雕塑中,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
人物形象包括神祗、王侯、文人、妇女等等。
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
(3)古代雕塑的材料和技法在古代雕塑中,常用的材料有青铜、玉石、石灰石等等。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青铜可以表现出沉重和坚强,玉石可以表现出光滑和温润。
古代雕塑的技法也非常讲究,常见的技法包括刻、凿、磨、镶嵌等等。
(4)学会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同学们需要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分析古代雕塑的表现意义。
3. 练习环节同学们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分组合作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以检验所学成效,巩固知识。
4. 总结环节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古代雕塑艺术的相关内容,同学们不仅具备了古代雕塑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而且能够掌握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和技法,以及分析其表现意义,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了基础。
七、教学检查本节课主要检查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人物形象、材料和技法以及表现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通过分析古代雕塑的形象和艺术特点,达到对古代雕塑艺术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秦始皇兵马俑,了解其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并能通过讨论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3教学准备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有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
生:预习并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新课1.引入:视频引入回顾新闻两则新闻一: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完秦始皇陵兵马俑惊叹道: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新闻二:2006年9月16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名叫马林的德国游客自制秦俑服装,脸抹秦俑肤色,装扮成秦俑并跳入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上演“人俑秀”。
设问:这个总是被我们自己遗忘却让外国人推崇备至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它带着我们走近中国秦代陵墓雕塑。
2、初步感知(1)展示秦始皇陵墓图片、地宫模拟图、兵马俑图片等。
(2)背景介绍: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挖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
整个兵马俑群寓静于动,给人一种千军竞发的感觉。
3、重点研读师问:(1)什么是俑?(2)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呢?答:(1)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模仿生人形象而制作的一种陪葬品。
兵马俑是用泥、木等材料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2)古人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可以通过陵墓进入天堂,正是这一理念造就了中国古代“视死如生”的丧葬习俗。
封建地主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富国强兵、注重耕战,于是依照活人形象制成俑代替活人殉葬。
(2)陶俑的制作流程(简介)学生活动一:朗读①用泥塑形,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课型:鉴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鉴赏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一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概况有所了解。
与绘画相比,学生对雕塑的了解很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风格、材料、技法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的发展高峰期在秦汉、南北朝和隋唐。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
本课重点探究秦汉陵墓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探究雕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壮美与智慧的同时,更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用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雕塑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了解陵墓雕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看为主的一门学科,同学们通过观察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在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分组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参观法、作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深入学习要领,掌握重难点。
根据本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哪些闻名世界的雕塑(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掷铁饼者,断臂维拉斯,大卫,胜利女神,大家说的总结一下都是西方的经典之作,很长时间,大家都认为,比起西方雕塑我们中国古代雕塑不发达,但是上个世纪中国考古三个历史事件打破了这个说法,出示课件(三个考古事件)。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陵墓雕塑代表性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从中体会不同时期雕塑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比较各时期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探究,从陵墓雕塑作品的本体审美出发去体会各时期陵墓雕塑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入手,引发对生命价值观的思考,培养对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自身对雕塑艺术的认知程度和审美价值的把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学习重点和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
这些随葬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透过这些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迷信风俗,启发学生应客观、理性的认识这些作品。
教学过程。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二、新课: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欣赏视频:三星堆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4、欣赏汉、唐俑.ks5U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教学设计课标设计: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雕塑。
理解掌握雕塑艺术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提高对古代雕塑艺术品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培养审美意识。
三、情感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热情。
并延伸为爱国热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幻灯片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们积极回答对图片的观感。
运用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视频与讲授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们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并导入课题。
思考、理解概念。
回答问题。
通过对雕塑的解读。
让学生初步了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概念。
教师讲授;设计模仿秀与撞脸环节,学生学习参与鉴赏。
1、展示兵马俑的整体效果展现其宏大。
2、展示兵马俑的细节效果。
3、讲授宗教雕塑的朝代地域分类,兵马俑环节:学生参与模仿愉快中进行鉴赏宗教雕塑环节: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抢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兵马俑环节:通过学生们的参与与模仿。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认识体会感受兵马俑的艺术魅力宗教雕塑环节:通过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进来。
知识拓展1、讲授如何鉴赏雕塑作品。
2、放松环节,兴趣提升。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雕塑作品的制作过程。
通过视频让学生丰富课本以外的知识。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一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材分析:1.佛教和佛教美术在中国的传播,石窟寺的营建。
2.龙门石窟唐代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造像群的艺术成就。
3. 佛教造像中的佛、菩萨、罗汉等形象在中国宗教传播过程中,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和审美认识被重新创造、中国化。
4.道教造像和晋祠圣母殿侍女像在人物性格、心理刻画上达到的成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的社会风尚,西周的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巨大社会变化,都对青铜器器物种类、样式、装饰纹饰内容、青铜器的社会性质、审美风尚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这些变化都不能孤立地从青铜器自身寻找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引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维纳斯》、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参考美术的定义说明)陵墓雕塑:教师分析:古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第11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系列内容。
全课主要是地下雕塑“秦始皇兵马俑”及地上雕塑“霍去病墓时刻群”等内容。
介绍中国古代三大震惊世界的雕塑作品。
对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及透过兵马俑所展示的秦朝的武力强大和雄霸天下的英姿,进行详细而透彻的分析。
介绍霍去病墓石刻群与唐代陵墓雕刻以及唐代俑类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2.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课所涵盖的内容--陵墓雕塑,尤其是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成就,既与前面的古代壁画相呼应,又为后面的宗教雕塑作铺垫,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具有“纽带”作用。
提高学生对古代雕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情感,3.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陵墓雕塑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去爱护这些传统的艺术。
以达到解决重难点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陵墓雕塑代表性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从中体会不同时期雕塑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比较各时期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探究,从陵墓雕塑作品的本体审美出发去体会各时期陵墓雕塑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入手,引发对生命价值观的思考,培养对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自身对雕塑艺术的认知程度和审美价值的把握。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学习重点和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这些随葬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透过这些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迷信风俗,启发学生应客观、理性的认识这些作品。
四、教法学法:(一)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而化解教学难点,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1.创设情境法:在讲授新课前,为了使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学习,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如: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蕴藏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
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
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
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
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
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
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
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
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定的规范性。
(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3、小结:
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
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
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
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三、小结: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