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78 MB
- 文档页数:10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及护理:
组织粘合剂是一种快速固化水样物质,与血液接触后立即产生聚合和硬化,能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还可使曲张静脉消失而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性。
故有人认为该方法是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是唯一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10)
操作方法:为防止粘合剂损坏胃镜要采用下列方法(10):
(1)注射导管内事先注入1ml碘化油,使碘化油在导管内面有一层油性薄膜,预防组织粘合剂堵塞导管,将配制完好的0.5:0.8的组织粘合剂和碘油快速注入静脉内,每点粘合剂剂量不超过1ml;
(2)三明治夹心法: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接着注入组织粘合剂0.5~1ml,再注入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拔针后快速注入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冲洗掉管内残存粘合剂。
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护理:同硬化疗法。
并发症:偶有异位栓塞,如脑、门静脉和肺静脉栓塞。
(10)。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方法及护理。
方法内镜下对91例上消化道出血行局部注射、钛夹止血、APC止血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止血,给予密切的配合及护理。
结果成功止血89例,有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精心的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技术是内镜下成功止血的保证标签: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配合;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为5%—12%。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止血效果明显,速度快,可减轻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和费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止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配合及護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配合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1例,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食道静脉曲张出10例,贲门撕裂出血8例,息肉切除后迟发性出血15例,症状多为呕血或黑便,生命体征平稳,均在内镜下止血治疗。
1.2器械准备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奥林巴斯注射针、ERBE高频电刀、奥林巴斯止血夹、钛夹推送器、电热钳、8%去甲肾冰盐水、一次性注射器、盐酸肾上腺素、氩气导管,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于操作。
1.3配合方法:使用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常规进镜,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吸,充分暴露创面,找到出血部位,明确诊断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止血:1.3.1局部注射法:将抽有1m盐酸肾上腺素+9ml生理盐水混合液的注射器连接奥林巴斯注射针,沿活检孔道伸出胃镜前端,对准出血灶中央及周围后伸出针尖,选择2—4个点注射,每个点的注射量为0.5~2ml,直到肌体中的出血点显苍白、肿大现象,注射完一定要先把针尖收回导管内方可退出注射针,否则,针尖会将胃镜管道内壁刺破。
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近年来,随着消化道诊疗技术的进步以及诊疗器械的改进,使得内镜下诊疗成为消化内科必备诊疗手段,而内镜下治疗因具有痛苦少、恢复快、操作便捷等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使得内镜治疗的范围日益扩大,已从早期单一的消化道出血喷洒止血发展至注射止血、息肉切除、胆道取石、逆行胰胆管造影等,造福于更多患者,即便如此,在消化内镜治疗的同时仍不可忽视护理配合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将对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进行全面介绍。
一、治疗前护理配合1.心理护理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反应会对机体耐受力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开始前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消化内镜治疗方法、目的、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损伤,并向患者说明术中配合要点及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详细解释消化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正确认知,纠正其不良心态,必要时可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行为、语言,适当应用沟通技巧,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患者准备术前8--12小时内叮嘱患者按要求禁食禁饮,遵医嘱肌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同时应用全身麻醉、口含局麻药、喷雾局麻药等行咽喉表面麻醉,通过咽喉麻醉减少咽部刺激,进而防止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插镜成功率;协助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凝血四项检查,并在治疗前放置静脉留置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避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叮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戒指、项链等物品;观察患者心理状态,若患者过度紧张应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患者进入治疗室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叮嘱其抬高头部偏向左侧,放置口垫并使用胶布固定。
1.手术准备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要求准备相关器械及药物,包括活检钳、氩气刀、多环节扎器、高频电刀、内镜注射针、止血药、急救药、硬化剂等,并检查镜面、电视图像、操作系统、吸痰器性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良好的医护配合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中对减少并发症起到的作用方法回顾169例消化道病变患者,行ESD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
结果所有1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病灶残留复发。
结论密切的医护配合是ESD手术成功的关键。
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护理配合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病变;护理体会Nursing care experience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for digestive tract mucosal lesion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care experience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to reduce the complictions for digestive tract mucosal lesions. Methods: 169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mucosal lesions received ESD. The nursing care were conducted before surgery,during surgery and after surgery. Result: All 169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urgery successfully, without residual lesion and recurrence. Conclusion: The close medical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u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ESD surgery.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ordination of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prevenvent and reduce th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surgery.[Key words] ESD; Digestive tract mucosal lesions; Nursing care experience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胃肠道病灶进行切割、剥离的一项新技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
方法 200例消化道早期癌住院患者在内镜下行ESD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ESD术:在胃镜下予病变的息肉四周黏膜注射甘油果糖250ml+肾上腺素1mg+靛胭脂2.5ml。
抬举后给于电刀剥离,粘膜剥离后创面用氩气或止血钳电凝止血。
结果188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
2例并发症、10例穿孔但经尼龙套扎闭合创面后预后均良好。
结论ESD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标准微创手术方法,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周密的指导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前;术中的准备和配合;护理配合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也越来越普及。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以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另一种内镜切除胃肠黏膜病变的方法,主要是对大且平坦的黏膜早期癌变或平坦的息肉类病变进行一次性切除。
ESD治疗早期胃癌可实现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8]。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8],可使患者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只有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有学者建议完成EMR600例以上者)才能进行ESD的操作,而且必须有一个熟练配合的护理、麻醉团队合作完成,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的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 适应症1.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2cm广基平坦息肉。
1.2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以及癌前病变。
1.3 EUS诊断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的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如何护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作为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消化道肿瘤及非肿瘤疾病。
该手术的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也缩减了患者手术费用,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
内镜专科医生通过EMR治疗时,需要护理人员跟进配合,从而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封信,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什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切除黏膜病变组织的技术,通过内镜辅助治疗,有利于根治患者病变。
手术可切除患者大部分黏膜组织,治疗方法具有创伤性。
EMR技术针对消化道粘膜病变常规活检后没有确诊的患者,或者是出现消化道息肉及早期癌变的患者。
该技术不适合休克及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神志不清患者及胃食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
EMR技术以静脉麻醉为主,常见麻醉药物是丙泊酚,该药物的优势在于起效速度快、安全性高。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护理方法2.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①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术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根据情况进流食,适当给予高热量及容易消化的食品,但不宜进食过量。
若患者术后饥饿比较明显,或者发生低血糖,应当及时报告给医生对症处理。
患者在术后机体功能无异常的情况下,先食用一些藕粉及米汁,逐渐过度到流食,最后恢复到正常饮食,在术后1周,禁止吃辛辣及刺激性食品或者产气的食品。
②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EMR手术感到紧张及焦虑,甚至怀疑治疗效果,在签署同意书后感到担心,尤其是担心发生意外事件。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解释说明工作,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及时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让患者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
等待患者治疗后,一旦发生出血并发症,将并发症告知医生,医生通过药物止血或者内镜止血,若患者出血量较大,则采取外科治疗止血。
若患者发生穿孔并发症,可在内镜下利用多个钛夹对穿孔位置进行封闭,并要求患者禁食禁水,适当为患者留置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性状等,向患者家属说明引流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避免患者及家属挪动引流管而发生脱管。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治疗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肠道息肉病人进行切除手术的效果和护理情况。
方法:将胃肠道息肉病人300例分为无痛内镜和普通内镜两组,其中普通内镜组进行常规的电切手术并进行护理,无通内镜组施以麻醉进行电切除和护理。
结果:无痛内镜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普通内镜组合。
无痛内镜组病人在接受手术时血压和心率降低,病人的满意率也优于普通内镜组。
结论:采用无痛技术可以让胃肠息肉病人增强耐受性,使病人予以配合,治疗时间短,安全性也较好,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内镜;胃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和护理病人进行消化内镜的检查,也有许多不适,在进行息肉切除技术时使用内镜时间较久,病人如果反应强烈,耐受性差,治疗就不能顺利进行。
无痛胃肠镜技术通过静脉对病人施以麻醉,使病人可以在感受不到痛苦的情况下接受治疗,消除了对病痛的恐惧。
采用无痛内镜手术对胃肠息肉病人施治,切除效果良好,护理对病人的恢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将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收治的300例胃肠息肉患者进行分组,接受无痛内镜治疗的140例(胃息肉85例,肠息肉55例),接受普通内镜治疗的160例(胃息肉90例,肠息肉70例)。
两组在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情况类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普通内镜组进行常规的内镜检查,无痛内镜组除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准备外,对病人进行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稍后注射丙酚(1-1.5μg/kg),并施以吸氧和心时监护,对病人的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
病人注射麻醉药后安静后医疗进行内镜治疗,治疗完成后病人清醒,确保没有身体不适后转移到检查室。
1.3观察对两组病人进行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病人的满意度、病人的主观反应等几项观察。
2护理2.1手术前的护理2.1.1心理护理在进行手术前详细向病人和家属介绍了胃镜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讲了无痛内镜和一般内镜的各自特点,特别说明了无镜内镜可以让病人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治疗,无痛苦无毒性,麻醉起效较快,手术时间短,病人苏醒很快等优点,同时无痛内镜可以缓解病人对病痛的恐惧和焦虑,让他们主动配合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的护理目的:分享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13例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
结果:13例均手术成功,其中1例术中穿孔0.5cm *0.5cm。
经钛夹止血、胃肠减压、禁食、抗炎、制酸等处理后,术后观察8天恢复出院。
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优质的护理及详细的出院指导,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很重要的因素。
标签:ESD;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护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基础上使用内镜下专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消化道早期肿瘤进行切割、剥离的一项新技术。
可完整的切除消化道隆起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资料,实现根治早期肿瘤的效果[2]。
我科自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共收治了14例消化道黏膜隆起性质待查的患者,其中一例因合并胰腺炎未行ESD手术,对13例患者实施了ESD 术,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均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
现谈谈我对ESD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4岁。
住院天数7—14d,术后观察3---8天。
术后病理切片结果示:间质瘤7例,平滑肌瘤5例,直肠类癌1例。
1.2方法患者因腹胀、上腹不适等症状就医,门诊行胃肠镜检发现病变收治住院,经染色内镜、超声内镜、CT明确病变性质、来源、范围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
常规行心肺功能、凝血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定血型及输血前各项检查,明确有无禁忌症。
操作步骤:标记病灶——充分抬起病灶——黏膜边缘切开——剥离病灶——术后创面处理。
1.3结果13例患者均愈合较好,其中5例因术中创面小血管出血,予1:1000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明确出血点后钛夹止血,未见再出血征象。
1例因瘤体较深较大,到达浆膜层,剥离时出现一0.5cm*0.5cm穿孔,予钛夹夹闭裂孔,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禁食、抗炎、使用PPI等处理,预后良好。
医疗医务标准化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护理■ 魏 真(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消化内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及使用情况。
方法:对210例消化内科病人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将所有病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病人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
结果: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围术期护理的病人,其得分较高,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较低,病人的满意程度较高,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消化内科微创内镜手术中,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内镜微创,围术期护理,微创治疗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0.055Standardized Perioperat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Endoscopic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WEI Zhen(Xiang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and use condi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enterology surgery under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y. Methods: 210 cases of gastroenterolog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ndard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have higher scores, lower probability of adverse events, and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 cant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surgery in gastroenterology,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 gastroenterology, 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我国的科技不断进步,医学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内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室在诊疗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无创的诊疗手段,内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病变,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而在内镜室中,优质的护理服务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确保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之一是合理的预约管理。
预约是内镜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约管理可以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会根据医生的安排和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并提前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如禁食时间等。
同时,护士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项目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预约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查。
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还包括良好的沟通和解释工作。
内镜检查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陌生和紧张的体验,因此护士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
护士会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将要接受的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在检查过程中,护士还会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馈,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还包括细致的观察和监测工作。
在内镜检查过程中,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护士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如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监测,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还包括周到的后续护理工作。
内镜检查结束后,护士会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后续护理指导,如饮食、活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护士还会跟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协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患者出院后,护士还会进行电话随访或回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