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9.54 MB
- 文档页数:80
作者单位:224300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刘兰琴,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高血压脑出血内窥镜微创清除术的护理刘兰琴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内窥镜微创清除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我科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内窥镜下行微创清除术,应用神经内窥镜,在全麻下操作,根据CT 层面和血肿中心距颅骨板最近处作为切入点,用脑穿针穿刺抽到血液后,切开软脑膜,进入血肿腔,在电视内镜监视下,边清除血肿边止血,直至将血肿完全清除,然后于血肿腔放置硅胶管引流。
结果:本组存活23例,死亡1例,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内窥镜下行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内窥镜;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8.034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脑内窥镜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具有直视、创伤小、止血彻底、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治疗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我科2010年6月 2012年12月对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此项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
年龄39 77岁。
入院时按意识及偏瘫程度进行临床分级,II 级5例,III 级17例,IV 级2例。
出血量30 50ml 11例,>50ml 13例。
1.2手术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在全麻下操作,根据CT 层面和血肿中心距颅骨板最近处作为切入点,取头皮直切口4 5cm ,颅骨钻孔,并扩大至直径2 3cm ,“+”字形切开硬脑膜,于皮层无血管区,用脑穿针穿刺抽到血液后,切开软脑膜,进入血肿腔,吸出少量血肿后,将内窥镜缓慢伸入血肿腔,在电视内镜监视下,边清除血肿边止血,直至将血肿完全清除,然后于血肿腔放置硅胶管引流。
2护理2.1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
术前行CT 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微创手术护理要点有哪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显著等特点,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然而,微创手术的成功并非仅取决于手术本身,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恰当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科普一下微创手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重点了解一下微创手术护理有哪些要点吧。
一、什么是微创手术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是指通过使用特殊设备和技巧,在尽量减少手术切口长度和组织损伤的前提下,完成手术操作的治疗方法。
它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二、微创手术的特点1.切口小:微创手术通常仅需要在体表做一小切口,如通过腹腔镜或胸腔镜等内窥镜进行手术操作。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切口小,术后愈合较快,疤痕较小,对患者的美观影响较小。
2.创伤小:由于微创手术的切口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较少,组织损伤也相对较小。
这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3.疼痛轻: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在术后感受到的疼痛较轻。
这有助于减少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4.恢复快:由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的疼痛感较轻,术后恢复期也相对较短。
这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微创手术的适用范围1.普胸外科:微创手术在内科领域应用广泛,如肺叶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
这些手术通过胸腔镜或腹腔镜等内窥镜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等。
2.妇科:妇科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子宫肌瘤剔除、输卵管整形术等。
这些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影响较小。
3.骨科:在骨科领域,微创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疾病、关节病变等。
如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手术、膝关节病变的关节镜手术等,这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活动。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
方法 200例消化道早期癌住院患者在内镜下行ESD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ESD术:在胃镜下予病变的息肉四周黏膜注射甘油果糖250ml+肾上腺素1mg+靛胭脂2.5ml。
抬举后给于电刀剥离,粘膜剥离后创面用氩气或止血钳电凝止血。
结果188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
2例并发症、10例穿孔但经尼龙套扎闭合创面后预后均良好。
结论ESD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标准微创手术方法,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周密的指导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前;术中的准备和配合;护理配合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也越来越普及。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以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另一种内镜切除胃肠黏膜病变的方法,主要是对大且平坦的黏膜早期癌变或平坦的息肉类病变进行一次性切除。
ESD治疗早期胃癌可实现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8]。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8],可使患者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只有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有学者建议完成EMR600例以上者)才能进行ESD的操作,而且必须有一个熟练配合的护理、麻醉团队合作完成,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的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 适应症1.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2cm广基平坦息肉。
1.2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以及癌前病变。
1.3 EUS诊断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的肿瘤。
esd手术后注意事项ESD(经皮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常用于治疗早期肿瘤,如胃肠道的肿瘤。
ESD手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下面是ESD手术后的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术后24小时内禁食,之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
首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果汁、汤和稀粥。
随着康复情况的好转,逐渐过渡到半固体和固体食物。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进食的速度和咀嚼食物的时间。
2.药物使用:遵医嘱服用术后用药,如止痛药和抗生素。
如果有胃肠道反应,可使用抗酸药或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
同时要避免服用刺激性的药物,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3.休息与活动:术后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避免过度活动。
尽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抬举,以防止对手术部位的拉伤或感染。
4.切口护理:术后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遵循医生的切口护理指导。
定期更换创可贴或敷料,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的迹象。
5.防止便秘:术后可出现便秘的情况,可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6.注意体重:术后体重的变化是常见的,但应注意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运动,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保持健康的体重。
7.恢复期的生活:根据医生指导,术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坐卧不动,保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总结起来,ESD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恰当的饮食、药物使用、休息与活动、切口护理、防止便秘、注意体重以及恢复期的生活。
在术后需要细心照顾自己,并定期复诊,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便更好地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内镜室是医院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专用场所,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内镜室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下面将介绍内镜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
一、做好术前准备内镜检查是一项需要患者空腹的检查,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前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内镜检查的目的、意义和操作步骤,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和恐惧。
其次,护理人员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史,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内镜检查的安全性。
最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等。
二、保证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内镜检查是一项微创操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内镜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内镜的无菌性。
同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内镜和配件,并正确放置和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内镜检查需要患者处于较为不适的状态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护理人员要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
首先,护理人员要保持内镜室的清洁和整洁,确保空气流通和光线明亮。
其次,护理人员要调整好内镜室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感到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和感受,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四、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内镜检查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饮食和活动的限制,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告知注意事项和复诊时间。
五、提供全程关怀和跟踪服务内镜检查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患者需要长期跟踪和随访。
为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定期进行回访和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
同时,护理人员要与其他科室和医生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持续的护理关怀。
内镜下eftr术后护理要点
内镜下的EFTR(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内镜手术,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术后护理要点:
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的身体
状况稳定。
2.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
需要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或其他舒缓疼痛的
措施。
3. 观察出血和感染,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是否出血或感
染迹象,如红肿、发热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4. 饮食和营养,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但在开始
进食之前,可能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以允许消化系统充分休息。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指导患者逐步恢复饮食,并关注患者的饮食
习惯和营养摄入。
5. 术后康复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注意事项、日常活动指导等,帮助患者尽
快康复。
6.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
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手术
和康复过程。
总之,内镜下EFTR术后护理要点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疼痛管理、观察出血和感染、饮食和营养、术后康复指导以及心理支持。
护理
人员需要在术后全面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胆管结石内镜微创的术前术后护理内镜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一种常见方法,术前术后的护
理工作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胆管结
石内镜微创手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内容。
术前护理: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手术。
2. 术前饮食: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禁食,一般会在前一天晚上开
始禁食,避免手术时出现胃内内容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等情况。
3. 术前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解释
手术的过程和风险,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保持心理平稳。
术后护理:
1. 观察患者病情: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
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术后饮食:在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饮食,一般采用低脂、低蛋白的流质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进食。
3. 伤口护理:对于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通常只有极小的切口,术后
伤口护理主要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4. 术后康复指导: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康复指导,
包括饮食、注意事项、常规复诊等内容,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胆管结石内镜微创手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做好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努力,早日康复。
消化内镜EMR术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护理配合。
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收治的110例EMR术下切除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普通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EMR治疗结肠息肉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倡应用。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结肠息肉;护理配合结肠息肉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患病之后会有间断性便血或大便带血,有部分患者发病之后腹部有隐痛,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个人生活习惯还有病原体入侵有关。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但是要注意该种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有一定并发症风险,需要对护理工作加以改进让患者享受高质量护理服务。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护理配合,主要内容整理后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择取110例结肠息肉患者参与RCT,观察组男29人,女26人,平均年龄为(45.9±3.4)岁;对照组男30人,女25人,平均年龄为(46.2±3.1)岁。
一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
(1)术前:鉴于患者从未接受过EMR治疗,内心对MER治疗原理和风险所知甚少,由于未知而产生术前恐惧、紧张、焦虑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都会对患者生理指标造成应激反应,影响患者体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延误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评估患者健康指标时,需要重点观察患者行为、语言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严重负面心理,针对严重负面心理患者不要急于普及EMR治疗原理和风险,要先安抚患者,可用语言轻声安慰患者,让患者放心,EMR只是一个微创手术,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使用上述话语先让患者卸下心理防备,后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医疗团队成员,包括主治医生和手术室护理人员,让患者了解到主治团队的医疗实力,从而帮助患者信任治疗团队,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并顺利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