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1、目的:
1)为肠道手术、诊断性检查或分娩作清洁肠道准备。
2)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减轻腹胀。
3)稀释或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肠道中毒症状。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注意事项:
1)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禁用肥皂水灌肠。
2)伤寒患者液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能超过30cm。
3)如果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可移动肛管或挤压肛管;如患者有便意感,嘱患者深呼吸,减慢流速;如有剧烈腹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不适,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
4)降温灌肠时,液体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流程
准备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排便情况、合作程度、自理能力;解释、问二便
用物准备:灌肠液(温度39℃-41℃)、一次性灌肠袋及肛管、
水温计、弯盘、纸巾、棉签、石蜡油、手套、小胶
单、便盆、垫布2块、屏风、输液架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关门窗、遮挡患者
摆体位
取合适体位
脱裤垫单
注意保暖
戴手套、夹管、倒液、挂袋、排气
插管
夹管
润滑
置弯盘于臀部
插管7-lOcm
固定、调速、观察、处理
观察液面下降和患者反应,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适当
减慢速度,并嘱患者张口深呼吸
拔管
夹管
拔管、擦拭肛周、脱手套
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记录
备注
1.挂袋高度:大量不保留灌肠液面距肛门约40~60cm,根据患者情况调节速度;小量不保留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速度宜慢;插管l0~15em;保留灌肠根据病变部位准备体位,
抬高臀部lOcm,插管15~20cm,速度宜慢,灌肠完毕停留药
物1h以上。
2.肝昏迷者禁用肥皂水灌肠。
(常后婵刘沛珍)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主考老师考核日期。
大量不保留灌肠考核评分标准大量不保留灌肠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项目评估和观察要点分值评分要求1、核对医嘱 1 未核对不给分2、评估患者 (1) 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
(2)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和对灌肠的心理反应。
(3) 观察患者肛门直肠情况,有无灌肠禁忌。
2 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3、环境评估与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符合灌肠要求。
2 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内容 10分操作要点分值评分要求1、操作者自身准备:洗手、戴口罩、手套等 2 缺一项扣0.52、用物准备(弯盘、石蜡油、一次性灌肠包、棉签)及常用液体的温度、量(肥皂水500ml、39--41℃,降温灌肠28--32℃) 2 缺一项扣0.53、环境:注意遮挡 1 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4、用物带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指导患者配合操作。
2 未操作不给分5、体位:取左侧卧位,双腿屈膝,裤脱至膝部臀下垫一次性垫巾,置弯盘于垫巾上。
灌肠液面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 cm(伤寒患者灌肠液不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10 未操作不给分6、润滑肛管7--10cm,排气,取手纸。
5 操作不规范酌情扣分7、左手用手纸分开两臀,显露肛门右手夹肛管轻轻插入7--10cm,固定肛管,松开调节夹,使溶液缓慢流入,(口述)成人每次灌入500~1000mL,小儿每次灌入200~500mL。
20 操作不规范酌情扣分8、观察筒内液面下降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观察液体不滴时可轻轻挤压或左右转动肛管。
10 未操作不给分9、液体将流完时夹紧肛管,用手纸包裹肛管拔出;置于医疗垃圾桶,撤弯盘,撤一次性垫单,脱手套,协助患者穿好裤子,平卧。
并嘱保留5~10分钟;再次核对。
10 未操作不给分10、整理床单位,按规定处理各种用物。
洗手,记录。
5 未操作不给分11、观察灌肠后后的反应及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排便的次数。
大量不保留灌肠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内容分值评分要求扣分评估和观察要点10分1、核对医嘱2、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
(2)、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和对灌肠的心理反应。
(3)、观察患者肛门直肠情况,有无灌肠禁忌。
(4)3、环境评估与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符合灌肠要求。
12322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准备10分1、操作者自身准备:洗手、戴口罩、手套等2、用物准备(弯盘、石蜡油、一次性灌肠包、棉签)及常用液体的温度、量(肥皂水500ml、39--41℃,降温灌肠28--32℃)3、环境:注意遮挡2422用物缺一项扣0.5操作要1、用物带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指导患者配合操作;2、体位:取左侧卧位,双腿屈膝,裤脱至膝部臀下垫一次性垫巾,置弯盘于垫巾上。
灌肠液5101、解释指导不到位酌情扣2~3分2、体位不正确酌情扣2~3分3、润滑肛管、排气不正确酌情扣点75分面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 cm(伤寒患者灌肠液不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3、润滑肛管7--10cm,排气,取手纸;4、左手用手纸分开两臀,显露肛门右手夹肛管轻轻插入7--10cm,固定肛管,松开调节夹,使溶液缓慢流入,(口述)成人每次灌入500~1000mL,小儿每次灌入200~500mL;5、观察筒内液面下降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观察液体不滴时可轻轻挤压或左右转动肛管。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肛管,用手纸包裹肛管拔出;置于医疗垃圾桶,撤弯盘,撤一次性垫单,脱手套,协助患者穿好裤子,平卧。
并嘱保留5~10分钟;再次核对。
7、整理床单位,按规定处理各种用物。
洗手,记录;、8、观察灌肠后后的反应及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排便的次数。
52010105102~3分4、未夹紧灌肠筒或灌肠液漏液,污染衣被插肛管动作过重酌情扣2~3分5、与患者沟通不良,未根据患者情况调节灌肠液流入速度和量酌情扣3~5分6、污染放置不当酌情扣2~3分7、健康教育不恰当酌情扣1~5分8、记录不合格扣2分评价5分1、良好沟通2、患者身体暴露少,衣被无污染3、护士操作熟练、敏捷、能及时处理灌肠中异常情况11211、护患沟通不良酌情扣3~5分2、操作过程中污染衣被扣3~5分3、操作不熟练、动作不流畅酌情扣3~5分4、不能及时处理灌肠中异常情况酌情扣3-5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工解Fb解除便秘;驱除肠内积气。
出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出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
出灌入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
2操作程序出评估:患者控制排便的能力、排便习惯、便秘的特征和症状、肛周情况、对操作配合程度。
出准备(1)患者准备:排空膀胱。
(2)护理人员准备:洗手、戴手套、剪指甲(3)物品准备:①灌肠筒一套(内盛灌肠液)、肛管、弯盘、血管钳、润滑剂(凡土林或肥皂液)、棉签、卫生纸、一次性中单、水温计、便盆及便布、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②常用溶液:生明水,0.1~02%ffi⅛K孙每^^500~1000ml小5咸,约200~500ml°Sg39~4PC,降撕28~32°C o中暑患舒蓊§0寸用Fb告知Q)灌肠的目的:通过向大肠内灌入大量液体以协助患者排便排气的方法。
有时也借以灌入药物。
外科灌肠多用于肠道术前患者清洁肠道,避免术中污染术野,利于术后肠道吻合口愈合。
对肠梗阻保守治疗患者,可刺激肠蠕动,促进通气。
(2)灌肠前准备好卫生纸,并注意保暖。
(3)身体虚弱者或老年患者要家属陪同,并准备好便盆,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告知患者如有不适,要即刻告诉护理人员。
(4)介绍灌肠体位,并协助患者摆放。
(5)灌肠时患者会产生便意,此时可采取张口呼吸,以减轻腹压和便意感。
(6)出现便意感觉时,操作护理人员会降低灌肠袋的高度,减慢灌肠液流入速度,帮助患者减轻不适感,请患者不要过于紧张,以达到灌肠的效果。
(7)撅液进入人体后,根据灌肠目的介绍保留时间,不保留灌肠者,灌肠后尽量保留5-10分钟,保留灌肠者应保留1小时以上。
鼓励患者将灌肠液保留的时间长一些,以利于软化粪便,达到灌肠的目的。
保留灌肠的患者则有利于药液被肠道充分吸收。
(8)操作中及结束后,患者有无腹痛或其他特殊不适,及时告诉护理人员。
出实施Q)准备灌肠液:操作前按医嘱配制灌肠溶液,用水温计测量液体温度,用血管钳夹紧胶管,将溶液倒入灌肠筒内。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1.目的(1)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手术、检查或分娩前保持肠道清洁。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人降温。
2.注意事项(1)注意为患者保暖,维护患者隐私。
(2)遵医嘱正确配制灌肠溶液,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液量,成人500 〜1000ml,小儿200〜500ml,婴儿60〜120ml,伤寒患者不超过500ml。
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者用4℃。
肝昏迷患者禁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3)灌肠袋液面一般高于肛门40〜60cm。
伤寒患者不得高于肛门30cm。
(4)插管动作要轻、稳,对有肛门疾患者更应小心,以免损伤肠黏膜。
(5)成人插入直肠深度为7〜10cm,儿童4〜7cm,婴儿可用导尿管代替肛管。
(6)灌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7)如肛管插入不畅或灌肠液灌入不畅,可轻轻转动和稍挤压肛管;如病人便意明显可放低输液架以减慢灌入速度,同时嘱病人深呼吸。
(8)某些颅脑疾患、心脏病患者,小儿及老年、妊娠初期或末期的孕妇灌肠时应慎重,压力要低,速度要慢,并注意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灌肠。
(9)灌肠后患者平卧5〜10分钟后排便,必要时可采取俯卧位、左侧和右侧卧位各5分钟后排大便。
必要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10)降温灌肠后保留30分钟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
(11)在体温单上:灌肠后无大便记为0/E,一次灌肠后解便一次为1/E,二次灌肠后解大便次记录为2/2E。
3.操作流程(见图1-23)图1-23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流程4.评分标准(见表1-23)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1、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做准备。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员降温。
二、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病员禁用肥皂水灌肠。
三、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2、用物准备:治疗盘、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清洁手套、液体石蜡、棉签、水温计、橡胶单或尿垫手消毒凝胶、卫生纸,量杯(内盛灌肠液,遵医嘱配制)3、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
保持合适的室温。
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四、评估解释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嘱患者排尿。
五、操作程序1、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及灌肠溶液2、准备体位: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灌肠袋挂架上,袋底与床的高度为40-60厘米,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垫橡胶单和尿垫于臀下,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器,屈膝,弯盘置于臀边,备卫生纸与尿垫上3、戴手套,润滑肛管、排气夹管4、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
固定肛管。
5、灌液: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6、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7、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8、脱手套,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元9、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右侧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备好手纸。
协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10、撤一次性尿垫,整理床单位,移去屏风,开窗通风,将灌肠袋、肛管、尿垫等一次性用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弯盘浸泡,用物归位,记录灌肠结果,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11、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五、注意事项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