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
速度。
2、嘱患儿及家长尽量保留药液数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患儿、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2、肠道疾病患儿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3、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4、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稍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
(1)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2)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2 分。
(3)灌肠管内有气泡扣2 分,有大量气泡扣 5 分。
评分标准
(4)插入灌肠管动作粗暴扣 2 分。
(5)关心、体贴患儿不够,态度不亲切扣2 分。
(6)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小儿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小儿保留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便秘的方法,通过灌入温水软化大便,促进排便,适用于年龄较小或便秘严重的儿童。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得分项目素质要求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核对、评估正确,护士全面。
评估环境,环境整洁、舒适,调节室温22~24℃,关闭门窗,必要时被屏风。
洗手,戴口罩。
操中药,50ml注射器,少量温水,肛管,弯作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手套,卫生纸,前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手套,便盆、屏风、温度计。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据患者病情取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患者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
将小垫枕、治疗巾垫于臀下,抬高臀部10cm,暴露灌肠部位,注意防寒及保护患者隐私。
戴手套,检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
左手用卫生巾分开臀部,显露臀部,右手持血管钳夹住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松开操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作30cm。
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慢注入。
程分离注射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置弯盘内。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嘱患者屈膝仰卧,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嘱患者静卧1小时以上。
观察患者有无不适,中药吸收情况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
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技能评估:患者:卧位正确,感觉舒适,暴露少,无污染。
护士:操作熟练,方法正确;药温适宜,剂量准确,肛管插入深度符合要求。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合计得分:100分。
评估标准:中药保留灌肠操作姓名得分项目素质要求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核对、评估正确,全面评估环境,保持环境整洁、舒适,调节室温为22~24℃,关闭门窗,必要时使用屏风。
洗手并戴上口罩。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20分)
1.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 准备用物:灌肠器、灌肠液、水温计、橡胶单、治疗巾、血管钳、卫生纸等。
3. 核对患者身份:核对床号、姓名、年龄、性别、ID号,确认无误。
4. 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中配合(60分)
1. 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为患者脱去一侧裤腿,嘱患者双腿屈曲,暴露臀部。
2. 灌肠液的温度适宜:将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9-41℃,防止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
3. 插入肛管:将灌肠器前端涂上润滑油,轻轻插入患者肛门约10-15厘米,固定肛管,使灌肠液缓缓流入肠道。
4. 观察病情变化:在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症状时,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 保持管道通畅:在灌肠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肠道,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形成气栓。
6. 灌肠液量适当: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确定灌肠液量,一般成人每次用量不超过500毫升,儿童每次用量不超过200毫升。
7. 避免污染:在灌肠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灌肠液污染患者衣物和床单。
三、操作后整理(20分)
1. 拔出肛管:灌肠完毕后,轻轻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将肛门周围擦干净。
2.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整理床单位,保持床铺整洁、舒适。
4. 记录操作过程: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灌肠操作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绪论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清洁肠道、治疗便秘和准备大肠镜检查等目的。
灌肠技术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为了对该技术操作进行评分,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评分标准旨在规范灌肠技术操作,评价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并提供指导和改进意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技术操作的质量。
二、操作流程1. 预备工作- 确定患者身体状况适合进行灌肠操作-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灌肠器、灌肠液、手套、消毒剂等- 询问患者过敏史和病史,并取得患者的同意2. 准备患者- 讲解灌肠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配合- 请患者卧床或者采取适当的姿势- 帮助患者脱去下装3. 设备消毒- 手部消毒- 灌肠器、管道等器械消毒4. 开始操作- 将灌肠器贴入肛门- 缓慢注入灌肠液- 根据需要调整流速和液体温度- 适时停止注入,帮助患者将排泄物排出5. 完成操作- 清洁灌肠器和其他用具- 询问患者感觉和症状三、操作评分标准1. 操作前的准备(10分)- 确保患者身体适合进行灌肠操作,且获得患者的同意- 正确准备和消毒所需设备和材料- 细致询问患者过敏史和病史,做好记录2. 患者准备(10分)- 清晰、耐心地为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确保患者配合- 适当地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姿势,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尊重患者的隐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3. 设备消毒(10分)- 手部消毒符合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灌肠器、管道等器械消毒彻底,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4. 操作流程(40分)-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注入灌肠液的速度、温度和停止时机均符合标准- 能够及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对患者保持耐心和细心的态度,保障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舒适感5. 完成操作(20分)- 完成后认真清洁和消毒操作用具- 关心患者的舒适度和反应,询问患者感觉和症状- 提供相关注意事项和建议,确保患者后续的护理和康复四、总结经过上述评分标准的评价,对于灌肠技术操作者的能力水平可以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改进意见。
保留灌肠技术1.醐也灌入少量溶液或药物,使存留于结肠或直肠内一段时间,以达到特殊治疗的目的。
2.^由评估:患者有否控制排便的能力、病变部位、是否了解灌肠的目的及是否愿意配合。
出准备Q)患者准备:嘱患者排便、排尿。
(2)护理人员准备:洗手,戴手套。
⑶物品准备:①物品同大量不保留灌肠;②常用溶液:镇静、催眠用10%水化氢醛,剂量遵国励喏最矗钛fl三⅛三ra2%菊臻,0∙5%~l%新养SM的菌三等,三三不超过200ml,温度39~41°C0出实施Q)其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
(2)体位: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灌肠时臀部应抬高IOCm,利于药物保留。
卧位根据病变部位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见于回盲部,应采取右侧臣M立。
(3)灌入液体: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润滑肛管前端,松开血管钳放出少量液体以排尽管内气体,再夹紧肛管,分开臀部,暴露肛门,指导患者呼气放松,轻轻插入直肠15~20cm,固定肛管,松开血管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溶液流入速度要慢,压力要低,便于药液保留。
(4)拔管:灌肠完毕,将肛管末端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后反折肛管,轻轻拔出。
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嘱患者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吸收。
(5)感谢患者的配合。
(6)整理记京.3.注意事项Fb将灌肠结果记录在当天体温单大便栏内,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0/E表示灌肠后无大便,1 ,表示自行排便一次,灌肠后又排便一次。
1出木蜩揩正确僻三肠臣M立及禁忌症。
掌握肛管细,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温度适宜,灌后静卧的操作原则。
四240ml⅛6,三α⅛H110<]^g^RT^S30cm o(一)目的:将药物自肛门灌入,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的目的。
也可用于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
1.保留灌肠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对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了解清楚,便于正确掌握灌肠的卧位和插管的深度。
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职称考核人考核日期
项目项目
得分
扣分细则实扣分备注
操作前操作者仪态 5
着装不规范 -1
未作自我介绍 -1
未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各-1 核对10
未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各-2
未核对处方,执行单各-2
评估15
未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各-2
未评估排便情况、自理能力各-2
未评估肛门是否有肛瘘、痔疮、感染、肿瘤
等影响插管因素 -5
未询问并按需协助二便 -2
告知 5
未告知操作目的、操作方法 -3
未讲解操作过程配合事项 -2
用物准备 5
用物准备不当 -2
用物摆放不合理 -1
用物准备不足 -2
操作过程安全、舒适25
未查对姓名、性别、年龄、药物、剂量各-1
未协助病人取适当的体位 -2
臀部未垫巾、未脱裤至膝下各-2
未按需保暖、未注意保护隐私各-2
未按要求垫高臀部 -3
挂液容器高度不当、排气方法不当各-2
未润滑肛管前端 -3
插管、放液15
插管方法不当、深度不合适各-3
插管过程未予配合指导-3
未用手固定肛管 -3
未随时观察反应、及时处理问题 -3 拔管 6
拔管方法不当 -3
未交代注意事项 -3
整理 6
未整理床单位、协助取舒适体位各-1
未清理污物、分类处理垃圾各-1
未交待观察排便情况 -2
评价
态度 4
沟通技巧欠佳 -2
未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 -2 整体性 4
相关知识不熟悉 -2
无体现人文关怀 -2
总分100 累计实得分。
题目: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7.2 版次:2 制订日期:2010.10.8修订日期:2023.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肛管插管动作粗暴,石蜡油润滑不够造成肠道粘膜机械性损
伤;
2、反复插管;
3、患者不配合,插入困难导致
损伤。
【临床表现】
1、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
2、严重时有肛门外出血或便中带
血丝。
【预防处理】
1、石蜡油充分润滑;
2、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或反复插管,选择合适的肛管;
3、插入深度根据病变部位深浅,温度合适39^410C o
4、出现症状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指南说明:本文档旨在为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提供评分指南,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评分指南根据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分,从而评估操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
评分指南:1. 知识准备:- 操作人员应对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常见风险有充分的了解。
操作人员应熟悉中药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
-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知识,并持有相关的医疗资质和执业证书。
2. 术前准备:- 操作人员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并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中药保留灌肠。
如果有禁忌症或风险因素存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确保中药保留灌肠所需的设备和药品齐全并符合要求。
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并经过消毒处理,药品应符合规范要求。
3. 操作过程:-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并保持良好的操作卫生惯。
-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计算中药的剂量,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 在灌肠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 操作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弃物和设备,并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4. 后续处理:- 操作人员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 如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相关医疗人员。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根据每个环节的质量和规范程度进行评估,通常采用满分为10分的方式进行评分。
具体的评分细则可根据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制定。
总结: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指南旨在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操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
通过评分指南的使用,可以提高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的质量和规范性,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监考人日期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要点一、操作项目定义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粘膜情况。
三、操作要点保留灌肠(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四、指导要点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五、注意事项1。
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吸收。
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肠道抗感染的方法以晚上睡前灌肠为宜,因为此时活动少,药液易于保留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一、腹泻【发生原因】1、心理因素:病人因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精神紧张,插管时致使肠道痉挛。
2、灌肠时对肠道粘膜的机械性刺激.3、灌肠后病人不能忍受灌肠液的药物性刺激.【临床表现】腹痛、肠痉挛、疲乏或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或不成形呈液体状。
【预防措施】1、灌肠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
耐心解释保留灌肠的目的、意义,接触其心理负担。
2、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便于灌肠液的保留和吸收。
【处理措施】已发生腹泻者,卧床休息,腹部予以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