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单招高一下期中数学复习资料-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623.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知识点1.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知识点篇一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
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1)画几何体的底面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
单招高一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在单招高一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着重掌握。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阐述,以帮助同学们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可以通过函数表达式、图像或者关系式来表示。
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ax+b,其中a、b为常数。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ax²+bx+c,其中a、b、c为常数。
3.方程的解与解的性质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可能有一个或多个。
方程的解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或者图像法求解。
二、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函数的增减性与最值函数的增减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取值是否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者减小。
最值是函数在一段区间上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 f(-x)=-f(x)。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f(-x)=f(x)。
周期函数是指函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 f(x+T)=f(x),其中T为正常数。
三、数列与数列的变化规律1.数列的定义与常见数列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一组数。
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等比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相等。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用一个公式表示数列的第n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d(n-1),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四、概率与统计1.基本概率知识概率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事件的概率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比来表示。
2.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一个可以取多个值的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有限,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连续的。
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与对应概率之间的关系。
五、几何与空间几何1.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平面几何是研究图形在平面上的性质。
Al l g e必修二《第四章 圆与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1课本P118-120,例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00(,)M x y 222()()x a y b r -+-=当>,点在圆外,即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2200()()x a y b -+-2r 当=,点在圆上,即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200()()x a y b -+-2r 当<,点在圆内,即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2200()()x a y b -+-2r ★(2课本P121-123,例4、例5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2,2E D ,半径为F E D r 42122-+=当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
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 ,E ,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圆心()b a C ,到l 的距离d ;相切与C l r d ⇔=;★ 相交与C l r d ⇔<【直线与圆相交常常抓住:那个直角三角形,弦长=2根号R 2-d 2】课本P127,例2★(2:①k 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 存在,设点斜式方程k ,得到方程【一定两解】(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单招考试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一、数与代数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整式的概念,同类项的合并与分离3.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与性质5. 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解法7. 分式的概念与性质8. 根式的概念与性质9.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前n项和10. 模运算的概念及性质二、函数与方程1. 函数、映射的概念2.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的性质3. 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4. 多项式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 函数图象的性质、常用函数图象的绘制及性质6.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绝对值方程的解法三、三角函数与解析几何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及其性质3. 三角函数通解及其应用4.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复合角、陪角及相关应用5. 直线、圆的性质及相关定理6. 向量、向量的数量积与叉积7. 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8. 空间中的点、向量、直线、平面等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应用四、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2. 概率与事件的关系3.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4.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5. 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6. 概率分布函数、分布列7.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性质8. 样本调查的设计与分析五、立体几何1. 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空间的位置关系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球坐标系3. 球、圆锥、圆柱、圆台、棱柱、棱锥、棱台、正八面体、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六面体的概念与性质4. 空间基本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5. 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 空间中的向量及其性质通过以上对单招考试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点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细心、认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考知识点一、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函数可以看作是两个集合之间元素的一种对应关系,其中一个集合称为定义域,另一个集合则称为值域。
函数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如显式表示、隐式表示、参数方程表示等。
在函数的概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核心概念,如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以及函数的特性,如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二、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各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通项公式表示,通项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对于数列,我们需要了解其定义、常用的数列表示方法、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数列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这些数列在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三、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是研究角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在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三角函数中,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不同象限的值域等。
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三角函数图像及其变换,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
在三角恒等式中,我们需要掌握常见的三角恒等式及其证明方法。
例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平方和等于1的三角恒等式,以及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等。
四、平面向量与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是一个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可以用箭头或小写字母加箭头来表示。
在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中,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平面向量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平面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方向以及向量的相等、平行和夹角等概念。
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法则,如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等运算法则,以及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计算方法。
数学高一下册期中考知识点高一下册期中考数学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2. 导数的概念和性质:导数的定义、基本性质、求导法则;3. 导数的应用:切线、法线、函数图像的几何性质;4. 高阶导数:二阶导数、导数与函数的关系。
二、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等;2.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公式:和差化积、倍角、半角、和差化积、诱导公式等;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等;4. 三角函数的应用:角度的计算、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 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指对关系及性质:指数与对数函数的互逆性、指对等式、换底公式等;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复利、收益率、指数关系等。
四、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与性质:向量的定义、零向量、向量的相等与运算;2.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3. 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的定义、性质、数量积的几何应用;4. 向量的叉积:叉积的定义、性质、叉积的几何应用。
五、平面几何1.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等;2.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3. 圆的性质与判定:圆、弧、圆心角、弦等;4. 证明与推理:根据几何定理进行证明和推理。
六、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性质;2. 组合与排列:阶乘、排列的计算、组合的计算;3. 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概率分布表、期望;4. 抽样与统计:调查与抽样、样本与总体、统计数据的分析。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主编:杨林森目录一、高一上1、数与式计算 (3)2、集合 (6)3、函数及其性质 (8)4、几个基本初等函数 (10)5、三角函数 (13)二、高一下1、解析几何(Ⅰ) (14)2、三角函数(Ⅱ) (18)3、圆 (21)4、平面向量 (23)5、数列 (26)6、不等式 (29)三、高二上1、命题与逻辑推理 (31)2、解析几何(Ⅱ) (33)3、立体几何 (41)4、复数 (46)四、高二下1、计数法 (49)2、概率(Ⅱ) (54)3、统计(Ⅱ) (56)五、附录附录(Ⅰ) (59)附录(Ⅱ) (61)附录(Ⅲ) (62)六、附录答案(另附)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高一数学(一)高一上学期:1.数与式计算(实数概念)(1)常用数集符号:自然数集:N整数: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2)绝对值:①⎪⎩⎪⎨⎧<-=>=时;当时;当时;当0,0,00,a a a a a a②b a b a b a +≤±≤-.③数轴上两点A,B 坐标分别为B A x x ,,则A,B 之间距离A B x x AB -= 例:化简23---x x ()31<<x(实数运算)(1)实数运算顺序:先乘方、开方,然后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运算.(2)指数幂推广:①正整数指数幂:nna a a a =⋅⋅⋅⋅⋅⋅••(a 为正整数) ②分数指数幂: n n a a 1=- (0≠a ,n 为正整数)10=a (0≠a ) ③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n m nm a a =,n manm 1=-(0≠a ) (3)实数指数幂运算法则:①βαβα+=•a a a ②)0(≠=÷-a a a a βαβα ③()αααb a b a •=• ④)0(≠=⎪⎭⎫⎝⎛b b a b a ααα例:1.()0110)12()21()1()2(5--+-⨯-+---2.03260cos 121)14.3(1+⎪⎭⎫⎝⎛⨯----π(式计算)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 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例:计算222)3(a a ÷-.(分式运算与根式化简) 一、分式.1.定义:式子BA叫做分式,其中B A ,表示两个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0≠B .2.分式基本性质:(1))0(,≠÷÷=⨯⨯=m mB m A B A m B m A B A 其中. (2)分式符号法则:分式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值不变.3.分式运算:(1)加减:①;c b a c b c a ±=± ②bd bcad d c b a ±=±.(2)乘除:①bd acd c b a =•; ②bcad d c b a =÷.(3)乘方:n n nb a b a =⎪⎭⎫⎝⎛.二、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性质:(1)()a a =2)0(≥a ;(2)b a ab •= )0,0(≥≥b a (3)ba b a = )0,0(>≥b a(4)⎩⎨⎧<-≥==)0()0(2a a a a a a2.二次根式运算. (1)加减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其步骤是先化简,后找“同类”合并.(2)做乘法时,要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做除法时,有时要写为分数形式,然后进行分母有理化.(3)化简2a 时要注意a 正负性,尤其是隐含正负性. 例:(1)当式子5452---x x x 值为零时,x 值是_________(2)化简:231421222+++•--÷⎪⎭⎫ ⎝⎛+-a a a a a a a a a ;2.集合(集合及其表示)(1)集合中元素三个特性: ①元素确定性 ②元素互异性 ③元素无序性(2)集合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维恩图法. (3)集合分类: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集合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集合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集合例: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是 ( ) A.某班所有高个子学生 B.著名艺术家 C.一切很大书 D.倒数等于它自身实数(数集)(1)基本数集: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2)一般数集:除了基本数集以外其他数集. 例:用填空或∉∈71_____N -9______Z 5______Q2+π________R(集合之间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一部分,;(2)A与B 是同一集合。
高一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下册1.高一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下册篇一概率(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即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即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概率加法公式: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2.高一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下册篇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
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3.高一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下册篇三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 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 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 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 +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 -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 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 +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 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 nB4.高一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下册篇四二面角(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数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知识点(正文)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在数学学科上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检测。
下面将对高一下学期数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
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为f(x) = ax² + bx + c,其中a≠0。
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开口方向和顶点位置来分析函数的特征。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其中a≠0。
可以通过因式分解、求根公式或配方法等解法来求解方程。
3.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可以求解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运动、最值问题等。
二、三角比1. 正弦、余弦、正切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三个比例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计算各个角的三角比。
2. 利用三角恒等式,可以简化三角函数的运算。
常见的三角恒等式有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以及平方和与差公式等。
3. 三角函数的应用广泛,例如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高度、距离等,在物理、测绘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是由大小和方向确定的量,可以表示位移、速度、力等物理量。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
2. 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向量的数量积是研究平面向量的重要内容。
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数乘向量。
数量积可以计算向量的夹角和向量之间的垂直关系。
3. 基于向量的几何问题,如求直线的方程、平面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都可以通过向量来解决。
四、概率统计1. 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可以通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加法定理等方法来计算概率。
2. 统计是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通过样本调查、统计图表、均值、中位数等统计指标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3. 概率和统计经常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如赌博、抽样调查、市场调研等。
掌握概率统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解析几何1. 解析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高一下数学期中必考知识点一、集合与函数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元素组成的整体。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2.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和差集等。
并集是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交集是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补集是某个全集中除去集合元素的剩余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是从一个集合中去除另一个集合中元素后的集合。
3.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具有唯一性和映射性。
包括定义域、值域、像、反函数等概念。
4. 函数的表示方法与运算常用的表示方法有显式定义法、隐式定义法和分段定义法。
函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复合函数、反函数和函数的图像变换等。
二、数列与数列的表示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一列数,可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
性质包括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2. 数列的运算数列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数列的平移和缩放等。
三、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函数是角度的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性质包括周期性、奇偶性等。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根据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以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并了解其特点。
3. 三角恒等式的应用三角恒等式是三角函数之间的等式关系,应用于解三角方程等问题。
四、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1. 平面向量的定义与运算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包括向量的模、方向角、加法、减法等运算。
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与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数量乘法、数量加法和数量减法等。
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了解坐标表示与几何意义的对应关系。
3. 立体几何的概念与性质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的几何学分支,包括点、线、面、体等概念与性质。
4. 立体几何的计算立体几何的计算包括体积、表面积、角度等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具有加法规则、乘法规则等性质。
高一下期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在高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期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掌握必考知识点是确保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高一下期中数学必考的知识点。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图像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解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零点、极值点等;3. 指数与对数函数: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解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4. 三角函数:熟练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解三角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向量:理解向量概念、向量的加减法及数量积、向量共线、垂直等相关概念,掌握向量的平移、旋转等几何运算;2. 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理解重要的相交线如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的定义和应用;3. 三角形与四边形:熟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了解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4. 圆的性质:理解圆的基本概念,熟悉切线、弦、弧长等相关性质,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三、概率与统计1. 事件与概率:理解事件、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了解互斥事件、相对事件等的概念;2. 排列与组合: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了解求排列、组合数的公式与应用;3. 统计图表与中心极限定理:熟练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概念与应用。
总结以上就是高一下期中数学必考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复习,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除了以上的必考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多做习题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一数学下期中考试知识点随着新高一学期的到来,各位同学们即将面临下期中考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高一数学下期中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函数与方程在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函数与方程。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熟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等。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函数的运算和复合函数:熟悉函数的加法、乘法和复合运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题目。
二、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数学中的必考点。
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向量的定义,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的规律,能够计算向量的模长、共线、垂直等性质。
2. 两个向量的夹角与正交条件:掌握余弦定理和正交条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判断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以及是否正交。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了解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数量积和向量积解决几何问题。
三、数列与函数的应用数列与函数的应用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能够推导和应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
2.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熟悉函数的图像和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能够通过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3. 数列和函数的综合运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列和函数的概念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四、解几何解几何是高一数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内容。
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了解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各类图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于多少等。
单招数学高一知识点一、函数与映射关系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函数有域和值域的概念,域是指输入的自变量的集合,而值域是指输出的因变量的集合。
对于函数而言,每个自变量都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一种线性函数,其一般表示为y = kx + b。
其中,k 代表斜率,b代表y轴截距。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的斜率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而截距则决定了与y轴的交点位置。
三、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种非线性函数,其一般表示为y = ax^2 + bx + c。
其中,a代表二次项系数,b代表一次项系数,c代表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它的开口方向和开口程度由a的正负决定。
四、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和变化规律的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正弦函数的一般表示为y = sin(x),余弦函数的一般表示为y = cos(x),正切函数的一般表示为y =tan(x)。
这些函数的图像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可用来描述周期性的变化过程。
五、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是以某个正数为底数的幂函数,一般表示为y = a^x。
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运算,将底数为a的指数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互换,一般表示为y =logₐ(x)。
指数函数的图像具有递增或递减的特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具有递减或递增的特点。
六、立体几何在数学中,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形状和体积等性质的一门学科。
常见的立体几何概念包括点、直线、平面、多面体等。
这些概念可以通过投影、截面、相似性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七、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事件和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
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值,统计是用来研究样本数据和总体数据之间的关系。
概率统计的常见应用包括随机实验、事件概率计算、统计推断等。
八、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二维空间中的图形、形状和关系等性质的一门学科。
单招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一是学生们迈向高中阶段的重要一年,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习和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一数学常见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
一、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一个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反函数的概念需要掌握。
2. 初等函数与常用函数:了解常见的数学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掌握它们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3. 图像的平移和伸缩:了解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和翻转等基本变换规则,能够根据变换前后的函数式和图像特征进行判断和绘制。
4.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熟悉复合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反函数的求解和性质。
二、数列与数列极限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的数列类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2. 数列极限:学习数列极限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列判断其极限是否存在,并进行计算。
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列的和、数列模型等。
三、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规则,了解平面向量的共线和共面性质。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能够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熟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和应用。
四、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熟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的周期性和图像特征。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如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角的数值。
3. 三角函数的应用:了解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三角函数的图像分析、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等。
五、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习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计算常见函数的导数并应用导数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
高一单招数学考试知识点作为高中数学学科的基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高一单招数学考试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必备条件。
本文将就高一单招数学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代数与函数代数与函数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部分,理解代数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在单招数学考试中,常见的代数与函数的知识点有方程、函数、不等式等。
方程是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求解方程是数学学科中的一项基础技能。
单变量一次方程求解、二次方程求解、分式方程求解是考察频率较高的方程求解类型。
掌握方程求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与方程相关的问题。
函数是代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中。
在数学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和应用。
例如,关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的对称性以及函数的奇偶性等都是常见的考察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把握住题目的重点,准确解答问题。
不等式也是代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一数学考试中,会出现一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和应用。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能够解决与不等式相关的各种问题。
二、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是数学学科中的另一主要部分,几何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单招数学考试中,常见的几何与图形的知识点有点、直线、平面、多边形等。
点、直线和平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
熟悉点、直线和平面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性质、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等都是常见的考察内容。
多边形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多边形的性质和分类对于解决与多边形相关的问题至关重要。
例如,正多边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三、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学科中的应用部分,也是高一单招数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们熟练掌握,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江苏高一下数学知识点江苏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江苏省高一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涉及到了函数与导数、平面向量、概率与统计等内容,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函数与导数函数与导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函数是各种数学关系的抽象统一形式,用来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函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常见函数的图像和变换等知识。
而导数是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
导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用定义计算、利用基本导数公式计算以及利用导数的运算法则等。
掌握了导数的计算方法后,可以用导数来求函数的最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等。
二、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由大小和方向两个参数来描述的,与点和直线不同,它是一个有方向的量。
平面向量的运算包括向量的相加、相减、数乘等。
同时,平面向量还有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叉乘两种运算,这些运算在物理学、几何学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在学习平面向量时,需要掌握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等基本概念。
同时,还要学习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基本性质,以及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和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高中数学的一部分。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统计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推断总体数据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概率与统计时,需要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性质和计算公式等。
同时,还要学习概率的应用,如排列组合、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等。
在统计学中,需要学习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率分布表与直方图、统计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四、高中数学的扩展内容除了以上三个重点知识点,江苏高一下学期还涉及到一些更加拓展的内容,如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三角恒等变换、立体几何等。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它是研究数列的规律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一、向量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2
3设4①
5、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
,()22,b x y = ,其中0b ≠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
0b b ≠ 共线.
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
.(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
基底)
7、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
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
⎪++⎝⎭
.
8、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⑴
a 与b
若a 设a 设则cos 12345678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
2
a c
b +=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是1
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
14、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
n a a d n -=
-;
,
,. 22、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
n
p q a a a =⋅.
2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
2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
*
2n n ∈N ,则
S q S =偶奇
.
,我们(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
(ⅱ)过两条直线0:
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
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
(((12((当当(3(离为
d =
(∆表示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 2+y 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2
00r yy xx =+ (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 0-a)(x-a)+(y 0-b)(y-b)= r 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221211:r b y a x C =-+-,()()222222:R b y a x C =-+-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r R d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r R d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含; 当0=d 时,为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