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421.00 KB
- 文档页数:40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测定专业:生物工程班级:08一班学号:060508131 姓名:戴璐成绩:摘要: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样品中蛋白含量为百分之十左右远不及样品包装上所说的82%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豆蛋白紫外吸收特征,其紫外光谱显示含较多无法除尽的杂质,荧光光度计观察其荧光效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关键词:大豆蛋白蛋白含量测定紫外吸收电泳功能性1.概述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食品的第一大营养素。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它富含蛋白质、脂肪,是一种营养平衡的食物。
其籽粒含蛋白质一般为40%左右,比一般谷物高2-4被,也比牛奶、鸡蛋和瘦猪肉的蛋白质含量高。
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
另外,大豆蛋白不含淀粉,氨基酸也组成比较平衡。
所以,目前许多蛋白质营养品都是用的大豆蛋白。
2.材料与方法1.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含量【材料】标准蛋白液,样品蛋白,722型分光光度计【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干净试管,按表一进行编号并加入试管混匀,室温静置3分钟,以第1管委空白,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标准浓度作为横坐标作图的标准曲线2>.样液的测定另一支干净试管,加入样液1.0ml及考马斯亮蓝染液4.0ml,混匀,室温静置3min,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由样液的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蛋白含量2.大豆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材料】标准蛋白液,样品蛋白,UV-9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方法】将大豆蛋白溶于1mol/L PH值为8.0的Tris-HCl溶液中,配制成2.0mg/mL的蛋白质溶液,以对应的Tris-HCl作参比,做紫外-可见扫描,速度10nm/s,范围200-400nm 之间3.大豆蛋白质的疏水性及荧光光谱【材料】标准蛋白液,样品蛋白,日本岛津RF-5310PC型荧光光度计,离心机,100mL 烧杯2个,玻璃棒1个【方法】将大豆蛋白溶于1mol/L PH值为8.0的Tris-HCl溶液中,配制成0.5,1.0,2.0mg/mL的蛋白质溶液,3000r/min离心10min,以以相对应的Tris-HCl作参比,采用日本岛津RF-5310PC型荧光光度计进行荧光测定,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300-800nm之间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材料】直流稳压电泳仪,垂直平板电泳槽⑴分离胶缓冲液 1.5mol/L Tris-HCl (pH8.8)取18.15g Tris, 加80ml重蒸水,用1mol/L的HCL调pH至8.8,用重蒸水稀释至最终体积为100ml,4℃冰箱保存。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植物,因此对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大豆样品2. 硫酸钠溶液3. 氢氧化钠溶液4. 酸性消化液5. NaOH溶液6. 氮气吹扫装置7. 精密天平8. 恒温水浴9. 离心机10. 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大豆样品:将大豆磨成粉末,并将其过筛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2. 水解反应:取一定量的大豆样品加入酸性消化液中,放入恒温水浴中进行水解反应,使蛋白质完全水解为氨基酸。
3. 碱解反应:将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以便将其他干扰物质转化为不溶性沉淀。
4. 沉淀处理:将碱解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将沉淀分离出来。
5. 沉淀洗涤:用硫酸钠溶液对沉淀进行洗涤,去除杂质。
6. 干燥: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烘箱中干燥,直至恒定质量。
7. 称重:使用精密天平称取干燥后的沉淀质量。
8. 光度计测定:将一定量的沉淀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9. 蛋白质含量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大豆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豆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这也符合我们对大豆富含蛋白质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水解和碱解的方法,这是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之一。
水解反应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使其更容易测定;碱解反应则将其他干扰物质转化为不溶性沉淀,方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为了准确测定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我们进行了沉淀处理和洗涤步骤,以去除杂质。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同时,干燥步骤的进行可以保证质量的恒定,进一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溶液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大豆分离蛋白标准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大豆分离蛋白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调味品、乳制品等产品中,以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改善口感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标准进行介绍,以便生产加工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了解其质量要求和技术规范。
一、外观特征。
大豆分离蛋白的外观呈淡黄色至浅棕色粉末状,无异物和明显气味。
其颜色应均匀,无结块和异物,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二、蛋白含量。
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含量应不低于90%,通过蛋白质测定方法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氨基酸组成。
大豆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要达到一定比例,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
四、水分含量。
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不超过8%,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五、微生物指标。
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微生物指标标准,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和霉菌、酵母菌等指标,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特别是铅、镉、汞等重金属的含量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七、储存和包装。
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在储存和包装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产品受潮、变质和污染,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综上所述,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产品。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应加强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研究和控制技术,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希望本文所述的大豆分离蛋白标准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科技进步。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分离蛋白的检验验收,适用品项:高凝胶蛋白、普通分离蛋白。
2、要求2.1本标准参照GB/T 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要求,产品应符合该标准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指标要求,另有指标﹡根据公司质量要求修订而成。
2.2感观要求 2.2.1感观要求外观呈淡黄色或乳白色粉末,具有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不含有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
2.2.2理化指标水份≤10%;蛋白质含量(以干基计)≥90% 灰分(以干基计)≤8%粗纤维含量(以干基计)≤0.5%菌落总数≤30000cfu/g 大肠菌群≤30MPN/100g 致病菌不应检出 总砷(以As 计)≤0.5mg/kg 铅(Pb )≤1.0mg/kg 2.2.3凝胶强度指标普通分离蛋白,凝胶值>40g.cm 高凝胶分离蛋白,凝胶值>80g.cm2.3符合技术部提出的其它要求;有合同要求的,符合合同附加的合同条款要求。
3、检验方法3.1抽样:3.1.1每批次/货柜随机抽取3~5个样本 3.2理化指标根据GB/T 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测定。
3.2 凝胶强度指标3.2.1用电子称准确称取样品100g ,溶于500g 冰水,稍搅拌均匀;4标签、包装、运输、贮存4.1标签、包装符合GB/T 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要求。
4.2运输运输工具应采用清洁、干燥的车箱,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
4.3贮存产品贮存于干库中阴凉干燥处。
5、检验要求5.1原料检验合格后,质量部出具检验报告单,方可办理入库。
否则走异常原料处理流程。
5.2厂家变更或有其它大的变更因素时,应填写《样品确认记录表》重新确认样品。
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编 制 葛真 审 核 类 型 受控文件 批 准 标 题 大豆分离蛋白检验标准版 本 1.0 修改状态 / 编 号TZAJ/FSMS-WP-D001页 数1发布日期201303203、入厂必检3.1检查供应商三证资料是否过期(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型式检验);3.2批次检验报告是否合格。
大豆品质分析摘要:大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同时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用处很广泛,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而大豆的品质对大豆的价值起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大豆品质、蛋白质含量测定、脂肪含量测定论文主体内容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大豆是我们常见的农作物。
作为食品,大豆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提供人们必须的营养物质。
除了直接食用,大豆还可以加工成豆腐、豆浆、豆干、腐竹,酿造酱油、制作豆豉,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除此之外大豆用来榨油,加工成饲料,在工业上也是重要的原材料。
大豆的品质和大豆的价值息息相关,只有提升大豆的品质、了解大豆品质的测定方法以选择出优质的大豆,才能让大豆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优质大豆品质分析测定指标大豆的测定指标有很多,包括大田产量及各类物质含量,以下几点就是1、蛋白质含量高,则大豆蛋白质含量达45%以上,产量比当地同类品种增产5%。
2、脂肪含量高,则大豆脂肪含量23%以上,产量比当地同类品种增产5%。
3、双高含量的大豆,蛋白质含量42%以上,脂肪含量21%以上,产量比当地同类品种增产5%。
4、适于菜用的大粒品种大豆鲜荚长5.3 cm,宽1.3 cm,含糖量7%,蛋白质36%~37%。
5、外观光滑整洁,无畸形,种脐颜色淡的大豆商品价值最高。
三、大豆品质分析方法(一)、大豆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1、把大豆用粉碎机粉碎,取3-5g于已经称量好的皿盒中,在120度的烘箱中烘30分钟。
拿出等待凉后称重,减去皿盒重量,计算水分的百分比。
2、称取0.2gH2SO4,6gK2SO4,把0.5g粉碎好的大豆(不用测量水分的)用滤纸包好放入定氮瓶中,加20ml硫酸,(瓶口上放一个小漏斗,防止蛋白跑掉)开小火在电炉子上消化,等没有碳化颗粒,并处于澄清状态时,拿下来凉一会,再加过氧化氢直到把瓶颈上的蛋白冲洗干净为止,再消化30min,拿下来,等凉.。
实验八大豆蛋白的提取及浓度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大豆蛋白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3.制备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4.学习计算蛋白质收率。
实验原理榨油工业的副产品——豆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依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溶蛋白,盐溶蛋白,碱溶蛋白,醇溶蛋白。
将豆粕依次用上述溶剂提取,并用有机溶剂沉淀,可制得各部分蛋白质的干粉。
Folin—酚试剂由甲试剂和乙试剂组成。
甲试剂由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铜及酒石酸钾钠组成。
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酒石酸钾钠铜盐溶液起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乙试剂是由磷钼酸和磷钨酸、硫酸、溴等组成。
此试剂在碱性条件下,易被蛋白质中酪氨酸的酚基还原呈蓝色反应,其色泽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法也适用于测定酪氨酸、色氨酸含量。
用Folin酚法可测出蛋白制品的含量,已知原料的重量,可以求出蛋白质的收率。
本法可测定范围是25—250µg蛋白质试剂和器材(一)、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结晶牛血清蛋白或酪蛋白,预先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的含量,根据其纯度配制成150µg/mL蛋白溶液。
2.Folin—酚试剂(见Folin-酚法测蛋白质)3.其他试剂(1)10%NaCl (2)0.2% NaOH (3)75%乙醇(4)丙酮(5)6mol/L HCl (6)蒸馏水4测试样品使用前稀释100倍。
(二)、器材试管及试管架,0.5,1及5mL吸量管,恒温水浴,722型分光光度计电动搅拌器,离心机,烧瓶,水泵,吸滤瓶, pH试纸,研钵操作方法(一)大豆蛋白的提取1.将豆粕掰成小块,用研钵磨碎。
2.水的抽提将磨碎之豆粕20g用5~6倍的蒸馏水浸泡,调pH为7.0,在10℃下搅拌抽提15min,离心15min,3500r/min,取上清液,如上清液不清澈再经吸滤(沉淀留下步抽提)。
清液加入等体积在冰箱中预冷的丙酮,用6mol/L HCl调pH4.5~5.0,3000r/min,离心15min,收集沉淀物,反复用丙酮洗涤,得到粉末状蛋白质干粉,待用。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总结1、酸沉碱提法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
大豆分离蛋白法是利用大豆中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pH415)时沉淀的特性,与其他成分分离,沉淀的蛋白质经调节pH后溶解,因此称之为酸沉碱提法。
酸沉碱提的缺陷是:耗酸、耗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
该分离提取方法有待改进。
但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2、膜分离法根据大豆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形状及膜与大豆蛋白的适应性,选择膜材料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分离,超滤净化,使非截留组分排除,达到符合标准的分离大豆蛋白液,接着将净化后的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浓缩到所需的浓度后出料,喷雾干燥成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有机溶剂接触,极性头在内,形成极性核,该核具有包含水溶液和溶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此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蛋白质。
利用反胶束技术从全脂豆粉萃取大豆蛋白,可一次萃取50%左右。
大豆蛋白萃取过程非常快,用非扩散模型解释较为合理。
该法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自动水分测定仪、气浴恒温震荡器、离心机、凯氏定氮仪、分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和微量进样棒等。
影响反胶束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束)相可循环利用、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
其缺点是:蛋白质在现有反胶束体系中稳定性不高,导致萃取前后蛋白质的活性损失较大,因而制约其工业化应用。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对大豆蛋白中7S和11S球蛋白进行快速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分离条件为40℃、流速1mL/min的条件下,9min可完成相应球蛋白的分离。
具体方法为:(1)试剂与试样。
乙腈(CAN) (HPLC级)、三氟乙酸(TFA) (HPLC级)、HPLC级水用于移动相的制备。
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此文中,我们将关注大豆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对于农业生产、食品工业以及药品生产等领域非常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
文章将介绍两种主要的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并详细阐述它们的原理和步骤。
在第一种方法中,我们将了解到它基于某种特定的原理来进行大豆蛋白质的检测,通过特定的步骤来获取准确的结果。
而在第二种方法中,我们将探讨它采用的另一种不同原理来进行大豆蛋白质的检测,并且与第一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和比较,我们希望能提供给读者们一个全面了解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的视角,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文章的结论部分还将总结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豆蛋白质的特性和含量,为大豆相关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为食品安全领域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本文旨在探讨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既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方法,又对它们的原理和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大豆蛋白质的检测。
这对于大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框架和组织,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个主题,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大豆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大豆蛋白质在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质量检测的需求。
随后,将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以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1.引言1.1 概述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实际测定中,不同的测定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蛋白质含量结果。
为了比较和统一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科研工作者们引入了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概念。
本文即旨在探讨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相关问题。
在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方法方面,目前主要常用的方法有几种,例如Kjeldahl法、比色法、生物素标记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然而,由于不同的测定方法在蛋白质测定上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不同,所得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为了比较这些结果,研究人员引入了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以将不同方法的结果换算为相同的单位,从而方便进行比较和评估。
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使用换算系数,可以将不同测定方法得到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进行统一,避免了由于不同方法导致的结果差异。
其次,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品种或不同产地的大豆中蛋白质含量,为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还可以为食品工程师和营养学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开发和改良大豆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比较和分析现有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以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意义和作用,进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相关问题,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每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引言部分通过概述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来引出本文的主题。
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包括正文部分的两个小节以及结论部分的总结和对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应用前景展望。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讨论大豆中蛋白质测定方法和蛋白质测定换算系数的意义。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1 原理试样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硫酸消解,反应产物用碱中和后蒸馏。
释放出的氨被硼酸溶液吸收,吸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测定氮含量并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2试剂除参考物质外,只使用经确认无氮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水.警告:2.4、2.8、2.ll和 2.12中提到的试剂应谨慎使用。
2.1 硫酸钾 (K2SO4)。
2.2 五水硫酸铜 (CuSO4·5H20)。
2.3 二氧化钛 (TiO2)。
2.4 硫酸(H2SO4):c(H2SO4)=18mol/L,ρ20(H2SO4)=1.84g/mL。
2.5 石蜡油。
2.6 N-乙酰苯胺 (C8H9NO):熔点114℃,氮含量10.36g/100g。
2.7 色氨酸(C11H12N22):熔点282℃,氮含量13.72g/100g。
2.8 五氧化二磷(P205 )。
2.9 硼酸:水溶液 ,ρ20(H3BO3)=40g/L,或所使用仪器推荐的浓度。
2.10 指示剂:按照所使用仪器的推荐,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A(2.10.1)和溶液B(2.10.2 )(例如:5体积溶液A和1体积溶液B)。
注1:有可能准各使用的硼酸溶液中含有指示剂(2.9+2.10)。
注2:溶液A和溶液B的比例可根据仪器进行调整。
也可以使用pH电极进行电位滴定,PH电极需要每天校准。
5.10.1溶液A:200mg溴甲酚绿(C21H14Br4O5S)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C2H5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0.2溶液B:200mg甲基红(C15H15N3O2)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C2H5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1 氢氧化钠水溶液(NaOH):质量分数33%或40%,含氮量少于或等于0.001%。
也可以使用含氮量少于或等于0.001%的工业级氢氧化钠。
5.12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H2SO4)=0.05mol/L因为硫酸在连接管中不产生气泡,所以推荐用硫酸代替盐酸。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大豆的品质特性,为大豆的种植、加工和食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大豆样品:10个不同品种的大豆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速离心机、烘箱、蒸馏装置、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3. 实验试剂:无水硫酸钠、苯、硫酸、无水乙醇、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三、实验方法1.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1)准确称取大豆样品1.0000g,加入硫酸消化,定容至50ml。
(2)将消化液转移至蒸馏装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蒸馏,用无水硫酸钠吸收。
(3)将吸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4)根据氮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大豆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1)准确称取大豆样品5.0000g,加入无水硫酸钠,放入索氏抽提器。
(2)将索氏抽提器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维持一定时间。
(3)将抽提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定容至50ml。
(4)用苯溶解抽提液,比色测定脂肪含量。
3.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大豆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1)准确称取大豆样品5.0000g,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2)根据烘干前后样品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含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0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37.2%~45.6%之间,平均值为40.8%。
其中,品种A、B、C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45.6%、44.2%、43.5%。
2. 脂肪含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0个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在18.5%~22.8%之间,平均值为20.6%。
其中,品种D、E、F的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22.8%、21.9%、21.3%。
3. 水分含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0个大豆品种的水分含量在8.2%~10.1%之间,平均值为9.2%。
其中,品种G、H、I的水分含量较低,分别为8.2%、8.8%、9.3%。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是大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备豆制品的重要指标。
大豆是一种非常营养丰富的植物,其中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丰富,含量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大豆质量评价和加工处理的基础。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根据表面特征可以分为:理化指标法、紫外光谱法、超声波技术、火焰原子吸收法等。
现今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火焰原子吸收法,也称Kjeldahl,是一种根据氮的定量测定方法,在经过Kjelrdahl实验后,把原始的大豆样品中氮含量转换为单位重量的蛋白质含量。
由于大豆自身品质变化差异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受到因素的影响也较大,比如受品种、栽培环境、生长周期、收获日期等影响。
此外,大豆蛋白质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烘焙、提取程序等都会影响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要准确测定大豆蛋白质含量,还需要考虑采用的采样方法,采样容量,以及采样方法的准确性,确保样品的准确性以及准确测定结果。
此外,实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室内温度、湿度以及实验器材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Kjelrdahl是目前用来测定大豆蛋白质含量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也有一些其他的测定方法,如紫外光谱测定法,它把大豆中的底物分解成蛋白质,用紫外光谱仪测定吸收率,并转换为蛋白质含量。
测定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另一种方法是放射免疫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山羊抗体抗原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
这种方法有很强的特异性,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大豆中蛋白质含量,但它的操作较为复杂,也比较昂贵。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大豆加工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结构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大豆制品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要正确测定大豆中蛋白质含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正确,控制各准确性,以确保最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黄豆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一、仪器和试剂主要仪器:定氮仪。
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1. 浓硫酸。
2. 30%氢氧化钠溶液。
3. 2~4%硼酸溶液。
4. 0.1mol/L 盐酸溶液。
5. 催化剂:硫酸钾——硫酸铜的混合物(K 2SO 4:CuSO4·5H 2O=3.5g:0.1g )。
二、操作步骤1. 消化准确称取粉碎均匀的黄豆粉0.5g 左右,小心移入干燥的消化瓶中(注意用称量纸将样品加入到消化管底部,勿粘附在瓶壁上),加入适量催化剂及10mL 浓硫酸,按要求安装好消化装置后,设置好消化程序,打开冷凝水, 开始消化程序。
(160℃, 40min; 250℃, 20min; 350℃, 60min; 420℃, 30min)消化程序结束后,消化至溶液透明呈蓝绿色,冷却至室温。
同时做空白对照。
2. 蒸馏、吸收及滴定按要求安装好UDK142蒸馏仪,并将蒸馏仪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连接好。
将所需试剂装到相应的试剂瓶中。
设置好蒸馏程序及滴定程序后,将冷却好的消化管装到蒸馏仪上,打开冷凝水,然后开始程序。
三、结果计算X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C —— 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 1 —— 滴定样品吸收液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V 2 —— 滴定样品空白液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140——1.0mL 盐酸(C(HCl)=1.000mol/L )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mL1000140.0)(21⨯⨯⨯⨯-=F mc V V XF ——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一般食物为6.25,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玉米、高粱为6.24,花生为5.46,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肉与肉制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5.30。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