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用于口腔护理和治疗口腔感染的药物。
本文旨在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引起。
念珠菌是一类真菌,通常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但在一些情况下,念珠菌会过度生长,导致感染的发生。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奶酪样斑块、口腔疼痛和不适等。
西吡氯铵是一种离子活性表面剂,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干扰菌体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破坏菌体的生物膜,最终导致念珠菌的死亡。
西吡氯铵含漱液通常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其具体用法是将含漱液倒入口腔中,用舌头将药液均匀地覆盖在口腔黏膜上,并保持漱液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2分钟),然后再排出口腔。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较好。
一方面,西吡氯铵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念珠菌的生长。
西吡氯铵含漱液使用方便,患者只需要将药液含于口腔中漱口即可,不需要经过注射或者吞咽,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西吡氯铵含漱液能迅速减轻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疼痛和不适感,以及降低白色或奶酪样斑块的程度和面积。
在疗程结束后,多数患者的口腔症状能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
虽然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较好,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禁忌症包括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和婴儿。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干燥、苦味和刺激感,严重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把握,合理使用该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念珠菌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红肿、白色分泌物等。
念珠菌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西吡氯铵含漱液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西吡氯铵含漱液的药理作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广谱杀菌消炎药,主要成分为西普氯铵。
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破坏念珠菌细胞膜结构,导致菌体溶解和死亡,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西吡氯铵含漱液还具有消炎、缩小黏膜血管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口腔疼痛和红肿。
西吡氯铵含漱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二、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已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
一项针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在治疗后,患者的口腔疼痛、红肿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念珠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项研究显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含漱液,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吡氯铵含漱液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三、西吡氯铵含漱液的治疗注意事项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前需将西吡氯铵含漱液稀释后漱口,漱口液不宜吞咽,漱口后应将其吐掉。
2. 治疗时间:治疗时间一般为7-14天,严重感染可延长至21天,但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
3. 预防复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容易复发,治疗后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糖分和酒精刺激,及时治疗其他口腔疾病。
4. 禁忌症:对西吡氯铵或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护理药物,其在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念珠菌引起的。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常常存在于口腔黏膜和消化道内。
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口腔卫生不良时,易导致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腔黏膜发白、糜烂、疼痛等,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
而西吡氯铵含漱液能够有效地抑制念珠菌的生长,有助于减轻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症状。
下面将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西吡氯铵含漱液的药理作用西吡氯铵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主要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细胞膜进行破坏来实现抗菌效果。
当西吡氯铵含漱液被口腔黏膜吸收后,能够迅速发挥作用,对口腔中的念珠菌起到杀灭作用。
西吡氯铵还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能够减轻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二、临床疗效分析针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观察了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
我们选取了50名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观察,他们均接受了口腔漱洗,并按照医嘱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症状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定。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
口腔念珠菌感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总数的80%,疗效良好。
还有15%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疗效一般。
只有5%的患者疗效不佳,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对病例进行综合评定,我们认为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三、临床应用指导在临床上,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 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每次口腔内漱洗5-10ml,每日3-4次,连用7-10天。
使用时应当先搅拌均匀,再口含漱洗口腔。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者(ICD-10:B37.0)。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
1.病史:有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义齿戴用史;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口干、疼痛、烧灼感;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伪膜(伪膜型);舌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黏膜发红(红斑型);或有白色角化斑块及肉芽肿样增生(增殖型)。
3.实验室检查: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涂片可见念珠菌菌丝及孢子;唾液或含漱浓缩液培养或棉拭子真菌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局部抑/抗真菌药物治疗。
2.全身治疗(1)抗真菌治疗。
(2)免疫治疗。
(3)相关疾病治疗。
3.中医中药。
4.手术治疗。
5.卫生健康宣教。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37.0口腔念珠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第一诊断符合者。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1)用药史: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用药史。
3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17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临床医学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感染,念珠菌是一种寄生性真菌,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等处均可带菌[1],通常为酵母形细胞并不引起疾病,当宿主存在某些全身及局部刺激因素时常引起念珠菌感染,造成感染的念珠菌一般是菌丝形[2],念珠菌一般侵犯口腔、胃肠道、肛门、指(趾)甲、肺、尿道、心内膜皮肤少数可侵犯关节、骨髓、肾脏[3],念珠菌病发生于世界不同地区、民族、年龄及性别、口腔念珠菌感染在90年代后,随着广谱抗菌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将224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1.1年龄分布224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年龄范围在8~72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30~40岁患者14例(6%)、40~60岁112例(50%)、60岁以上患者98例(43%)。
1.2性别分布在224例中,男性142例,女性82例,男女之比1.7∶1。
1.3易感因素分析224例患者中,以口腔局部义齿修复、年老体弱、婴幼儿、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头面部放化疗为多;其次,口腔卫生不良、严重血液病等。
2发病诱因见表13临床表现见表24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24例唾液涂片及细菌培养,阳性中20例非念珠菌,其余为白色念珠菌。
5治疗方法及疗程大多数病例常规应用制霉菌素50个单位,每天4次含化用。
2%碳酸氢纳溶液含漱每天4次,长效抗菌剂溶液含漱每天4次或浸泡义齿每天1h,对急性伪膜型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2%碳酸氢纳溶液清洗口腔内侧粘膜病变区及哺乳前清洗乳房或哺乳工具,然后用2片制霉菌素碾碎加入少量甘油调伴成糊剂,局部涂口腔粘膜病变区,每天4次,一般连续用药10~15d 即可治愈。
对急性萎缩性白色念珠菌感染,需经过1.5~2个月左右才可治愈。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及治疗策略作者:陈丰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9期陈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福建福州 350001[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行真菌培养。
对100例口腔念珠菌病进行病因学分析并观察广谱抗生素与激素等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菌落培养鉴定,菌落颜色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白色念珠菌或都柏林念珠菌,菌落呈绿色,第二种是热带念珠菌,菌落呈蓝灰色或铁蓝色,第三种为光滑念珠菌,菌落呈紫色。
经过药物治疗,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中,痊愈85例(85.00%),显效13例(13.00%),有效2例(2.00%),未见治疗无效的患者。
结论口腔念珠菌主要种类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采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 R7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26-02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不仅会寄生于人体口腔中,还会在人体消化道、尿道、阴道等[1]诸多部位寄生,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随着近年来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以及激素等大量使用,使得口腔念珠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
针对这一现状,对口腔念珠菌进行病因学分析,掌握口腔念珠菌的流行学趋势与临床表现,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根据我院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以及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行真菌培养。
病历如下:
患者,女性,68岁。
主诉:口腔发干10天。
现病史:患者2周前因慢性咽炎,在他院连续使用头孢等抗生素输液治疗5天,咽部症状减轻,近10天口腔发干,伴舌部疼痛,未经诊治,今来就诊。
既往史:否认其他系统病史。
临床检查:舌背、双颊、上腭后份黏膜充血明显,舌背乳头萎缩,并可见散在白色假膜,假膜呈凝乳状,稍用力可擦去,口腔湿润度尚可。
涂片检查:刮取口腔黏膜表面的假膜,显微镜下可见较多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提示念珠菌感染。
HIV抗体检测:阴性。
诊断:口腔念珠菌病。
询问近期用药情况,尤其是有无滥用抗生素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
询问生活史,如输血史、不安全性接触等。
以上病历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一、引言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念珠菌引起,通常会导致口腔炎症和不适感。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常年存在于口腔黏膜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外界环境有利于其生长时,就会引起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口腔内白色斑块、口腔疼痛、口腔发炎等。
而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用于口腔炎症和感染的药物,其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西吡氯铵含漱液及其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机制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广谱杀菌消炎剂,其主要成分包括西吡氯铵和氯己定。
西吡氯铵是一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可以有效杀灭口腔中的念珠菌,从而达到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目的。
而氯己定则具有收敛止血、镇痛和消炎的作用,可以缓解口腔炎症和不适感。
三、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1. 临床症状缓解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主要效果之一是症状缓解。
患者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后,口腔内的白色斑块逐渐减少或消失,口腔疼痛和发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口腔内的不适感减轻。
这表明西吡氯铵含漱液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念珠菌的清除通过口腔拭子检查和培养发现,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后,患者口腔内的念珠菌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清除。
这说明西吡氯铵含漱液可以有效去除口腔念珠菌,从而阻断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3. 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实践发现,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耐药性增加的情况,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注意事项1. 用药方法患者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时,应遵循医嘱正确使用。
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5-10毫升,每天使用2-3次,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2周。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396 氨曲南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杨文芬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药剂科 300480)【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396-01【关键词】 氨曲南;剥脱性皮炎;不良反应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81岁,主因胸闷咳嗽1周加重1天于2015年3月11日入院。
既往冠心病病史,间断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患者为过敏体质,曾口服去痛片过敏,2年前因肺感染在我院住院时曾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具体致敏药物不详。
否认食物过敏史。
查体:T36.5℃,P74次/分,R17次/分,BP140/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干湿性 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19×109/L,NEUT%88%,CRP86mg/L。
胸片:右肺下叶炎症。
ECG示心肌缺血。
入院诊断:1、肺感染2、冠心病。
入院后给予氨曲南(慈宁,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901,规格0.5g)1.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2次/d;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
次日晨查房时,患者双下臂出现红色米粒大小散在皮疹,伴瘙痒,给予氯雷他定10mg,1次/d抗过敏治疗,2天后患者躯干、四肢、双手、足部出现大面积弥漫性潮红、肿胀,臀部、腋部、双下肢有少量渗液,并伴有少量脱屑,体温波动于36.8℃-38.0℃之间,急查血常规:WBC43.82×109/L,NEUT%92.30%,CRP129mg/L。
肝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疑为氨曲南所致,停用氨曲南,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10mg+西咪替丁注射液0.6g+维生素C注射液2.0g,静脉点滴,1次/d,夫西地酸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预防皮肤感染、抗炎、抗过敏、止痒、减少渗出,3天后整个头皮、面部、颈部出现新发鲜红色皮疹,面部、眼睑肿胀,双目难挣,躯干、四肢、双手、足部肿胀、渗液减轻,全身伴有大量细小糠秕状脱屑,查血常规示:WBC35.26×109/L,NEUT%81.10%,CRP43mg/L,将地塞米松减量为8mg,静脉点滴,1次/d。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一、西吡氯铵含漱液的药理作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含有西哌替定成分的口腔抗菌药物,主要通过其抗菌和抑菌作用来治疗口腔感染疾病。
它可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和增殖,减轻感染症状,提高口腔组织的免疫能力,并且对口腔内其他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中,西吡氯铵含漱液能够有效地清洁口腔、减少细菌的存活,并且对念珠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1. 临床试验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许多临床试验研究对其进行了验证。
研究发现,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疼痛、灼热感、出血、溃疡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该药物对口腔念珠菌的清除率也相对较高,能够有效地杀灭念珠菌,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而且,西吡氯铵含漱液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口腔组织的炎症,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2. 临床应用效果3. 临床不良反应三、临床应用建议基于以上的临床疗效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在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用药方法: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时,应按照医生的嘱托和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或频繁使用。
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5-10ml,漱口后咽下即可。
2. 用药时间:口腔念珠菌感染对西吡氯铵含漱液的疗效需要一定的积累时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持续使用,不可擅自停药。
一般来说,治疗周期应持续7-14天,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 饮食禁忌:在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期间,建议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辣味食物等,以免加重口腔的刺激感。
4. 定期复诊:口腔念珠菌感染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诊,让医生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西吡氯铵含漱液作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1. 引言1.1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现状口腔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表面白色或乳黄色斑点、口腔疼痛、食欲不振等。
目前,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抗真菌药物和口腔漱液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酮康唑口含片、益康唑漱口液等,但这些药物存在着使用频繁、耐药性增强等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1.2 西吡氯铵含漱液的作用机制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菌体壁合成:西吡氯铵能够影响念珠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壁变得脆弱并最终破裂,导致细胞死亡。
2. 干扰膜脂质代谢:西吡氯铵可以影响念珠菌细胞膜的脂质代谢,导致膜结构异常,细胞内物质无法正常运输,最终造成细胞功能紊乱。
3. 阻断DNA和RNA的合成:西吡氯铵还可以通过抑制念珠菌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干扰其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西吡氯铵含漱液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念珠菌细胞的生存和繁殖,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
其作用机制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理论支持。
2. 正文2.1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药物,其主要成分西吡氯铵能够有效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临床上,西吡氯铵含漱液通常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局部治疗,通过漱口的方式使药物直接接触到感染部位,加速药效的发挥。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每天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进行漱口,通常每次使用10-15ml,持续漱口1-2分钟,然后吐掉药液。
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临床研究表明,西吡氯铵含漱液在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降低感染的风险。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常见疾病,长期存在于口腔中的细菌、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下,繁殖出念珠菌,导致口腔黏膜出现异常症状。
目前,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方法较多,西吡氯铵含漱液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就诊,并经诊断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30例。
年龄范围为18-65岁,性别不限。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治疗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甲硝唑凝胶治疗。
治疗期为7天,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治疗周期。
使用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和副作用等信息,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部疗程,实验期间未有任何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治疗组治疗后体表症状改善,口腔组织光滑整齐,炎症明显减轻,感染症状消失。
对照组治疗后,口腔组织瘙痒、疼痛感仍然存在,炎症较治疗前仅略有改善。
结论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甲硝唑凝胶,且安全性高。
在口腔科医生规范的用药下,西吡氯铵含漱液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且安全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方法。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科疾病,诱导因素是自身抵抗力低下或口腔环境清洁不到位,导致患者表现为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或口干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导致感染情况加重,甚至发生癌变。
常规治疗措施造成患者用药期间易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最终临床疗效,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采用对症治疗药物十分重要,具有时效性[1]。
分析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
研究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5~63岁,平均(43.28±9.86)岁;病程1~26d,平均(16.24±13.82)d。
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4~62岁,平均(43.19±9.73)岁;病程1~25d,平均(16.35±13.76)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标准[2];②表现为疼痛或口干等症状;③自愿参与研究;④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病变;②患有恶性肿瘤;③患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④对研究药物过敏;⑤患者精神异常;⑥病历资料不全。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吡氯铵治疗,饭后含漱15mL,强力漱口持续1min,3次/d,后期根据病情恢复程度适度增减含漱次数。
研究组西吡氯铵用药剂量、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并联合西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刘淑明844800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人民医院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6.030摘要目的:研究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吡氯铵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
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病例统计,寻找更完善的诊疗办法。
方法:对我院100例口腔念珠菌患者感染细菌的培养,进行详细的鉴定、诊疗、分组比较诊疗。
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发现患者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的外在病变表现多是慢性萎缩性的。
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治愈的较高。
结论:对于口腔念珠球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氟康唑类药物效果明显。
【关键词】口腔念珠球菌;治疗;疗效
念珠球菌在健康人的口腔黏膜上也能检查到,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致病菌,比如:口腔的环境有大的变化、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明显降低等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口腔中受到念珠菌的感染。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这种条件致病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的完善诊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共接诊100例患者,其中女57例,男43例,年龄为8个月—69岁。
其中,因滥用抗生素导致患病者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
1.2 主要临床特征:口干不适,有灼烧感、麻木感,味觉出现异常。
检查可见到口角区、唇、龈部、舌以及鄂等区域出现边界模糊的红斑和伪膜[1]。
会出现菱形舌或者地图舌,严重者舌背丝状及菌状乳头都萎缩成光滑状。
舌黏膜萎缩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口
干、烧灼等局部口腔症状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患者。
1.3 方法
1.3.1 诊断方法:依据以往病史以及临床症状,配合病损区涂片镜检,见念珠菌菌丝或者伪膜真菌显色培养基等培养菌落是否多于200个。
1.3.2 治疗方法:首先要先除掉引起患病的因素,尽量停止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等。
其次对于口腔卫生不佳的患者,建议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刷牙后含漱3%的苏打水5分钟,老年患者的义齿可用5%的苏打水浸泡。
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停止使用抗生素,并且积极进行降糖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4次,每次100万单位含服制霉菌素片,连续服用21天。
同时辅助口服维生素c以及复合维生素b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氟康唑50mg/d ,首次加倍,并且配合使用口腔气雾剂10 g。
每日3次,对于伴有深部器官严重感染或者局部治疗未见显著效果的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并配合可注射胸腺肽或者转移因子,每次10ms,每周2次。
两组均坚持治疗3个疗程(21 d/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1.4.1 痊愈:萎缩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等临床症状以及疼痛、麻木感完全消失,念珠菌培养呈现阴性;
1.4.2 显效:临床症状大大减轻,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复原大于80%,念珠菌培养呈现阳性,但菌落不高于50
个。
1.4.3 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复原在50%左右,培养基菌落不高于100个。
1.4.4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减轻,舌背乳头以及红斑区复原在35%以下或者没有改变,舌苔无生长,培养基菌落多于200个。
2 统计学方法
用sas6.03版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资料做统计分析,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1%。
(46/50) ,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1%(37/50)。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应用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
3 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1%。
1个月之后复查肝功以及肾功都没有发现异常,也没有发现毒副作用。
随访6个月有3例复发,其中1例因为慢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2例因为不良修复体没有更换。
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1%。
1个月之后复查肝功以及肾功有3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有3例出现肾功能不全。
随访半年有8例复发,6例因为慢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2例因为不良修复体没有更换。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头晕以及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有的还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的现象[2]。
在本组患者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要少,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则有9例患者。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应用肝脏辅助用药和抗组胺药后,不良反应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3]。
4 讨论
由于近几年的广谱抗生素滥用等等众多原因,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
引起这种感染的原因很多,但这些都与念珠菌的特殊治病原因有关。
通常常见的原因是:a.由于人体自身免疫力低,机体抵抗力很差或者本身就体弱多病。
b.口腔卫生不佳,多见于个人卫生差的人群,老年人镶有全口的义牙,也已引起感染。
c.全身使用抗生素或者经常滥用抗生素的人群,如:肿瘤患者、有过放疗史的患者以及应该大手术的患者等等,患有严重的血液病的患者也容易感染。
另外,hiv感染的初期表现就以口腔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
对此医务工作者应给予做够重视。
口腔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
氟康唑是目前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用药低,适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吴伟珍.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67例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a):789.
[2]邱勋定,廖天安.口腔念珠菌感染134例临床分析[j]中国
热带医学,2008,8(12):2158.
[3]王秋霞,张燕.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102.
[4]戴青,孙正.口腔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与念珠菌感染初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j].2002,4(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