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材料浅析]
- 格式:ppt
- 大小:8.11 MB
- 文档页数: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86期 147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口腔念珠菌病是指由念珠菌感染引发的口腔内黏膜病变的一类疾病,口腔念珠菌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口腔内的真菌[1]。
由于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又因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口腔念珠菌病的病程、临床表现及所感染病菌的种类也存在一定变化,使得口腔念珠菌病变得比较常见[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医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3至63岁,平均(52.6±13.1)岁。
1.2 治疗方法1.2.1 一般治疗在对口腔念珠菌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消除发病的诱因,并积极地治疗患者的系统性疾病。
部分患者因长期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使其口腔环境利于真菌的黏附与生长,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对于体弱、存在免疫缺陷及与之有关的全身性的疾病、慢性的念珠菌感染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给予其免疫增强的治疗,例如注射转移因子、胸腺肽。
1.2.2 局部药物治疗对局部进行药物治疗时可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氯己定、西地碘及制霉菌素等。
在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浓度3%左右)时,其治疗原理为白色的念珠菌存在喜酸恶碱的特性,针对这一特性,使用碱性的溶液于进食前后对患者的口腔、义齿、餐具等进行洗涤,其可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进行生长繁殖。
氯己定拥有抗真菌的作用,其可使用溶液(浓度0.2%)或凝胶(浓度1%)进行局部的涂布与含漱。
以碳酸氢钠与氯己定溶液进行交替漱洗,其可有效地消除患者口腔内的革兰阴性菌,并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
西地碘拥有广谱杀菌的活性,且具有低毒、高效及口感好等优点,患者可每日含服3~4次,但对碘过敏的患者禁用。
制霉菌素属于四烯类的抗生素,其不易于被肠道吸收,因此多被使用在治疗消化道、皮肤及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因*导读:口腔念珠菌病是有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病,念珠菌是真菌的一种,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通常寄生在人的皮肤、口腔、阴道或肠粘膜,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就容易引起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念珠菌性口炎、唇炎和口角炎以及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等。
……口腔念珠菌病是有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病,念珠菌是真菌的一种,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通常寄生在人的皮肤、口腔、阴道或肠粘膜,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就容易引起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念珠菌性口炎、唇炎和口角炎以及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等。
引起口腔念珠菌病有以下几个原因。
1、念珠菌病原致病。
念珠菌毒性的强弱取决于其毒性物质的代谢产物。
其中在消化道和阴道寄生的念珠菌属于酵母型,所以不存在致病性,当酵母型的念珠菌发育称为菌丝型念珠菌,才具有致病的可能。
此外,白色念珠菌在口腔黏膜中具有强粘附性,所以口腔念珠菌病时念珠菌病比较常见的一种。
2、人体的防御技能下降。
其实人体血液中有一种血清因子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它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其抑制能力在婴儿时期6-12个月就能达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容易患口腔念珠菌病的人群是半岁以前的婴儿,尤其是未满月的新生儿。
3、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人体的防御能力。
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容易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广谱抗生素能使菌群失调,破坏人体内细菌和真菌的平衡,使体内维生素b族缺乏,导致念珠菌滋生和致病。
4、人体的其他疾病引起。
如何人本身患有内分泌功能疾病、甲状腺功能不足、爱狄森病、脑下垂体功能低下等,都会容易患上口腔念珠菌病,此外糖尿病人皮肤的ph值比较低,含糖量高,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滋长和致病。
5、其他因素导致。
如果人常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工作,也容易引起口腔念珠菌病。
另外,如果收到慢性局部的刺激,像过度吸烟,都会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致病的因素。
3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17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临床医学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感染,念珠菌是一种寄生性真菌,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等处均可带菌[1],通常为酵母形细胞并不引起疾病,当宿主存在某些全身及局部刺激因素时常引起念珠菌感染,造成感染的念珠菌一般是菌丝形[2],念珠菌一般侵犯口腔、胃肠道、肛门、指(趾)甲、肺、尿道、心内膜皮肤少数可侵犯关节、骨髓、肾脏[3],念珠菌病发生于世界不同地区、民族、年龄及性别、口腔念珠菌感染在90年代后,随着广谱抗菌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将224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1.1年龄分布224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年龄范围在8~72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30~40岁患者14例(6%)、40~60岁112例(50%)、60岁以上患者98例(43%)。
1.2性别分布在224例中,男性142例,女性82例,男女之比1.7∶1。
1.3易感因素分析224例患者中,以口腔局部义齿修复、年老体弱、婴幼儿、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头面部放化疗为多;其次,口腔卫生不良、严重血液病等。
2发病诱因见表13临床表现见表24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24例唾液涂片及细菌培养,阳性中20例非念珠菌,其余为白色念珠菌。
5治疗方法及疗程大多数病例常规应用制霉菌素50个单位,每天4次含化用。
2%碳酸氢纳溶液含漱每天4次,长效抗菌剂溶液含漱每天4次或浸泡义齿每天1h,对急性伪膜型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2%碳酸氢纳溶液清洗口腔内侧粘膜病变区及哺乳前清洗乳房或哺乳工具,然后用2片制霉菌素碾碎加入少量甘油调伴成糊剂,局部涂口腔粘膜病变区,每天4次,一般连续用药10~15d 即可治愈。
对急性萎缩性白色念珠菌感染,需经过1.5~2个月左右才可治愈。
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的治疗发表时间:2014-08-01T09:31:51.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红梅[导读] 口腔内存在多种念珠菌,例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高里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
李红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北局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1000)【摘要】目的浅谈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7例患者资料,制定治疗方案。
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的康复率高,47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
结论及时的确诊、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治疗【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52-02 口腔内存在多种念珠菌,例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高里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最高,致病能力最强,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
主要原因是白色念珠菌比其他念珠菌具有更强的繁殖生长能力和对环境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一生存特点也与它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
胞壁表面抗原的表达及其黏附作用与白色念珠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胞壁与致病性的关系是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研究热点。
白色念珠菌以芽生方式繁殖,当患有白色念珠菌病时,口腔白色念珠菌呈现菌丝状生长。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47例,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1例。
正常状态下,白色念珠菌生存于口腔、咽部、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但并不发病。
当宿主免疫状况等因素改变,出现非致病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或发生遗传特点的改变而转化为致病菌,导致局部感染,严重者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全身系统感染。
正常人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0%~50%,检出率的多少与患者年龄、局部的口腔环境、身体状况、疾病和药物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及治疗策略作者:陈丰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9期陈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福建福州 350001[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行真菌培养。
对100例口腔念珠菌病进行病因学分析并观察广谱抗生素与激素等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菌落培养鉴定,菌落颜色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白色念珠菌或都柏林念珠菌,菌落呈绿色,第二种是热带念珠菌,菌落呈蓝灰色或铁蓝色,第三种为光滑念珠菌,菌落呈紫色。
经过药物治疗,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中,痊愈85例(85.00%),显效13例(13.00%),有效2例(2.00%),未见治疗无效的患者。
结论口腔念珠菌主要种类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采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 R7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26-02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不仅会寄生于人体口腔中,还会在人体消化道、尿道、阴道等[1]诸多部位寄生,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随着近年来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以及激素等大量使用,使得口腔念珠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
针对这一现状,对口腔念珠菌进行病因学分析,掌握口腔念珠菌的流行学趋势与临床表现,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根据我院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以及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行真菌培养。
病历如下:
患者,女性,68岁。
主诉:口腔发干10天。
现病史:患者2周前因慢性咽炎,在他院连续使用头孢等抗生素输液治疗5天,咽部症状减轻,近10天口腔发干,伴舌部疼痛,未经诊治,今来就诊。
既往史:否认其他系统病史。
临床检查:舌背、双颊、上腭后份黏膜充血明显,舌背乳头萎缩,并可见散在白色假膜,假膜呈凝乳状,稍用力可擦去,口腔湿润度尚可。
涂片检查:刮取口腔黏膜表面的假膜,显微镜下可见较多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提示念珠菌感染。
HIV抗体检测:阴性。
诊断:口腔念珠菌病。
询问近期用药情况,尤其是有无滥用抗生素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
询问生活史,如输血史、不安全性接触等。
以上病历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概述】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Gruby(1842)从口疮患者的病变处分离出酵母样菌;Berkhont(1923)确认此种菌属于隐球菌科的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
鹅口疮(雪口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诊断】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直接镜检。
口腔科医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脱落上皮、痂壳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覆以盖玻片,用微火加热以溶解角质,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如发现假菌丝或芽胞,就可确认为真菌感染,但还必须通过培养,才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应与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粘膜面。
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治疗措施】口腔念珠菌病以局部治疗为主,但严重病例及慢性念珠菌感染常需辅以全身治疗才能奏效。
1.局部药物治疗(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
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用其它药物,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
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龙胆紫水溶液:龙胆紫液在1∶10万的浓度时,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Ora1.CandidOSiS)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的口腔黏膜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由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上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增加,器官移植手术逐渐成熟,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其危害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为什么会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主要是由念珠菌这种真菌感染所造成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念珠菌是口腔常驻菌群,身体免疫功能正常或者口腔黏膜没有破损的情况下是不容易感染致病的,但是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大量使用了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或者由于放化疗造成了口腔黏膜的损伤,就很容易引发口咽念珠菌病。
二、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等,主要体征为舌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白色凝乳状斑片、口腔黏膜发红、口角失白潮红、白色不规则增厚、斑块及结节状增生等。
由于诱发因素、感染人群和病程的不同,口腔念珠菌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
1.念珠菌性口炎主要发生于新生儿称为雪口病,鹅口疮,软腭颊舌及嘴唇粘膜充血,有散在的白色的小斑点,斑点融合后形成片状发生于成人的为急性红斑型,有假膜,伴有口角炎表现为粘膜的充血糜烂,丝状乳头萎缩,味觉丧失等。
2 .念珠菌唇炎分为颗粒型和糜烂型。
3 .念珠菌口角炎症状表现为双侧嘴角破裂,皮肤粘膜充血,可以结痂。
4 .其他涉及皮肤、口腔粘膜和甲床的一种慢性粘膜念珠菌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这时长期不愈合的鹅口疮和口角炎症应提高警惕。
三、如何预防口腔念珠菌病1.增强H身机体免疫力,人体免疫系统的H身抗体能够监控、识别入侵者,因此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非常关键,2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口常生活当中经常洗手,手部清洗后可用速十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 .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燥开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
4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应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