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浅述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应用导致部分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加。
本文对此提示性进行了浅述。
标签:口腔念珠菌病系统性疾病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念珠菌有80余种,其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致病力最强,其它依次为显形、热带、近平滑等念珠菌。
它是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部位常见的寄生菌,仅在条件适宜下对宿主引起感染,故称条件致病菌。
近30多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导致病原菌和宿主关系在不断变化,体内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致使念珠菌感染日渐增多,临床表现也日趋复杂。
本文就系统性疾病并发口腔念珠菌病予以简要叙述。
一艾滋病(AIDS)口腔念珠菌病是HIV感染后最常见,也是最早的唯一的临床证据。
主要表现为急性假膜性、急性萎缩性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症,其在充血或不充血的粘膜面上出现大小不一,稍隆起的色白如雪,柔软的凝乳状斑点,迅速扩大成斑块,融合形成丝绒状斑片,并扩大蔓延而覆盖舌背或遍布于整个口腔粘膜。
如为散在白色丝绒状及条状交织成网状样损害,舌乳头萎缩、苔白而厚,则为急性萎缩性念珠菌病的表征。
毛状白斑是男性性伙伴独特的舌损害(约21%),其在两侧舌缘为条片状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过度增生则为毛茸茸或地毯状表现,周围有许多条纹状损害,呈毛状。
二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Generaliized.Pustular Psoriasis)口腔损害主要为麦叶状或脑纹状舌裂,舌裂已列入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舌裂的存在,增加了口腔不洁的程度,加之治疗本病皮质激素治疗量较大,故极易并发念珠菌病:我院收治的五例中有二例:其中一例表现为舌背为白色条纹并交织成丝绒状网样损害;另一例则是正中菱形舌尖样改变。
经原发病及1:1万制霉菌素甘油局部治疗,均告痊愈,舌裂消退。
念珠菌的最佳治疗方法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通常出现在口腔、阴道和皮肤等部位。
最佳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方式来治疗感染部位,有时也需要联合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来加强疗效。
此外,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也是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及时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念珠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
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肿瘤、移植、艾滋病等高危人群的逐年增多,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目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中医文献中对本病的记载较早,对本病的最早描述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鹅口疮”、“燕口疮”。
《备急千金要方》对本病症状做了进一步论述,《外科正宗》详尽描述了本病的症状,并指出其病机与心脾两经之火热有关。
本病属中医的“湿温”范畴。
一、病原学念珠菌是一种以出芽方式繁殖的酵母状真菌,又称芽生孢子。
多数芽生孢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比较大的假菌丝,少数形成厚膜孢子和真菌丝,但光滑念珠菌不形成菌丝。
念珠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4~6 μm,在血琼脂及沙氏琼脂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是25~37 ℃。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目前已发现300余种。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临床上最常见,约占念珠菌感染的50%~70%,毒力也最强,可引起全身各种感染。
但是,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例和耐药现象也在不断上升。
热带念珠菌能引起侵袭或播散性念珠菌病,近平滑念珠菌易引起心内膜炎。
克柔念珠菌对多种吡咯类药物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也易对吡咯类药物耐药,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葡萄牙念珠菌则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念珠菌病患者、带菌者以及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医院等环境贮源是本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多数念珠菌病可能是内源性感染引起的。
主要是由定植体内的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并侵袭周围组织引起自身感染,常见部位为消化道。
外源性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外界菌体而致病,如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亲水性作业等;也可从医院环境获得感染,如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间接接触感染;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传播。
念珠菌感染怎么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方法眼内感染念珠菌:是指念珠菌性视网膜炎、眼内炎等症。
虽然在目前不是多见,但趋势也不容乐观。
由于患者某些部位感染了念珠菌,其病原体会通过血液的循环,继发于视网膜、玻璃体等处,损害眼睛。
预防:积极治疗念珠菌病,切忌乱用抗生素,保持个人卫生,健康护眼等。
对策:对于念珠菌性眼内炎,可以口服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可以选两性霉素B。
生殖器念珠菌感染:是指女性感染和男性感染念珠菌。
主要症状是分泌物多、瘙痒等症,治疗起来相对麻烦些,如果治疗不彻底,会反复发作。
危害:影响怀孕、造成生活不便、继发其它疾病、孕妇感染念珠菌会导致胎儿患鹅口疮等预防:经常洗澡、勤换内裤、内裤要单洗、盆巾专用、不乱用洗液,不乱服抗生素等。
对策:2%的梳打水清洗外阴或用ph4的弱酸性护理液清洗外阴,注意清洁干爽。
栓剂属于局部治疗,直接接触病灶。
可以选达克宁、克霉唑、咪康唑等栓剂。
口服可以选择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的西药。
身体表皮感染念珠菌:最常见的是手足癣(俗称脚气);肥胖易出汗的人,特别是在夏季,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以感染念珠菌;有些人的指甲甲沟也会被念珠菌所侵害,而形成甲床炎。
预防:皮肤清洁干燥很重要、日常洗具要与他人分开用、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对策:切记有病乱投医,或乱用抗生素。
对于表皮感染初期,可以先使用达克宁等抗真菌的药膏,可以很快见效,一定要疗程治疗,千万不要见好就收。
当心反复。
治愈后,记得上面预防的建议。
口腔感染念珠菌:是指咽喉、舌头等处感染了念珠菌;其中鹅口疮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儿童。
先天免疫力功能低下的人、患糖尿病的人以及长期大量吸烟的人均容易被念珠菌感染。
预防:注意口腔卫生、经常饮用温开水、冬天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平时要防止口唇干裂,营养均衡等。
对策:经常用3%的梳打水漱口,可以干扰念珠菌的生长。
酮康唑等真菌药口服可以治疗口腔念珠菌。
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A等营养素。
内脏感染念珠菌:是指身体内部脏器感染念珠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导语: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想全面了解一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诊断
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直接镜检。
口腔科医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脱落上皮、痂壳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覆以盖玻片,用微火加热以溶解角质,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如发现假菌丝或芽胞,就可确认为真菌感染,但还必须通过培养,才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应与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粘膜面。
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
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1.以下哪一项是口腔念珠菌病的局部易感因素:
A.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
B.药物的影响
C.吸烟
2.以下哪一项不是口腔念珠菌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A.维生素E缺乏
B.宿主的防御功能降低
C.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
3.关于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正确的是:
A.口干
B.口腔黏膜发红
C.口腔黏膜发麻
4.不适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药物治疗的是:
A.碳酸氢钠
B.两性霉素B
C.咪康唑
5.口腔念珠菌病的标准治疗药物是:
A.伊曲康唑
B.伏立康唑
C.氟康唑。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者(ICD-10:B37.0)。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
1.病史:有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义齿戴用史;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口干、疼痛、烧灼感;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伪膜(伪膜型);舌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黏膜发红(红斑型);或有白色角化斑块及肉芽肿样增生(增殖型)。
3.实验室检查: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涂片可见念珠菌菌丝及孢子;唾液或含漱浓缩液培养或棉拭子真菌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局部抑/抗真菌药物治疗。
2.全身治疗(1)抗真菌治疗。
(2)免疫治疗。
(3)相关疾病治疗。
3.中医中药。
4.手术治疗。
5.卫生健康宣教。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37.0口腔念珠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第一诊断符合者。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1)用药史: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用药史。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及治疗策略作者:陈丰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9期陈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福建福州 350001[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行真菌培养。
对100例口腔念珠菌病进行病因学分析并观察广谱抗生素与激素等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菌落培养鉴定,菌落颜色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白色念珠菌或都柏林念珠菌,菌落呈绿色,第二种是热带念珠菌,菌落呈蓝灰色或铁蓝色,第三种为光滑念珠菌,菌落呈紫色。
经过药物治疗,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中,痊愈85例(85.00%),显效13例(13.00%),有效2例(2.00%),未见治疗无效的患者。
结论口腔念珠菌主要种类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采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 R7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26-02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不仅会寄生于人体口腔中,还会在人体消化道、尿道、阴道等[1]诸多部位寄生,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随着近年来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以及激素等大量使用,使得口腔念珠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
针对这一现状,对口腔念珠菌进行病因学分析,掌握口腔念珠菌的流行学趋势与临床表现,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根据我院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分析以及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感染患者行真菌培养。
念珠菌的治疗如果不慎引发了念珠菌这种真菌疾病,要在尽早的时间之内及时的治疗。
它非常容易发生在口腔或者阴道。
念珠菌如何治疗为最佳呢?1.体表感染如口腔,外阴,感染念珠菌,轻至局部治疗,严重者考虑全身治疗。
口服一些漱口液,或者用一些药溶液处理。
在灌溉和抗惊厥剂的基础上,通常应用抗真菌外用制剂涂层。
2.霉菌性外阴阴道炎正常使用碱性药物冲洗阴道,如2%〜4%苏打水改变霉菌的生存环境,然后使用抗真菌外用药物,可用制霉菌素阴道栓剂。
制霉菌素冷霜局部擦,应用乳膏。
当感染较重或局部治疗效果差时,加入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可用的口服抗真菌药物有很多,具体按照医生指示。
3.内脏念珠菌病和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根据医生指示用药,药物很少在肠内吸收,主要用于消化念珠菌病。
念珠菌是怎么感染的在不知不觉中,就很容易引发念珠菌。
甚至不少女性的阴道炎都是由于念珠菌引起的。
还有不少老人的口腔炎,也是由于念珠菌所引发的。
那么念珠菌是怎么感染的呢?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念珠菌培养最适宜的pH为5.5-6.5。
当糖原在阴道内增加时,酸度增加,即炎症迅速增生,故在孕妇中更常见。
糖尿病患者和那些接受大量雌激素的人已经改变了阴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抑制关系,并且念珠菌容易繁殖并引起感染。
念珠菌可以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和阴道粘膜中,而不会引起症状。
念珠菌可以相互传染,当地环境条件适宜时,易于繁殖。
间接接触也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传播途径。
该病有特殊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
复发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健康的关注和缺乏巩固治疗。
因此,要治本,注意卫生。
临床巩固治疗2个疗程。
已婚人士有症状应同时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原因如果在平日的亲朋好友里面发现了念珠菌,一定要充分的注重引起念珠菌感染的原因,然后再好好的避免感染这个真菌,才能够有健康的生活,并且对于自身身体的健康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选择。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尤其是白色念珠菌。
病原菌可侵入皮肤和粘膜以及内脏器官。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
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甲紫水溶液:口腔黏膜以用0.5%浓度为宜,每日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
(3)氯己定:0.12%溶液或l%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其中亦可加入适量曲安奈德,以治疗口角炎、义齿性口炎等(可将霜剂涂于基托组织面戴入口中)。
以氯己定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漱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协同致病菌--革兰阴性菌。
2.抗真菌药物治疗
(1)制霉菌素:局部可用5万~10万U/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一次,涂布后可咽下。
也可用含漱剂漱口,或制成含片、乳剂等。
儿童(1~2岁)口服10万U/次,每日3次;成人口服50万~100万u/次,每日3次。
(2)眯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黏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一般为10日。
(3)氟康唑:为新型广谱高效抗真菌剂。
成人首剂200mg/d,以后每日1次,每次100mg,疗程至少2周。
(4)对氟康唑耐药的感染可以选用伊曲康唑治疗,100mg/d,疗程为10~14 日。
3.综合性治疗除用抗真菌药物外,对身体衰弱,有免疫缺陷病或与之有关的全身疾病及慢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常需辅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注射转移因子、胸腺肽、脂多糖等,补充铁剂、维生素等。
4.手术治疗对于念珠菌性白斑中的轻度、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经以上药物治疗后(疗程可达3~6个月),可能逆转或消失。
对于此种癌前损害,在治疗期间应严格观察向斑的变化,定期复查,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应考虑手术切除。
(五)预防
1.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分娩时应注意会阴、产道、接生人员双手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
2.经常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并应保持干燥,产妇乳头在哺乳前,用1:5000盐酸氯己定溶液清洗,再用冷开水拭净。
3.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
4.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应警惕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特别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深部(内脏)白色念珠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