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10.90 KB
- 文档页数:2
肝癌患者个案护理发布时间:2023-01-04T02:05:39.12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8期作者:黄诗敏[导读] 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术前术后的优质护理措施黄诗敏广州广钢新城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摘要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术前术后的优质护理措施。
方法针对患者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完善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耐心为患者和家属解答相关疾病的任何问题,安抚患者,术前术后做好优质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各个方面的护理。
结果患者顺利进行肝癌介入治疗手术,精心的护理对于患者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以及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改善副反应,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顺利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肝癌;优质护理;介入治疗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ncer)发病率占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1]。
目前除手术治疗外,肝脏介入治疗术已成为临床最常见、最基本的治疗技术。
介人治疗创伤较小,在CT或MRI的引导下相对准确,时间较短,相对较安全,还可有效的缩小肿瘤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2-3],即便如此,患者还是会有一系列的反应和各种并发症。
因此,护理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非手术方法之一,通过介入行肝动脉灌注药物和血管栓塞,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缺血坏死,控制癌体生长,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患者:男,70kg,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及胀痛,并逐渐加重,小便发黄,遂就诊于永城市中心医院,CT回示:肝硬化,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腹膜后及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脾脏缺如,胆囊稍大,胆囊壁略后。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肝癌是指肝脏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介入治疗等。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内,利用高温热量破坏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一、并发症观察1.出血: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出血的表现包括术后伤口渗血、贫血、血压下降等。
我们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发现出血情况要及时处理,如加压止血、输血等。
2.感染: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术后伤口情况,发现感染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患者在术后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
3.胆瘘:射频消融术可能会引起胆道损伤,导致胆瘘的发生。
胆瘘的表现包括腹痛、黄疸、发热等。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黄疸指标、肝功能、症状变化等,发现胆瘘要及时处理,如引流、手术修补等。
4.肝功能损害:射频消融术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
我们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等,发现肝功能异常要及时给予药物支持治疗。
二、护理体会1.密切观察: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术后伤口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2.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是射频消融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要做好手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帮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
3.药物治疗: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如止血药物、抗生素、肝保护药物等。
同时要引导患者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
4.情绪关怀: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一、肝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为一期手术创造条件,延长患者生命。
其方法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导管置入肝固有动脉和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有效提高肿瘤局部血药浓度,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游离浓度,提高抗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减少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二、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术前检查肝功、血糖、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并在床上练习排便。
治疗前1日做碘过敏试验,术区备皮,睡前硫酸镁25g加温开水100ml冲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睡觉前给适当镇静剂,保证充足的睡眠。
2、术前心理护理:患者诊断为肝癌后十分焦虑和恐惧,对各种治疗有疑虑,因对介入治疗比了解,更加缺乏信心,情绪紧张。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知识层次、病情轻重及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为让患者配合治疗,应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使其打消顾虑,消除紧张害怕心理,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此疗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主动关心病人,同时不隐瞒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腹痛、心慌、出血等情况。
使患者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
三、术后护理1、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介入治疗术后取平卧位,保持床单平整舒适,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血肿的形成。
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日测体温4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穿刺部位及患肢的护理:介入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局部穿刺和插管对动脉均有损伤,加之肝癌病人凝血因子减少,故加强术后穿刺点的护理,伤口沙袋加压4~6小时,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患肢伸置制动12小时,为减轻平卧引起的腰痛可适当向患侧翻身40°,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下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颜色,温度,感觉。
告知患者避免增加负压动作如打喷嚏,咳嗽时需用手压迫穿刺部位防止出血,若趾端苍白小腿剧痛,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股动脉栓塞的可能。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前言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由于其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对病人的护理要求相应也很高。
介入治疗是肝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经过多次实践和总结,我对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其他医务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介入治疗简介
介入治疗是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肝门静脉给药以及肿瘤消融等方法。
介入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灶,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同时还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备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掌握术前护理关键环节
术前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护理常规和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
在接诊病人时,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充分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治疗历史以及过敏史等信息,防止出现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同时要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基本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注意团队协作
介入治疗是一项高技术活动,需要各专科之间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
在手术间,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变化,并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
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在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汇报,帮助医生调整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增强病人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有着不小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时与病人沟通,解答其对治疗的疑惑、担忧和恐惧,让其感受到关心和安全。
掌握术后护理关键环节
介入治疗后,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
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病人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出血、感染、肝功能和凝血状态等方面。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复查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总结
护理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控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风险,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步骤,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贴心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