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两字关系辨析
- 格式:pdf
- 大小:249.18 KB
- 文档页数:4
目 录1.武汉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武汉大学656植物生物学(D卷)考研真题2014年武汉大学656植物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3年武汉大学653植物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2年武汉大学883植物生物学(B)考研真题2011年武汉大学885植物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厦门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1年厦门大学831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0年厦门大学831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09年厦门大学831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08年厦门大学831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3.兰州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2年兰州大学815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兰州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4.西北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2年西北大学839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06年西北大学350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5.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1年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08年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6.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2年湖南农业大学813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1年湖南农业大学813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813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7.其他名校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江西农业大学703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821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A卷)2007年西南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1.武汉大学植物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武汉大学656植物生物学(D卷)考研真题4简述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5.简述植物的生长曲线及各时期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3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请描述植物根尖的形态结构,并且论述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或“■”)是汉字吗?
谢逢江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2002(0)2
【摘要】“■”和“■”基本上是相通的,下面如无区别的必要,均以右旋的“”统称之,并不加引号。
已经获得汉字资格,《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均已收入,《辞海》收 ,《辞源》收 ,《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收。
有音(wan),有义,又能分解为笔画(四画),承认其汉字资格,和承认“O”是汉字一样,是正确的。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汉字;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世纪;无区别;资格;右旋;佛教;承认
【作者】谢逢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浅析汉字理据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以《汉字等级大纲》中“木”部汉字为例 [J], 杨懿;
2.初级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研究——以《张老师教汉字·汉字识写课本》和《汉字速成课本》为例 [J], 孔艺霖
3.弘扬汉字文化,为汉字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纪念《汉字文化》创刊30周年 [J], 苏金智
4.浅析汉字理据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以《汉字等级大纲》中"木"部汉字为例 [J], 杨懿
5.汉字理论在小学汉字教学中的运用——评《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教学》 [J], 朱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选例题辨析概率统计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者:蔡鸣晶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第07期摘要:对概率统计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频率与概率、互不相容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互不相容事件与相互对立事件、多个事件两两独立与相互独立、条件概率与乘积概率等举例辨析。
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选取既具有实用背景又能阐明基本概念、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例题,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例题;概率统计;概念辨析;频率;概率;职业素质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5-02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是高等学校理、工、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职业素质课程。
它的思想方法与学生以往接触过的任何一门学科均有所不同。
在概率统计中存在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不能认真区分,仔细加以甄别,就难以正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在应用时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概念难以理解,思维难以展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容易使学生混淆的内容一定要提出来特别强调,消除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的困难。
对于这些内容如果能精心选择适当的例子加以解释说明,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举例说明。
频率与概率定义1: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次实验,事件A发生的次数m与实验总次数n的比值称为频率。
定义2: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一常数p,并在它附近摆动,这个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两者之间的关系:概率来源于频率,它是大量独立重复试验时频率的稳定值。
因此,频率是概率的先导,而概率是频率的抽象和发展。
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但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实验前不能确定,无法从根本上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反映,是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后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甲骨、金文中的“读”“祷”说辨析
刘云
【期刊名称】《古文字研究》
【年(卷),期】2022()1
【摘要】甲骨、金文中“■”字的形、音、义,学者多有讨论(1),但争议颇大,讫无定论。
在关于“■”的众多说法中,冀小军的说法接受者最多,影响最大,颇具代表性。
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冀先生的说法。
金文中有一个用为邾国之姓“曹”的字,冀先生同意孙诒让的观点,认为该字的声旁与“■”为一字,也就是说“■”与“曹”语音相近,然后据此认为甲骨、金文中表祈求义的“■”应读为“祷”(2)。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刘云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说甲骨文中有关"(凶)"的几个字
2.商代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辨析与反思——由甲骨文中的"教"和"学"说起
3.甲骨文中的服装起源辨析
4.也说甲骨文中“翼”“[日翼]”“[立翼]”的字际关系
5.说甲骨文中奉祀的“奉”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1卷第1期2021年1月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AnhuiVocationalCollegeofMetallurgyandTechnology㊀㊀㊀㊀㊀㊀Vol.31.No.1Jan.2021韩国语连接词尾和的汉语对应研究袁梦夏(合肥学院外国语学院㊀安徽合肥㊀230601)摘㊀要:连接词尾和的语义及用法较为复杂㊂本文分析了和的各类语义特征,将这些语义分别与汉语中的表现形式一一进行对应,为韩语学习者攻克这一难点语法提供解决思路,并给出帮助习得连接词尾的建议㊂关键词:韩国语连接词尾;对比研究;语义特征;韩语学习者中图分类号:H55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672-9994(2021)01-0059-03收稿日期:2020-01-03作者简介:袁梦夏(1989-),女,合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语言学硕士㊂㊀㊀韩国语的语法构造与汉语有着本质的不同,其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尾与助词的活用上,尤其是承担将两个以上的单句串联成复句的连接词尾,其活用现象很难一一体现在汉语的语言现象中㊂学术界关于韩国语词尾或助词的研究中以和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相对较少㊂而实际应用中,其对应的中文翻译也存在空白,较易出现混用现象㊂1㊀和 的汉韩对应研究现状㊀㊀关于连接词尾和的汉韩对应研究主要以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为主㊂ (2006)从语法的角度出发,指出和在汉语中可与多个连词或表现形式对应,而由其组成的复句对应形式更为复杂㊂例如可以与汉语中表示目的的 以便 , 以免 , 省得 , 免得 互通,也可以对应使动句,且在韩国语中衔接形容词时表程度,因此此类句型不能完全和目的句相对应㊂ZhaoXiaoman(2011)认为如果综合考虑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那么和与汉语中表示目的的连词对应㊂此外,二者还可与兼语句㊁表示程度的复合情态句相对应㊂(2012)认为目的是和的核心语义,因此与汉语中的目的连词语义互通㊂同时,和在韩国语中与使动词衔接表示目的的含义,因此汉语中也可以与使动句相对应㊂2㊀和 的语义分析2.1㊀ 目的 语义特征㊀㊀和中都含有 目的 这一语义特征,但其最终的语义指向都无法回归 目的 这一概念,因此, 目的 不能构成此二者的核心语义㊂㊀㊀例句:㊀㊀(1).(为了要通风,再开一扇窗户吧)㊀㊀(2).(为了考试通过,我正努力学习呢)㊀㊀以上两个例句中也可以用条件和因果关系句来解释: 如果再开一扇窗户,就可以好好通风了 , 因为又开了一扇窗户,所以能通风了 ㊂贺冬黎(2005)认为目的关系句是依据条件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也是对条件句的说明㊂由此可知,目的关系句实际表示的是一种结果㊂2.2㊀ 程度 语义特征㊀㊀除了 目的 外, 和还共同含有表示 程度 的语义特征㊂㊀㊀例句:㊀㊀(3).(各大新闻都赞不绝口地称赞他)㊀㊀(4).(我声嘶力竭地高喊)㊀㊀程度句解释为达到某种 程度 ,而这种 程度 与 目的 无关,本质上体现的是某种 结果 ㊂㊀㊀以上是和的共同语义特征,通过例句可以看出 和 的语义最终都落实在 结果 概念上㊂除了共同语义特征之外,和各自还有一些独立的语义特征㊂2.3㊀ 的 包含(全部) 语义特征与 的 状态 语义特征㊀㊀韩国标准国语大辞典上对定义,为 包揽 ㊂这也是 区别于的特性之一,即 具备动作性,而 更偏向于表示状态㊂㊀㊀例句:㊀㊀(5).(我都写到吐了,这当中你总得有一个满意的吧)㊀㊀(6).(莲花开得很漂亮)3㊀和 的汉韩对应3.1㊀ 目的 与汉语中目的连词的对应㊀㊀根据毕鸣(1989)对汉语中目的连词的分类,本文选取其三个分类中各具代表性的 为了,好,以免 进行对应分析㊂㊀㊀刑福义(1995)认为, 为了 同时含有 目的 和 因果 两个语义, 目的 的实现就是行动产生的原因,语义上目的关联句包含因果关联句㊂由此可知,汉语中目的连词的表现形式与韩国语中和的 目的 含义有相似之处㊂㊀㊀例句:㊀㊀(1).ң为了能让空气流通,我打开了窗户㊂㊀㊀(1-1).ң因为我打开了窗户,空气才可以流通㊂㊀㊀可见, 为了 被替代成 因为 后,句型重构并未改变原文意思㊂这里的 为了 也可以改为 好 ,但是 好 在这里没有 原因 的含义,而是表示使动㊂㊀㊀例句:㊀㊀(1-2).ң我打开了窗户,好让空气流通㊂㊀㊀ 以免 对应的韩国语表现形式通常与否定形态相关联,这是因为 以免 本身具有消极性的缘故㊂㊀㊀例句:㊀㊀(2).ң开车得小心,以免发生交通事故㊂㊀㊀汉语为孤立语,因此汉语中 目的 复句的表达一般以语顺来区别语义㊂前半句为 目的 ,后半句为 行动 时,使用 为了 ;反之则使用 好 或 以免 ㊂而韩国语为粘着语,语顺相对固定,一般由连接词尾的性质来判断句意㊂此外,汉语中 目的 复句的前后谓语必须为动作性动词,这是由于一句表示 目的 的话,另一句需有实现 目的 的行动或手段㊂所以 为了 , 好 , 以免 后若出现状态性谓语的话,就无法将此三者视为连词㊂而韩国语则无此约束,这是由于连接词尾本身就是语法和语义的结合体,语法特性相对固定㊂3.2㊀ 程度 与结构助词 地 的对应㊀㊀和在表 程度 时,可与结构助词 地 对应,程度句则可对应包含 地 的状语句㊂㊀㊀例句:㊀㊀(3).ң我撕心裂肺地 疼㊂㊀㊀(4).ң我赞不绝口地 夸他㊂㊀㊀例句中的程度句,在后接谓语前加上具有修饰功能的结果连接词尾短语,其含义基本等同与 地 状语句,翻译后皆可表示对后接谓语的变化方式或状态的描写㊂以上例句也可以有以下的翻译方式㊂㊀㊀(3-1)我疼得撕心裂肺㊂㊀㊀(4-1)我夸他夸得赞不绝口㊂㊀㊀此两种翻译方式在韩国语原句的意义对应上有细微差别㊂如以描写性状语的形式进行翻译,则翻译的重心在句末的谓语上,此时全句是叙述性的,着重强调 疼 和 夸 两个情态动作的描写㊂若以程度补语的形式进行翻译,则重心落在补语位置上,着重强调主体因执行某动作而产生的结果㊂后者的翻译方式明显与原文不符㊂韩国语中的程度复句又称副词短句,即执行的语法功能与副词相当,用在谓语前进行修饰作用,且常可作省略成分,非句型必要成分㊂因此将程度复句翻译成状语句更符合原文的表述含义㊂3.3㊀ 包含(全部) 与 到 的对应㊀㊀ 到 在汉语中的词性分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依据郭英华(2009)的分类方式,将 到 作为动词和介词功能兼备的词性进行分析㊂㊀㊀例句:㊀㊀(5).ң孩子一直等妈妈等(到已经过)了一个月㊂㊃06㊃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1期㊀㊀(6).ң民浩一直工作到日落㊂㊀㊀例句(5)译文为 (S)+到+NP 形式, 到 后面加了 过 ,因此该句中的 到 认定为动词㊂这与原文中的意义接近㊂表示越过, 表示包含,即之前这一个月的所有时间包括在内都已经结束了,与 到已经过了一个月 意思相符㊂例句(6)中的将 到日落 视为 到+NP 结构,则 到 为介词,汉语中的介词多由动词演变而来,因此动作性很强,这也与原文中意思相近,原文有包含太阳落山前的所有时间之意,与译文 直到太阳落山 意思相符㊂因此可以判断, 包含 与介词 到 的对应形式成立㊂3.4㊀ 状态 与汉语中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对应㊀㊀汉语中的补语可以由韩国语中的多种成分共同承担,包括状态句㊁补助动词等㊂ 表示的状态复句大致可与汉语中的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相联系㊂㊀㊀例句:㊀㊀(7).㊀㊀ң莲花开得很漂亮㊂㊀㊀(8).ң今年冬天冷得够呛㊂㊀㊀例句(7)前出现了动词, 漂亮 为状态补语,用来描述莲花盛开的状态是 漂亮 的㊂原文中同样用来表示花开的状态,故可呈对应关系㊂例句(8)为程度补语,为了描述冷的程度为 够呛 ㊂而由于韩国语语法中受结合谓语因素的制约,程度句前需结合动词短语,状态句前需结合形容词,因此虽然与程度有关,但 为形容词,因此该句仍视为状态句㊂4㊀结语㊀㊀本文首先将连接词尾和 归类为结果连接词尾㊂其次,分别叙述了结果连接词尾的语义类型,明确了和的共同语义特征及其各自特有的语义特征㊂最后,依据和的语义类型,分析其分别对应的汉语表述方式㊂㊀㊀本文通过明确结果连接词尾的语义及汉语对应关系,以期帮助学习者攻克韩国语学习的难点,为顺利掌握连接词尾的习得方式提供思路㊂连接词尾的习得方式可以同时结合翻译法与情境训练法㊂在可以找出与母语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时,用翻译法可以直观地帮助学习者掌握该词尾的使用;而若出现对应空白,则可将该词尾放入情境中,以情景剧或其他能充分还原该词尾使用环境的方式,让学习者在对话中领悟其用法㊂同时,教师也应拓展自身的语言知识,对于语法点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范畴,充分做到将科研运用于教学㊂参考文献[1]㊀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㊀刑福义.小句中枢说[J].中国语文,1995(6):420-428[3]㊀贺冬黎.目的关系及部分目的类关联词语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5[4]㊀张光军.词汇,词义,词尾[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5]㊀㊀㊀[D].,2006[6]㊀㊀㊀[D].㊀㊀,2012[7]㊀ZhaoXiaoman.㊀㊀[D].,2011AContrastiveStudyofKoreanConnectiveEndingsand inChineseYUANMeng-xia㊀㊀Abstract:Themeaningsandusagesoftheconnectiveendingsandarecomplex.Thispaperanalyzesthesemanticfeaturesof and ,andclassifiesthemintoChineseforms.ItprovidessolutionsforKoreanlearnerstoovercomethisdifficultgrammar,andgivessugges⁃tionsforhelpingtoacquiretheconnectiveendings.㊀㊀Keywords:KoreanConnectiveEnding;ContrastiveStudy;SemanticFeatures;KoreanLearners㊃16㊃总第9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袁梦夏:韩国语连接词尾 -8237D D 35 和 -8299A 383309230的汉语对应研究。
附录、常用的双音节近义实词辨析顺口溜(列举100组)说明:此顺口溜旨在辨析易混词。
所举这些词语的义项并没有概括完全, 复 习时,还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对词语的义项进行全面把握。
『亍为恶劣用卑劣品质低下用卑鄙[伤心痛苦用悲痛 2l ft 度悲哀用悲恸 (意志不坚用薄弱31 感情不强用脆弱厂行荒唐用放诞 41行为放纵用放荡 [进行改动用窜改54恶意改动用篡改「法律制度用法制 6 5 ■ I 依法治理用法治 [默默无言用默然71不放在心用漠然〔双方连通用沟通8 < .〔暗中勾结用勾通 '改换形象用化装9 <91梳妆打扮用化妆I 骄傲自满用骄气 10彳 I 意志薄弱用娇气 『水流聚集用交汇11 .、会合相交用交会'用尽心思用刻意 12 “ I 久怀坏心用蓄意 『随意游玩用漫游13 5I 到处游玩用周游:恳切希望用祈求 14 \ I 请求给予用乞求 [赶走除掉用驱除15. L 去病除魔用祛除「原来意图用本意 161本来意义用本义 (突然中止用戛然17.1声音嘹亮用嘎然「安闲散步用徜徉18 5 I 心中犹豫用徘徊 『无中生有用捏造19 iI 模仿不真用伪造『具体财物用物资 20 i 20.1客观事物用物质J 改变看法用刮目23 i3.又怕又恨用侧目 「言行扼要用简洁 24 24 I 简便快捷用简捷21.1 扶助平辈用扶养 扶助晚辈用抚养f 对下细听用倾听 22 5 .I 对上细听用聆听『惊讶赞叹用惊叹25 *1惊讶诧异用惊异「特征记号用标志 26 $ 1漂亮美丽用标致 过度使用用滥用27 «1胡乱使用用舌L用「设法取得用谋取 28 5 28L 非法谋取用牟取 『开始使用用启用29 59 1 重新任用用起用『让出职位用让位30 « 30.[位让贤人用让贤 [发生变化用变换31 <■ I 变化无序用变幻「疑虑消释用涣然 32 5 .I 光彩一新用焕然 「思想过旧用陈腐33 5i 东西过时用 (法规生效用施行474付诸行动用实行『不良爱好用嗜好48 i 48.1特别喜欢用癖好(沿袭采用用袭用49 “49.1经常使用用习用 H 隹卸推辞用推脱 50 5 50 .1借故拒绝用推托35.$ 「已付定钱用 未付定钱用 定金订金36, "发生变化用改变 变得更好用改善 [精细美观用 37 «I 精密细致用 精致精细'彼此响应用相应 38化 .I 互相衬托用相映 『辨别好坏用 39 «39 1 辨别欣赏用 鉴别鉴赏f 实地调查用考察 40 I 检查衡量用考查 补卜充空缺用 41 «i 补够不足用 填补弥补f 留给后代用留传 42 * 421事件传开用流传 (主动公布用 43.1走漏消息用 披露泄露「逐渐受侵用侵蚀 44 5 ■ I 思想受腐用腐蚀 『固体融化用 45 545 .1溶于液体用 融解溶解『高深莫测用神秘 46 i 46 .1非常奇妙用神奇 (不求名利用淡泊 341感情不深用淡薄 陈旧[和平条约用和约51 “I简单合同用合约理解错误用误解52 “52I故意错解用曲解[相信依赖用信赖53. I相信无疑用信任:好的影响用熏陶541.I坏的影响用熏染『欢乐兴奋用欢欣 55 «.I 喜爱心情用欢心 〔弄清敌情用侦察 56 $ I 调查犯罪用侦查 强调事业用终生 57 *[切身之事用终身 [■寄居别处用作客 58 « 581去当客人用做客卩青人原谅用包涵 74 5 ■ I 里面含有用包含[希望夺冠用问鼎 .i 夺得第一用夺冠 I 敷衍粗心用 59 51 态度随便用 草率轻率 J 到期停止用截止 60.1中途停止用截至 F 青楚知道用 611技能熟练用 熟悉 熟习[■审阅修订用审订 62 < 1审查决定用审定 J 验证理论用 631察看性能用 实验 试验I 聚集事物用收集 64 5 64 i 寻找聚集用搜集 65.$ 彳亍使权利用 克制自己用自治 自制 j ■变得落后用退变 66.{发生质变用蜕变 扌旨责不当用 67彳b 情原委用 委屈 委曲 '投降屈服用降服 68彳 1制服对方用降伏 彳亍动踪迹用 69 “1举动神色用 行迹 形迹 整体缩小用压缩 70 “ .I 减去部分用减少 71.$ 谋求利益用 获得利益用 营利 赢利「提出疑问用质疑 72 \ i 否定情况用置疑 (告诉别人用 751相应结果用 反映 反应 (有意显露用揭露 761S 露出来用暴露 [不守规定用 77^触犯法规用 违反 违犯 ;郑重说明用申明 781公开表态用声明 :检查观察用 79 “.I 认真细看用查看察看 r 叫人犯错用怂恿 80 5 80.1放纵错误用纵容 『精心喂养用 81 \I 爱护教养用 哺养 抚养『由好变坏用退化 82 5 821腐化堕落用蜕化(不再进行用 731 受阻不前用 停止 停滞P心里悲痛用心酸84 5I痛苦悲伤用辛酸「学习能力用学力85 «85 .1学习经历用学历『恭敬送上用呈献86\°61显露出来用呈现『摘录要点用摘要87V8 1 选择要点用择要『最终完成用终止88V88L中途停止用中止『没有误差用准确89 589 1 没有错误用正确『品行不好用不肖90 «[轻视小看用不屑「坚忍刻苦用坚苦91 5■ I艰难困苦用艰苦『水平档次用品位92 5'1 体会玩味用品味「志趣情绪用意气93 593 .[忠于朋友用义气:多方聚集用云集94 594i聚在一起用聚集『筹划谋划用策划95 595i指使鼓动用策动r朗读背诵用吟诵96 596. L高声赞颂用吟颂主观不满用遗憾97 «I客观欠缺用缺憾[■物资短缺用紧缺98 5981供不应求用紧俏包含在内用包括99 “991全部包罗用囊括[校对订正用校正100U'i指教改正用教正。
宪法学·比较辨析·论述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论述】试论宪法的特征。
2013.4(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①在宪法制定方面,一般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起草宪法;通过时一般要求最高立法机关代表或议员的特定多数通过。
②在宪法修改方面,修改机关由宪法设定。
只有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才可以提出修宪议案,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但有些国家还规定宪法某些内容不得修改。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
②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2.▲■【比较辨析】试比较宪法制定主体与宪法制定机关的区别。
2013.4答:宪法制定主体与宪法制定机关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宪法制定主体,又称制宪主体,是指享有制定宪法权的行为主体。
由于制宪行为是一种主权行为,具有排他性,所以在理论上只能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才能成为制宪主体。
【单选】▲(2)虽然制宪权的主体为国民,但是并不意味着全体国民都直接参与制宪过程,具体行使制宪权,而是由作为制宪主体的国民通过特定的机关来进行宪法的制定工作。
这种为了宪法的制定而专门成立的机关是宪法制定机关,又称制宪机关。
(3)因此,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与制宪权的行使主体是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为国民,而制宪权的具体行使主体则为制宪机关。
(4)制宪机关可以是由一部分国民组成,也可以是由国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等,形式不一。
3.▲【比较辨析】试比较制定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的区别。
答: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它应比普通法律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因而在制定的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两者的区别为:(1)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专门的制宪机关。
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则有常设的立法机关进行,不用成立专门的机构,有时虽然普通法律的起草由特定的专门机构进行,但其通过只能由立法机关进行。
(2)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一般要求最高立法机关的议员或代表的特定多数通过。
作者简介:蔡一峰,复旦大学博士后,文学博士,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3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2019M651394)① 需稍加说明的是,“同体声符”之“同体”虽效仿“同形字”之“同形”而起,却有本质不同。
“同形”是指外形相同而记录的音、义都无联系。
“同体声符”的“同体”内涵更广,不仅包含“同形”,那些形、音、义存在某些历史关联的符号也包括在内(如早期一字多音义等)。
② 战国文字中有与“”。
近年陈剑师将从“”声字当与本文所论之“”声字实际包含了“ ”“主”“磈”三个来源不同的谐声系列,其中尤以“ ”声字和“主”声字的偏旁纠葛最突出。
根据文献材料提供的语音线索,可以归纳得知声符“ ”和“主”写法的趋同与它们各自的读音没有必然联系,属于构形致混。
竹简有用作“丑”或“守”的“”是不严格的谐声行为,古人未必要清楚其来源才能识别该字。
像“”是个谐声能力发达且有时代特色的表音偏旁。
随着近几年新材料的增多,考释经验的积累,学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以“”这种在古文字中写法相同又可以同时充当不同谐声系列偏旁的表音符号,我们称之为“同体声符”(所谓不同谐声系列主要以《说文》谐声系统为参照系)。
同体声符是汉字形声化发展中形音义重新分配变化的产物。
除了构形趋同,声符的类聚是否还有音、义等其他要素参与作用,仍有必要进一步辨明。
①[1]94-111本文试以战国文字“”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来源,涉及“ ”“主”“磈”谐声系列。
②为便讨论,以“3”分别标示,先用表格逐一胪列基本确识的谐声字如下,并择取典型字形附后:A.“上博四·内礼8;郭店·老子乙14;上博四·内礼7A3兮包山116 B.“上博三·彭祖7;侯马盟书16:12B2新蔡·甲三78;上博三·仲弓8;上博五·季康子问于孔子18B5上博八·兰赋5;新蔡·甲三220B7同上B8清华七·越公其事1;曾侯乙163B11柱同上16B12随州文峰塔M61出土铜?①B133”声系:C1《货系》238;1”声字对应“ ”声系。
暑假衔接I八年级道法上册第一单元常考【辨析题】预习提前掌握八年级道法上册暑假预习常考辨析题■■■■■■■■1、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判断(X)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0理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更杂多样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同。
比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身份不同。
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既可以拥抱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判断(X)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它否认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割裂开来。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培养。
判断(X)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网络交往和我们的口常生活交往一样,没有区别。
判断(X)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网络交往突破了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网络信息非常丰富,我们都可以相信。
判断(X)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在遇到以下情况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2022-2023学年四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抛出一枚硬币,落地后有________种结果,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是________的。
2.在算式512÷□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________);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可以填(________)。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57800____57700 589496____600000 38万____3800004.把下面每组算式各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1)4328÷4=108239×24=9361082+936=2018_________________(2)205-198=77×12=84420÷84=5_________________5.烤面包的架子上一次最多能放两个面包。
面包的正反两面各需要烤4分钟,烤9个面包至少需要(__________)分钟。
6.如图中,∠2=140°,那么∠1=(_______),∠3=(_______).7.把若干个▲摆成一行,每2个▲中间摆1个■,(________)比(________)少一个。
8.如下图,两个正方形共一个顶点。
已知∠3=25°,那么∠1= (______)°,∠2=(_______)°。
9.一个数除以60,商是15,余数是17,这个数是(_________)10.在括号里填上“>”“<”或“=”。
680000(________)680万20000(________)199999⨯(________)19260⨯⨯18025⨯(________)2601713042300平方米(________)3公顷1平方千米(________)99公顷11.三千零五十万四千九百写作_____,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万.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泰语结构助词“■”、“■”和“■”的异同浅析
吴霄霄
【期刊名称】《丝路视野》
【年(卷),期】2017(000)018
【摘要】泰语中,结构助词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泰语结构助词“■”、“■”和“■”的用法及其异同进行分析。
【总页数】1页(P67-67)
【作者】吴霄霄
【作者单位】[1]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2
【相关文献】
1.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泰语结构助词t'i:41的对比研究 [J], 齐春红;卢文娟
2.汉语结构助词"的"在泰语中的表达方式分析 [J], 闵梅
3.高职高专泰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浅析r——以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应用泰语专业为例 [J], 梁娅
4.濮阳方言中结构助词"了"与普通话中结构助词用法之异同 [J], 范凤菁
5.汉语结构助词“的”在泰语中的表达方式分析 [J], 闵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