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5
收稿日期:2009-02-13;修订日期:2009-03-03.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A408);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7);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1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30470).作者简介:孟庆磊(1980-),博士研究生,从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 E -mail:qingleimeng@ 通讯作者:胡晓丽(1970-),副教授. 主要从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 Tel:0532-********; E -mail:hxl707@中国水产科学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第16卷第5期2009年9月Vol.16 No.5September 2009扇贝异源三倍体诱导孟庆磊1,黄晓婷1,赵海波1,赵婷2,李宁1,王昭萍2,胡晓丽1,胡景杰1,包振民1(1.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生命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2. 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摘要:荧光显微观察表明,20 ℃水温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的卵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的精子可以正常受精和发育,具备人工诱导三倍体的可行性。
亲贝充分促熟后,分开催产,以20 :1的精卵比授精;在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以60 mg/L 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 )处理受精卵10~25 min,可诱导75.23%~92.14%的三倍体;6-DMAP处理15 min综合诱导效果最好,三倍体诱导率可达88.56%,孵化率可达53.52%。
得到的三倍体幼虫经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 )验证,为含有2套栉孔扇贝染色体组和1套海湾扇贝染色体组的异源三倍体。
孵化后诱导组与杂交对照组(未经6-DMAP处理)幼虫生长越来越缓慢,受精后14 d其幼虫存活率分别下降到0.000 67%和0.002 24%,没有幼虫度过附着变态期。
低渗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由于虾夷扇贝具有较高的染色体数目(2n=60),导致其人工育种困难,同时养殖中的遗传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因此,寻求有效的育
种技术尤为重要。
三倍体虾夷扇贝具有较高的体型和抗病性,因此一直以来都是育种研究的重点对象。
低渗诱导法是诱导三倍体动物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降低渗透压使染色体数目翻倍,从而产生三倍体个体。
近年来,该方法在虾夷扇贝育种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低渗诱导技术在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中的应用效果,为虾夷扇贝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样品采集:选取健康成熟的虾夷扇贝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渗诱导实验。
2.低渗液制备:根据已有文献,制备适宜的低渗液,探究不同浓度低渗液对虾夷扇贝染色体数目的影响。
3.低渗诱导实验:将采集的虾夷扇贝浸泡于不同浓度低渗液中,待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虾夷扇贝的染色体变化情况。
4.染色体计数与鉴定:对实验得到的样品进行染色体计数和鉴定,观察低渗诱导是否成功诱导出三倍体虾夷扇贝。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次研究预计可以探究低渗诱导技术在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中的作用机制,验证该方法在虾夷扇贝育种中的可行性。
通过该研究,有望为虾夷扇贝育种提供有效的技
术手段,为我国虾夷扇贝养殖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oi: 10.7541/2021.2019.263三种方法诱导熊本牡蛎三倍体的比较研究李玲蔚 李海昆 于瑞海 马培振 张 哲 王永旺(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摘要: 为获得高效的熊本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方法, 分别比较了6-DMAP 、高盐和低盐3种诱导方法在不同的诱导浓度(盐度)、起始诱导时间和持续诱导时间下的卵裂率、孵化率和三倍体率, 同时比较了3种方法获得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三倍体率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在6-DMAP 诱导组中, 三倍体率和诱导效率分别可达37.97%—58.01%和34.30%—42.50%, 培育期间幼虫的平均存活率27.19%, 生长率13.03 μm/d, 三倍体率降低了24.94%; 在低盐诱导组中, 三倍体率和诱导效率分别可达7.32%—42.25%和2.17%—31.41%, 培育期间幼虫的平均存活率33.92%, 生长率12.71 μm/d, 三倍体率降低了20.64%; 在高盐诱导组中, 三倍体率和诱导效率分别可达7.47%—63.03%和6.58%—49.41%, 培育期间幼虫的平均存活率31.66%, 生长率13.08 μm/d, 三倍体率降低了17.64%。
综合来看, 高盐诱导是诱导三倍体熊本牡蛎的最优方法, 其诱导条件的最佳组合为盐度55, 起始诱导时间受精后15min, 持续诱导时间20min 。
研究为熊本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熊本牡蛎的多倍体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熊本牡蛎; 6-DMAP; 高盐; 低盐; 三倍体率中图分类号: S9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21)02-0352-08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 )属于巨牡蛎属(Crassostrea ), 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沿海均有分布[1—3], 其独特的口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被美国引进并成功地开展了生产养殖[4—6]。
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初步研究胡家财;郭炳坚;顾勇杰;严正凛【摘要】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九孔鲍♂×盘鲍♀受精卵,分别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以及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24℃,九孔鲍♂×盘鲍♀授精后10 min,用浓度0.6~1.0 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25 min,抑制其第一极体的排放.而九孔鲍♂×盘鲍♀在受精后27 min,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浓度0.6~1.0 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 min,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的担轮幼虫率,并用倍体分析仪检测各组稚鲍的倍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担轮幼虫的倍性较复杂,起始处理时间为10 min,CB药物处理浓度为0.6 mg/L,持续处理时间为25 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0.67%,担轮幼虫的孵化率为26.44%.起始处理时间为27 min,CB药物处理浓度0.6 mg/L,处理持续时间为10 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8.11%,担轮幼虫率的孵化率为29.86%.【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鲍;多倍体;细胞松弛素B(CB);异源多倍体【作者】胡家财;郭炳坚;顾勇杰;严正凛【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惠安县山霞友兴鲍鱼场,福建,泉州,362132;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3自1981年Stanley最早诱导出了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三倍体以来[1],已有 32 种以上的贝类开展了多倍体诱导研究,包括7种牡蛎、9种扇贝、2种珠母贝、3种贻贝和蛤仔、4种鲍等[2-4]。
在鲍多倍体诱导方面,严正凛等[5]使用6-DMAP诱导九孔鲍三倍体率达到90%以上,胚胎发育率高达85%。
结球甘蓝-大白菜异源三倍体与结球甘蓝回交获得初级三体的研究李艳霞;管志坤;赵建军;申书兴;王彦华【摘要】In this study, an aneuploid plant with 2n + l chromosome was obtained from the progeny of cabbage-Chinese cabbage allotriploid backcrossing with cabbage. Cytological and SS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neuploid plant was a primary trisomic - 8 of cabbage. Furthermore,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the self ing and backcrossing progenies of the primary triso-mic-8 plant was identified, and the transfer rate of female and male gametes of extra-chromosome was clarified as 34. 74% and 6. 17%, respectively.%采用结球甘蓝-大白菜异源三倍体与二倍体结球甘蓝回交的方式,从回交后代BC2中获得了1株2n+1非整倍体植株.经细胞学和SSR鉴定分析,确认该2n+1植株为结球甘蓝8号初级三体.通过对8号初级三体植株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测定,明确了其额外染色体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34.74%和6.17%.【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初级三体;核型分析;SSR【作者】李艳霞;管志坤;赵建军;申书兴;王彦华【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4.1;S635.1异源三倍体是不同物种种间杂交产生的杂种,通常是一个物种先诱导成同源四倍体,再与另一物种的二倍体进行种间杂交获得。
大青杨三倍体诱导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大青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在林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性质适合于制材、纸浆、木材加工和燃料等方面的用途。
目前,大青杨的育种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病虫害等方面的抗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倍体植物具有良好的优势性状,如较大的器官、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高度的耐逆性等等。
因此,三倍体植物作为新种质的制造者,已经成为育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利用三倍体诱导技术培育大青杨三倍体植物,有利于提高大青杨的生长速度、经济效益及抗病虫害性,进一步促进大青杨经济林木的研究与开发。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 研究大青杨单倍体诱导技术,通过无菌培养、生物体外培养等技术,诱导获得大青杨单倍体。
2. 研究大青杨单倍体积累处理技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控制3倍体的合成,提高大青杨三倍体的产量及品质。
3. 研究大青杨三倍体的鉴别及性状表现,比较与二倍体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4. 探究大青杨三倍体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实验研究大青杨三倍体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后代遗传特性表现等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 大青杨的单倍体诱导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基础。
2. 相关生物技术,如无菌培养、生物体外培养等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3. 参考其他物种三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大青杨三倍体培育研究进行有益的借鉴。
四、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1. 大青杨三倍体植物的获得,进一步促进了大青杨的遗传育种研究。
2. 利用三倍体诱导技术培育大青杨三倍体,可以提高大青杨的生长速度、经济效益及抗病虫害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针对大青杨三倍体的诱导、处理条件以及后代遗传特性表现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大青杨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发展。
五、研究的步骤与时间规划1. 第一年:大青杨单倍体的诱导、获得及处理条件的调试优化。
《异源三倍体在芸苔属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篇一摘要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芸苔属多倍体形成及其中所涉及的三倍体结构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以异源三倍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其在芸苔属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
通过实验研究及文献分析,本文旨在为多倍体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一、引言芸苔属是一类重要的农作物种类,因其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等优点而被广泛种植。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多倍体芸苔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异源三倍体作为芸苔属多倍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其种质资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异源三倍体的作用和发生机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异源三倍体在芸苔属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异源三倍体在芸苔属多倍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异源三倍体的形成能够增加基因多样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抗病性等优良性状。
其次,异源三倍体的形成有助于植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此外,异源三倍体的出现还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和新的遗传组合,为植物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三、异源三倍体的发生机制异源三倍体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染色体加倍和杂交两种途径。
染色体加倍过程中,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复制错误或分裂周期紊乱,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异源三倍体。
而杂交途径则是通过不同基因型的芸苔属植物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因染色体数目的不同而形成异源三倍体。
四、实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异源三倍体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芸苔属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1. 染色体加倍实验:通过模拟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复制错误和分裂周期紊乱等过程,探究染色体加倍途径对异源三倍体形成的影响。
2. 杂交实验:选择不同基因型的芸苔属植物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型变化,探究杂交途径对异源三倍体形成的作用。
3. 基因组分析:通过对异源三倍体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其基因多样性和遗传特性,进一步揭示其在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
中国明对虾三倍体性腺发育机理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明对虾三倍体性腺发育机理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
中国明对虾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之一,其高产和优良品质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通过对中国明对虾的性别和遗传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明对虾具有性转化现象,在一定条件下,部分雌虾可以变为雄虾。
然而,传统的对虾育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时间也比较长。
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国明对虾的性腺发育机理及其调节因素,有助于促进中国明对虾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明对虾性腺的形态、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研究,探讨其三倍体性腺发育机理及其调节因素,并为中国明对虾的育种和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1. 对中国明对虾性腺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研究其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
2.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和免疫染色技术,研究中国明对虾性腺中关键生殖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3. 利用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国明对虾性腺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和调控机制;
4.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通过对相关调控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中国明对虾性腺的调控网络。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望深入探讨中国明对虾三倍体性腺发育机理及其调节因素,并为中国明对虾的育种和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可以对性腺发育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基因进行挖掘和分析,对中国明对虾的性别转变机制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三倍体育种的方法及过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三倍体育种这档子事儿!你说这三倍体啊,就好比是一支特别的队伍。
咱平常的生物都是两倍体,就像常规军,那三倍体呢,就是个特殊编制啦!你想想看,三倍体是咋来的呀?这就像是搭积木,得把不同的部分巧妙地组合起来。
比如说可以通过杂交的办法,让不同的物种凑一块儿,然后就可能产生三倍体啦。
这就好比咱做饭,不同的食材搭配能做出不一样的美味。
三倍体的产生也是这么个理儿,得精心挑选、巧妙搭配。
那三倍体有啥好处呢?嘿嘿,这可多了去了。
就说它的生长速度吧,那可比普通的快多了,就像跑步比赛,人家是一路领先啊!而且它的个头啊、品质啊往往也更好,这就像是好的苗子更容易长成参天大树。
那怎么才能做好三倍体育种呢?首先得有耐心,不能着急。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摸索,就跟培养孩子似的,得花心思。
然后呢,得掌握好技术。
这技术就像是武林秘籍,你得练到家了,才能发挥出威力。
比如说要控制好杂交的条件啦,要选对亲本啦,这些都很关键。
再就是要多尝试。
不能怕失败,失败了就再来呗,总有成功的时候。
这就像走路,跌跌撞撞难免的,但总会越走越稳。
咱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诱导三倍体的产生,这就像是给它施了魔法一样。
但这魔法也不是随便施的,得恰到好处,不然可就弄巧成拙啦!你说要是咱能把三倍体育种搞好了,那能带来多大的好处啊!能让咱的农业更上一层楼,能让我们吃到更好的农产品,这多棒啊!三倍体育种就像是在生物世界里的一次奇妙探险,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我们要勇敢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总之,三倍体育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做,肯定能收获满满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