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牡丹的细胞遗传学观察1)
- 格式:pdf
- 大小:575.60 KB
- 文档页数:4
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木质素是植物体中具重要生物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
然而纸浆生产主要是将原料中的木质素与用于造纸的纤维素分离,该工艺过程产生了造纸工业的主要污染废液,并且增加造纸成本。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反义RNA技术,在分子水平调节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降低中国特有造纸树种三倍体毛白杨的木质素含量,培育更适于我国造纸工业的原料树种。
而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三倍体毛白杨造纸性能的关键。
本论文取得如下结果:(1)首次建立起三倍体毛白杨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得出以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为外植体的最优分化培养基是MS+6-BA(0.25mg/L)+IBA(0.25mg/L)+ZT(0.25mg/L);以茎段为外植体的最优分化培养基是MS+IBA (0.25mg/L)+ZT(0.25mg/L)+TDZ(0.1μM)。
(2)本实验优化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并着重研究影响农杆菌转化效果的因素,得出EHA105是用于毛白杨遗传转化的适宜菌株;在共培培养基中加入200μM的乙酰丁香酮可以提高三倍体毛白杨的转化频率,由1.8%提高到7.0%;同时还发现共培培养基中去除微量元素的CoCl<sub>2</sub>2H<sub>2</sub>O,转化频率由2.9%升高到6.0%。
此外,本实验得出最佳菌液浓度为OD<sub>600</sub>=0.3和浸菌时间为15-20分钟。
(3)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表达载体APCoA转化三倍体毛白杨。
PCR,PCR-Southern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三倍体毛白杨基因组中。
Northern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录水平表达。
(4)本实验已获得大量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并已将42个转基因株系移栽至温室中成活,为CCoAOMT基因功能分析,筛选出木质素含量降低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工程植株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测试1.有两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母生九子,九子各别”,这两句话依次指的是遗传学中的什么概念?()A:遗传和选择B:遗传和变异C:变异和选择D:变异和遗传答案:B2.遗传学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达尔文属于哪个时期?()A:细胞遗传学时期B:分子遗传学时期C:生化与微生物遗传学时期D:遗传学诞生期答案:D3.遗传和变异相互矛盾但又相辅相成,如果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传递给后代,变异也将失去意义,生物就不能进化。
()A:错B:对答案:B4.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对DNA化学分析和对DNA的X射线晶体学所得资料,于194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A:错B:对答案:A5.摩尔根是著名的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可以说他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以下哪些工作是摩尔根的学术成就?()A:区分了基因型和表现型B: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及拓展C:提出了连锁交换定律D:证明了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答案:CD第二章测试1.一个AB血型人的母亲不可能是()。
A:B血型B:O血型C:AB血型D:A血型答案:B2.假定一个座位上有20个复等位基因,那么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
A:210种B:200种C:190种D:20种答案:C3.Nilsson-ehle用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全是黑颖;F2(F1自交)中,黑颖有418株,灰颖有106株,白颖有36株。
这一实验结果涉及的遗传方式是()。
A:叠加作用B:互补基因C:抑制作用D:显性上位作用答案:D4.回交后代的基因型严格受到下列哪些方面的控制?()A:轮回亲本B:父本C:非轮回亲本D:母本答案:A5.自由组合规律说的是雌雄个体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在形成受精卵时是随机分配、自由组合的。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蚕豆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只有1/4配子的6条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者母本。
()A:对B:错答案:B2.马是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目为64,驴也是二倍体,染色体数目62,那么马和驴的杂种骡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医学遗传学(一)单选题(分数:20 分)1 .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3 )( 1 )分1. 单方易位2. 串联易位3. 罗伯逊易位4. 复杂易位2 . 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3 )( 1 )分1. 双雌受精2. 双雄受精3. 核内复制4. 不等交换3 . 嵌合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2 )( 1 )分1.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错误配对2.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3.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4.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1. 单倍体2. 三倍体3. 单体型4. 三体型5 . 46, XY, t(4; 6)(q35; q21)表示(2)( 1 )分1. 一女性体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插入2. 一男性体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3. 一男性带有等臂染色体4. 一女性个体带有易位型的畸变染色体6 . 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减少一条则形成(1)( 1 )分1. 单体型2. 三倍体3. 单倍体4. 三体型7 . 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 这种情况称为(3 )( 1 )分1. 多倍体2. 非整倍体4. 三倍体8 . 染色体数目异常形成的可能原因是(4 )( 1 )分1. 染色体断裂和倒位2. 染色体倒位和不分离3. 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粒不分裂4. 染色体不分离和丢失9 .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基础是(3 )( 1 )分1.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2. 染色体核内复制3. 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4. 染色体不分离10 . 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69条,称为(4 )( 1 )分1. 超二倍体2. 亚二倍体3. 四倍体4. 三倍体11 . 若某一个体核型为46, XX/47, XX, +21则表明该个体为(2 )( 1 )分2. 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3. 性染色体结构异常4.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12 . 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6条,称为(1)( 1 )分1. 超二倍体2. 亚二倍体3. 亚倍体4. 亚三倍体13 . 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理可能是(4 )( 1 )分1. 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2. 染色体易位3. 染色体倒位4. 染色体不分离14 . 在核型中的每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的卵子,在形态结构上基本相同,称为(4 )( 1 )分1. 染色单体2. 姐妹异染单体3. 非姐妹染色单体15 . 按照ISCN 的标准系统,1号染色体,短臂,3 区,1带应表示为(1 )( 1 )分1. 1p312. 1q313. 1p3.14. 1q3.116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1)( 1 )分1. 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2. 不同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3. 同一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4. 不同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17 . 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2)( 1 )分1. 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2. 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3. 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4. 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18 .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主要是由(2 )( 1 )分1. DNA和RNA组成3. RNA和蛋白质组成4. 核酸和非组蛋白质组成19 . 经检测发现,某个体的细胞核中有2个X小体,表明该个体一个体细胞中有(3)条X染色体( 1 )分1. 12. 23. 34. 420 . 根据ISCN,人类C组染色体数目为(4)( 1 )分1. 7对2. 6对3. 6对+X染色体4. 7对+X染色体(二)单选题(分数:20 分)1 . 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主要为(2 )( 1 )分1. AA2. Aa4. XAXa2 . 下列哪一点不符合数量性状的变异的特点(3 )( 1 )分1. 相对性状存在着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2. 在一个群体是连续的3. 相对性状间差异明显4. 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3 . 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的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于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
遗传学要点题目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显性性状:孟德尔把一对相对性状的有差异的亲本杂交中,杂种一代所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双受精: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发芽,形成花粉管,进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两个精核与花粉管内容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为胚,同时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遗传方式染色体组: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全套染色体,包括一定数目、一定形态结构和一定基因组成的染色体群称染色体组。
单倍体与一倍体:一倍体指含有一套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只含有单套基因。
单倍体专指配子所含的染色体组。
同源多倍体:指染色体组来源相同的多倍体,或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经过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染色体组来源不同的多倍体,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多倍体类型。
单体:孢子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单体。
缺体:孢子体细胞中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则称为缺体。
三体:孢子体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的生物体叫三体数量性状:生物中,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一种性状。
如株高、体重等。
顺反子(作用子):表示一个起作用的单位,一个作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是基因的基本功能和转录单位,一个基因可有几个顺反子,一个顺反子产生一条mRNA。
北京地区栽培的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遗传变异吴峰;张平冬;康向阳;裴继诚【摘要】以位于北京平谷的5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就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纤维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毛白杨的平均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分别比二倍体毛白杨提高24.9%、13.8%、7.4%、31.3%,并且差异基本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纤维性状在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三倍体毛白杨在纤维性状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的重复力分别为0.95、0.91、0.71、0.95,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无性系水平上进行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纤维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一项纤维性状的选择,会同时影响其他纤维性状指标.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与生长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生长性状作为遗传改良目标,能同时提高纤维长度和长宽比.%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fiber properties of five-year-old triploid Chinese white poplar based on a clonal trial established in Pinggu in northeast Beij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fiber properti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between triploid clones and diplont clones. Compared with the diplont, fiber properties of the triploid clones, including mean fiber length, mean fiber width,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and mean fiber coarseness, increased by 24.9%, 13.8%, 7.4 % and 31.3%,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existed in fiber properties of the triploid clon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a potential selection in fiber properties. Clonal repeatabilities for fiber coarseness, fiber length, fiber width and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were 0.95.0.95, 0.91 and 0.71 respectively, and fiber properties were under strong genetic control, indicating that it could obtain a lugher genetic gain from clone selection for fiber properties. Moreover,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iber properties were also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selection for one trait would affect other traits. Fiber length and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would be improved when growth traits were used as the selected indexe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due to the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fiber length,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and growth traits.【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9)006【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遗传变异【作者】吴峰;张平冬;康向阳;裴继诚【作者单位】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天津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7;S781.1在纤维用材的加工与利用中,木材原料纤维特性的细微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原料的适应性及终端产品的性质[1]。
染色体组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是指生物体内的染色体在形态和数量上的特异性组合。
染色体组的特异性组合是由每个个体的基因组中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所决定。
在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是以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基础而存在的,其起着传递基因信息和遗
传特征的作用。
染色体组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染色体组包括:
1. 单倍体:染色体组中只包含一个完全配对的染色体组,比如人类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是单倍体。
2. 二倍体:染色体组中包含两套完全配对的染色体组,比如人类的体细胞是二倍体。
3. 多倍体:染色体组中包含多套完全配对的染色体组,比如某些植物的体细胞是三倍体或四倍体。
4. 异倍体:染色体组中包含两个或多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量不同,不进行配对,比如某些昆虫的雄性个体。
染色体组的形态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带状模式上。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在数量和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鳄鱼的染色体数量为32对,人类的染色体数量为23对。
染色体组的形态特异性可以通过细胞遗传学技术(如染色体显微镜观察和染色体带状分析)来研究和描述,从而对个体的性别、遗传疾病等进行诊断和研究。
染色体组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基因组的组成和表达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体
的性状、遗传变异和进化。
染色体组的异常也会导致染色体疾病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
总结起来,染色体组是生物体内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特异性组合,它在个体的性状、遗传变异和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染色体组的研究可以为遗传学和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倍体植物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三倍体植物是指在其细胞核内具有三个完整的染色体组,其常见于很多经济作物中。
三倍体植物因为其具有高产、高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此外,三倍体植物还被用于基因组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三倍体植物的一些独特性质。
首先,三倍体植物的染色体和基因表达有很强的不稳定性。
由于三倍体植物具有三套染色体,其在染色体分裂过程中的配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存在交叉匹配和不完全同源染色体配对等现象,从而导致亚染色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组异常,甚至出现突变等现象。
此外,由于三倍体植物的基因组复杂度高,基因组的调节机制复杂,其表达的基因也较多,因此三倍体植物的基因表达具有比二倍体植物更强的不稳定性。
其次,三倍体植物中双倍体植物的遗传特征呈现出来的不稳定表现在三倍体植物中会加倍。
例如,三倍麦基因组中常会出现双倍体麦的遗传特征,如抗性等,但由于其具有三倍体植物的特征,其双倍体的遗传特性表现将会更加突出。
接下来,三倍体植物对杂交和基因重组的反应具有独特的特性。
三倍体植物在杂交配对时,其两对染色体组之间的同源配对并不总是完全正确。
因此,在交叉重组中产生了一些不同形态的染色体,从而增加了染色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并导致了不同性状的组合。
此外,三倍体植物中还出现了一种称为B异型染色体的特别染色体。
B异型染色体比其他染色体更加不稳定,可以容易地减少或增加染色体数,使得三倍体植物对杂交产生了更加特殊的反应。
另外,三倍体植物的分子遗传学变异机制主要包括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导变异两种方式。
当受到环境压力或有害物质的作用时,三倍体植物的细胞核可能发生自然突变,导致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异等。
而人工诱导变异主要依靠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诱导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突变。
最后,三倍体植物在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杂交培育,针对高产、高品质、抗逆性等性状的改进,可以在三倍体植物中得到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