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9
单倍体、多倍体及其育性的误区“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是必修模块《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概念之一。
2019 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二对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表述有了一些变化:教学中发现师生对单倍体、多倍体及其育性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
1 、单倍体与一倍体、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及联系细胞遗传学中对单倍体(haploid)概念存在 2 种理解:1)只有 1 套未配对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体;2)具有和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早期我国部分大学遗传学教材持第 1 种观点,这种理解也常把n等同于x(x表示 1 个基本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表示物种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数性关系;n用于个体发育的范畴,指某个物种配子体世代或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孢子体世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用 2n表示,n与染色体的倍数性无关),这也导致了中学教学中对相关概念理解的混淆。
现在大多数遗传学教材倾向于采用第 2 种观点,高中各版本生物学教材也均采用第 2 种观点。
大多数动植物是二倍体,二倍体产生的配子只有 1 个基本染色体组(n=x),这类单倍体又称为一倍体或单元单倍体(monohaploid)。
而普通小麦(2n=6x=42)的配子中含有 3 个基本染色体组(n=3x),这类单倍体又称作多元单倍体(polyhaploid)。
多元单倍体根据染色体组来源是否相同,又可分为同源多元单倍体(homopolyhaploid)和异源多元单倍体(allopolyhaploid)。
多倍体按其染色体组来源又分为:1)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即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形成的多倍体,又可细分为同源三倍体、同源四倍体、同源五倍体等;2)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即由不同多倍体物种杂交形成的多倍体或远缘杂交子代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其中同时具有同源和异源多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又称为同源异源多倍体(autoallopolyploid)。
普通遗传学普通遗传学试卷一及答案判断题:1、每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等于其单倍染色体数(n )。
()2、三点试验中,两边两个基因对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两个重组值之和减去两倍的双交换值。
()3、植物中的多倍体要比动物中的多倍体多。
()4、一般而言,RNA 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5、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功能水平上的基因。
()6、倒位纯合体一般是完全正常的,不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
()7、植物中同源三倍体通常是高度不育的,而同源四倍体则有较高的育性。
()8、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DNA 折叠的紧密程度不同。
()9、正常真核生物细胞的核内DNA 的含量在非分裂的二倍体细胞生长的任何时期都不会发生改变。
()10、TBP蛋白是所有真核生物RNA聚合酶都需要的一种转录调节蛋白。
()11 、当转座子所编码的转座酶基因发生缺失等突变后,该转座子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转座到新的位点。
()12 、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称为狭义遗传率。
()13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遗传又称核外遗传。
因此,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一样的。
()14 、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座位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15 、细胞减数分裂时,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是染色单体分离。
()16 、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都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
()17 、基因突变一般是可逆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一般是不可逆的。
()18 、突变效应表现微小,难于察觉的称微突变,多受控制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
()19 、控制亚洲瓢虫色斑遗传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共有十二个之多,它们可在一只亚洲瓢虫体内同时存在。
()20 、自然界的突变多属显性突变。
()21 、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为生理功能和性状表现各不相同的多个复等位基因。
()22 、已发现控制烟草自交不亲和共有15 个复等位基因,它们可同时存在于一株烟草上。
《遗传学》名词解释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互为模板,而合成两条互补新链;每个子代DNA分子含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的方式。
染色体和染色质:它们是一种物质的两种形式。
染色体是细胞分期期出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构;染色质是分裂间期位于细胞核的松散丝状结构。
它们都是遗传信息的细胞学载体。
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而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P50)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减数分裂: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因单位,是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编码一个特定的 RNA或蛋白质。
等位基因:一个基因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种皮颜色的Y和y。
基因型和表现型:一个个体中成对的等位基因组合叫基因型;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来,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紫花、皱种皮杂合体和纯合体:杂合体: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体: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测交和回交: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杂交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纯系和真实遗传:纯系:由所有有关基因均为纯合体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是通过长期的连续近亲交配而产生真实遗传:指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或生物性状能够代代相传、稳定遗传,即子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致死基因和隐性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微生物考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1、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2、单体,缺体,三体;3、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1、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叫做单倍体;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多倍体: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统称多倍体。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不是完整的倍数,通常以一个二倍体(2n)染色体数作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增减个别几个染色体,称非整倍性改变。
例如:2n-1是单体,2n-2是缺体,2n+1是三体。
3、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是两个不相同的种杂交,它们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4、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5、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6、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7、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
9、假显性: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10、重组DNA技术: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12、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13、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14、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多种酶和核糖体的参与下,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绪论作物品种的概念:作物品种是指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一致性Uniformity指相对一致的性状表现稳定性Stability 指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进化的三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作物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常规育种:育种家将由遗传物质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化、)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
2、盲目性比较大。
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和常规育种相比,基因工程有三大显著的优点:1、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意交换。
2、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
3、基因工程是使个别目的基因转移的技术。
第一章作物的有性繁殖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4%):水稻、小麦、大豆、大麦等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50%〜100%):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中至少包含三种基因型: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合同质基因型;杂合基因型;非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天然异交是相对于人工杂交而言,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概念1. 概述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植物界的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你们可能会想,啥是多倍体?听起来就像是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其实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关系密切。
简单来说,多倍体就是指细胞里有多套染色体,像咱们小时候玩拼图一样,拼得越多,图案就越丰富。
不过,这两种多倍体其实是有区别的,咱们一起来解锁这两个概念,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吧。
2. 同源多倍体2.1 什么是同源多倍体?首先,咱们来聊聊同源多倍体。
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个学霸,但其实它很简单。
所谓同源多倍体,指的就是植物细胞里面的染色体都是来自同一物种,就像是一家子人,基因差不多。
比如说,小麦这种植物,它的同源多倍体就是那些染色体成双成对的组合,通俗点说,像是双胞胎兄弟,基因一样,但性格可能有点差异。
同源多倍体的好处可多了,首先,它们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了兄弟姐妹的支持,做什么事儿都更有底气。
而且,植物长得更壮实,产量更高,简直就是农民伯伯的“金子招牌”!可别小看了这点,很多农作物的成功都是靠这些同源多倍体来的。
2.2 同源多倍体的例子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像大豆这种植物,它的多倍体特性让它在营养价值上相当不错,富含蛋白质,对身体好得不得了。
所以说,种植同源多倍体的作物,既能增加产量,还能提高营养,真是一举两得。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找到了人生赢家的感觉?当然,咱们也不能忘了同源多倍体的变异性,它们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一些适应性变化,就像人们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样,种种风格都有,丰富多彩得很。
3. 异源多倍体3.1 什么是异源多倍体?好了,咱们接着说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就有点复杂了,它的染色体是来自不同的物种,就像是一场跨物种的“联姻”,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这种情况在植物界其实不算少见,像一些杂交的作物,往往就是异源多倍体的代表。
比如说,某些类型的玉米,就是经过不同品种的杂交而成的。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
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
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
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
约330‰的物种是多倍体。
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体。
小麦、燕麦、棉花、烟草、甘蔗、香蕉、苹果、梨、水仙等都是多倍性的。
香蕉、某些马铃薯品种是三倍体的。
一般马铃薯是四倍体。
蕨类植物也有很多是多倍,裸子植物较少多倍,但有名的巨杉则为多倍。
多倍体的形成有2种方式,一种是本身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使染色体复制之后,细胞不随之分裂,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增加,从而形成同源多倍体;另一种是由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比较少见的。
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夜来香)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个(2n)变成了48个(4n),成了四倍体植物。
这个四倍体植物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杂交所产生的三倍体植物是不育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配对)。
因此这个四倍体植物便是一个新种。
通过实验,可以人为地培育出同源多倍体植株,例如,西瓜是二倍体,具有11对(22条)染色体(2n=22)。
在西瓜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生长尖,破坏分裂细胞的纺锤体,使细胞内染色体增加了一倍,因而得到具有四倍染色体(4n)的西瓜植株。
四倍体西瓜可以结实,产生种子,可以培育成四倍体西瓜品系。
四倍体西瓜如果接受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
由于这种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不能正常结子,所以三倍体西瓜果实内没有正常的种子。
市场上出售的无子西瓜就是这种三倍体西瓜。
异源多倍体的例子比较多。
第2章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1. 测交:指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一隐性纯合基因型个体杂交来确定未知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2. 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之一相互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3. 基因型:指所研究性状所对应的有关遗传因子。
4. 表型: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所研究的基因型的性状表现。
5. 纯合体:由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6. 杂合体:由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7. 等位基因: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给定的位点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8. 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杂合体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与纯合体隐性之间。
9. 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0. 超显性:杂合体Aa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AA的现象。
11. 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2.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又称为基因的多效性。
13.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14. 抑制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
15. 上位效应/遮盖作用: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外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的抑制作用称为上位效应。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称为下位基因。
16. 连锁遗传:两队非等位基因并不总是能进行独立分配及自由组合的,而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共同单位而传递的,从而表现为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
17. 不完全连锁: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等位基因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遗传到子代中去的。
18. 重组:新类型的产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重组。
19. 遗传染色体学说: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导致性状的分离;由于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处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基因的自由组合,实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
简答题:1、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2、孟德尔由于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请问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5、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6、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7、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8、缺失的遗传效应是什么?9、重复的遗传学效应10、倒位的遗传学效应11、易位的遗传效应12、病毒特点:1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14、雄性不育遗传特点15、数量性状的特征16、微效多基因假说要点17、遗传率在育种上运用的规律:18、自交的遗传效应:19、回交的遗传效应20、杂种优势基本特点:21、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22、哈德-魏伯格定律要点23、体细胞突变在可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上有何应用价值?24、在水稻的高秆品种群体中,出现几株矮秆种植株,你如何鉴定其是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又如何鉴定矮秆种是显性变异还是隐性变异?25、为什么多数突变是有害的?26、为什么多数突变是隐性的?27、为什么反突变频率一般要少于正突变?28、举例说明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正突变和反突变。
29、突变的平行性说明什么问题,有何实践意义?30、为什么在生产中直接利用异源四倍体多于同源四倍体?31、试述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主要区别?为什么同源多倍体结实率较低,而异源多倍体的结实率却比较正常?32、同源多倍体的特征是什么?33、你知道那些途径可以产生同源三倍体?同源三倍体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高度不育?34、多倍体在远缘杂交育种上有何应用价值?35、试述同源三倍体植物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联会与分配?36、请阐明高等植物单倍体的主要特征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意义。
37、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都能使原来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
若有一种4X的植物,你怎样从细胞学确定它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多倍体?38、试比较转化、接合、转导、性导在细菌遗传物质的传递上的异同?39、经典遗传学和现代遗传学对基因的概念有何异同?40、何谓雄性不育?它在生产上有何应用价值?一般生产上多用哪种不育型?如何利用?41、生物个体阶段发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产生这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42、你怎样区别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为什么?44、在禾本科作物的高秆品种群体中,出现有几株矮秆植株,如何鉴别其是可遗传的?45、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46、试述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交换规律的实质?47、试述自交和回交的概念和作用,根据遗传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运用自交和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