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133.05 KB
- 文档页数:14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或发生了危及其安全稳定的事件时,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
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硬件设备,用于保护电力元件的,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则通称为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1.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正常运行状态不正常运行状态: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使运行参数偏离正常值,如一些设备过负荷,系统频率异常,电压异常,系统振荡等。
故障状态:常见的故障有断线故障,短路故障。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各种类型的短路故障。
(1)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快速、自动地切除,使其损坏程度减至最轻,并保证系统其他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反应系统的不正常工作状态;一般通过发出警报信号,提醒值班人员处理。
在无人值班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可视设备承受能力作用于减负荷或延时跳闸。
(1)配合继电保护提高供电的可靠性;(2)保证电能质量、提高系统经济运行水平、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3)自动记录故障过程,有利于分析处理事故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三个部分构成。
对于反映电力系统故障而作用于断路器跳闸的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对其的基本要求为具有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四性)选择性:指继电保护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系统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速动性:指继电保护以允许而又可能的最快速度动作于断路器的跳闸,断开故障元件或线路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灵敏性:指继电保护对设计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通常以通入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量和给定的继电保护装置起动值进行比较,其比值作为考核继电保护灵敏性的指标。
vivi电力培训机构继电保护讲义vivi电力培训机构继电保护讲义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供应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和故障,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施继电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继电保护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检测和定位电力系统中异常情况的技术,它能够及时切除故障部分,从而保护整个系统。
2. 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原理继电保护是指利用继电器和相关设备,通过对电力系统状态的监测和判断,实现对异常情况的检测、切除和隔离的技术措施。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时,继电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感知到异常情况,并通过传递信号来切除故障部分。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包括:故障检测、定位、切除故障和隔离故障。
3. 继电保护的分类继电保护可以按照应用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线路继电保护、变压器继电保护、电动机保护、母线保护和发电机保护等。
每个分类下都包含了特定的保护原理和技术手段,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继电保护的工作流程继电保护的工作流程包括:状态监测、信号传递、故障检测、判断和操作执行等几个关键步骤。
从状态监测开始,继电保护设备不断地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测,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将产生相应的信号传递给继电器。
继电器通过对信号的判断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例如切除故障电路或隔离故障部分。
5. vivi电力培训机构介绍vivi电力培训机构是一家专门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知识培训的机构。
通过在继电保护领域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vivi电力培训机构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知名机构。
其培训内容包括继电保护概论、继电保护设备的选型和应用、继电保护的操作和维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员全面掌握继电保护相关知识和技能。
6. 继电保护的挑战和前景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继电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景。
继电保护课教案(№3)授课教师:钱嘉浙西电力教育培训中心课时教案授课时间:2010年1月日第三章RCS-941A(B)输电线路保护第一节RCS-941A线路保护装置一、装置的应用RCS-941A(B)为由微机实现的数字式高压线路成套快速变化装置。
它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和接地距离及四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
RCS-941B还包括复合式距离方向元件和零序方向元件为主体的纵联保护,由工频变化量距离元件构成的快速Ⅰ段保护。
RCS-941A用于无特珠要求的110KV高压输电线路。
RCS-941B用于要求全线快速跳闸的110KV高压输电线路。
二、装置的整体结构装置的正面面板布置图。
装置的背面面板布置图。
具体硬件模块图见图各插件原理说明组成装置的插件有:电源插件(DC)、交流插件(AC)、低通滤波器(LPF),CPU插件(CPU)、通信插件(COM)、24V 光耦插件(OPT)、跳闸出口插件(OUT)、操作回路插件(SWI)、电压切换插件(YQ)、显示面板(LCD)。
输入电流电压先经隔离互感器传变至二侧,成为小信号电压,然后一组进入VFC插件,将电压信号经压频变换器转换为频率信号,供CPU1,CPU2作保护测量另一组信号进入MONI(CPU3)插件,由内部数模转换后作装置总起动元件。
1、直流电源模件(DC)作用是将220V(或110V)直流电压变换成能满足各元件要求的弱电电源电压,有±12V、两路+24V、+5V电压。
±12V供运算放大器用,一路+24V供信号、出口继电器用,另一路供光耦用,+5V为CPU使用。
2、交流输入模件(AC)作用是将电压或电流变换成满足模/数变换器量程的电压。
(电力系统的过压对数据采集系统有干扰作用,所以这一环节要采取一定的过电压防护措施和干扰抑制措施)交流电压互感器的变比时15:1共四组,为A,B,C三相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
U A 、U B 、U C 为三相电压输入,额定电压为 100 /√3 V;U X 为重合闸中检无压、检同期元件用的电压输入,额定电压为 100V 或 100 / √3V,当输入电压小于30V 时,检无压条件满足,当输入电压大于40V时,检同期中有压条件满足;如重合闸不投或不检重合,则该输入电压可以不接。
电气专业员工培训教材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第一节继电保护的任务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可能出现故障和不正常的工作状态。
其中最常见出现且最危险的故障时短路。
电力系统短路的基本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项接地短路以及电机和变压器同相绕组不同线匝之间的短路(简称匝间短路)。
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单位形成故障,称为不正常工作状态。
电气设备的过负荷、由于功率缺额引起的频率下降、发电机的突然甩负荷所产生的过电压及系统振荡等,都属于不正常工作状态。
针对我厂电力系统短路可能产生如下后果:⑴故障点的电弧使故障设备损坏。
⑵比正常工作电流大的多的短路电流产生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使故障回路中的设备遭到伤害。
⑶破坏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引起全厂停车事故。
继电保护是一种重要的反事故措施,它的任务为:⑴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出,是故障元件免受损坏,保证系统其它部分继续运行。
⑵当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状态时,继电保护能及时反应,一般发出信号,告诉值班人员予以处理。
在无人值班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可作用于减负荷或跳闸。
比如低周减载系统。
这种保护一般具有一定的延时,以免不必要的动作。
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成为了实现继电保护的功能,他必须能够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之间的差别。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短路时,有些正常运行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得的阻抗减小以及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发生变化等。
利用这些差别,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称为过流保护;反应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保护称为低电压保护;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距离的而动作的保护称为距离保护或者称为低阻抗保护。
还有根据线路内部故障时,线路两端电流相位差发生变化的构成各种差动原理的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