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与三倍体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西南大学遗传学作业及答案遗传学答案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1、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
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
2、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
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低等植物)。
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3、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Meiosis)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4、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是减数分裂合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它与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和分离密切相关5、连锁: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6、显性性状:显性性状简称显性,定义为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7、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8、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和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也称并显性。
9、基因型:指生物的遗传型,是生物体从它的亲本获得全部基因的总和。
10、等位基因: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占有相同座位的一对基因,它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11、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2、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
13、一因多效:一对或一个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表型。
14、交换值:指染色单体上两个从因间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即重组型配子在总配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所以,又称重组频率,这可以用测交等方法实际测得。
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动物科学专业《动物遗传学》课程试卷B 答案名词解释1.核型:把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或谋一份类群的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照他们的相对恒定性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2.遗传多样性:在广义上是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核、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程度,狭义上则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3.剂量效应:某一基因对表型的作用效果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累加的增长或减少。
4.DNA 复性:当温度减低后,变性的DNA 分子有重新恢复双螺旋结构的过程5.GT-AG 法则:真核生物的基因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即每个内含子的5’端起始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 ,3’端末尾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 ,这种RNA 剪接信号的形式称为GT-AG 法则。
6.复等位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7.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一组基因称为一个基因家族。
8.基因:是有功能的DNA 片段,它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9.基因组印记: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对基因或DNA 片段打下标识、烙印的过程。
10.重组率又称交换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重组率=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重组型个体数+亲本型个体数)×100%。
11.基因定位:就是把已发现的某一突变基因用各种不同方法确定在该生物体某一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
二、选择题1.在DNA 复制过程中,保护单链模板免遭侵害的物质是(D )A.引发酶B.DNA 连接酶C.DNA 聚合酶D.单链结合蛋白2.公鸡的性染色体构型是(C ) A.XY B.XX C.ZZ D.ZW3.下列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的是(B )A.50AA,2Aa,48aaB.49AA,42Aa,9aaC.100AA,10aD.50AA,50aa4.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可以剖分为(B )A.基因型值、环境效应和加型效应B.加性效应和剩余值C.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D.加性效应和环境效应5.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适合进行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考察的时期是(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6.在原核生物DNA 复制过程中,负责引物合成的酶是(A ) A.引发酶 B.SSB C.螺旋酶 D.旋转酶7.DNA 复制中RNA 引物的主要作用是(A )A.引导合成冈崎片段B.作为合成冈崎片段的模板C.为DNA 合成原料dNTP 提供附着点D.激活DNA 聚合酶8.下列关于单链结合蛋白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D )A.与单链DNA 结合防止碱基重新配对B.保护复制中的单链DNA 不被核酸酶降解C.与单链DNA 结合,降低双链DNA Tm 值 D.以上都不对9.紫外线对DNA 的损伤主要是(B )A.引起碱基置换B.形成嘧啶二聚体C.导致碱基缺失D.发生碱基插入10.有关转录的错误描述是(A )A.只有在DNA 存在时,RNA 聚合酶方可催化RNAB.需要NTP 作原料C.RNA 链的延伸方向是3’→5’ D.RNA 的碱基需要与DNA 互补11.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 ) A.重复 B.基因突变 C.单倍体 D.嵌合体12.鸡的性染色体构型是(B ) A.XY B.ZW C.XO D.ZO13.RNA 与DNA 生物合成相同的是(BDE )A.需RNA 引物B.以3'→5’方向DNA 为模板C.两条模板链同时合成D.新链生成的方向5’ →3’E.形成3’,5’-磷酸二酯键三、填空题1.在动物细胞的细胞器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间隔组成。
高中生物易混知识点辨析陕西省府谷中学郭继平摘要:在高中生物学课本中,有好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从表面看差别很小,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学生甚至包括老师比较容易混淆。
本文就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归纳辨析,希望老师及同学们能准确地把握理解。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容易混淆归纳辨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从字面上看仅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不加注意,就非常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完全有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在此,仅就部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做一对比分析。
1、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以维持膨胀状态。
细胞内液是指动物体液中存在与细胞内的液体,相对与细胞外液而言的。
其中也含有各种物质,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其中进行的。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如玻璃纸、花生种皮、猪膀胱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如细胞膜。
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3、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含细胞液。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对于植物细胞而言除细胞壁以外,剩下的部分就属于原生质体。
4、赤道板与细胞板赤道板:细胞中央假想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5、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1.动物遗传学的意义是什么?答: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物质、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机理的科学。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育种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2.动物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动物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及分子遗传学基础及在动物中的应用等。
3、动物遗传学与畜禽育种的关系。
答:动物育种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动物遗传资源,发挥优良品种基因库的作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以长远的观点,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品种资源,达到对现有品种资源和以前未利用的动物资源保护的目的。
通过育种工作,扩大优秀种畜使用面,使良种覆盖率提高,进而使群体不断得到遗传上的改良。
通过育种工作,培育杂交配套系,“优化”杂交组合,达到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生产商品动物,使工厂化动物生产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4.从配子发生和受精过程说明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
答: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各具半数的染色体(n),这样经过受精结合,再恢复成全数染色体(2n)。
这就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的性状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而且由于同源染色体在中期I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分向两极,各对染色体中两个成员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染色体的组合是自由的。
同时,在前期I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片段的互换,为生物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请简要说明细胞在机能方面的共同特点:答:(1)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
(2)细胞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
(3)细胞还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
6、一个典型的染色体包括哪些部分?答:(1)着丝点:在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称为主缢痕,这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又称着丝点。
双单体型生活史的名词解释
1、单体(monosomic)在遗传学上指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
一条染色体的个体。
是指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
而不是两条的个体。
常用2n-1来表示。
2、三体:与三倍体相对。
在染色体变异中,如果一对同源染色体多
出一条染色体,那么称之为“三体”,常见的如21三体综合征,就是21
号染色体多一条的遗传病。
如果所有同源染色体均多出一条,则称之为
“三倍体”。
3、缺体: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细胞、组织或个体。
表示
为2n-2。
4、四体:某同源染色体增加两条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表示为2n+2。
5、双三体:二体中增加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表示为
2n+1+1。
6、双单体:二体中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表示为2n-1-1。
7、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8、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
种方法。
1、2部分1 简述核孔复合体(NPC)的结构模型及其功能答:捕鱼笼式模型: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轮辐;功能: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
2 简述染色体的组装过程答: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染色体3 简述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答: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颗粒组分(GC);功能:核糖体的生物发生(rRNA 的合成、核糖体的组装、pre-rRNA的合成)4 简述细胞核的功能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可自行发挥说明补全)5 核纤层和核骨架的主要功能答:核纤层:(1)为核膜提供支架,稳定细胞核结构;(2)核膜重建及染色体凝集相关。
核骨架:(1)与DNA的复制密切相关;(2)基因转录、RNA加工及其定向运输;(3)与细胞分裂、分化有关6 简述核小体的组成答: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2八聚体、DNA分子:146bp、1.75圈连接:组蛋白H1、DNA:60bp7 名解:核型:指一个细胞内的全套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大小、长度、着丝粒位置、随体有无、次缢痕数目等形态特征的总和。
核型分析:对全套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并加以分组、排队、配对进行形态分析已确定其与正常核型的异同。
带型: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
核骨架:在真核细胞间期核内,除去核被膜、核纤层、核孔复合体、染色质及核仁以外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
又称核基质。
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包括核骨架蛋白和核骨架结合蛋白8常染色体和异染色质的区别(???)答: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结构松散、螺旋化程度较低、碱性染料着色较浅、转录功能活跃的染色质;异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结构紧密、螺旋化程度较高、碱性染料着色较深、转录功能不活跃的染色质9 染色体分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人类没有此染色体)3.染色体畸变3.1 数目畸变名词解释:界标;染色体上稳定存在并具有显著性特征的结构区域,如染色体两臂末端、着丝粒和不同显带显条件下均恒定出现的带。
三体与三倍体的区别2014-3-172014-3-17江西省九校联考试题题目:果蝇的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
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
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要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分析。
(2)Ⅳ—三体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3)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①基因E和e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____。
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需有配子及子代的种类和比例)。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核(组)型(2)40、1、2(3)①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②野生型∶无眼=1∶1③1∶1 EE:Ee:E:e=1:2:2:1④过程略答案解析:(1)单体果蝇比正常果蝇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确定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2)三体果蝇比正常果蝇多一条染色体,先考虑常染色体,可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再考虑性染色体,可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则一共形成4种类型的配子。
三、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单体、三体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一个染色体组。
生殖细胞变的只能是单倍体2、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一倍体3、具有二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4、通常把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超过两个的生物称为多倍体5、三倍体和三体、体细胞中含有三组染色体的生物叫三倍体三体: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
表示为2n+1。
同样还有双三体等等6、单倍体和单体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单体:染色体组(2n-1)中一同源染色体缺少一条对应染色体的个体。
同样还有双单体等等四、染色体组、染色体核型(组型)、基因组及基因组计划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其中包含了该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物质。
该组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由于携有能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它们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体内指22+X或22+Y属于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染色体核型(组型):是指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是将人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其特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状(形态及结构)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
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基因组: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基因组测序计划就是指此。
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DNA分子或RNA分子。
人体内指22+X+Y。
但水稻等属于两性生物,它的基因组和染色体组就相同了。
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动物科学专业《动物遗传学》课程试卷B 答案名词解释1.核型:把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或谋一份类群的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照他们的相对恒定性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2.遗传多样性:在广义上是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核、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程度,狭义上则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3.剂量效应:某一基因对表型的作用效果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累加的增长或减少。
4.DNA 复性:当温度减低后,变性的DNA 分子有重新恢复双螺旋结构的过程5.GT-AG 法则:真核生物的基因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即每个内含子的5’端起始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 ,3’端末尾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 ,这种RNA 剪接信号的形式称为GT-AG 法则。
6.复等位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7.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一组基因称为一个基因家族。
8.基因:是有功能的DNA 片段,它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9.基因组印记: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对基因或DNA 片段打下标识、烙印的过程。
10.重组率又称交换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重组率=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重组型个体数+亲本型个体数)×100%。
11.基因定位:就是把已发现的某一突变基因用各种不同方法确定在该生物体某一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
二、选择题1.在DNA 复制过程中,保护单链模板免遭侵害的物质是(D )A.引发酶B.DNA 连接酶C.DNA 聚合酶D.单链结合蛋白2.公鸡的性染色体构型是(C ) A.XY B.XX C.ZZ D.ZW3.下列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的是(B )A.50AA,2Aa,48aaB.49AA,42Aa,9aaC.100AA,10aD.50AA,50aa4.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可以剖分为(B )A.基因型值、环境效应和加型效应B.加性效应和剩余值C.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D.加性效应和环境效应5.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适合进行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考察的时期是(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6.在原核生物DNA 复制过程中,负责引物合成的酶是(A ) A.引发酶 B.SSB C.螺旋酶 D.旋转酶7.DNA 复制中RNA 引物的主要作用是(A )A.引导合成冈崎片段B.作为合成冈崎片段的模板C.为DNA 合成原料dNTP 提供附着点D.激活DNA 聚合酶8.下列关于单链结合蛋白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D )A.与单链DNA 结合防止碱基重新配对B.保护复制中的单链DNA 不被核酸酶降解C.与单链DNA 结合,降低双链DNA Tm 值 D.以上都不对9.紫外线对DNA 的损伤主要是(B )A.引起碱基置换B.形成嘧啶二聚体C.导致碱基缺失D.发生碱基插入10.有关转录的错误描述是(A )A.只有在DNA 存在时,RNA 聚合酶方可催化RNAB.需要NTP 作原料C.RNA 链的延伸方向是3’→5’ D.RNA 的碱基需要与DNA 互补11.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 ) A.重复 B.基因突变 C.单倍体 D.嵌合体12.鸡的性染色体构型是(B ) A.XY B.ZW C.XO D.ZO13.RNA 与DNA 生物合成相同的是(BDE )A.需RNA 引物B.以3'→5’方向DNA 为模板C.两条模板链同时合成D.新链生成的方向5’→3’E.形成3’,5’-磷酸二酯键三、填空题1.在动物细胞的细胞器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间隔组成。
三体与三倍体的区别
2014-3-17
2014-3-17江西省九校联考试题题目:
果蝇的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
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
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要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分析。
(2)Ⅳ—三体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3)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①基因E和e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____。
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需有配子及子代的种类和比例)。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核(组)型
(2)40、1、2
(3)①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②野生型∶无眼=1∶1
③1∶1 EE:Ee:E:e=1:2:2:1
④过程略
答案解析:
(1)单体果蝇比正常果蝇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确定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2)三体果蝇比正常果蝇多一条染色体,先考虑常染色体,可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再考虑性染色体,可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则一共形成4种类型的配子。
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还
可能是2个。
(3)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体现在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无眼果蝇基因型是ee,野生型Ⅳ—单体果蝇基因型是E,二者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Ee和e,表现型是野生型和无眼,比例为1:1;野生型Ⅳ—三体果蝇基因型是EEE,与无眼果蝇杂交,杂代基因型是EEe和Ee,正常与三体比例为1:1,子一代中Ⅳ—三体雌果蝇基因型是EEe,产生的配子种类有4种:EE、Ee、E和e,比例为1:2:2:1。
考点:考查果蝇染色体组成。
点评:难度较大,理解单体和三体的染色体组成。
知识链接:
1.概念:
三体: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染色体,那么称之为“三体”。
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其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2n+1,常见的如21三体综合症,就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遗传病。
三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
其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3n,即每一号染色体有3条相同个体,常见的如三倍体无籽西瓜、香蕉。
2.形成原因:
三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联会或不分离产生的不正常的配子(n+1)和正常的配子(n)受精形成。
三倍体:自然同源三倍体,大多是因为减数分裂不正常,由未经减数分离的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而成。
人工获得的三倍体一般是由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而来的。
3.可育性
三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对的2条同源染色体各移向两极,而额外的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或移向一极,或移向另一极,所以三体生物可产生2种不同的配子即正常(n)与不正常的(n+1),这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这些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发育的后代中有正常个体,也有三体个体。
三倍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对的2条同源染色体各移向两极,而额外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的分配是随机的,有的移向一极,有的移向另一极,绝大多数配子的染色体数介于2n和n之间,得到平衡配子(2n或n)的可能性只有(1/2)n-1 ,所以三倍体是不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