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脊柱结核易感性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肺癌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肺结核、肺癌患者血清和体外培养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水平,探讨其在肺结核、肺癌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方法从呼吸科筛选肺结核患者40例,肺癌患者33例,正常人对照25例。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收集标本中MCP-1蛋白的浓度和体外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
结果肺结核组、肺癌组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MCP-1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结核复治组血清中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的MCP-1浓度明显高于初治组(P<0.05),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癌血清MCP-1和单个核细胞上清液MCP-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MCP-1在结核病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趋化作用,且MCP-1的浓度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高浓度的MCP-1蛋白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的作用。
标签:肺肿瘤;结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其主要作用为激活和趋化单核/巨噬细胞[1]。
研究证明,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可以发现MCP-1均存在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免疫存在相关性[2]。
为此,笔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标本中MCP-1蛋白的浓度和体外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探讨血清MCP-1在肺癌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從呼吸科筛选肺结核患者共40例,肺癌患者33例。
肺癌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45~85岁,鳞癌10例,腺癌13例,小细胞肺癌10例,均经病理证实。
结核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8岁,初治型22例,复治型18例。
入选标准均为痰检阳性结核患者。
对照组,正常人群,共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在20~50岁。
1.2标本的采集抽取各组研究对象静脉血10ml,离心分离,于-80℃保存、备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袁佳利;刘静;夏艳辉;杨海燕;杨明辉;袁国华【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17(014)002【摘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是最早被发现的CC家族趋化因子,能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渗透及募集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性相关细胞,参与多种急、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CP-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及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MCP-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页数】4页(P126-129)【作者】袁佳利;刘静;夏艳辉;杨海燕;杨明辉;袁国华【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四川省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四川达州 635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相关文献】1.锌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介素8的影响 [J], 卢红艳;陈远东;文昱;毛旭琴2.突变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构建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干预作用 [J], 孙改河;沈燕;张愔;王喜英;金雨琦;苏天水3.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J], 隋蕾;孙致连;李素梅;叶山东;翟志敏;陈若平;陈超;荆春艳;何媛媛;林杨4.表达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对家兔动脉平滑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李福生;王宗立;许漫;乔绘红;刘佩毛;张华;任国锋;赵三妹;佘铭鹏5.血红素氧化酶-1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单核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 [J], 魏锦坤;王艳萍;周丽红;陈宋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人(Huma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ELISA 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检测原理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往预先包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
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计算样品浓度。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1.血清: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收集血液后,3000转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血浆:EDTA、柠檬酸盐或肝素抗凝。
3000转离心30分钟取上清。
3.细胞上清液:3000转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组织匀浆:将组织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捣碎。
3000转离心10分钟取上清。
5.保存:如果样本收集后不及时检测,请按一次用量分装,冻存于-20℃,避免反复冻融,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
自备物品1.酶标仪(450nm)2.高精度加样器及枪头:0.5-10uL、2-20uL、20-200uL、200-1000uL3.37℃恒温箱操作注意事项1.试剂盒保存在2-8℃,使用前室温平衡20分钟。
从冰箱取出的浓缩洗涤液会有结晶,这属于正常现象,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自封袋中,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3.浓度为0的S0号标准品即可视为阴性对照或者空白;按照说明书操作时样本已经稀释5倍,最终结果乘以5才是样本实际浓度。
4.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标明的时间、加液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所有液体组分使用前充分摇匀。
试剂盒组成名称96孔配置48孔配置备注微孔酶标板12孔×8条12孔×4条无标准品0.3mL*6管0.3mL*6管无样本稀释液6mL 3mL 无检测抗体-HRP 10mL 5mL 无20×洗涤缓冲液25mL 15mL 按说明书进行稀释底物A 6mL 3mL 无底物B 6mL 3mL 无终止液6mL 3mL 无封板膜2张2张无说明书1份1份无自封袋1个1个无注:标准品(S0-S5)浓度依次为:0、20、40、80、160、320pg/mL试剂的准备20×洗涤缓冲液的稀释:蒸馏水按1:20稀释,即1份的20×洗涤缓冲液加19份的蒸馏水。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1β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的关系王新平【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22(31)3【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息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参照《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中标准,将患者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MCP-1、IL-1β水平检测及糖代谢指标检查[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统计3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血清MCP-1、IL-1β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的关系。
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糖尿病88例(73.33%),确诊糖尿病肾病32例(26.67%),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21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11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入院时血清MCP-1、IL-1β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且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FPG、HbA1c、FINS、HOMA-IR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且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CP-1、IL-1β水平与糖代谢指标(FPG、HbA1c、FINS、HOMA-IR)呈正相关(r>0,P<0.05)。
结论血清MCP-1、IL-1β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存在一定联系。
【总页数】4页(P502-505)【作者】王新平【作者单位】息县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肥胖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与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2.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在妇科盆腔炎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4.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5.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摘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单核细胞趋化、活化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异位病灶组织中MCP-1的含量增加,它通过募集并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进入腹腔,导致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但可以认为EM患者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含量及活性增加所诱发的一系列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在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
而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为终末细胞,本身不具增殖能力,因此在EM的发病过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迁入腹腔,导致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近来人们致力于研究导致腹腔内巨噬细胞增多的始动因素,许多作者认为MCP-1在此环节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2,3]。
单核细胞在体内的迁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为MCP-1,其通过募集并激活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迁入腹腔,导致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而参与EM的发病机制。
本文就目前对于MCP-1与EM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MCP-1的生物学活性MCP-1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碱性蛋白质,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11、2-12,为一种为对单核细胞具有特异性趋化及激活活性的细胞因子,是吸引单核细胞浸润到肿瘤及组织中的有效介质。
在单核/噬细胞表面有MCP-1高亲合力的特异性结合受体,125I标记的MCP-1能很迅速地与单核细胞相结合。
当只存在一个跨内皮细胞层的浓度梯度时,MCP-1才能促进单核细胞的迁移,说明其作用是可溶性趋化,而非接触性趋化。
MCP-1特异性地作用于血液单核细胞,使细胞内Ca++浓度增加和呼吸暴发(respiratory burst),产生和释放超氧阴离子,释放溶酶体酶,最终活化成为巨噬细胞。
MCP-1还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1和IL-6的表达,可调节单核细胞的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