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最后冲刺热身卷: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冲刺卷
- 格式:docx
- 大小:187.34 KB
- 文档页数:6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押题试卷(三)(J)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B. 人的睾丸中既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也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C. 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且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B、人的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人的睾丸中既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也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B正确;C、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会联会,C错误;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组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都是有丝分裂前期的一半,D 错误。
故选:B。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果蝇常染色体上有基因N和基因Y,它们编码蛋白质的起始密码对应的碱基序列分别位于图中所显示的DNA序列中,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基因N表达产生的蛋白质N如图所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第19讲人类遗传病1.(2016江苏盐城期中,1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儿,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2.(2016宁夏银川育才中学第四次月考,26)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3.如图所示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
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B.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D.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4.(2017广东中山一中第一次统测,25)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A. B. C. D.5.(2014课标Ⅰ,5,6分)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答案全解全析1.A 双亲正常,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 a 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
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YY染色体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未分离而进入同一子细胞所致,A正确。
专题十 遗传的基本规律答案1.D 【解析】雄蝇的基因型为B AaX Y ,而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B b AAX X ,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而变异细胞中无等位基因A 和a 而含有两个A 且无Y 染色体,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核DNA 数与体细胞,的核DNA 数相同,B 错误;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A 和a 随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分离而分离,C 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应含有B B X X 或YY 基因,但该次级精母细胞含有B b X X ,说明在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 突变成b ,D 正确。
2.C 【解析】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两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不满足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一条件,则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C 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人群的ABO 血型,是由三个基因即A I 、B I 、i 控制的,A I 、B I 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A 抗原、B 抗原的存在。
A 血型的红细胞上有A 抗原;B 血型的红细胞上有B 抗原,而AB 血型的基因型为A I B I ,其红细胞上既有A 抗原又有B 抗原。
这说明A I 与B I 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C 正确,A 、B 错误。
1F 只表现显性性状,1F 杂交后代2F 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 错误。
4.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野生型自交,子代全部为野生型,可推知野生型植株为纯合子;M1突变体自交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A 低B 低C 高):3(A 高B 低C 低):4(A 低B 低C 低),M2突变体自交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A 低B 低C 高):3(A 低B 高C 低):4(A 高B 低C 低),M3突变体自交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A 低B 低C 高):3(A 低B 高C 低):4(A 低B 低C 低),可推知这三个突变体都是杂合子且基因型不同,三对基因共同决定A 、B 、C 三种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
2017-2018学年度高考热身理综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9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7个题,每题6分,共42分)1.真核细胞中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场所对应正确的是A.磷脂的合成一内质网B.乳酸的生成一线粒体C.C3的生成一类囊体D.RNA的合成一细胞质基质2.前成红细胞是哺乳动物的未成熟红细胞,该细胞内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下列所述生理现象可发生在前成红细胞内的是A.肌动蛋白基因转录出相应的信使RNAB.[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C.从内环境中吸收葡萄糖时,无需载体蛋白协助D.染色体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步进行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 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B.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实验小鼠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C.通常可以用过氧化氢酶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4.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a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 i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
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
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花蜜诱导编码Ri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的基因D.R i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5.以乙基磺酸甲酯(EMS处理拟南芥,分离获得一株黄化突变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突变体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叶色正常型B.若突变体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叶色正常型C.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黄化基因为隐性基因D.若黄化基因为叶色正常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黄化基因不能编码肽链6.为研究低温和细胞分裂素对茄子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影响,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结果如下表。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同步训练(含答案)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以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同步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1.(2018河南模拟)菠菜的阔叶和窄叶是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阔叶对窄叶为显性。
要判断阔叶和窄叶基因位于片断Ⅱ上还是片断Ⅲ 上,现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阔叶,雄性为窄叶;②雌性为窄叶,雄性为阔叶,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A.Ⅱ;ⅡB.Ⅲ或Ⅱ;ⅡC.Ⅲ;ⅡD.Ⅲ;Ⅲ[答案] B[解析] 由图可知Ⅱ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如果在此的话有等位基因的存在,Ⅲ是X特有的片段,在这上面的话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如果雌性为阔叶,雄性为窄叶则亲本应是XaXa和XAY或者XaXa和XAYa,故有可能是Ⅲ也可能是Ⅱ,如果子代雌性为窄叶,雄性为阔叶XaXa 和XaYA,应是位于Ⅱ上,故选B。
2.(2018潍坊高三期末)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致死现象[答案] C[解析] 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A正确;子代中圆眼与棒眼的表现型比例雌雄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染色体遗传,B正确;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因此子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bbXAXA和1/2bbXAXa,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2,C错误;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子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 =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死亡,D正确。
遗传规律与遗传病专题1.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最多有6种基因型B.A+、A和a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纯合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D.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了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答案】D2.某植物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种群中某一紫花植株与任意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植株均占1/4,若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株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得到子代全为紫花植株的亲本组合有两种C.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的概率是9/16D.种群中所有白花植株自由交配产生紫花植株的概率是1/8【答案】D3.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B.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C.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D.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A4.如图所示为某雄果蝇一条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的位置分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可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该染色体上的棒眼基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该果蝇的另一条性染色体上一定有白眼基因或其等位基因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一定相同【答案】D5.水稻的抗虫(G)对不抗虫(g)为显性,非糯性(H)对糯性(h)为显性,用抗虫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虫糯性水稻杂交,其子代植株中抗虫非糯性:不抗虫糯性=1:1。
则亲本抗虫非糯水稻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图最可能是A.B.C.D.【答案】A6.下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遗传病受基因A/a控制),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每100人中有1人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Ⅲ5的基因型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与Ⅳ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若Ⅳ1与一个患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为1/3D.若Ⅲ4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1/300【答案】C7.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碗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C.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遗传的规律性D.根据子代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子代是否纯合【答案】D8.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B.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可用来检测杂种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答案】B9.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父亲B.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C.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患者比女性少D.所有高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答案】B10.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
2018年高考最后冲刺大题题强化训练(一)27. (15 分)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氣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一产眾糖昔一辄o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氛糖昔,基因B控制产辄糖昔生成毎。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在有氟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編性状,如果基因b -t;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或者是。
(2)与氛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
若两个无鼠的亲本杂交,R均表现为氟,则R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綾茎分别由基因E、c控制。
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R均表现为鼠、高茎。
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泄遗传的无氛、高茎个体占。
(4)以有包、高茎与无魚、镂茎两个能稳左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氛也无产氛糖昔的髙茎牧草。
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答案(1)(种类)不同合成终止(或翻译终止)(2)有氛:无氛=1 :3(或有鼠:有产鼠糖昔、无氛:无产鼠糖昔、无氛=1 : 1 :2)。
(3) 3/64(4)AABBEEXAAbbee后代中没有符合要求的aaB_E一或aabbE.的个体【解析】本题考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
⑴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不同(错义突变),或者是合成终止(或翻译终止)(无义突变),(该突变不可能是同义突变)。
⑵依题意,双亲为AAbb和aaBB, R为AaBb, AaBb与aabb杂交得lAaBb, laaBb, lAabb, laabb,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獄:无氛=1 :3(或有叙:有产鼠糖昔、无包:无产亂糖昔、无氛=1 : 1 : 2)。
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cc)杂交,Fi为AaBbEe,则F?中能稳左遗传的无氣、高茎个体为AAbbEE、aaBBEE、aabbEE,占 1 /4X1/4X1/4+1/4X 1/4X 1/4+1/4X 1/4X1/4=3/64。
2018年高考压轴预测生物试卷11.下列有关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硫氨酸中的硫元素只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B.天然蛋白质中的一CO—NH—在核糖体上形成C.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D.在细胞间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2.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内主要流行病原菌,这种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及粘菌素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变得日益困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B.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进化为“超级细菌”C.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药性改变D.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治疗困难的原因是其易发生基因重组3.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B.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C.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D.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4.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流向所遵循的法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不一定伴随着染色体的复制B.转录产生的RNA上的碱基序列都能编码氨基酸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D.感染HIV的T细胞在HIV提供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完成RNA→DNA5.阿狄森氏病是由肾上腺皮质组织被破坏所引起的疾病,患者体内因缺乏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而引起相应的低血糖和血钠降低等症状。
进一步研究发现,从该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出肾上腺组织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阿狄森氏病与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的发病机理相同B.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具有拮抗作用C.该病患者较正常人的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的能力强D.适当补充高盐食品和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可缓解阿狄森氏病6.研究人员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M和植物激素N对某种植株插条生根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高考大题冲关(二)——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典例剖析】请指出题目中的错误答案。
【审答指导】审题思维——理思路(1)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在子代雄性中,灰体∶黄体=1∶1,该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来看,该过程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
(2)根据乙同学的结论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则甲同学实验中所选亲本的基因型为(假设体色受A、a控制):X A X a(灰体)、X a Y(黄体),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X A X a(灰体)、X a X a(黄体)、X A Y(灰体)、X a Y(黄体)。
(3)注意题目要求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只要所选亲本杂交子代的性别表现在雌蝇与雄蝇中有差别,可证明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规范答题——赢满分将错误答案的题号填入下表中,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错因。
【冲关必备】寻根究源——挖深度(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怎样定义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性状分离?提示: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孟德尔把F1显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未显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摩尔根证明了有些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开启了伴性遗传的研究。
什么是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有何特点?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也与性别有联系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关;即使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时也与性别有关,如X a X a×X a Y A,子代中仅有雄性表现为显性性状。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冲刺卷一、选择题(10×5=50分)1.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拜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
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B.正常个体的溶酶体能合成部分水解酶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D.在中欧该地区约6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棊因的携带者【答案】A2.在一个自然果蝇(2N=8)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现有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雄蝇与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雌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表现型和数目(只)。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组亲代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B.子代表现型为黑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的数目约为13只C.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D.F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答案】D3.下列有关孟德尔及其遗传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的成功说明了实验材料的重要性B.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遗传分析中C.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行为体现了遗传定律的实质D.线粒体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C4.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遗传病甲由A、a控制,遗传病乙由B、b控制,且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C.5号的基因型是AaX B X bD.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答案】D5.已知某种植物籽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到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籽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来源:学_科_网]A.控制红色和白色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B.第Ⅰ、Ⅱ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均可能有3种C.第Ⅲ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基因型只有一种D.第Ⅰ组的子一代测交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答案】D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D、d表示等位基因)。
丈夫正常的孕妇(甲)为该病患者。
现用放射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d的放射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探针为D探针),诊断结果如图(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个体1、3为性别不同的双胞胎孩子B.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特点C.孕妇和个体2的基因型分别是X D X d、X d YD.个体1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有一半患病【答案】D7.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分离就是杂种的自交后代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B.凡是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就是伴性遗传C.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答案】B8.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
籽粒颜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
现将杂合的黄色玉米植株与白色玉米植株间行种植,则黄色玉米植株所结种子中白色所占的比例为()A.1/4 B.3/8 C.3/16 D.1/2【答案】B9.鸟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ZZ雄性,ZW雌性)。
DMRT1基因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该基因在鸡胚雌雄性腺中表达量不同,即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
该基因在雄性体内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而在雌性体内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
以下分析推测正确的是()A.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低表达量有关B.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C.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D.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雄性【答案】B10.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hB X b (如图3所示)。
h为隐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h纯合(如X hB X hB,X hB Y)时能使胚胎致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b的等位基因,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内核糖核苷酸序列的不同B.h基因的转录场所可以是细胞核或者线粒体中,但是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C.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B、b基因,则一定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棒状眼雌果蝇,则只可能是亲本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者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来源:Z*xx*] 【答案】C二、非选择题(4×10=40分)11.鸡冠的形状有多种,纯合的豌豆冠鸡与纯合的玫瑰冠鸡交配,所得子一代(F l)全是胡桃冠鸡,F1中雌雄鸡交配,所得F2中出现了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单冠4种表现型的鸡,数量依次是144只、48只、48只、16只,且每种表现型中的雌雄鸡数量相等。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鸡冠形状的遗传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从F2中随机挑选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各一只进行杂交,若不考虑正交、反交的区别,只考虑基因型,则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____种。
其中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出现的概率是____,且这两种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或胡桃冠:豌豆冠=1:1。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利用F2设计实验,请根据实验方案完成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让F2中全部胡桃冠母鸡与全部单冠公鸡交配,分只收集、孵化每只母鸡产的蛋,隔离、混合饲养每只母鸡的子代(R),观察、统计全部F3的冠形和数量。
预期实验结果:理论上,有______只母鸡的子代表现型全部为胡桃冠,有______只母鸡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为胡桃冠:豌豆冠=1:1,有32只母鸡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
【答案】(1)两自由组合(或分离和自由组合)(2)44/9胡桃冠:玫瑰冠=1:1(3)816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单冠=1:1:1:112.为探究獭兔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用患病的獭兔和正常獭兔做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对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合理的解释:①患病性状只在__________(填“雌”或“雄”)性獭兔中表现;②该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个体的基因型中含有_____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正常。
(2)依据上述解释,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用A、a 和B、b表示)(3)请从F1和F2中选择小兔,设计简便的实验验证上述解释: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该解释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雄一(2)AAbb和aaBB(3)让F2中的患病雄兔与F1中的正常雌兔交配,繁殖多次,统计后代的表现型(或从F2中选取多只患病雄兔与F1中的多只正常雌兔随机交配,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子代中的雌兔都正常,雄兔中患病:正常=1:3(或子代中正常雄獭兔与患病獭兔的比例接近7:1)13.根据所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Ⅰ某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根据图中信息,只有当___________时,该植物的花色才表现为红色,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杂交得到F1,理论上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是一个苯丙酮尿症家族系谱图:(1)请根据上图判断苯丙酮尿症遗传方式,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
(2)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请选出提供样本的较合适个体,并分析选与不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答案】Ⅰ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红:粉:白=9:3:4Ⅱ(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与Ⅱ4婚配,父母正常,女儿患病(2)样本的合适个体为Ⅳ14或Ⅳ15,因为这两个个体为杂合子,肯定含有缺陷基因,而Ⅳ16、Ⅳ17、Ⅳ18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14.下图表示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1)若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可B、b;F、f;G、g共同决定,其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即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
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则F1的高度是________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该种植物叶缘锯齿的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其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光滑。
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请设计实验控究另一对等位基因A、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体aadd和母本AADD杂交,收获F1种子;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A、a 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A、a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答案】(1)453/8(2)种植F1种子,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收获F2种子种植收获的F2种子,待植株成熟后观察并记录叶缘锯齿的尖锐与光滑的性状比如果叶缘锯齿的尖锐与光滑的比例约为15:1如果叶缘锯齿的尖锐与光滑的比例不为15:1(或约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