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班集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可爱的班集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品是由图案、形、色、线条等元素组成的。
2.通过画班集体,培养学生对美好集体的感恩之情,激发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3.学习体验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途径。
二、教学重点1.理解艺术品构成的基本元素。
2.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美术表现能力。
3.掌握色彩基本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观察资料,了解班集体。
2.学习模仿班集体人物和场景的形象表现。
3.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尝试使用具体的颜色来表现场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学生们坐好,老师和学生之间先互相问好,温馨互动,让学生们平静下来。
2.老师问学生班里有什么活动是让大家开心的,由此引出“班级集体”这个概念。
2. 理解艺术的构成(10分钟)1.老师介绍艺术品是由图案、形、色、线条等元素组成的,同时播放班集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图案、形、色、线条等元素。
2.让学生发现用线条和图案可以勾勒出场景和人物的形象。
3. 模仿班集体人物和场景的形象表现(2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如何使用线条和图案来表现班集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
2.学生们也可以自己发挥,动手尝试模仿,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3.鼓励学生多发挥创意,尝试使用不同画笔或笔触,来表现学生们心中的可爱的班子。
4. 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表现班集体的色彩(20分钟)1.介绍三原色概念,并练习几个混色实验,让学生了解混合不同颜色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2.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填充场景和人物的图案,进一步丰富画面,让班级集体更加生动可爱。
5. 评价、展示与总结(10分钟)1.让每位学生交换作品,供大家欣赏。
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们多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点评后,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体会艺术创造对于生活的改善和促进。
五、教学特色1.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造空间,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美术表现能力。
可爱的班集体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可爱班集体氛围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班级集体的重要性,并理解可爱班集体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内容:1. 班级集体的意义和作用。
2. 可爱班集体的特点和要素。
3. 培养可爱班集体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班级集体的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可爱班集体的好奇和兴趣。
二、讲解班级集体的意义和作用(10分钟)1.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班级集体的理解和看法。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集体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积极影响。
三、介绍可爱班集体的特点和要素(15分钟)1. 分析可爱班集体的特点,如友爱、团结、互助、宽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和维护这些特点。
四、讨论培养可爱班集体的方法和策略(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认为能够培养可爱班集体的方法和策略。
2. 整理学生的意见,形成共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五、活动设计(15分钟)1. 设计一项班级活动,旨在培养可爱班集体的特点和要素。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可爱班集体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互相帮助和支持。
教学辅助工具: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素材。
2. 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的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可爱班集体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可爱班集体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班级活动,进一步培养可爱班集体的特点和要素。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可爱班集体的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九课可爱的班集体︳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集体的概念,认识到班集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班集体的氛围。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班集体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班集体的概念及重要性2.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3. 线条和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4. 创新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学会用绘画表现班集体的氛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班集体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班集体相关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班集体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觉得班集体重要吗?(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班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为班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2. 学习班集体的概念及重要性(1)教师讲解班集体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班集体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整体。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班集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班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学习绘画技能(1)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班集体的氛围,让学生学会绘画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画,体会线条和色彩的魅力。
4. 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你们心中的班集体,要求作品富有创意,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班集体观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9. 可爱的班集体》湘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班级的意义,了解班集体的组成和互动关系。
2.能够运用线性材料,表现班集体的特点和成员的个性。
3.提高观察和细致描绘能力,培养想象和创新力。
教学重点1.班级的意义和班集体的互动关系。
2.运用线性材料,表现班集体和成员的特点和个性。
3.培养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运用线性材料,表现班集体和成员的特点和个性。
2.培养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用具和材料1.黑色毛笔、豆腐笔、铅笔、彩色卡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1.准备一张班级合影,向学生介绍何为“班级”和“班集体”,强调班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了解线性材料1.用彩色卡片分别剪出不同长度和形状的线条,向学生介绍“线性材料”(线、棒、卡片等),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线型材料”可以表现人物的各种动作和表情等。
表现班集体的特点1.展示班级合影,让学生讨论班集体的特点和成员的个性。
引导学生挑选他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同学作为作品的主体(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我形象作为主体)。
2.用铅笔素描先将自己选择的主体描绘好,然后用黑色毛笔勾勒。
让学生多观察,细致描绘,尽量捕捉主体的个性,例如:双眼的大小或眼神的神态等。
3.用线性材料将主体勾勒出来,富有形象感的线条增添主体的神态,使其更为生动。
4.让学生在作品的周边绘制出班集体的其他成员,用线性材料表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在整个作品中表现出班集体的凝聚力。
总结1.让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主体和班级的特点,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论。
教学反思本次课采用了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才开始实际操作的方式。
通过介绍班级的概念和线性材料的用法,使学生对主题的把握更加明确,设计出了一种教学方法,即将班级合影与线性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形象上练习线性表现,同时学习班级意义的形象表现,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可爱的班集体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集体”的定义和意义;2.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3.学习基本色彩的配合和搭配;4.培养学生自信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班集体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色彩基本知识;3.掌握基本色彩的配合和搭配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身情感;2.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口头解释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班集体的定义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班集体中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了解班集体中自己的重要性。
2. 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在班集体的概念理解基础上,通过色彩知识的普及讲解,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类型,颜色的意义等基本知识。
3. 学习配合和搭配在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基本色彩的配合和搭配技巧,学会运用颜色表达情感。
4. 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
5. 总结整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整理,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此过程中,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考核学生对班集体的理解和对色彩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从学生自己的作品上对其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对教学的信任和对自身的肯定。
同时,也要注重班集体建设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高。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可爱的班集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通过观察、描绘、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班集体的概念,认识到班集体是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指导学生观察班集体的特点和美好瞬间,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3. 引导学生发现班集体中的可爱之处,学会珍惜和关爱班集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描绘班集体的特点和美好瞬间,提高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班集体中的可爱之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班集体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回顾在班集体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
2. 基本功训练(1)让学生观察班集体的特点和美好瞬间,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2)教师示范绘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3. 创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幅关于班集体的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组织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班集体画作。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班集体的特点和美好瞬间,增进亲子间的沟通。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写一篇关于班集体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可爱的班集体》教案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可爱的班集体》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纸版画儿童头像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忆班级生活、话题激趣。
利用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班级活动时愉快的情景,引出用什么方法来留下师生同乐集体像的学习问题。
二、欣赏感受、发现方法。
通过欣赏巨幅纸版画集体像,进入对纸版画制作方式方法的发现活动,发现制作方式为“个人制版、集体拓印”。
三、师生探讨、方法尝试。
先通过互动交谈和实践,认知头像表现的内容,把握快乐表情的特点,运用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和快乐时的五官变化;然后通过教材信息的自主学习,探讨个人制作底版的方法,即观察—画形—套剪—分层粘贴;再让学生参与,在人物脸形上将五官部件进行拼摆,多次尝试探讨,明确分层粘贴的操作与技巧,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白分层粘贴对纸版画拓印时表现效果的作用。
四、个体自主、制作底版。
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
“拓印形象、集体创作”时,教学活动进入集体合作制作集体像的状态。
认知拓印时可从拓印方法、辅助工具使用、集体拓印构图等方面来展开。
滚涂油墨可由教师来进行,拓印方法可根据教材的学习提示让学生来尝试操作,在体验中理解拓印的方法与要求。
然后组织学生有秩序地选择位置进行拓印,完成班级集体像的创作。
之前可让学生说说拓印的位置和理由,了解每一次拓印对整幅画的影响,教师适当给予排列要紧凑和大小搭配的提示。
五、自我评述、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对待班集体的情感态度。
第二课时活动二:“六一”话题、活动畅谈——提出问题、策划方案——小组讨论、陈述方案——方法探讨、合作学习——选择方式、分工合作——活动回顾、评述表达——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可爱的班集体-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班级的集体形象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和用画笔表现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观察、感知班集体的特点;•能够用画笔表现班集体,创造出有特色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和意义;•观察、感知班集体的特点;•用画笔表现班集体,创造出有特色的作品;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内容1. 班集体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口语交流,让学生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和意义。
2. 班集体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班级的集体形象和氛围,并让学生体验班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向学生介绍班级的标志和象征物。
3. 用画笔表现班集体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班级标志或象征物作为创作素材。
通过讲解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带领学生完成作品。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文字、图片介绍班级的集体形象和意义,让学生认识“班集体”;•通过口语交流,让学生回答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问题,呈现班级的特点。
2. 学习环节•通过图片和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班级的标志和象征物;•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班级标志或象征物作为创作素材;•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带领学生完成作品。
3. 总结环节•让学生观看各组作品,提问和点评;•让学生简单地总结班级标志和象征物的特点。
注意事项•每个学生都需要有画笔和颜料;•每个小组需要一幅画布;•班级标志和象征物可以提前准备或由学生们自行讨论决定。
结语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创造和表现能力,旨在让学生能够创作出有特色的班级作品。
通过学习班级的集体形象和意义,让学生更加珍视和爱护班级,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教案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比
较强,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动手能力也较强。
大部分学生喜欢美术,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上课也有一定的气氛。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湘版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12课《可爱的班集体》,教学内容通过学习纸版画头像,引导孩子感悟班集体的温暖与欢乐。
通过观察与探索学习纸版画制作的基本方法,以集体创作的形式,发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使学生从中领悟班集体可爱的深刻含意。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能力,升华师生感情为发展线索,以个体学习行为服从集体行为为原则来组织教学活动。
侧重于个体对头像纸版画的学习与制作,拓印组合成集体像纸版画作品的活动开展。
回忆班级生活(话题激趣)——欣赏感受(发现方法)——师生探讨(方法尝试)——个体自主(制作底版)——拓印形象(集体创作)——自我评述(表达情感)。
四年级两个班的孩子,人数并不是很多,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
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比较强,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也较强。
大部分学生喜欢美术,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上课也有一定的气氛。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但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限制,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