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15
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推荐阅读]第一篇: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昔者,秦穆公欲吞并诸侯,乃与晋文公结盟。
然晋文公心中多有疑虑,恐秦之野心难平。
于是,秦晋两国遂有隙。
是时,晋文公使介子推为将,率兵驻扎于崤山。
介子推者,智勇双全,深得军心。
秦穆公闻之,乃命孟明视为帅,率秦军讨伐晋国。
孟明视,勇猛善战,有“百战百胜”之誉。
然其性刚愎自用,不善于谋略。
秦穆公知其不足,遂召百里奚、蹇叔二老为军师,以辅佐孟明视。
初战,秦晋两军于崤山对阵。
介子推见秦军来势汹汹,乃令将士严阵以待。
孟明视挥师进击,秦军势如破竹,晋军节节败退。
介子推见状,急令将士据险坚守,不得轻举妄动。
时值秋末,天气转寒。
介子推命将士筑起高墙,深挖壕沟,以抵御秦军的进攻。
孟明视见晋军坚守不出,心中焦急,遂下令猛攻。
然而,晋军坚守如初,秦军虽勇猛,亦难以突破。
一日,孟明视命人探听晋军虚实,得知介子推粮草将尽,军心动摇。
孟明视大喜,遂令秦军夜袭晋营。
介子推不知秦军将至,毫无防备。
秦军趁夜色突袭,晋军大乱,介子推力战不屈,终被秦军生擒。
秦穆公闻之大怒,欲斩介子推以泄愤。
百里奚、蹇叔谏曰:“介子推虽败,然其勇猛忠诚,乃国家之良将。
若斩之,恐失天下之心。
”秦穆公沉思良久,乃赦免介子推之罪,命其归乡。
介子推归乡后,闭门不出,潜心修炼。
孟明视得胜而还,向秦穆公献俘。
秦穆公大喜,封孟明视为上将军,加封百里奚、蹇叔为军师。
未几,晋文公病逝,其子晋襄公继位。
晋襄公新立,国内不安。
孟明视见时机已到,遂率秦军再次伐晋。
此次,秦军势如破竹,晋军节节败退。
晋襄公无奈,只得向秦国求和。
秦晋崤之战,历时数月,终以秦胜晋败而告终。
秦穆公自此威震诸侯,然其心中仍有忧患。
盖因晋国虽败,然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尚在,未尝不可东山再起。
于是,秦穆公命孟明视继续监视晋国,以防不测。
而晋国亦深知秦之野心,不敢轻举妄动。
自此,秦晋两国相安无事,然两国之间之隙,却始终未解。
嗟乎!秦晋崤之战,虽为一场战争,实则两国兴衰之始。
秦穆公虽一时得胜,然其后世子孙,亦难以长久。
秦晋崤之战翻译秦晋崤之战左丘明〔先秦〕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 ( 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 ) 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 ) 有声如牛。
卜偃 ( 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 使医生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公布对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 ( 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 过轶 ( 超出。
轶,超越 ) 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钥匙 ) ,若潜师 ( 奥密出兵。
潜:暗中 ) 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体)不行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累)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恼恨之心)。
且(何况)行千里,其(同“岂”莫非)谁不知?”公辞(退却,没有采用)焉。
召孟明 ( 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 ) 、西乞( 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 、白乙(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 名“丙”,字“白乙”,姓“蹇”) ,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 ( 对孟明的尊称 ) !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假如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当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部分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 ( 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闪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边)。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国都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秦晋崤之战原文: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J□∈l ”√⅞焉O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 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 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欢迎查看。
《秦晋崤之战》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秦晋崤之战一对一译文以下是《秦晋崤之战》一对一译文: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曲沃去举行殡礼。
离开绛城时,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都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大胜。
”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蹇叔请教。
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要是只活个中寿就死了,你坟墓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坟墓还远着呢)!”原文: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译文: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行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对照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对照大家学过崤之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对照,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到大家。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对照【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殽之战原文及翻译殽之战原文及翻译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是关于殽之战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