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4.93 KB
- 文档页数:3
黑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
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
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
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
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
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
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使者不能诘。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
帝素服哭之,甚哀。
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
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
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
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
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余若水先生传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第一篇:余若水先生传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xū,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jiù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chuī,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tīng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xiāo xiāo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zèng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bū,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jù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①僦:租。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高考专项预练文言文阅读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文言文阅读。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逸挥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古诗文阅读:共7题共3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
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绍以为骑都尉。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
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
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
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
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
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
唯世子燔翳①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
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
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故授东曹,往践厥职。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
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植,琰之兄女婿也。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
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区域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专题分层训练——文言文阅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
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
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材料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
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
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
吾欲汝之相也。
”申鸣曰:“诺。
”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
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
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
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
”白公胜曰:“善。
”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
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死亡也。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男有分(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①子:________②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地名。
③蹊:践踏。
④策,通“册”指书。
⑤恬:心神安适。
⑥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⑦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牵牛来责蹊________ ②琅琅达旦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选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翻译赏析文言文《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着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
数岁,以疾终。
【注释】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翻译】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
他家世代传承儒学。
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
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
”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深圳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父岳,后唐太常卿。
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
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
”故名之温叟。
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
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
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
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
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三年,兼判吏部铨。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
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成咸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温叟恶其名不取。
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
太祖难其人,不允。
开宝四年被痰,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
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
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深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
《左思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共19分)
左思传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少学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
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扬雄《羽猎》摛藻于后;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注]伧父:粗野的人。
1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疏:记录B.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谢:逊色
C.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练:通晓D.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加:增加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谧称善,为其赋序秦王为赵王击缻
C.使读之者尽而有余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遂辍笔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对左思的描述极为简洁,他撰写《三都赋》时的举止心理虽只是寥寥几笔,却生动地表现了他创作时的勤勉和对作品的自信。
B.本文叙述简练,多用引述,写皇甫谧、张载、刘逵为《三都赋》作注写序和司空张华的大加赞赏,有力地突出了左思在文学上的成就。
C.本文传神地写出了陆机对左思欲作《三都赋》时的挖苦嘲讽,但看了《三都赋》后,他却叹服之极,从此不再写作,可见左思的《三都赋》堪为精品。
D.本文写左思创作的《三都赋》,既写左思写作之艰辛,又写其赋之精妙,既有正面的赞颂,又有反面的衬托,使文章重点突出,起伏有致。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
(3分)
②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4分)
参考答案:
15.D 加:超越
16.C 表转折|表结果
17.C“从此不再写作”有误
18.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3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四处得2分,断对六处得3分)
19. ①对这篇赋我很惊异,所以姑且用多余的精力为它引申作注。
②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
(6分,各3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
他家世代传承儒学。
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
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
”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
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
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
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
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
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
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
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
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
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
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
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
”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
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
”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起初,陆机(261
—303)从南方来到洛下,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
”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
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
几年后,因病而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