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7.14 KB
- 文档页数:4
江革,吴郡吴县人也。
少孤,家贫,母丧,不能葬。
及长,乃庐墓旁,庐中设祭,朝夕哭祭,心悲不能已。
年二十,举孝廉,州辟从事,举茂才,历官至吴郡太守。
革性恬淡,不慕荣利,虽居显位,常怀谦抑之志。
每宴游,必择山川之胜,以尽山水之乐。
又好读书,尤工文章,时人称为“江文章”。
尝为《七德论》、《五经通论》等书,皆传于世。
革仕途虽显,然心系民生,常思为百姓谋福利。
时吴郡饥荒,民不聊生,革乃上疏朝廷,请发赈济。
朝廷从之,赈济百姓,得救者无数。
革在吴郡,政绩显著,百姓爱戴。
一日,有盗夜入其家,窃其衣物。
革知后,不问盗者,但以酒食款待,盗者感其德,遂自首。
后革闻盗者家贫,又以金帛赠之,盗者感其恩,更加敬仰。
江革虽才高八斗,然不骄不躁,谦逊有礼。
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不尚虚名。
时人皆称其为人品高尚,堪为楷模。
一日,革游于西湖,见一渔夫垂钓,鱼儿争相上钩。
革乃赋诗一首,以抒怀古之情:西湖春色浓,垂钓水云间。
鱼跃波光里,诗情满江天。
革诗才横溢,时人皆以为其文章盖世。
然革自谦曰:“吾之文章,犹江河之水,源泉不竭,然终非大海之波涛。
”此言虽谦,实则自许之高。
江革晚年,退居林下,专心著述。
所著《江文选》一书,收录其平生文章百余篇,传世至今。
革虽已逝,然其文章之精妙,仍为后世所称颂。
江革,一代文豪,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生平事迹,虽已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然其精神,却永远照耀着后人的心田。
吾辈当以江革为榜样,追求道德之高尚,砥砺文章之华彩,以慰先贤之魂。
二年。
革少孤,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之学。
弱冠之年,已负盛名于乡里。
元丰二年,吴革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变法,革因直言极谏,不为时人所容。
遂隐居茅山,读书讲学,以自晦其名。
及王安石罢相,革始出山,复入秘书省。
元祐元年,哲宗即位,召革为太常博士。
革以直言敢谏,屡进忠言,深得帝信任。
时天下大旱,饥荒遍野,革上疏请免役宽赋,以救民困。
帝嘉纳其言,下令减赋,并免其境内丁役。
元祐二年,革迁为秘书监。
时辽国犯边,边境战事频发。
革上书请自请领兵,愿以死报国。
帝深以为然,遂命革为河北西路安抚使,兼知大名府。
革至大名,励精图治,招兵买马,整饬军纪,边境形势渐稳。
辽国闻风丧胆,不敢再犯。
革因功迁为户部侍郎。
元祐四年,革进为尚书右丞。
时王安石余党犹在朝中,谋陷害革。
革知之,遂辞官归隐,避祸于江东。
元祐五年,革复出为礼部尚书。
时逢大旱,革上疏请免役宽赋,又请开仓赈灾,以解民困。
帝深纳其言,下令减赋,开仓赈灾。
元祐七年,革迁为吏部尚书。
时朝政腐败,官员贪污成风。
革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力主改革,整治官场。
一时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
元祐九年,革因疾乞归。
帝闻之,甚为惋惜,赐金帛以赐。
革归隐江东,以诗酒自娱,颐养天年。
吴革一生,以忠言直谏著称。
其在朝为官,廉洁奉公,刚正不阿。
虽历经波折,但始终坚守初心,以天下为己任。
其所言所行,皆为后世所推崇。
然天不假年,革以六十五岁之龄,离世而去。
吴革,真忠臣也。
其一生,如春蚕吐丝,默默无闻;又如夏虫饮露,短暂而灿烂。
然其精神,如松柏之翠,历久弥新。
后世之人,当以此为楷模,以忠言直谏,廉洁奉公,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文言文原文】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之学。
弱冠之年,已负盛名于乡里。
元丰二年,革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变法,革因直言极谏,不为时人所容。
遂隐居茅山,读书讲学,以自晦其名。
及王安石罢相,革始出山,复入秘书省。
元祐元年,哲宗即位,召革为太常博士。
南史粱江革传阅读附答案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
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补国子生。
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
时革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
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
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①在东州,颇自骄纵,上②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③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
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
上曰:“江革果能称职。
”乃除都官尚书。
将还,民皆恋惜之。
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④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
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
大同元年二月,卒。
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
后称帝。
②上:梁武帝。
③臧盾:人名。
④迮:狭小。
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节选自《南史·粱·江革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B.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C.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D.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丁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江革传文言文翻译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
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江革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江革传原文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
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江革传译文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
江公,名浩,字子渊,吴郡吴人也。
生而聪颖,幼读诗书,博览群籍,遂成一代儒宗。
公性谦和,好施与,遇贫者必周济,见疾者必慰问,乡里称之曰:“江善人”。
公少孤,依母以居。
母严而有慈,教以孝悌之道,公谨遵母训,孝顺至诚。
及长,游学于四方,师事名儒,博采众长,学成归里,遂设帐授徒,诲人不倦。
时值汉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公忧国忧民,乃隐居山林,修身养性,以待时机。
一日,有客来访,自言能治世之乱,公与之论道,觉其言辞激昂,志向远大,遂与之结交。
后客归,果有治世之才,遂被举荐,入仕途,历任郡守、刺史,政绩显赫。
公为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凡所施政,皆以百姓为本,务求便民利国。
每至一地,必先察其疾苦,然后设法救治。
故所至之处,皆得民心,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一日,公巡行郡境,见一农夫耕作辛苦,遂亲至田间,与之交谈。
农夫诉苦道:“今年旱灾,颗粒无收,家口无依,不知如何是好。
”公闻言,心中悲痛,遂下令减免该地赋税,并发赈济粮,以解民困。
又有一次,公巡访一县,见县令贪污腐败,民怨沸腾。
公遂罢免县令,亲自治理,整饬官场,使县境百姓安居乐业。
公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郡内百姓丰衣足食。
又重视教育,兴办学校,选拔贤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公年逾古稀,辞官归隐。
隐居期间,仍关心国事,时常撰写文章,评论时政,警示世人。
一日,有学子来访,请教治国之道,公以《江公传》相赠,曰:“吾虽退隐,然心系天下,此书可资汝等参考。
”公享年八十有二,卒于家中。
郡人闻讯,无不悲痛欲绝。
公死后,郡人立庙祭祀,以纪念其功绩。
江公之德,流芳百世,成为后世楷模。
译曰:江公,名浩,字子渊,吴郡吴地人。
自幼聪颖,读诗书,博览群书,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性格谦和,乐于助人,遇到贫穷的人必定给予帮助,遇到生病的人必定慰问,乡里人称他为“江善人”。
江公少年丧父,依靠母亲生活。
母亲严肃而慈爱,教导他孝顺和尊敬长辈的道理,江公谨遵母训,孝顺至诚。
长大后,四处游学,师从名儒,博采众长,学成归来,于是开设讲席,教授学生,不知疲倦。
2020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礼记(节选)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④。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④,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⑤,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⑥,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注释①呻其占毕:呻,诵读。
占,同“苫”,竹简。
毕,竹简。
占毕,这里指课本。
②多其讯言:一味灌输知识。
③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及,急于,追求。
数,同“速”。
安,适应。
④佛:违背。
⑤刑:同“型”,彰显,弘扬。
⑥豫:预告防患。
⑦陵节而施之谓孙:陵节,超越等级。
孙,同“逊”,1符合程序,循序渐进。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B.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C.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D.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2.文段中所述教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苏颋(tǐng)聪悟过人,日诵数千言,虽记览如神,而父瑰①训励至严,常令 A 青布襦②伏于床下,出其颈受榎楚③。
B 壮,而文学该博④,冠于一时,性疏⑤俊⑥嗜酒。
2及玄宗既⑦平内难,将欲草⑧制书⑨,甚难其人,顾谓瑰曰:“谁可为诏试?为思之。
”瑰曰:“臣不知其他,臣男颋甚敏捷,可备指使。
然嗜酒,幸免沾醉,足以了其事。
”玄宗遽○10命召来。
至时宿酲○11未解,粗备拜舞○12。
C 醉呕殿下,命中人○13卧于御前,玄宗亲为举衾以覆之。
既醒,受简笔立成,才藻纵横,词理典赡○14。
注释①瑰(guī):苏瑰,苏颋的父亲。
②襦:短袄。
③榎楚:鞭笞。
④该博:博学多闻。
⑤疏:爽朗。
⑥俊:才智出众。
⑦既:完全。
⑧草:起草,草拟。
⑨制书:皇帝下的命令。
《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
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
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
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
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
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
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
及母终,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除。
郡守遣丞掾释服,因请以为吏。
永平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
月余,自劾去。
楚王英驰遣官属追之,遂不肯还。
复使中傅赠送,辞不受。
后数应三公命,辄去。
建初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
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
每朝会,帝常使虎贲扶侍,及进拜,恒目礼焉。
时有疾不会,辄太官送醪膳,恩宠有殊。
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
帝闻而益善之。
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
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
如有不幸,祠以中牢。
”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
及卒,诏复赐谷千斛。
译文: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
少时死了父亲,单独与母亲过活。
遭天下大乱,盗贼并起,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受尽了阻险,常常采拾野果以活命。
几次遇到贼人,有的贼想劫持他走,江革就痛哭哀求,说有老母靠他养活,语气非常诚恳,十分感动人。
贼因此不忍心侵犯他,有人还指引他从哪方逃走,于是母子都得安全度过灾难。
江革到了下邳,穷困得赤膊光脚,靠打工来供养母亲,身边必要之物,没有不设法供给。
中华德育故事——江革负母江革避难,负母保身。
乱平贫苦,行佣供亲。
【原文】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
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
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于是耳。
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
忠臣孝子,所以争光于日月也。
【注解】1.遭,遇也。
数,屡也。
劫,强取也。
辄,每也。
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赤体也。
跣,赤足也。
4.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大夫:官名,属光禄勋。
7.造次二句,本《论语》。
造次,急遽之时也。
颠沛,倾覆流离也。
8.孔明:诸葛亮之字。
9.瘁:劳也,语本《后出师表》,事见《蜀志诸葛亮传》。
10.宁俞,即宁武子。
薄鸩,谓赂医减毒以救君也。
11.橐,衣囊也。
饘,糜也。
均详《左传》。
【白话解释】汉朝时候,有个姓江名革的,表字叫做次翁。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
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盗贼很多,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
他在路上,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要把江革掳去,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
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我有老母在这里,要人供养,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强盗听到这话,就发了慈悲念头,也不忍杀他了。
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
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
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没有缺少一点。
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
住在母亲的坟旁,就是睡的时候,丧服也不除去。
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就举他做了孝廉,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
中华德育故事——江⾰负母
中华德育故事——江⾰负母
江⾰避难,负母保⾝。
乱平贫苦,⾏佣供亲。
【原⽂】
汉江⾰,字次翁,少失⽗,独与母居。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
⾰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贫穷裸跣,⾏佣以供母,凡母便⾝之物,未尝稍缺。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迁谏议⼤夫。
李⽂耕⽈,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所不能全。
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造次颠沛,必于是⽿。
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橐饘,正同此⼀副⼼事。
忠⾂孝⼦,所以争光于⽇⽉也。
【注解】
1.遭,遇也。
数,屡也。
劫,强取也。
辄,每也。
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体也。
跣,⾚⾜也。
4.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夫:官名,属光禄勋。
7.造次⼆句,本《论语》。
造次,急遽之时也。
颠沛,倾覆流离也。
8.孔明:诸葛亮之字。
9.瘁:劳也,语本《后出师表》,事见《蜀志诸葛亮传》。
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1.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2.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戏采娱亲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3.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导读:江革传原文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
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
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江革传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
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
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充沛毫不疲倦。
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
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并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成绩。
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
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
江革被授予少府卿,出任镇北豫章王长史,并随府王镇守彭城。
彭城失守后,江革因一向不熟习骑马,就乘船而回,途经下邳时,竟被魏人俘获。
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名,对他厚加接待。
江革称患有脚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见江革辞色严正,就更加敬重他。
元延明让江革写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被囚禁的时间太久,没有心思写作为由推辞。
于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厉害,将
要对他施以鞭杖之刑。
江革厉色说道:“我今年已经六十,不能杀身报效君主,今日以死为幸事,誓不替人执笔写作。
”元延明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了鞭杖。
每天只给江革糙米三升,仅能维持性命而已。
正值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
当时武陵王在东州,极为骄傲任性,高祖召见江革当面吩咐他说:“武陵王年少(任性),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尽其辅佐之责,想让你替代臧盾(辅佐武陵王)。
”于是授予江革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江革的门生故吏,家大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将要到来,都携带礼物沿途迎候。
江革说:“我一概不接受馈赠,我不能成为故人的礼品筐。
”到任之后,江革只依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
会稽郡殷实富裕,地广人众,诉讼案件每天多达数百起,江革分类判案,从无疑案积压。
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百姓安居,官吏畏惧,百城都敬畏他。
(就连)武陵王也害怕他,极为敬重他。
江革将要返回京都时,百姓都恋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接收。
送行故吏,按旧例要定做新船,江革并不采纳,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
船舱已经偏斜,不能安卧。
有人对江革说:“船不平稳,渡江极其危险,应当搬重物来压住小船。
”江革没有重物,便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使船只充实加重。
他就是如此清贫。
(江革)入朝任度支尚书。
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选拔人才,录用的人大多都不合适。
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
大同元年
去世。
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1.江革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2.江革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3.江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4.左思传文言文翻译
5.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
6.王章传文言文翻译
7.张元传文言文翻译
8.陈规传文言文翻译
上文是关于江革传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