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
- 格式:ppt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28
胶囊内镜人体通信原理
胶囊内镜是一种医学设备,也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或医用无线内镜。
它用于检查消化道,尤其是小肠。
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胶囊内镜会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这些图像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体外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
在胶囊内镜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人体通信原理:
1. 无线信号传输:胶囊内镜内置的摄像机将拍摄到的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无线方式将这些数字信号传输到体外的图像记录仪。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号的编码和解码等通信原理。
2. 电源供应:胶囊内镜的电源由一个外部的磁力充电器提供。
当磁力充电器在体外的特定位置时,它会通过磁力为胶囊内镜的电池充电。
3. 运动控制: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的运动主要由消化道的蠕动驱动。
但医生可以通过外部的磁场来控制其在某些特定位置的停留,以便更详细地观察某些部位。
请注意,虽然胶囊内镜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利,但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它不能对所有消化道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某些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在使用这种设备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医学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胶囊内镜注意事项及禁忌
1. 检查前注意事项:
- 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需要在检查前一天开始禁食,并服用泻药清空肠道。
-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胃肠道疾病史、手术史等。
- 检查前需停止服用影响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抗胆碱药、镇痛药等。
2. 检查中注意事项:
- 检查时需穿上宽松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佩戴饰品。
- 检查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咳嗽等。
-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感,如腹胀、腹痛等,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3. 检查后注意事项:
- 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便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检查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以免影响胶囊的排出。
4. 禁忌:
- 严重的胃肠道狭窄、梗阻、憩室等疾病患者。
- 无法耐受肠道准备或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
-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总之,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但在检查前、中、后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一文了解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无痛胃肠镜胃镜、肠镜、胶囊内镜和无痛胃肠镜统称为内镜,它们是检查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那么,这些检查的目的都是什么?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又是什么?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一、胃镜胃镜检查主要是明确食管、胃、十二指肠是否发生病变,明确诊断,获得病变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胃镜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针对可疑病变部位,还能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提高早期口咽癌、食管癌、胃癌以及十二指肠肿瘤的检出率。
1.适应症(1)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上腹痛、呕吐等,疑似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的患者。
(2)已经确诊有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病变,经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治疗效果的患者。
(3)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无法明确的患者。
(4)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需要对性质进行明确的患者。
(5)需要行内镜下治疗,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套扎或注射硬化剂治疗,胃癌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6)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变,或是需要行幽门螺杆菌(Hp)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然后指导治疗的患者。
2.禁忌症(1)绝对禁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无法合作者,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
(2)相对禁忌: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倾向伴血红蛋白低于50g/L,高度脊柱畸形,食管或十二指肠巨大憩室等。
二、肠镜肠镜可协助诊断患者肠道出现的疾病,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措施,比如:协助诊断肠炎、肠息肉、肠癌等。
结肠镜是检查肠道疾病的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包括结肠镜和小肠镜。
除了诊断疾病外,肠镜还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如肠镜下止血、肠镜下息肉切除等。
1.适应症(1)没有明确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如便血、持续性便潜血阳性。
(2)有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疑似结直肠疾病。
胶囊内镜的检查顺序1、左侧卧位吞服胶囊,检查食道(保持间断性少量喝水至胶囊通过食道),如果进不去,可以稍坐起来大口喝水。
2、胶囊在胃内的操作:●(1)、胶囊掉进胃底,此时受检者保持左侧卧位,磁球移至胃底正上方,稍稍降低,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
●(2)、受检者平躺,磁球位置不变,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3)、胃底检查完毕;降低磁球,贴近受检者腹部,胶囊头朝下,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4)、完毕后,胶囊头水平,朝向胃窦方向,联动,此时观察胃壁与胶囊姿态,使胶囊在胃角附近停留,调整胶囊角度,对准胃角,停留一段时间,观察胃角,胶囊倾斜45°,360°扫描,胶囊水平,360°扫描。
●(5)、找准幽门方向,联动,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下,360°扫描,升起磁球,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上,360°扫描,胶囊朝上,倾斜45°,360°扫描,胶囊头朝下,倾斜45°,360°扫描,寻找幽门,观察幽门开合或附近的情况,检查完毕。
(以上扫描如发现病变须手动慢慢调整胶囊头朝向病变位置,观察清楚,使用操作界面上的胶囊相对倾斜45°前应使胶囊头朝上或胶囊头朝下)3、胃部检查结束后,关闭胶囊。
拔掉USB连接线,脱下检查服,交代检查后注意事项,送受检者离开,重新连接便携记录器连接电脑,工具→数据导出,点击开始导出。
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要提前咨询医生,了解检查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对检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其次,患者需要空腹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一般禁食时间为8小时。
如果有特殊的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史,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禁食时间。
空腹可以减少胃液分泌,有利于胶囊顺利通过消化道。
再次,胶囊内镜检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因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
医生会通过口服无线胶囊将其送入消化道,然后患者可以回家等待胶囊顺利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并且在
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另外,患者在检查前后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在检查前,患者可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洗漱,以确保口腔和胃肠道的清洁程度。
在检查后,患者要经常漱口,以帮助清除胃酸和残留的药物。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查看自己的大便,以确保胶囊是否正常排出。
最后,患者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应遵守医生的嘱咐,不随意
更改药物的使用,包括禁食和使用抗生素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
总之,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后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只有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注意事项,才能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胶囊内镜的报告1. 引言胶囊内镜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通过将微型摄像头和光源集成在一个胶囊状的设备中,用于检查消化系统和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使用胶囊内镜的步骤。
2. 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胶囊内镜由一个微型摄像头和光源组成,通过电池供电。
当患者吞下胶囊内镜时,它会顺着消化道移动,并记录消化道内的图像。
这些图像会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外部设备,供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
3. 胶囊内镜的应用场景胶囊内镜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3.1 检查胃肠道疾病胶囊内镜可以用来检查胃、食道、小肠等消化系统部位的疾病,如胃溃疡、息肉、出血等。
它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3.2 监测肠道疾病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胶囊内镜可以提供全面而非侵入性的肠道监测。
它能够记录肠道的炎症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3.3 肠道肿瘤筛查胶囊内镜可以用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特别是小肠肿瘤。
它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并治疗肠道肿瘤。
4. 使用胶囊内镜的步骤使用胶囊内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预备阶段在进入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排便清洁等。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
4.2 吞咽胶囊内镜患者需要将胶囊内镜含在口中,并用水顺利吞下。
吞下后,它会开始记录消化道的图像。
4.3 胶囊内镜的移动和记录胶囊内镜会随着消化道的蠕动而移动。
它会连续记录图像,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外部设备。
4.4 图像分析和诊断医生会使用专门的软件来分析胶囊内镜所记录的图像。
他们会根据图像的特征和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提供非侵入性的消化道检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胶囊内镜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哪些人需要做胶囊内镜大家可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胶囊内镜,其实胶囊内镜又被称作是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口服带有摄像装置、信号传输装置的胶囊,就可以利用消化道蠕动,使这个胶囊在消化道内部运动拍摄到其中的图像,医生可以在体外按照图像记录仪设备影像工作站设备等对你的消化道情况有着直接深入的了解,最终准确地诊断病情。
其实胶囊内镜在应用的过程中非常方便、非常简单,而且不会出现创伤,也没有痛苦,不会出现感染的现象,不会对你正常工作造成影響,并且检查的准确度很好,可以解决传统插入式内镜所导致的问题,那么到底哪些人需要做胶囊内镜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通常情况下需要做胃镜但是有一定不耐受,或者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使用胶囊内镜,一些人不能采用无痛性的胃镜检查,并且没有消化道梗阻现象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胶囊内镜,在有上消化道疾病需要进行治疗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胶囊内镜,如果你没有疾病,需要筛查消化道疾病,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检查方式。
在没有原因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的时候,使用消化道内镜检查。
没有阳性病变就可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或者是在其他检查提示有小肠影像学异常的情况下,或者是存在炎症病变的肠病,但是没有肠梗阻现象、肠狭窄现象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胶囊内镜,在出现腹痛,但是没有明显的引发原因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但是并非所有这样病症的朋友都可以使用胶囊内镜,通常情况下,如果检查已经确定有消化道畸形现象,胃肠道梗阻现象,消化道穿孔现象,或者是消化道有楼管的朋友都不可以使用胶囊内镜,如果身体中已经设置了心脏起搏器,或者是有其它类型的电子仪器,就不可以使用胶囊内镜,如果有非常严重的吞咽困难现象,或者是有非常严重的缺血性疾病,都不能使用胶囊内镜,如果对高分子材料过敏,也不能使用这个检查方式,如果是18周岁以下,70周岁以上的朋友,或者是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也不能使用这种检查技术。
二小肠、结肠胶囊内镜检查要求一样吗可进行小肠、结肠的胶囊内镜检查是一样的要求吗?其实并不是,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在出现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现象的时候,没有原因缺铁性贫血的时候,疑心有小肠肿瘤的时候,对小肠息肉疾病开展情况进行监控的时候,或者是在检查需要排除有小肠疾病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小肠胶囊内镜;而结肠方面的胶囊内镜是有专门的检查要求,通常情况下,在你需要进行结肠检查,但是对其他检查技术不耐受、不允许的时候,或者是在使用结肠镜,不能将盲瓣检查出来,并且没有消化道梗阻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结肠专用的检查,另外,在有溃疡性经肠炎进行随访进行治疗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技术检查,如果你没有疾病,想要筛查结肠疾病,也可以用这个技术。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 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
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 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专用结肠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所以,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1 检查前准备、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后注意事项1. 1 查前准备鉴于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发生胶囊滞留及诊断的不确定性,检查前应对患者予以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1. 1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1) 检查前需禁食或进清流质10 ~12 h;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 3) 术前半小时服用适量祛泡剂,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 ( 4) 不推荐使用促胃肠道动力药。
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动力药能够帮助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1 - 7]。
1. 1. 2 食管专用胶囊内镜检查( 1)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 h; ( 2) 饮用少量水( 10 mL 左右) 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 3)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 或可采用5 min 法: 吞服胶囊后2 min 取仰卧位,继保持2 min 30°半卧位,继保持1 min 60°半卧位,继以15 min 坐位[8 - 10]。
1. 1. 3 结肠专用胶囊内镜检查[9, 11 - 14]( 1)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 ( 3)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 45 ~ 55 mL) ,通过增加肠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 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 ( 4) 吞服胶囊后1 h 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
在此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纷纷开始了对消化道胶囊式微型诊疗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推动着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朝着无痛、无创的方向发展。
各类智能胶囊产品纷纷亮相,而且在功能上各有各的特长。
比如,有能在消化道内完成定点给药的“遥控释放胶囊”;还有能在消化道内进行采样的胶囊;美国Diagnostics公司开发的产品“聪明药丸”(Smart pill)则专门用于探测消化道内部的压力、PH值等指标,这些数据对于“胃食管反流症”等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很重要;韩国科技部组织研制的“胶囊式机器人”更是能在体外遥控下完成药物释放、图像采集、组织活检和治疗等多种功能,不过,这样的全能胶囊还处于样机研究阶段。
一、世界胶囊内镜的发展史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时代就曾描述过一种“直肠诊视器”。
自从1806年德国人波兹尼制造了以蜡烛为光源的膀胱直肠镜以来,内窥镜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硬管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到超声和电子内窥镜,医生利用这些设备已经能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清晰地窥视到人体内部的器官。
近二十年来,随着当今科学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尤其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已成为消化系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某些消化系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
做胶囊内镜注意事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是一种可以从口腔或肛门摄入体内的微型摄像设备,通过遗留在消化道内部的胶囊摄取消化道内部的图像反馈,从而达到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目的。
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关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过敏史、服用的药物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指导术前的饮食和药物方面的事项。
另外,我们需要对胶囊的使用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其次,在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在检查前6-8小时内,我们需要空腹,不进食固体食物,只能饮用透明液体。
这是为了避免食物残留在消化道内部,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避免吸烟和饮酒,以及一些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比如辛辣食物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这些物质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检查过程的舒适度。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痛的检查方式,但是在摄入和排出胶囊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
在摄入胶囊之后,我们需要垂直于地面保持站立姿势,以帮助胶囊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在摄入胶囊之后,我们可以正常活动,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躺下,避免胶囊卡在某一部位。
在排出胶囊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腹痛或腹胀,这是正常的。
最后,术后注意事项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检查结束后,我们可以正常饮食,但是需要避免过量摄入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在排出胶囊之后,我们需要检查排泄物,以确保胶囊已经顺利排出。
如果在48小时内仍然没有排出,或者排出的胶囊外壳有异常情况,比如变形或有血迹,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总之,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
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
肠道准备:
一、饮食准备:检查前一天,早、午餐少渣无颜色饮食(不含叶子菜),晚餐流质饮食(汤水、粥等无固体食物)。
二、泻药的服用方法: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每盒由A、B、C各1包组成),分检查前晚8:00—9:00和检查当日晨4:00—5:00,两次服用。
每盒溶解于1000ml温开水中口服,每10min服用250ml,1小时内服完,直至排出水样清便。
检查前注意事项:1、停止服用铁剂1周以上,检查前2天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前2小时勿服用任何药物。
2、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胰岛素量。
3、检查前12小时开始禁烟直到检查结束。
4、穿可掀起的上衣(方便记录仪腹带安装),女士避免涂口红。
检查当日:1、吞服胶囊时放松,切勿咀嚼。
2、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不能接近电磁波信号源,如MRI或无线电设备,注意避开WIFI、蓝牙等射频使用较多的区域,以防对信号产生干扰丢失图像。
3、检查时间≥8小时,在此期间不要脱下图像接收存储器,避免激烈活动,避免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
4、胶囊进入小肠后2小时可少量进食干性食物(如蛋糕、面包等),尽量少饮水,晚餐清淡饮食,检查结束后恢复饮食。
检查后注意事项:1、胶囊一般在72小时内排出,若偶尔出现延期一周或两周也属正常,注意观察。
已排出的胶囊不必回收。
有时排出的胶囊仍然闪烁时不必惊慌,属正常情况。
2、未观察到排出的胶囊,可在两周后进行X光检查确认。
3、未确认胶囊排出体外之前,严禁做核磁共振类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