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M胶囊内镜系统培训手册临床医生版图文稿
- 格式:docx
- 大小:246.37 KB
- 文档页数:19
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2月间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7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6例检查者中共71例检出病变,阳性检出率93.4%。
包括食道炎3例,胃溃疡3例,慢性胃炎18例,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小肠炎症18例(包括出血点,糜烂及溃疡),小肠息肉14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畸形7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6 例,结肠息肉5例。
胶囊工作时间平均为7.26(5.7-10.6h小时)。
胶囊均自然排除,无并发症发生。
胶囊通过小肠时间平均为4.4h (1.5-7.4)结论:OMO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OMOM胶囊内镜对于胃及小肠病变的检出率较高,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症状就诊的各年龄段成年患者均具较好诊断价值,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关键词】OMOM胶囊内镜;胃肠疾病;诊断自2000年由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推出胶囊内镜,这项检查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以下简称OMOM 胶囊内镜) 是继以色列M2A 胶囊内镜问世以来,国内第1个研究成功的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小肠疾病的检查,我科自2007年11月-2011年2月进行了76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76例检查中,反复不明原因腹痛24例,腹胀、腹泻11例,黑便5例,不明原因血便1例,腹部不适22例, 便秘9例。
体检4例,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9岁(18~75岁)。
1.2 仪器设备所使用为金山科技集团生产的OMOM 智能胶囊内镜系统,该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3个部分组成。
1.3方法受检者在检查前两日吃少渣饮食,检查前一天晚上及检查当日早晨禁食,采用硫酸镁及甘露醇清洁肠道。
确认胶囊性能正常后,嘱患者用水将胶囊吞下,行实时监控,待胶囊进入空肠后受检者可离开,胶囊在胃内停留时间大于30分钟者,给予胃复安10-20mg肌注。
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70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70例OMOM胶囊内镜的检测结果,分析其在临床及健康体检的应用。
方法总结7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在疑有消化道疾病的70例检查中,共检出病变51例,包括慢性胃炎21例(其中伴有黏膜糜烂或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胃及小肠息肉9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回血管瘤13例,蛔虫症1例,结肠息肉3例。
阳性检出率为72.9%。
结论OMOM胶囊内镜对于胃及小肠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腹胀、便秘患者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检查;临床应用2006年7月起,OMOM胶囊内镜在我院开展,现将至2007年6月共70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共进行70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男51例,女19例;年龄30~83岁,平均为(47.3±5)岁。
受试者主要症状有:腹痛21例,腹胀、腹泻25例,便秘9例,消瘦8例,既往消化道疾病史7例。
1.2 检查方法OMOM 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简称“胶囊内窥镜”,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3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消化道进行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受检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8~10 h,在智能胶囊吞服8~72 h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各项检测指标:胶囊检查时间平均为485 min(360~520 min),排出时间平均为1 723.13 min(245~4 320 min)。
胶囊内镜观察视野为140°角,有良好观察范围。
胶囊内镜以每秒一帧至两帧速度,拍摄的图像稳定清晰。
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受检者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作出诊断。
150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摘要】总结150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包括:检查前的护理评估、肠道准备,检查中的护理配合、病情观察,检查后的饮食指导、胶囊回收等。
认为检查前全面的护理评估、严格掌握禁忌症、充分的肠道准备等,是OMOM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护理OMOM胶囊内镜是我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用于诊断不明原因的全胃肠道疾病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它是由智能胶囊、数据记录仪和影像分析仪三部分组成。
具有可实时监控、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痛苦、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等特点。
我科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共进行了150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7岁,均已行胃镜、肠镜检查未明确诊断。
150例患者中,查出慢性胃炎10例,胃溃疡12例,小肠炎22例,小肠肿瘤28例,小肠钩虫病5例,小肠溃疡13例,小肠息肉16例,结肠炎25例,小肠狭窄1例,小肠蛔虫病2例,结肠息肉12例,克罗恩氏病3例,体检1例(未查出胃肠道疾病)。
1.2检查方法做好检查前准备后,嘱患者用少量温开水吞服OMOM胶囊1粒,内镜胶囊即随消化道蠕动向前推进,能对直径<0.1mm的目标进行自动摄影,每秒摄2张图片,检查时间6—9h,可摄近6万张图片,图像数据通过接收器传送到数据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图像分析仪上进行图像分析,并由医生筛选出可疑病变的图像,作出初步诊断,并由上级医师复核,作出最终的镜检诊断。
2 护理2.1护理评估2.1.1病史评估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是否处于清醒、合作状态,是否安放过心脏起搏器,有无接受过腹部手术,有无吞咽困难、肠梗阻和胃瘫,是否是孕妇等,护士还应了解患者检查前三天有无做过钡餐检查。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东西,最后导致血液样本无法用于检测。
3.2管理对策3.2.1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医院护理部应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护士的采血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责任制度等等,明确参与采血的护士职责,并为护士的血液采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从制度根源上减少血液样本采集的护理缺陷[4]。
3.2.2合理安排抽血时间和人数由于抽血护士人员有限,每天体检者抽血人数又多,所以体检管理者要恰当安排好体检者的抽血时间,分批进行抽血,以免耽误体检者时间。
做应急预案,若工作量太大且紧急,可适当从护理部增派护士支援,护理部尽量安排相对固定、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并做好体检抽血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保证血液样本采集的合格率。
3.2.3将血液样本采集质量纳入护士质量控制范围护理部应该将血液样本采集的质量纳入到护士的考核当中,以此加强护士对血液标本采集的重视程度,可设立奖金制度,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一旦发现了护理缺陷,护理部应该积极查找原因,并通过讨论或者会议等形式,引起护士对这种问题的重视,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
3.2.4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提高护士的有关职业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通过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提升护士职业技能;②通过老护士的传帮带,提高新毕业护士的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③通过制度的规定,激励护士自己学习和钻研职业技能[5]。
参考文献1杜平京.体检血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 ].2006,12(13):1209 1211.2于新华,马玉翠,任风英.临床采血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1(6):55 56.3邢玉荣,尹惠卿.体检科血标本采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260 2261.4农乐根.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 ].右江医学,2008,36(2):227 228.5凌彩坚.血液标本采集的护理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 ].右江医学,2010,38(1):105 106.(本文编辑:刘仁立邹健)工作单位:221003徐州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宋莹: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2-05-11应用OMOM 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宋莹摘要总结了70例不明原因消化系统症状住院患者行OMOM 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措施,包括检查前禁忌症评估、物品及肠道准备、检查中观察检查进行情况、检查后观察胶囊排出情况。
OMOM胶囊内镜系统培训手册临床医生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目 录 第一章 产品基础知识……………………………………………………………01 一、系统组成 二、产品技术参数 三、胶囊内镜特点 四、产品适应症及禁忌症 第二章 检查操作指南……………………………………………………………03 一、胶囊内镜检查快速指南(06版) 二、肠道准备方案(推荐) 三、胶囊内镜护理方案(推荐) 四、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章 影像工作站软件的操作(06版)…………………………………… 06 一、检查全过程 二、受检者查询 三、科室及医生信息设置 四、报告单设置 五、检查全过程 第四章 系统维护及服务支持……………………………………………………07 一、系统的维护及保养(含充电、消毒等) 二、刻录光盘指南(视频) 三、数据库的备份及维护(视频) 四、常见故障的处理 第一章 产品基础知识 “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是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无创无痛的消化道无线检查诊断系统,以下简称“胶囊内镜”。 OMOM胶囊内镜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及手持无线监控仪(选购)。其检查原理为:吞服智能胶囊,胶囊随着消化道的运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路径前进,对途经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无线信号方式实时传送到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了解受检者整个消化道的情况,对消化道病情做出诊断。 它可以对胃肠道进行简便快捷的、无创的、连续的可视性检查。具有现场观看实时彩色图像,现场控制胶囊运行参数,同一医院可同一时间多人(最多10人)同时使用,相互不发生冲突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检查。 一、系统组成 OMOM胶囊内镜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及手持无线监控仪(选购)四部分组成。见下图: ④ OMOM胶囊内镜系统结构示意图
①智能胶囊 拍摄、编码、传送彩色图像信息,由照相模块、电池、无线收发模块及外壳组成。启动后由受检者吞服进入消化道。 ②图像记录仪 接收和储存图像信息,由天线单元阵列、记录盒组成。天线单元分布记录仪背心的固定位置,接收图像信息。
③影像工作站 由计算机、打印机和图像处理软件组成,进行实时监控,对所拍图片进行浏览,便于医生诊断、出具诊断报告等。
④手持无线监控仪
由无线收发模块、电池、显示器及主机等组成。用于校正图像记录仪的时钟,现场控制胶囊运行参数,实时监控图像及胶囊的工作状态。
二、产品技术参数
1.智能胶囊参数 物理特性 尺寸 13mm X 27.9mm 质量 ≤6g 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光学特性 照明 6个白色LED 视角(空气中) 140±10° 景深(空气中) 0~35mm 分辨率(空气中) 3.51lp/mm 操作特性 最大采样速率 2fps ±10%(QVGA模式) 0.5fps ±10%(VGA模式) 工作时间 7±1h(QVGA/2fps) 工作电压 3V 工作电流 0.5-80mA 工作温度 0~40℃ 其它特性 图像格式 支持QVGA(320*240)和VGA(640*480) 图像数据 24位真彩 密封性 IPX7 2.图像记录仪参数 ·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 ·存储介质:4GB CF卡 ·天线阵列接收单元:14个(A01-13为信号接收单元,B01为无线监控仪发射单元) ·电池容量:≥4800mAh ·电源:内置锂充电电池 ·USB接口:USB2.0 ·图像记录仪总重量 < 1 kg ·工作温度: 0~40℃ 3.影像工作站软件特性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英文。 输出格式:BMP格式,JPEG格式,AVI格式,HTML报告单。 显示帧频率:0.25~20fps。 录入受检者信息,对图像记录仪进行设置和校正。 检查期间,对胶囊内镜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胶囊的工作状态。 三、胶囊内镜特点 · 扩展视野:突破了小肠检查的盲区,全小肠段真彩色图像清晰直观(其像素可达到30万),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 · 操作简便:整个检查仅为吞服胶囊、记录与回放观察三个过程。 · 安全卫生:智能胶囊采用先进的灭菌技术,且均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检查过程无创无痛。 · 方便自如:使用本产品过程中,受检者不需麻醉,不需住院,行动自由,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注意检查当天不宜从事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 连续的可视性检查。 · 现场观看实时彩色图像。 · 现场控制胶囊运行参数及工作状态。 四、产品适应症及禁忌症 OMOM胶囊内镜主要适用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氏病等的小肠疾病的诊断。参考适应症有: (1)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 (2)CT、MRI、超声等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异常; (3)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 (4)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 (5)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 (6)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有以下情况的受检者不适用胶囊内镜: (1)消化道畸形、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穿孔、狭窄或瘘管; (2)体内植入电子仪器; (3)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缺铁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 (4)高分子材料过敏; (5)孕妇。 第二章 检查操作指南 一、胶囊内镜检查快速指南 检查准备: 1. 准备好以下物品:影像工作站、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泻药、饮用水等。 2. 对图像记录仪充电,使其电量达到饱和状态。 3. 用专用USB线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 4. 开启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清空图像记录仪内的数据。 设置及吞服胶囊: 1. 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位置。 2. 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 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进入系统准备,按照向导操作完毕。 4. 让受检者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T灯同步闪烁。进入实时监控界面,能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5. 用一小口清水(约100ml)送服胶囊。 6. 根据需要,调节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7. 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前,医生需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8. 约8小时侯后,当图像记录仪ACT指示灯停止闪烁10分钟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电源,然后脱下记录仪背心交还医生。 数据处理: 1. 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对导入到影像工作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诊断结论。 3. 对相应的数据及结论备份。 二、肠道准备方案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不能进行姿态控制,仅随着消化道蠕动及自身重力前进,肠道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胶囊在体内拍摄图片的清晰度,导致最终诊断困难,因此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至关重要。现我公司推荐采用以下肠道准备方案: 常规方案: 1、检查前两天,受检者进食无渣食物。 2、检查前一天晚上,受检者进行全流,检查前15小时禁食。 3、检查当日,用水溶解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散(即PEG:如和爽、恒康正清)口服2—3包,喝水2000—3000ml。建议第一次40分钟内服用600—1000ml,剩余部分2小时内服完。 4、肠道准备完毕后1小时内禁食(包括水、药物)。如有条件,可服用50ml 10%的二甲基硅油(消泡剂),20分钟后用150ml清水吞服胶囊。 5、吞服胶囊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两小时后可喝少量清水(100ml以下)。 6、实时监控下,胶囊进入小肠2小时后,受检者可进简单食品,如饼干、蛋糕,待检查完毕后恢复进食。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1、老年受检者、便秘者及胃肠动力不足受检者,可将清肠分为2次进行,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2包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散(P.E.G),溶于2000ml清水中,检查当日早上再行服用2包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散,溶于2000ml清水中,分别在1.5—2小时内服完。 2、如受检者胃动力不足,可在服用二甲基硅油后服用适当增加胃动力处理,如:口服吗丁啉(日常用量)或注射胃复安。 3、便泌受检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清肠前(检查前一天晚上21:00前)服用蓖麻油20—30ml或进行灌肠。 三、胶囊内镜护理方案 1、 肠道准备 2、 嘱受检者检查前2天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检查
前一天进无渣饮食,晚餐进医生所规定量的流质。检查前15小时禁食,检查当日检查前3个小时行肠道准备。 3、 心理护理 4、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受检者缺乏了解,且费用昂贵,受检者往往当心
检查过程不顺利和检查不出疾病原因。这就要求护士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向受检者讲清胶囊内镜的构造和应用原理、检查步骤、安全可靠性及检查目的和配合方法。争取赢得受检者的信任。有必要时行使用现身说法,让已接受检查的受检者讲述其切身体会,以消除受检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最终取得积极配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