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相关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9
胶囊内镜人体通信原理
胶囊内镜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通过胶囊内的摄像头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的观察和诊断。
它的人体通信原理是通过胶囊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
胶囊内镜的无线通信模块采用了射频技术,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将胶囊内部的图像和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帮助医生实时观察胶囊内部的情况,从而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胶囊内镜中,摄像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可以拍摄胶囊经过的消化道内部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传输到外部设备。
胶囊内镜的摄像头具有高清晰度和广角视野,可以提供清晰、全面的图像信息。
当胶囊内镜进入人体后,它会通过消化道的蠕动逐渐前进,同时,摄像头会不断地拍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传输到外部设备。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了解消化道的情况。
胶囊内镜的人体通信原理是通过胶囊内的摄像头拍摄图像,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图像传输到外部设备。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帮助医生实时观察患者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消化道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胶囊内镜的人体通信原理是通过胶囊内的摄像头和无线通
信模块,将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这一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胶囊内镜人体通信原理
胶囊内镜是一种医学设备,也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或医用无线内镜。
它用于检查消化道,尤其是小肠。
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胶囊内镜会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这些图像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体外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
在胶囊内镜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人体通信原理:
1. 无线信号传输:胶囊内镜内置的摄像机将拍摄到的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无线方式将这些数字信号传输到体外的图像记录仪。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号的编码和解码等通信原理。
2. 电源供应:胶囊内镜的电源由一个外部的磁力充电器提供。
当磁力充电器在体外的特定位置时,它会通过磁力为胶囊内镜的电池充电。
3. 运动控制: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的运动主要由消化道的蠕动驱动。
但医生可以通过外部的磁场来控制其在某些特定位置的停留,以便更详细地观察某些部位。
请注意,虽然胶囊内镜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利,但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它不能对所有消化道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某些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在使用这种设备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医学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胶囊内镜注意事项及禁忌
1. 检查前注意事项:
- 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需要在检查前一天开始禁食,并服用泻药清空肠道。
-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胃肠道疾病史、手术史等。
- 检查前需停止服用影响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抗胆碱药、镇痛药等。
2. 检查中注意事项:
- 检查时需穿上宽松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佩戴饰品。
- 检查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咳嗽等。
-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感,如腹胀、腹痛等,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3. 检查后注意事项:
- 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便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检查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以免影响胶囊的排出。
4. 禁忌:
- 严重的胃肠道狭窄、梗阻、憩室等疾病患者。
- 无法耐受肠道准备或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
-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总之,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但在检查前、中、后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1.2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3 操作方法(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
(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
(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
(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
(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
(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2.1 检查前护理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
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病症都是使用胶囊的禁忌证。
如消化道梗阻或假性梗阻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消化道运动障碍(如严重胃瘫痪),怀孕,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的患者,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Zenker憩室、广泛克罗恩病,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的患者为胶囊相对禁忌证[4]。
胶囊内镜的检查顺序1、左侧卧位吞服胶囊,检查食道(保持间断性少量喝水至胶囊通过食道),如果进不去,可以稍坐起来大口喝水。
2、胶囊在胃内的操作:●(1)、胶囊掉进胃底,此时受检者保持左侧卧位,磁球移至胃底正上方,稍稍降低,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
●(2)、受检者平躺,磁球位置不变,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3)、胃底检查完毕;降低磁球,贴近受检者腹部,胶囊头朝下,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4)、完毕后,胶囊头水平,朝向胃窦方向,联动,此时观察胃壁与胶囊姿态,使胶囊在胃角附近停留,调整胶囊角度,对准胃角,停留一段时间,观察胃角,胶囊倾斜45°,360°扫描,胶囊水平,360°扫描。
●(5)、找准幽门方向,联动,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下,360°扫描,升起磁球,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上,360°扫描,胶囊朝上,倾斜45°,360°扫描,胶囊头朝下,倾斜45°,360°扫描,寻找幽门,观察幽门开合或附近的情况,检查完毕。
(以上扫描如发现病变须手动慢慢调整胶囊头朝向病变位置,观察清楚,使用操作界面上的胶囊相对倾斜45°前应使胶囊头朝上或胶囊头朝下)3、胃部检查结束后,关闭胶囊。
拔掉USB连接线,脱下检查服,交代检查后注意事项,送受检者离开,重新连接便携记录器连接电脑,工具→数据导出,点击开始导出。
胶囊内镜的报告1. 引言胶囊内镜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通过将微型摄像头和光源集成在一个胶囊状的设备中,用于检查消化系统和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使用胶囊内镜的步骤。
2. 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胶囊内镜由一个微型摄像头和光源组成,通过电池供电。
当患者吞下胶囊内镜时,它会顺着消化道移动,并记录消化道内的图像。
这些图像会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外部设备,供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
3. 胶囊内镜的应用场景胶囊内镜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3.1 检查胃肠道疾病胶囊内镜可以用来检查胃、食道、小肠等消化系统部位的疾病,如胃溃疡、息肉、出血等。
它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3.2 监测肠道疾病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胶囊内镜可以提供全面而非侵入性的肠道监测。
它能够记录肠道的炎症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3.3 肠道肿瘤筛查胶囊内镜可以用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特别是小肠肿瘤。
它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并治疗肠道肿瘤。
4. 使用胶囊内镜的步骤使用胶囊内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预备阶段在进入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排便清洁等。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
4.2 吞咽胶囊内镜患者需要将胶囊内镜含在口中,并用水顺利吞下。
吞下后,它会开始记录消化道的图像。
4.3 胶囊内镜的移动和记录胶囊内镜会随着消化道的蠕动而移动。
它会连续记录图像,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外部设备。
4.4 图像分析和诊断医生会使用专门的软件来分析胶囊内镜所记录的图像。
他们会根据图像的特征和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提供非侵入性的消化道检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胶囊内镜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胶囊式内镜检查系统宣传资料
胶囊式内镜检查系统(俗称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无创性的全消化道检查仪器,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消化道检查手段之一。
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它具有扩展视野,操作简便,安全卫生,舒适简单的特点。
吞服一颗胶囊,检查过程无创伤、无痛苦、无需麻醉、可视性检查、方便、受检者可自由活动,无需禁止使用手机和wifi等,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次性使用,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全小肠段彩色图像大于170度全方位的拍摄,突破小肠检查的盲区。
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消瘦,经胃镜和肠镜无阳性发现者,临床怀疑克罗恩病、肠结核、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以及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均可行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
在此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纷纷开始了对消化道胶囊式微型诊疗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推动着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朝着无痛、无创的方向发展。
各类智能胶囊产品纷纷亮相,而且在功能上各有各的特长。
比如,有能在消化道内完成定点给药的“遥控释放胶囊”;还有能在消化道内进行采样的胶囊;美国Diagnostics公司开发的产品“聪明药丸”(Smart pill)则专门用于探测消化道内部的压力、PH值等指标,这些数据对于“胃食管反流症”等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很重要;韩国科技部组织研制的“胶囊式机器人”更是能在体外遥控下完成药物释放、图像采集、组织活检和治疗等多种功能,不过,这样的全能胶囊还处于样机研究阶段。
一、世界胶囊内镜的发展史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时代就曾描述过一种“直肠诊视器”。
自从1806年德国人波兹尼制造了以蜡烛为光源的膀胱直肠镜以来,内窥镜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硬管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到超声和电子内窥镜,医生利用这些设备已经能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清晰地窥视到人体内部的器官。
近二十年来,随着当今科学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尤其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已成为消化系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某些消化系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
胶囊内镜工作原理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内窥镜,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患者体内放入一个胶囊,并借助医学技术将胶囊内镜镜体放大一定倍数后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实现对消化道内部情况的观察和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病人痛苦轻等特点,一直以来都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首先,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患者体内放入一个特殊的胶囊。
这个胶囊通常是由医学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稳定性。
当医生需要在患者体内进行内窥镜检查时,会先通过手术等方法将胶囊穿刺进入患者的胃肠道内。
接下来,医生会利用医学技术将胶囊内镜镜体放大一定倍数,从而实现对患者体内情况的观察和诊断。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进行辅助,例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医生通过观察胶囊内镜镜体内的情况,可以对患者体内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之,胶囊内镜是一种十分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患者体内放入一个特殊的胶囊,并借助医学技术将胶囊内镜镜体放大一定倍数后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实现对消化道内部情况的观察和诊断。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病人痛苦轻等特点,一直以来都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胶囊内镜健康教育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是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通过让患者吞服一颗可以记录消化道影像的胶囊,从而对胃和肠道进行全面的检查。
胶囊内镜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消化道问题,如溃疡、肿瘤、出血等,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胶囊内镜检查非常安全和舒适,无需插入任何工具进入患者的身体。
胶囊内镜的使用非常简单,患者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胶囊吞下并等待自然排出。
胶囊内镜可以观察消化道壁上的细微变化,并在体内记录高清晰度的图像。
这些图像会通过无线传输到一个特殊的接收器,患者可以将接收器挂在腰带上或者放在口袋里。
医生随后会下载这些图像,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诊断。
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的胃肠疾病诊断非常有帮助。
由于其能够提供全面而详细的影像,胶囊内镜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
总之,胶囊内镜是一项创新的胃肠道健康检查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胃肠影像图像,帮助更精确地诊断和治疗消化道问题。
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患者选择使用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健康检查。
做胶囊内镜注意事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是一种可以从口腔或肛门摄入体内的微型摄像设备,通过遗留在消化道内部的胶囊摄取消化道内部的图像反馈,从而达到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目的。
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关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过敏史、服用的药物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指导术前的饮食和药物方面的事项。
另外,我们需要对胶囊的使用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其次,在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在检查前6-8小时内,我们需要空腹,不进食固体食物,只能饮用透明液体。
这是为了避免食物残留在消化道内部,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避免吸烟和饮酒,以及一些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比如辛辣食物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这些物质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检查过程的舒适度。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痛的检查方式,但是在摄入和排出胶囊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
在摄入胶囊之后,我们需要垂直于地面保持站立姿势,以帮助胶囊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在摄入胶囊之后,我们可以正常活动,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躺下,避免胶囊卡在某一部位。
在排出胶囊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腹痛或腹胀,这是正常的。
最后,术后注意事项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检查结束后,我们可以正常饮食,但是需要避免过量摄入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在排出胶囊之后,我们需要检查排泄物,以确保胶囊已经顺利排出。
如果在48小时内仍然没有排出,或者排出的胶囊外壳有异常情况,比如变形或有血迹,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总之,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
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1.2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3 操作方法(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
(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
(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
(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
(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
(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2.1 检查前护理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
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病症都是使用胶囊的禁忌证。
如消化道梗阻或假性梗阻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消化道运动障碍(如严重胃瘫痪),怀孕,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的患者,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Zenker憩室、广泛克罗恩病,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的患者为胶囊相对禁忌证[4]。
2.1.2 心理护理胶囊内镜是一个新的消化道检查手段,患者对检查方面知识缺乏,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
因此在检查前需详细告诉患者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检查步骤、检查过程及方法。
介绍中要注意强调胶囊内镜检查的简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的优点,另外国产胶囊内镜还有一个优点是吞服后直接连接判断是否进入胃内还是否到达小肠内。
但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胶囊内镜的不足,如不能进行小肠的病理活检,更无法进行镜下介入治疗如电凝、喷药等,对食管、胃、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等。
如果胃肠道有潜在的狭窄和(或)憩室,有造成肠梗阻或胶囊掉入憩室内不能排出的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并取出胶囊。
使患者充分了解并以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检查顺利进行。
2.1.3 检查费用和签订知情同意书胶囊内镜检查为自费项目,不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患者充分的选择,在其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此项检查。
如果患者同意进行检查并知情同意选择,就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1]。
2.1.4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检查前一天进食半流质并予20∶00后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常用恒康正清2盒加水至2 000 ml于2~3 h内服完),检查前禁食10~12 h,4 h禁饮水,检查前2 h内不能服任何药物。
对于行走不便或高龄老人还有小孩,要通知其家属在检查当日陪同且协助日常生活,避免摔倒、碰撞记录仪。
2.1.5 检查前用药为减少气泡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吞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服用祛泡剂(常用柏西15 ml,规格30 ml/瓶)。
2.2 检查中的护理2.2.1 吞服“胶囊”前的提示操作人员将接收记录仪系好在患者腹部后,检查患者的吞咽情况,确保无异常。
再提示患者,“胶囊”一旦启封即开始工作,要尽快吞服,不可咬嚼,嘱吞咽时动作要放慢以免误吸、呛咳。
如吞服不成功勿吐出到地上,以免打碎胶囊[1]。
2.2.2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背包、电线、记录仪开关等。
嘱患者每15 min查看记录仪顶部的指示灯是否闪烁,如停止闪动及时记录下停止的时间并通知护士和医生。
在检查开始后2 h方可饮水,4 h后可吃少量简餐(如面条、蛋糕、面包等),检查全部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
从服用胶囊内镜到排出前,应避免患者接近任何强力电磁源区域,如MRI或无线发射台[3]。
特别强调胶囊内镜未被确认排出期间,决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
另外,若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在胶囊内镜检查期间还要注意观察解大便时是否排出胶囊。
2.3 检查后的护理胶囊内镜排出后或吞服胶囊8 h后,告诉患者应返回内镜室拆卸记录装置。
胶囊为一次性,不能回收,排便中注意便中有无胶囊。
3 讨论人体小肠长约5~7 m,由于长度大,反复折叠,普通肠镜和胃镜等最多只能检查到小肠两端几十厘米处,大部分小肠成为医学检查的“盲区”。
胶囊内镜是第四代内镜,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数码相机”,犹如一粒普通的药物胶囊,外表光滑,是一种对小肠异常与疾病有较高价值的诊断工具,是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胶囊为一次性使用,没有交叉感染和过敏风险。
我科对315例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有3例患者胶囊未排出,其中1例患者临床疑诊小肠肿瘤,为避免胶囊内镜引发小肠梗阻,在手术切除小肠肿瘤前,给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发现胶囊内镜被滞留于肿瘤狭窄处,后在手术时将胶囊内镜一并取出。
另2例为小肠多发溃疡伴狭窄(克罗恩病考虑),其中1例经治疗2周后排出,另1例3个月内未排出,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仍在随访中。
因此,我们认为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是内镜技术的有效补充并终将逐步成为消化内镜检查的主流方法。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间行胶囊内镜检查共315例,男216例,女99例,平均年龄(49±16.6)岁。
1.2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3 操作方法(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
(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
(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
(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
(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
(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2.1 检查前护理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
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病症都是使用胶囊的禁忌证。
如消化道梗阻或假性梗阻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消化道运动障碍(如严重胃瘫痪),怀孕,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的患者,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Zenker憩室、广泛克罗恩病,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的患者为胶囊相对禁忌证[4]。
2.1.2 心理护理胶囊内镜是一个新的消化道检查手段,患者对检查方面知识缺乏,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
因此在检查前需详细告诉患者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检查步骤、检查过程及方法。
介绍中要注意强调胶囊内镜检查的简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的优点,另外国产胶囊内镜还有一个优点是吞服后直接连接判断是否进入胃内还是否到达小肠内。
但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胶囊内镜的不足,如不能进行小肠的病理活检,更无法进行镜下介入治疗如电凝、喷药等,对食管、胃、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等。
如果胃肠道有潜在的狭窄和(或)憩室,有造成肠梗阻或胶囊掉入憩室内不能排出的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并取出胶囊。
使患者充分了解并以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检查顺利进行。
2.1.3 检查费用和签订知情同意书胶囊内镜检查为自费项目,不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患者充分的选择,在其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此项检查。
如果患者同意进行检查并知情同意选择,就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1]。
2.1.4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检查前一天进食半流质并予20∶00后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常用恒康正清2盒加水至2 000 ml于2~3 h内服完),检查前禁食10~12 h,4 h禁饮水,检查前2 h内不能服任何药物。
对于行走不便或高龄老人还有小孩,要通知其家属在检查当日陪同且协助日常生活,避免摔倒、碰撞记录仪。
2.1.5 检查前用药为减少气泡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吞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服用祛泡剂(常用柏西15 ml,规格30 ml/瓶)。
2.2 检查中的护理2.2.1 吞服“胶囊”前的提示操作人员将接收记录仪系好在患者腹部后,检查患者的吞咽情况,确保无异常。
再提示患者,“胶囊”一旦启封即开始工作,要尽快吞服,不可咬嚼,嘱吞咽时动作要放慢以免误吸、呛咳。
如吞服不成功勿吐出到地上,以免打碎胶囊[1]。
2.2.2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背包、电线、记录仪开关等。
嘱患者每15 min查看记录仪顶部的指示灯是否闪烁,如停止闪动及时记录下停止的时间并通知护士和医生。
在检查开始后2 h方可饮水,4 h后可吃少量简餐(如面条、蛋糕、面包等),检查全部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
从服用胶囊内镜到排出前,应避免患者接近任何强力电磁源区域,如MRI或无线发射台[3]。
特别强调胶囊内镜未被确认排出期间,决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
另外,若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在胶囊内镜检查期间还要注意观察解大便时是否排出胶囊。
2.3 检查后的护理胶囊内镜排出后或吞服胶囊8 h后,告诉患者应返回内镜室拆卸记录装置。
胶囊为一次性,不能回收,排便中注意便中有无胶囊。
3 讨论人体小肠长约5~7 m,由于长度大,反复折叠,普通肠镜和胃镜等最多只能检查到小肠两端几十厘米处,大部分小肠成为医学检查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