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预习)
- 格式:ppt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8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全文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法和知识点:
1. 开头部分,诗人通过引子来引出天姥山的描写。
引子部分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遭遇,他希望能够通过神仙世界来摆脱困境。
而他对于海上仙山的描绘,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
2. 中间部分,诗人开始详细描绘天姥山的景色。
这部分采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3.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梦醒后的感受,来结束全诗。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韵脚的变化和对比手法。
例如在开头部分,诗人采用了“烟涛微茫信难求”和“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对比,突出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壮丽。
综上所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主要采用了引子、描绘和结尾三个段落,以及意象、比喻、韵脚变化和对比等手法。
这
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
(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
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唐代伟大诗人,有“诗仙”之誉。
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
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后者多为七绝。
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
现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等,代表作有《离骚》《蜀道难》等。
2、文化常识五岳:中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青冥:天空。
金银台:金银筑成的楼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鸾:传说中的神鸟。
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
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
从隋代始,不再设大司马。
唐代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二、词语释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难以识别、实在今义:细微、相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消灭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高出今义:选拔4.湖月照我影:古义:投下今义:照片5.绿水荡漾清猿啼古义:凄凉今义:清洁6.身登青云梯古义:石级今义:楼梯7.千岩万转路不定古义:无数的峰峦、迂回蜿蜓今义:数字、岩石、转弯8.迷花倚石忽已暝古义:不知不觉今义:忽然9.熊咆龙吟殷岩泉古义:震撼今义:殷切10.栗深林兮惊层巅古义:重叠的今义:层次11.水澹澹兮生烟古义:升腾今义:生气12.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义:空今义:冥想古义:边际今义:底层13.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义:宫阙今义:台子1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古义:神仙今义:君王15.虎鼓瑟兮弯回车古义:运行今义:回归16.别君去兮何时还古义:离开今义:出去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古义:低头今义:摧残、眉毛18.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义:能今义:得到古义:舒畅今义:开关(三)一词多义1.欲我欲因之梦吴越(动词,想)云青青兮欲雨(副词,将要)2.行世间行乐亦如此(实行,在此指“享受”的意思)须行即骑访名山(走)3.忽忽魂悸以魄动(忽然)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不重视,不注意)4.事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5.青云青青兮欲雨(黑沉沉)青冥浩荡不见底(碧)且放白鹿青崖间(青青的)6.来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句中助词,无意义)失向来之烟霞(刚才)古来万事东流水(以来)7.之我欲因之梦吴越(指代“越人谈天姥山的奇观”)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8.忽迷花倚石忽己暝(不知不觉)忽魂悸以魄动(忽然)9.行世间行乐亦如此(作)须行即骑访名山(行走)10.摧丘峦崩摧(坍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11.开訇然中开(打开)使我不得开心颜(舒畅)(四)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趋向,向东南)2.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3.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作动词(弹奏)4.訇然中开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5.栗深林兮惊层巅使动用法(栗,使……战栗)(惊,使……震惊)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作动词(侍奉)7.半壁见海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半山腰)8.空中闻天鸡名词作状语(在(高)空中)9.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向东)10.天姥连天向天横形容词作动词(横贯)(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2.(省略句)3.(省略句)4.(省略句)5.(省略句)6.(定语后置)7.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摧眉折腰:指低眉弯腰。
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2.低眉折腰: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3.锦绣肝肠: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
4.金龟换酒:金龟,袋名,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解下金龟换美酒。
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5.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6.訇然中开:意思是形容大声。
7.出类拔萃:出:超过。
类:同类。
拔:高出。
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超出同类之上。
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出众。
8.魂悸魄悚:看到某个景象从心底震惊、慑服。
9.毛骨森竦:形容非常恐惧。
10.笔酣墨饱: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11.春树暮云:因见春天树、日暮云而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远方的友人。
后表示仰慕、怀念远方的友人。
12.别有洞天:洞天:道教称仙人居住的地方,泛指境界。
另有一种境界。
形容风景幽雅,引人入胜。
13.九天揽月:揽:采摘。
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
常形容壮志豪情。
二、文化常识1.吟:古体诗的一种。
与“歌”“行”“引”同属乐府诗的范畴。
内容多有悲愁愤慨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如《琵琶行》、《长恨歌》、《游子吟》、《李凭箜篌引》等。
2.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特点。
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译文: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
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高一文言文《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词句解释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古体诗,又称古诗,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韵律自由。
诗人___通过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对污浊现实的弃绝,对腐朽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其中,“吟”既可以指吟咏,也是一种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诗中表现主旨和诗眼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描写天姥山高大挺拔的句子是“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由梦境转到现实,仙境倏忽消失的句子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___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___居士,被誉为“___”,自称“___”。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流畅,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素材,构成瑰丽绚烂的色彩,是___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___并称“___”。
在词汇方面,有一些通假字,如“列缺霹雳列”中的“列”通“裂”,“须行即骑访名山须”中的“须”通“需”;有一些实、虚词需要注意,如“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渌”中的“清”指凄清;还有一些古今异义,如“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指的是确实、实在,而非书信。
此外,还有一些一词多义的情况,如“开”既可以指打开,也可以指舒展;“事”既可以指事情,也可以指侍奉。
在词类活用方面,如“虎鼓瑟兮鸾回车”中的“鼓”用作动词,表示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事”用作动词,表示侍奉。
三、特殊句式: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4、脚著___。
5、且放白鹿青崖间。
四、默写: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字词知识点归纳
导读:本文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字词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实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通假字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打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云青青兮欲雨下雨 2.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訇然中开:从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 3.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熊咆龙吟殷岩泉:使;;震响句式:省略句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对此欲倒于)东南倾一夜飞渡于)镜湖月我)脚著谢公屐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天姥吟留别课堂笔记摘抄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 体裁。
-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叫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二、字词梳理。
1. 重点实词。
-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 信:确实,实在。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姥(mǔ):年老的妇人。
这里指天姥山。
- 或:有时。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拔:超出。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掩:遮掩。
- 倾:倾斜。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因:依据。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渌(lù):清。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著(zhuó):穿。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悸(jì):因害怕而心跳。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 恍:恍然,猛然。
- 嗟(jiē):叹息。
2. 通假字。
- “列缺霹雳”中的“列”通“裂”,分裂。
3. 古今异义。
-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古义:确实,实在;今义:书信,相信等。
-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 古义:暗;今义:熄灭。
-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古义:超出;今义:抽出,选拔等。
三、诗句赏析。
1.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手法:对比。
将瀛洲的“信难求”与天姥山的“或可睹”相对比,突出天姥山虽然也充满神秘色彩,但相较于瀛洲似乎更有可能被人所见到,从而引出下文对天姥山的描写。
- 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为描写天姥山的雄伟神奇做铺垫。
2.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手法。
- 夸张。
“连天向天横”“四万八千丈”等都是极度的夸张写法。
“势拔五岳掩赤城”运用了衬托(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与五岳、赤城山的对比,突出天姥山的雄伟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