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7
1《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韵律,初步感受浪漫主义风格。
品读“梦游"之境,掌握浪漫主义手法。
探寻诗人心灵世界,解锁诗人的浪漫主义成因,感受盛唐气象。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韵律,初步感受浪漫主义风格。
品读“梦游”之境,掌握浪漫主义手法。
探寻诗人心灵世界,解锁诗人的浪漫主义成因,感受盛唐气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他就是——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白。
)二、知识铺垫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经历(1)蜀中读书游历期(25岁前)(2)远游求仕期(25-41岁)(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岁)(4)云游期(45-55岁)(5)安史之乱期(56-62岁)(6)卒(62岁)2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4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0多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60多岁的李白依旧是轻狂浪漫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3.留别:临行赠言。
本文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送别诗"和“留别诗”异同: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做,留别诗是离者所做。
1《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情感变化。
2.分析意象,感受诗歌丰富多彩的意境变化。
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浪漫主义风格。
4.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感受诗歌丰富多彩的意境变化。
2.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浪漫主义风格。
3.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1.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浪漫主义风格。
2.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
教法学法:诵读法问题导入法合作探究法考点关联:意境变化,情感变化,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是自信的,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也是狂妄的,他说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也是痛苦的,他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一首长诗中,李白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世界呢?是自信的,狂妄的,还是痛苦的,让我们通过这首诗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学生集体诵读,个别范读,教师范读,读出情感天姥(mǔ) 瀛(yíng)洲天台(tāi)剡(shàn)溪渌(lù)水脚著(zhuó) 谢公屐(jī)殷(yǐn)岩泉訇(hōng)然鸾(luán)回车长嗟(jiē)觉(jué)时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四、鉴赏意境、技巧和情感1.为了写天姥山高大,诗人用了哪些手法?(1)衬托,用瀛洲来衬托,让天姥山神秘又美妙,自然勾起了诗人对天姥的神往。
用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高耸入云、峻拔雄伟,在气势上高出五岳、遮盖赤城山;在高度上,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对着天姥山也到拜倒,这都是为了反衬天姥山的巍峨高大,进一步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写天姥山的高大无与伦比。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李白【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二、解题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 (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分析: 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
(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倾斜。
分析: 以附近极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
第一自然段: 写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
(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
分析: 开始梦游。
(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
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1《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浪漫的手法,现实的本质—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诗歌的音韵、句式和修辞手法等层面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
在自由想象、小组合作中尝试解读李白梦境中的意象。
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进入自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思考中解读诗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刻理解李白在本首诗中倾注的感情。
学情分析大部分高中生在此之前也接触过李白的一系列作品,另外,他们自己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借助教材中的注释或参考资料的提示,很多人都能完成诗句的翻译,在外力的帮助下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但是在独立思考或与伙伴一起学习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高中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他们难以体会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这种心境。
【解题入文】1.吟吟本义为有节奏的吟咏、吟诵。
后由本义引申为叹息。
又引申指动物啼叫。
也指中国古代能吟唱的诗歌体裁,属于古体诗歌。
古风古体诗歌分为“歌"、“行”、“吟"三种,而且只有这三种。
吟有《白头吟》、《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等。
2.梦游天姥-记梦诗,游仙诗游仙诗是汉诗的一个类型,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
广义的游仙诗,包括《楚辞》等辞赋。
游仙诗在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是魏晋时代,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
根据列子、庄子等人对于神仙传说的描述,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逍遥而游的仙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社会广泛流传。
游仙诗一般包括:游仙之动机-游仙之过程-仙境之描述-游仙之愿望-游仙之否定整体结构是出发-历程-回归,现实-梦境-现实3.留别-与送别的区别留别诗和送别诗虽然都属于送别类的诗词,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留别诗专指以诗文作纪念写给分别的人或物的作品,即离开者给留下的人或物所留下的诗词。
这种形式的诗词可以是临别时赠人所作,也可以是赠给一个特定的地方,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诗人梦游奇境对天姥山的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1、赏析第1节: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2、赏析第2节: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②学生齐读。
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投影)要求:a.不能直译原文;b.文笔要流畅优美;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②找依据;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