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MRI诊断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作者:王保茎秦全波毛怡盛孙晓民赵平孔玲丁丹卉常会超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共40例,对其进行CT(20例)与MRI(22例)检查,对比CT与MRI的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总结。
结果:本文4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为单发性结节,病灶直径为2.0cm至6.5cm 不等,平均为3.8cm。
CT检查可见其平扫时呈现低密度,病灶中心存在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时显示病灶存在明显强化。
MRI平扫时T1WI呈现较低信号,而T2WI则呈现较高信号,强化扫描时中央瘢痕呈现明显强化。
MRI的定性检测率及假包膜现象率均显著高于CT,而定位率及供血动脉现象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采用CT或MRI诊断均能够显示出该病的特征,MRI的诊断价值略优于CT诊断。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CT MRI 应用价值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临床上是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病变,具有血供丰富、单发、恶变可能小等特点[1]。
由于该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且对于其病因尚未查明,因此进行诊断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综合考虑,避免因误诊与漏诊造成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2]。
本文就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与MRI诊断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学证实。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0.5±4.7)岁。
其中22例患者为健康体检时发现病灶,其余患者中20例右上腹存在轻微不适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 I影像学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 FNH 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 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 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
结论熟悉 FNH 的CT、MR 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 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在肝脏良性病变中发病率次于肝囊肿、血管瘤及肝腺瘤。
其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术前正确诊断FNH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23例肝脏FNH的 CT、MR影像征象,并与病理特点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近5年来经本院病理确诊的FNH共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 15~ 55 岁,平均34.7岁。
18例无任何症状,仅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例右上腹不适,无明显诱因,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病变。
1.2 检查方法1.2.1 CT扫描技术:东芝16层螺旋CT,13例,扫描参数:300 mAs,120 kV,层厚:2mm,层间距:2mm,重组层厚:5mm。
所有病例均先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以3.0~ 3.5m l/s的速率注射欧乃派克75~ 100 m l,27~ 30 s 行肝动脉期扫描,65~ 7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
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分析与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指肝脏内出现的结节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
如何准确快速地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CT和MRI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CT和MRI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1. CT在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CT技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以及对骨质和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等优势。
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时,CT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内的结节状病变及其内部的血管结构,对于组织的密度差异也能够显示出来,有利于医生对病变的形态和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
CT检查还可以使用造影剂增强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内血管的灌注情况,有助于诊断恶性肿瘤。
1. CT与MR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过CT和MRI对该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T和MRI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影响,有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CT与MRI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CT和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各有其优势,CT成像速度快,对于钙化等密度变化的结节状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好,但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不如MRI清晰;MRI对于软组织的成像效果好,可以更好地反映肝脏病变的性质,尤其在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成像时间较长。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CT或MRI进行诊断,以获得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1. CT与MRI在联合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探讨CT与MRI联合应用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一些研究表明,CT与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未明确诊断的病例,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2020)全文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为肝脏疾病医学影像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为促进肝脏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肝脏疾病精准诊疗能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联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的建立与验证。
本共识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分类、标注类型、标注原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所达成的一致意见,旨在提高肝脏数据标注的质量,促进肝脏局灶性病变人工智能规范化研究的发展。
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种类多样,病灶征象各异,良恶性征象重叠。
原发性肝癌是FLL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肝脏影像学检查对FLL的诊疗至关重要,随着影像检查设备的更新、肝脏影像检查流程的标准化以及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的出现,临床工作中产生了海量的肝脏影像检查数据。
同时,国内外肝脏疾病诊疗指南、规范的更新对影像学检查精准的定量和定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影像科医师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迅猛发展,其在病灶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崭露头角。
截至目前,多项研究结果表明,AI在肝脏医学影像领域已取得巨大进展。
标注数据的优劣决定AI模型的质量,但标注过程受病灶自身特征、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目标任务等多种因素影响。
如何实现规范化的FLL标注,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规范或共识。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携手对FLL数据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
本共识旨在建立FLL的AI标注规范,适用于肝脏CT和MRI图像(包含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图像),针对肝脏CT、MRI图像的质量控制、FLL检出、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和随访等研究目的,为AI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提供标准,期望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统一的标注规范。
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出现占位病变,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这些病变,影像学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肝脏占位病变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应症,医生在选择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肿块的形状、大小、血供情况等信息。
它对于明确肝脏占位病变的存在与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为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提供帮助。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例如肿块的边缘特征、内部组织结构、周围器官的侵犯情况等。
此外,CT检查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剂来提高对血供情况的观察,并能够进行三维重建,更好地展示肿块的位置和形态。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多参数综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不同于CT检查,MRI对于软组织的对比显示更好,对于检测肝脏病变的边缘、结构和血供情况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此外,MRI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序列来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相位特点,进一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
4. 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来评估肝功能。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包括肝脏显像、肝功能评估和肝血流动力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对于评估肝脏功能状态、检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二、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不同临床场景中。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1. 肝癌的筛查和诊断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年4月第5卷第8期〔论著]CT与MRI诊断肝脏不同肿瘤性病变的影像表现与对比分析徐杰(广饶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东营257300)【摘要】目的:对比CT与MRI诊断肝脏不同肿瘤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判断不同检査方法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一2020年9月接收的肝脏肿瘤患者87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釆用CT与MRI进行检査,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并研究两种检査方法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对比两种检査方法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检出率。
结果经检査共检出96个病灶,CT平扫高密度病灶有2个,等密度病灶有16个,低密度病灶有23个;MRI平扫高信号有4个,等信号有19个,低信号有32个。
CT和MRI在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釆用CT和MRI对肝脏肿瘤患者诊断时其检出率无明显差别,在临床实际诊断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査方法以保证其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及漏诊的发生,促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肝脏肿瘤;CT;MRI;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1)08-0023-03CT and mri diagnosis of d ifferent liver tumor imaging Matur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Xu JieDepartment of I maging,Guangao County P eople's Hospital,Dongyng,Shandong257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and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liver tumors.Methods A total of87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om July2015to September2020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MRI.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and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studied in the liver.The value of t umor diagnosis, compare the detection rate of two inspection methods in liver tumor diagnosis.Results A total of96lesions were detected after inspection.CT plain scan had2high-density lesions,16iso-density lesions,and23low-density lesions;MRI plain scan had 4high-intensity lesions and19iso-intensity lesions.There are32low signal.CT and MRI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liver hemangioma,liver metastases,primary liver cancer,and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P>0.05.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using CT and MRI.In the actual clinical diagnosis process, appropriate examination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ctual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 he diagnosis and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Occurs,prompting patients to receive effective treatment in time.[Key words]Liver tumor;CT;MRI;Differential diagnosis肝脏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分为良性和恶性,主要包括有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其中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预后差,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严重影响;良性肿瘤中肝血管瘤比较常见,较小者一般无任何症状,较大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治愈率较高。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性病变,以肝脏内出现多个局限性结节为特征。
其病理学特点为由正常肝细胞、胆汁导管及间质组成的结节。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FNH诊断方法,下面将对其CT诊断进行详细介绍。
CT扫描途径可以选择增强扫描,通过对比剂的注射增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结构。
FNH在增强CT图像上常呈现为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的高密度结节,其密度通常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或稍高,大部分情况下强化程度较轻。
与其他肝脏病变相比,FNH在增强CT图像上的强化特点较为典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动脉期较早强化:FNH的血供主要来自肿瘤内的异常血管网,故在动脉期可以见到强化,一般在30-40秒后到达高峰。
2. 静脉期稍强化:与其他良性肿瘤不同,FNH在静脉期呈现较轻度的强化,这是由于FNH内存在一种名为脉管瘘的病灶,在静脉期有部分对比剂通过此瘘流入深静脉系统,导致轻度强化。
3. 弥漫均一的强化:与肝癌等恶性肿瘤相比,FNH整体强化更均匀,在动脉期和静脉期都呈现为均匀强化的特点。
4. 中央瘢痕:FNH的中央瘢痕是其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可以在CT图像上清晰显示出来。
瘢痕常呈低密度区,其内可见钙化。
在CT图像上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病变的鉴别。
FNH最常与肝癌和肝腺瘤相混淆。
与肝癌相比,FNH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强化程度较浅,整个病灶呈均匀强化,边界清晰。
而肝癌则强化程度较明显,边界模糊。
与肝腺瘤相比,FNH在CT图像上的强化程度较轻,且FNH 常伴有中央瘢痕,而肝腺瘤则无。
通过CT增强扫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通过观察其强化特点和病变形态特征,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鉴别。
CT诊断仅为辅助手段,最终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