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mr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127
普美显增强表现为HCC的FNH(局灶性结节增生)此前曾经写过HCC被误诊为FNH。
今天要写的正好相反,FNH 术前被误诊为HCC。
这是一位年轻的患者,因为肺结节住院,术前检查发现肝上S5有一病灶。
患者没有乙肝病史,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值范围。
前后做了二次MRI增强检查,也选择了手术切除,可以说,心情像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从影像上看,T1呈稍高信号,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减弱,病灶中央呈稍高信号,考虑为FNH。
但DWI显示高信号,显示弥散受限,这点与FNH有所不符,故建议做普美显增强,进一步明确病灶的性质。
一个月后患者选择了在北大深圳医院做了普美显增强。
以下是普美显增强的影像。
病灶大小为18*12mm,强化方式属于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弥散受限,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显然符合HCC的影像表现。
想必所有的人看到这个影像表现时毫无疑问会考虑HCC,虽然病人没有乙肝史,也没有肿瘤标志物上升。
影像考虑早期小肝癌,手术效果好,因而病人接受了腔镜下手术。
出乎意料的是,术后病理报告并不证实为肝细胞癌,而是最初MRI考虑的FNH。
可以说普美显增强与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FNH是仅次于海绵状肝血管瘤的第二位肝脏良性肿瘤,表现为肝脏内界限分明的结节,一般小于5cm。
典型的FNH在结节切面中有特征性的中央性星型瘢痕,自纤维化轴心区向周围呈纤维索状,形如舵轮。
中央瘢痕含有增生的胆小管和肝动脉,但无门静脉。
FNH是肝细胞对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一种增生性反应,由正常肝细胞异常排列形成,内有小胆管,但不与大胆管相通,有库否氏细胞(Kupffer)细胞,但常没有功能。
其最大的病理特点是以星状纤维瘢痕组织为核心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维组织分隔,星状瘢痕组织内通常包含1条或数条动脉。
毫无疑问,该患者的FNH为非典型的FNH。
从病理免疫组化看,CK19(-),胆管染色阴性,并不太符合FNH的病理特征。
FNH的血供主要来源于中央瘢痕的小动脉,且缺乏毛细血管床,血流方向为离心状。
·11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L. 2023, Vol.21, No.07 Total No.165【第一作者】汪 艳,女,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
E-mail:**********************【通讯作者】汪 艳a t i o n o f P u l m o n a r y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7月 第21卷 第07期 总第165期并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为肝胆梗阻患者;临床、影像资料不完整或流失;为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良性组患者共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5.00±11.55)岁。
恶性组患者共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8.81±9.63)岁。
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BMI值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美显增强MRI检查:采用飞利浦1.5T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
指导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同时屏住呼吸行MRI检查,扫描范围为膈顶至双肾的下极,扫描序列:TE1.7ms,TR3.5ms,扫描时间为17s,扫描厚度为3mm,矩阵为256×256,反向角度为12°。
MRI 增强检查应用钆塞酸二钠,经肘前静脉团注实施增强扫描,剂量为10mL,注射速率为2mL/s,注射后15s、55s、90s后实施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增强延迟期、增强肝胆期扫描。
螺旋CT增强检查:采用飞利浦64排扫描仪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扫描参数:120kV,80mA。
螺旋CT 增强检查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剂量为80~100mL,经肘前静脉团注实施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为2.5~3.5mL/s,行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增强平衡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影像学资料均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记录各病灶MRI影像资料(肿块直径、肿块形状、肿块边缘、肿块平扫T1信号、坏死囊变、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增强延迟期、增强肝胆期表现及强化方式)及CT影像资料(肿块直径、肿块形状、肿块边缘、肿块平扫密度信号、坏死囊变、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增强平衡期表现及强化方式)。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月 第3卷第13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属于肝良性肿瘤,组成要素包括正常肝细胞、胆管、血管和Kupffer细胞,一般情况,将中央瘢痕视为具有特征性的成分。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常见恶性肿瘤,多以肝硬化为基础。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存在相似点,不容易鉴别诊断。
现如今,肝脏疾病诊断中,细胞外间隙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应用相对普遍,但是其特异性不高,钆塞酸二钠(普美显,Gd-EOB-DTPA)属于新型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包含有Gd-DTPA的特征,且能够被肝细胞特异性的摄取,伴有靶向成像的基础。
为了探究普美显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笔者通过实践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1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与1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
1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中,4例男性,7例女性,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32.49±5.91)岁。
1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10例男性,5例女性,最小21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33.48±5.13)岁。
1.2 方法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era 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配合应用4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取仰卧位,予以扫描。
常规扫描后,通过呼吸触发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扫描,其中,TR设定3500ms,TE设定80ms;屏气快速扰相梯度(flase)序列T1WI扫描,in-phase与out-phase设定235ms,TE1设定4.6ms,TE2设定2.3ms层厚设定6mm,层距设定0.6mm,视野为400mm,矩阵设定320×288。
vibe平扫时,TR设定3.72ms,TE设定1.36ms,层厚设定3mm。
Gd-EOB-DTPA增强扫描中,经由外周静脉,推注0.1mmol/kgGd-EOB-DTPA,注射速度控制1ml/s,随即应用20ml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注药后20s连续扫两期、60s、120s分别扫描,获取两期动脉、门脉和平衡期图像,另外,16min后,再次扫描,获得肝细胞特异性期图像,其参数与vibe平扫相同。
普美显(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临床应用钆塞酸二钠即普美显,作为一种肝脏特异性MR对比剂可以被肝细胞摄取并通过胆系及肾脏排泄,提高了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并可定量评估肝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商晓莎住院医师全面概述了普美显增强的成像机制、扫描技术和临床运用。
Gd-EOB-DTPA经胆系排泄比例约50%,其余50%经肾脏排泄,在肝肾功能正常时,其半衰期为56min;在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时,两者间的排泄比例相应改变,互相补偿,其药代动力学不改变;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尤其是GFR<30ml/min/1.73m2时,半衰期明显改变,此时不推荐应用Gd-EOB-DTPA;在肝功能ChildC级,胆红素>3g/d时,肝实质强化信号减低,此时不推荐应用Gd-EOB-DTPA。
临床资料现病史:男,60岁。
1周前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病程中偶感右上腹隐痛及乏力,二便如常,近期体重未明显下降。
既往史:有“乙肝”病史35年,“糖尿病”病史22年,“高血压”病史5年。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 5.73ng/ml;CEA1.95 ng/ml;CA19-9 6.19U/ml。
影像学检查:CT(外院):肝右叶占位,考虑炎性假瘤可能,其它(肝癌?)不除外,建议三周复查。
扫描技术参数采用联影1.5T 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相阵表面线圈。
对比剂:钆塞酸二钠(普美显),经肘静脉注射,剂量为10ml,注射速率为1ml/s,注射后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扫描参数:T1WI同反相位序列:TR=130.5ms,TE=2.2ms,层厚5mm。
T2WI+FS序列:TR=6320ms,TE=89.5ms,层厚5mm。
增强T1WI+FS序列:TR=4.6ms,TE=2.2ms,层厚3mm,全肝憋气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15s、45s、3min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移行期图像。
肝胆特异期:注射对比剂15min后行T1WI+FS序列全肝憋气扫描。
普美显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梁波【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5(025)012【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普美显)Gd-EOB-DTP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20min肝细胞期的特异性表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癌(HC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 5例和肝癌10例的MR表现,并评估肝细胞特异性显像期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普美显MR增强扫描,3例FNH(3/5)表现为典型的"快进缓退"表现,而8例HCC(8/10)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表现,另有HCC和FNH各2例存在重叠增强特征表现.2例(2/5)FNH存在中心瘢痕,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且呈延迟性强化特征.20min后肝细胞期所有FNH均呈稍高信号,而HCC均呈低信号.仅依据三期动态增强FNH与HCC诊断符合率均为为80%,明显低于结合肝细胞特异性期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结合普美显动态增强及肝细胞期特点,能准确反映的FNH和HCC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率.【总页数】5页(P2175-2179)【作者】梁波【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MR室广东茂名 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5.7【相关文献】1.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动脉相血流灌注参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周建华;韩峰;李安华;刘隆忠;陈芳2.普美显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 [J], 乔进芳3.普美显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 [J], 乔进芳4.增强CT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 [J], 廖济源5.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孙小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