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29.50 KB
- 文档页数:9
上枢密韩太尉书【目标点击】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文者气之所形”和“气可以养而致”的说法。
他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就是要养气成功,要养气成功,就要增加阅历,扩大交游,深入接触社会生活。
文章多处阐述自己为文的主张和才华。
我们想想看,作者写这些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全文采用相互对照的写法,突出自己的游历。
我们试试看,能否找出课文中的几处对比并思考这种写法的作用。
【信息互动】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在这封信中阐明了写作与养气之间的关系.以“生好为文”为切入点,引发出文与气关系的论述.在养气的方法中,推崇孟子的修养和司马迁的周游,而周游的内容不外乎是登览名山大川和广交豪杰。
苏辙以得识文坛领袖欧阳修为快,以未识韩太尉为憾。
文章环环相生,层层推进。
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动动脑是否能找到暗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
【疑难解析】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文中用了哪些论据加以证明?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明确作者的观点是:“文者气之所形。
”文中作者引用孟子的语句,司马迁的事例加以证明.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2.这封信的主旨是期望得到韩太尉的接见.根据信的内容,说说苏辙求见韩琦的原因。
明确从文中对韩太尉的极力称赞中看出作者对韩琦的仰慕之情。
从“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中得知作者希望能结识韩太尉,并得到韩太尉的指教的愿望.【能力展示】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好.为文( )称.其气之小大()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恐遂汩.没( )仓廪.府库()城池苑囿..()( )以才略冠.天下()四夷之所惮.()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文者气.之所形____________2.不志.其大___________3.称.其气之小大___________ 4。
恐遂汩.没___________5。
恣.观终南_____________ 6.城池.苑囿__________7.以才略冠.天下_________ 8.将归益.治其文____________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化0101 100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写作背景】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
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
如果再深入一步问,苏辙拜见韩太尉的目的何在呢?原来,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
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
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进而希望韩琦能在仕途上对自己有所帮助。
也就是说,苏辙写此文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太尉韩琦探讨做文之道,而是为自身仕途着想。
但这一点却被后人有所忽视,而只抓住苏辙在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大做文章。
而这篇文章的一点局限性就是:对韩琦的赞美言过其实,有些奉承的意味。
【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宋] 苏辙太尉执事②: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③,气可以养而致④。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⑤。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⑥。
太史公行天下⑦,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⑧,故其文疏荡⑨,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⑩?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11)。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12),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13),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14),恣观终南、嵩、华之高(15);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16),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17),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18),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19),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20),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1),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22)。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23),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24),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25),使得优游数年之间(26),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27),又幸矣。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辙《栾城集》。
是作者十九岁时写给韩琦的信。
韩太尉,即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
宋仁宗时,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勋望极高,与范仲淹齐名,世称“韩范”。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下笔呢?首先是称谓问题。
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
“执事”,左右的人。
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
1.读准字音(1)称.其气之小大(chèn) (2)见.乎其文(xiàn) (3)汩.没(ɡǔ)(4)召.公(shào)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虽⎩⎪⎨⎪⎧ 虽.无所不读:虽然虽.多而何为:即使 (2)生⎩⎪⎨⎪⎧ 辙生.好为文:生性辙生.十有九年矣:出生 (3)然⎩⎪⎨⎪⎧故决然.舍去: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连词,但是(4)顾⎩⎪⎨⎪⎧ 北顾.黄河之奔流:看、望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5)以⎩⎪⎨⎪⎧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介词,凭闻一言以.自壮:连词,来天下之所恃以.无忧:连词,而 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古义:古代五百家为党。
今义:政党、集团。
(2)向.之来 古义:从前。
今义:朝向。
(3)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古义:曾经。
今义:辨别滋味,品尝。
(4)其居家所与游.者 古义:交往。
《上枢密韩太尉书》_模板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干谒文章。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写文章的独到见解,很有启迪作用。
既要注意字词的学习,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又要注意多朗读,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作者所表达的写作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从下面这首朱庆余的干谒诗说起: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一篇有名的干谒诗,但是也没有明显干谒的痕迹,很有些独到之处。
由此,引出本文的教学。
二、作者介绍、释题1.介绍作者: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然后教师补充:苏辙:宋仁宗嘉枯时进士,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王安石变法初期,曾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官,参与草拟新法。
因与吕惠卿不合,对“均输法”也有意见,被免官。
他的作品很多,文集名《栾城集》。
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不及其父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释题。
这篇文章是一篇干谒文字,写在嘉祐(1057),作者考中了进士以后,时年19岁。
这篇文章当中虽然也有些浮夸和阿谀的习气,但作者把“百氏之书”看作是“古人之陈迹”,不甘“汩没”,而“求天下奇闻壮观”,则表现出了一些少年锐气。
论文以为“气之所形”,而气则得之于游览名山大川和交游豪俊之士,也有一定的道理。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枢密汩没慨然恣观仓廪苑囿宫阙恃以无忧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然后齐读全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和节奏读准。
五、学习第1段1.听朗读带,初步感知第一段的内容。
2.教师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
执事:供使令的人。
不直接称呼对方,而指对方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
浩气:博大刚正之气。
太史公:指司马迁。
燕赵间豪俊:根据近人高步瀛注说,当指田仁、董仲舒、徐乐等人。
疏荡:指文章的风格疏畅而又跌宕有势。
其气充乎……而不自知: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而流露在他们的形貌之外,体现在他们的言语间而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而他们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