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的诊断、诊疗
- 格式:ppt
- 大小:22.32 MB
- 文档页数:10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头晕眩晕是指人体感到头部晕眩、眼前发花、走路摇晃等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血液循环问题、中耳炎、颈椎病等。
下面为您介绍头晕眩晕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面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等。
2.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头晕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平衡和共济运动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等。
3.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眼震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可以检查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
2.颈椎CT或MRI:可以检查颈椎是否有病变。
3.颅内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四、诊断与治疗1.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恢复耳石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内耳炎或耳聋者,可以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2.血液循环问题:如果头晕是由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可以采取调整体位、增加水分摄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头晕,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
4.颈椎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采取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5.其他病因治疗:对于其他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其基础疾病,并配合病因相关的治疗。
五、预防与康复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疲劳、避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坐或站立。
2.康复: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总结: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面诊、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眩晕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30例患者急性期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扩管、vitb族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经2~3疗程的治疗基本痊愈。
结论部分眩晕由身体其它器官病变引起,因此眩晕的鉴别与诊断对眩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眩晕鉴别诊断治疗眩晕是一种主观性运动幻觉,常有旋转感或感觉摇摆、升降沉浮,倾倒等错觉,眼睛睁开时周围的景物便开始移动,因此它与晕厥症状明显不同。
常伴有眼震、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一般情况下运动可使眩晕加重。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眩晕症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68岁,平均46.2岁。
病程2d~5年。
30例患者均有眩晕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晕厥、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颈肩臂疼痛及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伴随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性耳聋及脑梗塞等。
1.2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自身或周围物像旋转、摇摆、倾倒、上下左右转动等错觉。
眼球震颤。
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前庭神经功能试验及眼震电图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1.3方法30例患者急性期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扩管、vitb族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2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2~3疗程的治疗,28例在1周内好转,2周达痊愈25例,3周痊愈5例,其中2例症状减轻后又有反复。
3 鉴别诊断3.1晕厥晕厥是突然的、一过性的短暂意识丧失,多有诱因,如长时间站立、排尿、咳嗽等,一般不伴有眼球震颤。
3.2假性眩晕(头晕) 主诉为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等不适感,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为眼科、内科疾病、神经症或脑外伤引起,非前庭系统疾病所致。
3.3病毒性迷路炎病毒性迷路炎或称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眩晕和平衡失调,常有持续几天的恶心、呕吐,其后可有数周的平衡失调感和位置性眩晕。
头- 颈- 躯干旋转试验:一种鉴别颈性眩晕的简便方法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工作节奏的加快,眩晕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眩晕涉及多个学科,据统计,眩晕占内科门诊患者的5% ,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
多数人一生中都有眩晕的经历[ 1~4 ] ,老年人50% ~60%有过眩晕症状,占老年门诊的81% ~91% ,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眩晕的发病率女性占57% ,男性占39%。
眩晕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如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感觉。
眩晕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即眩晕发作时的情况和眩晕伴发的症状[1~6 ] 。
引起眩晕的疾病较多,按部位主要有神经源性、耳源性、颈源性和全身性等。
①神经源性眩晕多由大脑、小脑及脑干病变引起。
如老年人常见的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特点是以头晕和轻微的站立不稳为主要症状,不一定有“旋转”的感觉。
急性小脑血管病变患者常突然发生严重的眩晕,并伴有呕吐、站立不稳[2~5 ] 。
②耳源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
如梅尼埃综合征,发作时表现为阵发性眩晕、耳鸣、耳聋并伴有呕吐等。
迷路炎、内耳血管痉挛或出血也会出现类似表现。
③颈源性眩晕多在颈部活动时发生,当颈部过度活动刺激了脊髓前庭传入神经或椎动脉受压导致短暂性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
颈源性眩晕主要是颈椎病的椎动脉型及脊髓型等导致,表现为当患者头颈部活动时突然出现眩晕,并可伴有四肢无力、站立不稳等症状[ 1~10] 。
④全身性疾病也可发生眩晕,但大多无“旋转”感,如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主动脉瓣狭窄、颈动脉窦过敏、严重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等[2~5 ]。
上述眩晕患者在头部或颈部转动时常有症状加重或诱发眩晕发作,由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颈椎病,容易使临床医师和患者首先考虑到颈性眩晕,致使头晕或眩晕的患者做颈椎检查为一个常规,而部分眩晕患者按颈椎病治疗,效果往往又不好。
所以在临床上,即使有颈椎病,眩晕也不一定是颈椎疾病所导致。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眩晕(vertigo,dizziness)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按感觉的不同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物体在旋转,后者是指患者只有头昏眼花和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由此引起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诊断提示】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梅尼埃(Meniere)病:也称内耳眩晕症,是引起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
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眩晕为旋转性,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
(2)迷路炎:为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如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及外耳道检查有鼓膜穿孔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病前多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突然,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但少有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梅尼埃病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4)内耳药物中毒:以链霉素为多见,多为慢性中毒,常于用药后2~4周开始逐渐出现眩晕,7~10d症状达高峰,常伴有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听力下降、口周及四肢远端发麻,但通常无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程度较轻。
(5)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女性多于男性。
2.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时,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常突然发作并伴有头痛、运动障碍(面瘫、肢瘫、吞咽困难等)、站立不稳,感觉异常及恶心、呕吐、出汗、呼吸节律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普及颈性眩晕是指颈椎运动中发生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除此之外,还伴有颈肩背痛、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耳鸣乏力等问题,甚至会发生短暂性术发作性意识障碍或者跌扑等临床综合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临床治疗发现,颈性眩晕患者多数为男性,尤其是以中老年人居多。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颈性眩晕发病率为17.3%左右,而随着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颈性眩晕的发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小,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来。
针对颈性眩晕症,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综合中西医治疗理念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将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下面,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颈性眩晕的中西结合疗法,提高民众对此病的知晓度。
1.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颈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眩”即为眼花,“晕”则是头晕,由于二者常常都是同时出现,故而将其统称为“眩晕”。
症状较轻的患者闭眼稍作休息,即可缓解,而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如同乘坐车船,感觉天旋地转,无法站立,更有甚者会突然出现扑倒现象。
对于眩晕的起因,古代医学《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灵枢卫气》中认为“上虚则眩”;《证因脉治》中也指出“有火则灼炼成痰,无火者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阳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
”所以,在中医学的领域中,将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肝肾不足、风阳上扰、气血亏虚以及痰瘀内阻等,在病因病机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导致人体的头部经气运行不畅,髓海空虚,脑失所样,出现眩晕。
若以中医辨证的理论来说,眩晕患者多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是此病的主要内在因素。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说,颈性眩晕患者中,属于虚证者较多,所谓虚证即为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不足等;而痰浊中阻,瘀血阻络以及肝阳上亢等则属于是实证或者本虚标实证,故而有学者认为,眩晕的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和阴阳,针对精虚者,应当将治疗重点放在益精填髓以及滋补肾阴上;针对气血虚亏者,则要想办法为他们益气养血、调补脾肾;肝阳上亢者,则应做到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痰湿中阻者,治疗方向为燥湿化痰;若患者已经出现了瘀血,则要通窍活血。
.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的典型病案(病案一)2011年10月25日昨天,曾经参加过行鹭人登山活动的队员:就中国(网名)和小猫莫莫(网名)在微博里讨论对中医的看法,就中国写到:“我认识一位'神医',十几年以来,他医治了我众多的疑难杂症。
直到有一次,他说研究一下以往病例,把对他们有效的中草药组合一下给你使用,我震惊了!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这不是小白鼠的待遇么?我深深地感到被不人道地对待了。
同时意识到我一直吃的是安慰剂,这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
”我不知道他写的这个“神医”是谁?但我知道,凡是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医生都不会自诩神医的,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
看了这帖和小猫莫莫对此帖的评论,我发现他们对中医的看法有一些偏见,主要是不了解中医疗法的缘故。
在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来,越来越觉得中医疗法的长处和特色,是不可磨灭的,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面对这两位厦门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我觉得很有必要和他们进行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误解、走出误区。
昨天答应小猫莫莫,有空写一些容易懂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为了更加贴切,把近年来厦门大学里有几位我的病人的典型案例整理出来,现就从这里说起:9月23日厦门大学一位在校生Fxiao(他小学和中学时曾是我的病人),带来一位主诉剧烈头痛、头晕的同班女生,请求我帮助治疗。
经过详细问诊、检查,诊断为:颈源性头痛、头晕,中医诊断:属于心脾气血两虚型。
时间:2011年9月23日;患者:Sjia,女,厦门大学某系,在校生;主诉:头痛7天,左太阳穴区有明显抽掣痛。
伴右侧耳鸣,头晕、欲呕;疲乏、体倦,出汗(汗后自觉体虚)、面色萎黄;经期有疲倦表现;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局部检查(略)。
患者曾于2011年9月14日扶送厦门大学医院住院治疗,9月17日出院诊断为:1、上呼吸道感染;2、CT检查示:颈曲僵直等。
(患者本人续诉:出院后,头仍痛,抬头眩晕,需躺下休息,身体乏力,易出虚汗,且右耳耳鸣,左侧头部有阵痛,不能长久的劳累,自觉体质虚弱,颈部很僵硬,不能对着电脑,近日基本上处于需要休息的状态)我的诊断、治疗方案如下:中医诊断:心脾气血两虚(气血不足,气血两虚型的颈性头痛、眩晕)治则:功能锻炼、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治疗:一、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 1、调整枕头高度:仰卧低位、侧卧加高尽量使头部保持与脊柱水平位;2、上机鼠标位置调整、上肢不应过于伸直;3、座椅高低定期调整;4、小哑铃锻炼;5、饮食调节、适当运动;6、定时如厕。
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校针灸推拿防治脑病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高恺屿(199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防治老年病。
E-mail:1050733813@qq com通信作者:石瑜(1963-),女,苗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防治老年病。
E-mail:1507302813@qq com颈性眩晕中医治疗概况高恺屿 卓佳兵 石 瑜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 颈性眩晕病因较为复杂,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多样且临床疗效较好。
文章以文献为基础,探讨颈性眩晕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可行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颈性眩晕;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5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3-0073-04GeneralSituationofCervicalVertigo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AOKaiyu ZHUOJiabing SHIYu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K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2.Theetiologyofcervicalvertigoiscomplicated,andthemethodsoftreatingcervicalvertigo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revariousandtheclinicaleffectisgood.Basedontheliterature,thispaperdiscusses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cervi calvertigoinChinesemedicine,andanalyzestheeffectivenessandfeasibilityofdifferentmethodssuchasChinesemedicine,acupunc tureandmoxibustion,andmassageinthetreatmentofcervicalvertigo,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linicaltreatmentofthisdis ease.Keywords:CervicalVertigo;ChineseMedicineTreatment;Review 颈性眩晕是由于一切外源性或内源性原因造成的颈椎退变、软组织劳损、外伤、颈椎小关节错位等多种因素引起椎动脉受压、过度扭曲或者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造成的过性缺血所引起一组症候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