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 格式:pdf
- 大小:923.62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诊疗指南一、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标准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NCCN2011将白血病复发定义为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重新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原始细胞>0.050(除外其他原因如巩固化疗后骨髓重建等)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I。
诊断标准:①标准方案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获CR;②第1次CR后6个月内复发者;③第1次CR后6个月后复发、经原方案再诱导化疗失败者;④2次或2次以上复发者;⑤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
二、难治复发AML治疗策略难治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
白血病细胞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化疗前即存在)和继发耐药(反复化疗诱导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1.使用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2.中、大剂世的阿糖胞苷(Am-C)组成的联合方案;3.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4.使用耐药逆转剂;5.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生物治疗等。
三、难治复发AML治疗方案1.使用与原方案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化疗方案或加大药物剂量。
如将柔红霉素(DNR)换为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克拉霉素(Acla)或米托蒽醌(Mitox),或加用原治疗方案中未用过的药物如高三尖杉酯碱(HHT)、氟达拉滨(Flu)、足叶乙甙(Vpl6)、吖啶类(AMSA)或联合应用三种化疗药物等。
2.中、大剂鼍Ara-C并联合一线药物或新药。
利用其不同作用机制协同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3.预激方案:改变治疗策略,利用G-CSF使处于G0/G1期的细胞进入增殖期,有利于化疗药物将其杀灭。
4.选择化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以及早、晚期(6个月以内或以上)复发等因素。
(1)年龄<60岁:考虑用①FLAG方案;②中、大剂量Ara.C联合IDA/Mitox/Acla/Vpi6;③HHT+Ara—C+蒽环类药物;④预激方案;⑤新药试验。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初步应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除高强度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外,治疗手段十分有限。
此类患者对常规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率显著降低,强烈诱导化疗患者早期病死率相当高,而小剂量化疗疗效差,患者生存期短。
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的初步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2治疗方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20mg/m2,qd×5d,维持1h以上。
阿克拉霉素10mg,qd×7d,阿糖胞苷10/m2,q12h×14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qd×14d。
1.3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定义:anc≥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5%。
部分缓解(pr)定义:骨髓中原始细胞为5%,外周血标准同cr。
未缓解(nr)定义:骨髓中原始细胞≥20%。
1.4不良反应评价按who急性及亚急性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判定不良反应。
2结果接受一疗程地西他滨联合cag化疗后,行骨髓穿刺术,结果cr3例(42.8%),pr(28.5%),or为71.4%。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
ⅳ度血液学不良反应71.4%(5/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低值的中位值为0.54(0.03~2.32)×109/l,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最低值的中位值为8(4~37)×109/l,ⅲ-ⅳ级感染发生率5例,ⅱ度胃肠道毒副作用1例,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
早期死亡1例,死因为疾病进展至终末期。
3讨论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正常的修饰方式,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和胚胎发育中呈现表观遗传改变[1-3]。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 年修订)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11) : 866-87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 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 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详见诊断标准] ,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1,2] 对于临床疑似MM 的患者,针对MM 疾病要完成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 的指南[3],诊断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表3。
三、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 型、IgA 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进一步可根据轻链类型分为K型和入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 分期体系[4] 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5]进行分期(表4,表5)。
鉴别诊断MM 需与可出现M 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冒烟型WM 及IgM 型MGUS、AL 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 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6] ,骨损害需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1), 24-33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1004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杨明婷*,何丽娟,张秋蓉,李永萍#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云南大理收稿日期:2020年12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19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8日摘要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仍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者预后极差,传统的挽救性化疗缓解率较低,并且患者因为原发耐药、药物累积的毒性作用、脏器功能衰退、干细胞储备功能低、家庭经济等诸多因素,常常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
随着对白血病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与AML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基因、受体、抗原、细胞内关键物质等相继被发现,使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
目前针对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传统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本人针对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Relapsed/Refractory AcuteMyeloid LeukemiaMingting Yang*, Lijuan He, Qiurong Zhang, Yongping Li#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Received: Dec. 6th, 2020; accepted: Dec. 19th, 2020; published: Jan. 8th, 2021AbstractThe treatment of adult 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ill faces great difficulties, *第一作者。
改良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观察钱娟;施文瑜;张亚平;杨力;刘红【摘要】目的:观察改良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3例复发、难治AML患者采用改良CLAG方案治疗,克拉屈滨10mg·d-1,d1~d3;阿糖胞苷1~2 g·m-2·d-1,d1~d5,根据患者白细胞及骨髓增生程度决定G-CSF的使用,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1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8例(61.5%),部分缓解1例(7.7%),未缓解4例(30.8%),总有效率69.2%.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其次是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和皮疹,程度较轻,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C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轻,可用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7(031)006【总页数】3页(P527-529)【关键词】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克拉屈滨;阿糖胞苷【作者】钱娟;施文瑜;张亚平;杨力;刘红【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近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有:依据遗传学预后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诱导、巩固方案的应用,异基因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选择等。
然而仍然有20%~30%年轻患者、40%~50%的老年患者缓解后复发。
20%~40%患者经标准诱导方案后难以缓解,这类难治性AML再诱导缓解率低,生存期短,预后极差,生存率一般不超过30%[1-2]。
CLAG方案作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线挽救治疗方案,虽然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也大。
克拉屈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克拉屈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
方法对使用含克拉屈滨方案诊治的10例难治复发 AML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克拉屈滨剂量是每天 5 mg/m 2,连用 5 d。
记录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表现的不适反应。
结果在10例难治复发 AML 患者当中,70%表现为完全缓解,20%表现为部分缓解,10%表现为无效。
结论:使用含有克拉屈滨的方案治疗难治复发 AML 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有一定耐受性,有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克拉屈滨;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多发生在成人当中。
现在,尚且缺乏应用于难治复发 AML 治疗的统一标准性方案。
克拉屈滨属于核苷类似物,可以高效率转运通过细胞而不被腺苷脱氨酶灭活,可以引起DNA广泛性的损坏,均能杀伤处于增殖期和非增殖期的细胞[2]。
我们就10 例使用克拉屈滨治疗的难治复发 AML 患者展开记录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血液科2016年1 月至 2017 年8月使用含克拉屈滨方案进行治疗的10例难治复发 AML 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早期复发3例,原发耐药3例,晚期复发4例。
中位年龄为 42.3±3.5岁(18~69 岁)。
全部患者经过免疫学、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确诊。
其中 M1 1例,M2 4 例,M4 2 例,M5 3 例。
随访至 2017年 12 月。
1.2 治疗方法CLAG 方案:第1天至第5天,克拉屈滨 5mg/m 2 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 5天,阿糖胞苷 1~2.5 g/m 2 静脉滴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 皮下注射。
DAC 方案:柔红霉素 60mg/m 2静脉滴注,第 1 天至第3天;克拉屈滨 5 mg/m 2 静脉滴注,第 1 天至第 5天;阿糖胞苷 200 mg/m 2 皮下注射,第 1 天至第 7天。
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摘要目的:观察CAG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
方法:7例难治性AML患者采用阿克拉霉素10mg/(m2·日)×8天;阿糖胞苷10mg/(m2·12小时)×14天,肌肉注射;G-CSF 300μg,皮下注射。
结果:CR率85%,总有效率100%。
结论: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疗效满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缓解率CAG方案骨髓抑制资料与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7例,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41(26~45)岁。
原发耐药3例(M4 1例,M5 2例),复发耐药4例(M0 1例,M2 1例,M5 2例)。
所有患者诱导阶段和复发阶段曾使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米托蒽醌、高三尖杉酯碱、足叶乙苷等。
CAG预激方案:阿克拉霉素10mg/(m2·日)×8天;阿糖胞苷10mg/(m2·12小时)×14天,肌肉注射;G-CSF 300μg,皮下注射,当WBC≥20×109/L时G-CSF暂时停用。
同时给予纠正贫血、输注机采血小板、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等支持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按国内的标准评定,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1]。
结果缓解情况:7例在CAG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有6例CR,1例PR,CR率85%,总有效率100%。
不良反应:化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常规指标下降。
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0×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1~17)天,BPC<20×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0~5)天。
输注红细胞悬液(MAP)中位数为4(1.5~12)U,输注新鲜血小板中位数20(0~40)U。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2017-04-14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2017一、初诊患者入院检查、诊断(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年龄•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 •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等)•有无髓外浸润[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皮肤浸润、髓系肉瘤](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学检测初级检查:PML-RARα、AML1-ETO、CBFβ-MYH11、MLL重排、BCR-ABL融合基因及C-Kit、FLT3-ITD、NPM1、CEBPA、TP53、RUNX1(AML1)、ASXL1基因突变,这些检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分型和危险度分组的基础。
次级检查:IDH1、IDH2、DNMT3a、TET2及RNA剪接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包括SF3B1、U2AF1、SRSF2、ZRSR2、EZH2、BCOR、STAG2),这些检查对于AML的预后判断及治疗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意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可以行HLA配型(三)诊断、分类AML的诊断标准参照WHO(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诊断AML的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下限为0.200。
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8;21)(q22;q22)、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以及t(15;17)(q22;q12)时,即使原始细胞<0.200,也应诊断为AML。
(四)预后和分层因素1.AML不良预后因素:•年龄≥60岁•此前有MDS或MPN病史•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高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合并CNSL•伴有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或分子遗传学标志•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2.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指标危险度分级:目前国内主要是根据初诊时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进行AML预后危险度判定[3,5,6,7]。
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李琳琳;张称心;张艳波;娜丽;曹丽霞【摘要】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A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外周血S期细胞百分比(SPF)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31%(61/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1%(32/8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HGB和PL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SPF、TK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PLT降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辅助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液学指标水平,降低外周血SPF、TK1水平,提高远期生存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9(019)007【总页数】4页(P843-845,848)【关键词】地西他滨;急性髓系白血病;MAC方案;SPF;TK1【作者】李琳琳;张称心;张艳波;娜丽;曹丽霞【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由骨髓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导致的高度侵袭性和增殖性的血液疾病,病理特征为细胞恶性增殖分化和造血系统异常[1]。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年3月第38卷第3期Chin J Hematol ,March 2017,Vol.38,No.3·183·
∙标准与讨论∙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3.00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2A505);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2011R50015)
通信作者:金洁,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Email :zjuhematology@ ;马军,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Email :majun0322@
Th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relapse /refractory )in China (2017)Leukemia &Lymphoma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Jin Jie,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0,China,Email:zjuhematology@;Ma Jun,Harbin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Harbin 150010,China,Email:majun0322@
一、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诊断标准
1.复发性AML 诊断标准:完全缓解(CR )后外周血再次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0.050(除外巩固化疗后骨髓再生等其他原因)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L 诊断标准:经过标准方案治疗2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CR 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12个月内复发者;12个月后复发但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2次或多次复发者;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者。
二、复发、难治性AML 治疗策略总体而言,复发、难治性AML 使用目前治疗方案的预后仍较差。
难治性AML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白血病细胞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化疗前即存在)和继发耐药(反复化疗诱导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包括:①使用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②中、大剂量的阿
糖胞苷(Ara-C )组成的联合方案;③造血干细胞移
植(HSCT );④使用耐药逆转剂;⑤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生物治疗等。
对于复发的年轻AML 患者(年龄≤60岁),欧洲白血病网(ELN )推出根据患者年龄、缓解至复发的时间、细胞遗传学以及是否接受过HSCT 进行预后评估,可供临床参考(表1)。
表1
年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预后评估
组别低危(占9%)中危(占25%)高危(占66%)
分数0~67~910~14
1年总生存率(%)704916
5年总生存率(%)46184
注:评估适用于15~60岁的复发的AML (除外M 3)患者,分数计算依据如下:缓解至复发时间:>18个月0分;7~18个月3分;≤6个月5分。
初发时细胞遗传学:inv (16)或t (16;16)0分;t (8;21)3分;其他5分。
是否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否0分;是2分。
复发时年龄:≤35岁0分;36~45岁1分;>45岁2分。
根据累加分数将复发患者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可作为临床参考
三、复发、难治性AML 治疗选择
在化疗方案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改变、复发时间、患者个体因素(如年龄、体能状况、合并症、早期治疗方案)等因素,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
另外,建议完善分子表达谱的检测(包括FLT3突变)以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临床试验。
1.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要按照年龄来分层:(1)年龄<60岁:早期复发者(≤12个月)建议①临床试验(强烈推荐);②挽救化疗,继之HLA 配型相合同胞或无关供者或单倍体HSCT ,具体参考中国HSCT 专家共识。
晚期复发者(>12个月)建议①临床试验(强烈推荐);②挽救化疗,继之相合同胞或无关供者、单倍体HSCT ,具体参考中国HSCT 专家共识;③重复初始有效的诱导化疗方案(如达到再次缓解,考虑进行异基因HSCT )。
·184·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年3月第38卷第3期Chin J Hematol,March2017,Vol.38,No.3
(2)年龄≥60岁:早期复发者建议①临床试验(强烈推荐);②最佳支持治疗;③挽救化疗,体能状况佳者继之相合同胞或无关供者HSCT,具体参考中国HSCT专家共识。
晚期复发者建议①临床试验(强烈推荐);②重复初始有效的诱导化疗方案;
③挽救化疗,继之相合同胞或无关供者HSCT,具体参考中国HSCT专家共识;④最佳支持治疗(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意进一步强烈治疗的患者)。
2.常见的复发难治化疗方案:
分为强烈化疗方案和非强烈化疗方案,强烈化疗方案以包含嘌呤类似物(如氟达拉滨、克拉屈滨)的方案为主,这些方案在很多临床试验中的缓解率达30%~45%,中位生存期8~9个月。
(1)一般情况好、耐受性好的患者可选择以下强烈化疗方案:
①CLAG±M/I方案:克拉屈滨5mg/m2,第1~5天;Ara-C1~2g/m2,第1~5天,静脉滴注3h;G-CSF 300μg/m2,第0~5天;加或不加米托蒽醌(Mitox)10mg/m2,第1~3天[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12mg/m2,第1~3天]。
②大剂量Ara-C(如果既往未使用过)加或不加蒽环类药物:Ara-C1~3g/m2,每12h1次,第1、3、5、7天;柔红霉素(DNR)45mg/m2或IDA10mg/m2,第2、4、6天或Mitox或依托泊苷(Vp16)。
或Ara-C 3g/m2,每12h1次,第1~6天。
③FLAG方案加或不加IDA。
FLAG方案:氟达拉滨(Flu)30mg/m2,第1~5天;Ara-C1~2g/m2,Flu用后4h使用,第1~5天,静脉滴注3h;G-CSF 300μg/m2,第0~5天。
④MEA或EA方案:Mitox10mg/m2,第1~5天;Vp16100mg/m2,第1~5天;Ara-C100~150mg/m2,第1~7天。
⑤CAG预激方案:G-CSF150μg/m2,每12h 1次,第0~14天;阿克拉霉素(Acla)20mg/d,第1~4天;Ara-C20mg/m2,分2次皮下注射,第1~14天。
⑥HAA(或HAD)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T)2mg/m2,第1~7天(或HHT2mg/m2,每日2次,第1~3天);Ara-C100~200mg/m2,第1~7天;Acla 20mg/d,第1~7天(或DNR40mg/m2,第1~7天)。
(2)对于耐受较差的患者,可选择以下非强烈化疗方案:
①低剂量Ara-C:Ara-C10mg/m2,皮下注射,每12h1次,第1~14天。
②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阿扎胞苷):地西他滨20mg/m2,第1~5天,28d为1个周期,直至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或严重不良反应。
阿扎胞苷75mg/m2,第1~7天,28d为1个周期,直至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或严重不良反应。
③对于伴FLT3突变的患者可采用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联合索拉菲尼治疗。
(3)HSCT:HSCT可作为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CR2后的挽救治疗,具体参考中国HSCT专家共识。
(4)Ⅲ期临床研究药物:目前已发表的应用于复发、难治性AML的Ⅲ期临床研究药物主要包括laromustine、clofarabine、elacytarabine、vosaroxin等,其治疗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说明。
(执笔:张仪)参加指南讨论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王建祥、肖志坚、秘营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李军民、赵维莅);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健民);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江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邹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陈苏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医院(王椿);广东省人民医院(杜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罗建民);河南省肿瘤医院(宋永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广森);解放军总医院(于力、刘代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任汉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季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梁英民);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陈协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国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芳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安徽省立医院(孙自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山东省立医院(王欣);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赖永榕)
(收稿日期:2017-01-12)
(本文编辑:王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