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机化性肺炎的个人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9
机化性肺炎的诊治进展一、概述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指肺泡和肺泡管中存在肉芽组织栓的一组疾病,由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基质、胶原组成,肉芽组织栓可以延伸至细支气管。
OP是损伤后肺组织修复的一种模式。
OP是少见病,回顾性研究发现,OP的发病率为1.97~7/10万。
OP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医学文献中,详细的组织病理学描述见于20世纪初。
作为一种临床疾病,Davison在1983首次描述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随后Epler 等在1985年定义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并且都强调了特发性和对激素敏感的特点。
2002年,ATS/ERS建议使用COP而不是BOOP,并且在2013年更新时仍保持了这一命名方法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OP根据病因分为COP和继发性机化性肺炎,COP没有明确的病因,SOP继发于已知原因,包括:①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等;②药物:如胺碘酮、呋喃妥因、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③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⑤器官移植:肺、肝、骨髓移植;⑥放射性损伤;⑦免疫缺陷;⑧与其他肺间质疾病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过敏性肺泡炎、弥漫性肺损伤;⑨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⑨其他:如吸入性肺损伤、气道阻塞等。
2. 发病机制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血浆凝血蛋白进入肺泡腔内,使凝血和纤溶过程失衡,导致纤维蛋白沉积;而成纤维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肺泡内增殖、活化,大多数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产生结缔基质蛋白,形成成熟的纤维性肺泡内肉芽组织。
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1. 临床症状OP患者通常无特异的临床特征。
也正是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OP通常会延迟6~10周诊断。
干咳、流感样表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此外还包括发热、疲劳和体重减轻,咯血极为罕见。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下载放射沙龙APP观看【视频教学】【病例介绍】男,29岁,一月前开始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患者既往有接受过腹膜透析治疗其晚期肾病病史。
第一次胸片:第一次CT:两周后CT:高剂量类固醇治疗三周后:(第一次胸片示两肺中野及右肺下野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
胸部CT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以及实变影,同时伴有小叶间隔的增厚。
其中有些病灶部分表现为“铺路石征”。
两周后CT随访显示这些病灶的密度和范围都增大。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活检下,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结果为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上述病变经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三周后明显改善。
)PS:铺路石征(Crazy-paving appearance):系磨玻璃影的背景下同时伴有网格状或细网格状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
【讨论】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是近年来大量研究提出的新概念,其组织学以形成气腔内纤维素球为主要特征,并存在于多种肺损伤中,很容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
临床中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属于一种急性肺损伤现象,病理研究显示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有肺泡腔内纤维素等沉积,还有机化的疏松结缔组织,不存在弥漫性肺泡损伤,通过对典型肺泡进行研究,显示其肺泡内有透明膜形成,没有较明显的嗜酸细胞浸润,且没有形成肉芽肿。
【临床、影像及病理改变】临床通过对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发病年龄进行调查,显示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婴儿、老年人均可能患有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很多患者起病较急。
在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对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患者而言,其会很快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而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于亚急性患者,其病程较长。
【影像】大量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显示已经累及双肺,并存在弥漫浸润性病变,双肺还表现出弥漫斑片状实变阴影改变,一般双侧肺底比较多见,部分患者出现单侧结节状实变阴影,很容易将其与结核、肿瘤等混淆。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机化性肺炎是一组以由肉芽组织在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腔内填充、延伸为病理特征的疾病,肉芽组织多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将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包埋构成,伴有轻度间质性慢性炎症。
按发病原因分为隐源性OP和继发性OP。
CO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OP,是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由各种不明损伤的肺部反应引起。
COP的确切流行病学数据尚不清楚,报道的年新发病例发生率为1.1/100 000。
COP的发病与吸烟无关,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大多数患者处于50~60岁年龄段,青少年病例很少。
本文整理了COP的具体临床表现和评估诊断要点,以飨读者。
临床表现COP通常为亚急性发病,常在诊断前2-3个月首次出现流感样症状如低热、咳嗽(通常干咳或伴少量痰)、运动耐量降低、虚弱、体重减轻、胸痛和盗汗。
少数病例出现咯血(< 5%)或气胸。
非典型症状可能导致1-5个月的诊断延迟。
多数COP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局限性的爆裂音,肺实变区可闻及湿啰音,一般无杵状指。
少数COP患者查体结果正常。
检查评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约40%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淋巴细胞增高。
OP可能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个月或几年发作。
因此,应进行相关适当的血清学诊断,以评估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抗拓扑异构酶抗体(抗SCl-70)、抗Jo-1抗体、抗Ro52抗体、抗dsDNA抗体和其他因素。
影像学检查OP患者的常规胸片通常显示双侧肺外周混浊,肺容量正常。
较少出现弥漫性病变,表现为斑点状影和结节、单发结节或肿块样病变;通常局限于中下肺野,但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上肺野也有类似病变。
X线检查O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HRCT是评估OP的重要检查,通常显示周围和多灶性实变,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
此外,双肺周围可能存在斑片状实变、结节影、磨玻璃影、小叶周围浸润、支气管壁增厚和网状纤维化改变。
磨玻璃影周围有实性密度的线状影形状如新月形或环状影称为“环礁征”,其在COP患者中的发现率为19%,该影像学表现在O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第1篇作为一名母亲,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孩肺炎的严重性和对家庭的影响。
那段时间,我经历了焦虑、疲惫和无奈,但也学会了成长和坚强。
以下是我对小孩肺炎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肺炎的突然来袭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回家的时候,孩子突然开始咳嗽。
起初,我以为只是简单的感冒,没有太在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咳嗽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焦虑与恐慌看到孩子病情的恶化,我顿时感到一阵恐慌。
我急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经过医生的诊断,孩子被确诊为肺炎。
那一刻,我仿佛天塌了一般,泪水夺眶而出。
我担心孩子的病情,害怕他会有生命危险,同时也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三、治疗过程中的艰辛肺炎的治疗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
孩子需要接受抗生素、退烧药等药物治疗,同时还要进行吸氧、雾化等辅助治疗。
那段时间,我每天陪在孩子身边,寸步不离。
看着他忍受着痛苦,我内心无比煎熬。
每当孩子咳嗽时,我都会紧紧握住他的手,给他安慰和力量。
在治疗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孩子对药物的反应较大,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次,由于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难,孩子需要频繁吸氧,这让他感到十分不适。
此外,孩子的饮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不愿意吃饭,导致营养不良。
四、家人的支持与关爱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家人的支持与关爱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我的丈夫始终陪在孩子身边,安慰他、鼓励他。
我的父母也特意从老家赶来,帮我照顾孩子。
亲朋好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我提供各种帮助。
五、肺炎带来的启示通过这次肺炎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都是提高孩子免疫力、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张嵩讲堂机化性肺炎浅析病例简介病例:女,32 岁。
查体发现右肺下叶病变。
胸部CT(2017-04-28):右肺下叶结节影,晕征明显(图1-6)。
诊断:肺隐球菌病诊断依据:病人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送检肺组织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伴较多量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水肿,肺泡腔内较多量水肿样纤维素样渗出并机化物形成,少量红细胞外渗,形态学呈机化性肺炎改变(图 7)。
穿刺液培养:新生隐球菌(+++)(图 8)。
予氟康唑治疗3 月后(2017-07-17),病变明显吸收(图9-10)。
分析: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organization)。
机化往往以成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无论病变是局灶性还是弥漫性,都是肺损伤常见的反应,是肺泡空气-血流组织屏障受损的结果。
损伤后的肺修复是一把双刃剑,病变可能吸收并恢复正常的肺结构,或者进展到不可逆纤维化伴肺泡结构完全破坏,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的损伤,在大部分严重的损伤可表现为肺泡壁胶原和弹性支架的塌陷。
损伤的共同结果是,富含蛋白质的渗出物从屏障漏入肺泡间隙,并且与间质中成纤维细胞的迁移、部分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的分化以及形成机化的成纤维组织。
肺泡上皮和内皮基底膜的完整性是决定肺损伤是恢复正常还是被纤维组织所替代的关键因素。
如果去除损伤的刺激并且基底膜完整,则发生再上皮化和再内皮化,腔内成纤维细胞可被重塑为肺间质或被纤溶系统移除,并且重建正常肺泡结构。
如果损伤持续存在且基底膜的完整性丧失,则肺泡塌陷,基底膜融合,成纤维细胞持续激活,最终进展为不可逆纤维化。
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指肺部的炎症由于多种原因未得到彻底治疗,而导致病变不吸收或吸收延迟,是多原因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后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
OP 是一种肺组织修复过程,可能与间质性炎症浸润有关,这就是为什么OP 被归类为间质性肺病的原因。
第1篇自小以来,我就深知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直到亲身经历了一场儿童肺炎的折磨,我才深刻体会到健康对于孩子成长的珍贵。
在这场与病魔抗争的历程中,我收获了成长,也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
以下是我对儿童肺炎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关爱孩子的健康,从点滴做起儿童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因肺炎而住院治疗。
回顾自己得病的经历,我深感关爱孩子的健康,要从点滴做起。
首先,要关注孩子的饮食。
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增强免疫力。
在我得病期间,家人对我进行了精细的饮食调理,使我逐渐恢复了体力。
其次,要关注孩子的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中用品,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等有害物质。
在我得病期间,家人对我居住的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消毒,使我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再次,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在我得病前,家人并未发现我有明显的病症,因此,及时就医成为了治疗肺炎的关键。
二、战胜病魔,培养坚强意志儿童肺炎的治疗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
在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战胜病魔的艰辛,也培养了自己的坚强意志。
首先,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在我得病初期,我曾一度感到恐惧和无助。
但在家人的鼓励和关爱下,我逐渐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念。
这种信念成为了我战胜病魔的动力。
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
面对病痛,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在我得病期间,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这种心态使我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再次,要有坚强的意志。
治疗肺炎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从未放弃。
在病榻上,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受痛苦。
这种坚强的意志使我最终战胜了病魔。
三、珍惜健康,关爱他人经过这场病痛的折磨,我更加珍惜健康。
以下是我对珍惜健康和关爱他人的感悟:首先,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临床肺科杂志2021年2月第26卷第2期317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l例报道许晓光饶会林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a fidVnous and oryanizing pneumonia,AFOP)是一种罕见的肺间质性疾病,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肺泡腔内纤维沉积并形成均质的嗜酸性纤维素球,同时存在机化性肺炎改变,与已知的间质性肺炎病理类型不同”。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胸闷、气喘1月”入院。
既往2年前有“胃溃疡致消化道出血”病史$平素无咳嗽气喘等病史$1月前出现胸闷气喘,伴发热,体温最高39.2C,心电图示V1干3异常Q波、STN改变,当地医院拟“冠心病”予以扩管、抗凝、抗感染等治疗,未再发热,胸闷气喘无明显好转,监测血糖多次偏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
胸部CT示:两肺多发网格状、斑片状、云絮状密度增高影$入我科后查体:神清,体温36.4C,脉搏11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8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11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dol:10-3969/j.ion.1009-6663.2021-02-035作者单位:230000安徽合肥,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四科通信作者:饶会林E-mail:415919161@logic reactions and red cell destruction-J.-Ann Intev Med,1968, 68(1):176—187-10.DE VRILSE A S,ROBBRECHT D L,VANHOLDER R C,et al.RifampOO-assocOod acute renal fafuo:paOophysiologic,immu-mTogic,and Tinical features-J.-Am J Kidney Dis,1998,31(1): 108-115--11.SPURLOCK N K,PRITTIE J E.A eeeoew oecu e ntondocatoons, advece effects,and administr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J..J Vet Emery CCt Care,2011,21(5):471-483.-12.FLORES G,CUNNINGHAM-RUNDLES C,NEWLAND AC,et ai.EVicacy of 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 b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实验室检查:WBC13.02x109//,NEUT% 62.8%,E0#1.55x109//,E0%11.9%,RBC 4.4 x1012//,HGB123g/L,PLT568x109//,CRP 40.26mg/B,总IGE448.70ID/mL,BNP1621pg/ mL,血气分析:PH7.453,PCO232.8mmHg,P0274 mmHg,SaO295.20%,氧合指数352.38mmHg%, PCT、血凝、G试验、GM试验、肿瘤标志物、抗核抗体谱、类风湿组合、血清结核抗体、痰查抗酸杆菌、PPD 试验、痰细菌、真菌培养未见异常。
肺炎后心得体会7篇肺炎后心得体会篇1在黑暗的背后,总有一丝黎明的光。
我相信抗击肺炎疫情黎明就在不远处。
题记今天肺炎确诊人数为77041,累计为2445累计治愈人数为22936这是父亲在用他那浑厚的声音,宣读着这惨痛的事实。
每天早晨不管是家中哪位成员,拿上手机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样,每天收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况,几乎成为了我们家人的习惯。
那日渐增多的数字,如一记重锤砸在我的心上,整个国家都似乎因为这种小小的病毒从光明进入了黑暗,整天窝在家中也成为了每位公民的法律义务。
清晨,那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打在脸上暖暖的,钟南山,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全国响彻。
它就如那一缕阳光般闪耀,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了希望与光明。
他是之前非典抗击的领头人,也是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击领头人。
他在发现疫情后立刻响应号召,加入了抗击疫情的队伍中。
不仅是他还有千千万万位像他一样,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
那些白衣天使们,主动请缨来到抗击疫情的前线,为那些病患们治疗,为中国的黎明到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些人民警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未离去,为中国黎明的到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些普通老百姓们,主动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物资,也都在为新冠状病毒的疫情控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千千万万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为抗击情做出贡献。
在这黑暗的背后,总有一丝黎明的光。
我相信抗击疫情黎明就在不远处!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努力学习罢了,只有努力充实自己罢了,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未来为中国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罢了。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能帮到的很少,但我相信在这之后,我们新一代的中国公民,将也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黎明就在不远处,中国加油!肺炎后心得体会篇2支持防疫,从我做起,我们一定少出门、勤洗手,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也不喜欢戴口罩,但是为了自己、家人、大家的安全,如果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不给医生添乱。
无数的医生叔叔、阿姨勇敢地与病毒作斗争,看见白衣天使那么忙,他们穿着防护服,也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直到下班为止,我真的很心疼他们。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防控与落实措施的读后感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neumonia infection related to ventilato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has gained particular attention during the current global health crisis.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防控是当前全球卫生危机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As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I have witnessed the challenges and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neumonia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using ventilators.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目睹了在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实施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肺炎感染所涉及的挑战和复杂性。
From a clinical perspective, the use of ventilator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patients developing pneumonia. 临床上,使用呼吸机可以显著增加患者患上肺炎的风险。
This i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compromised immunity, prolonged intuba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colonization of pathogens with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这是由于一些因素,如免疫力受损、长时间插管以及潜在的病原体在呼吸系统内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