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

On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

Huang Xiao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Ganzhou, 341000) Abstract:Lu Xun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riter, thinker and outsta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hina.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ough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translation history for propos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ments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 on translation, which almost coveredevery aspect of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so on.This article applies Polysystem Theory to study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Lu Xun’s translation.

Keywords: Lu Xun;translation though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Polysystem Theory

引言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战斗的一生。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相关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收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

(Itammar Even-Zohar/X南峰,2002:19-25)后来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把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一起看,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又相互交叉而且相互依存。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其中包括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等一系列相互之间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位置不是固定的,处于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经常在进行转变。

佐哈尔概括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1.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即某种文学还“幼嫩”,尚处于创立阶段;2.当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弱小”,或两种情形皆有;3.在一种文学中出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在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影响着翻译的策略。当翻译文学处于一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译者更倾向采取异化的翻译,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在文学多元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也更倾向于采取归化手段,追求译文的可接受性。(Itammar Even-Zohar/谢天振、江帆译,2008:218-226)

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由于中国传统的译学研究更多地注重个人经验,大多是用具体作品或者某个译者的翻译活动来论及,从而缺少较为宏观的理论建树。“很少从局部上升到全部,从个性上升到共性,很难通过对比、验证假设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廖七一,2001:389)相对于早期译学研究注重翻译过程的理论阐发,关系个别文本是否成功的历时评价(以译本本身的纯文学性为出发点)等特点,它从共时视角出发,同时考虑宿语文化(以译本在该文化中的功能为出发点)和历史语境这两个方面。他们抛弃“规定模式”,着力描写翻译的多维过程,同时也对历史的文化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他们摒弃了基于深层结构的某些语法、主题类型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语言学特征,却代之以现代译学理论的“系统变化观”,因而彻底瓦解了早期译学研究某些静止机械的观念。这种变革所带来的便是描写对象的改变,单一文本的传译从此再也不是译学的描写对象,取而代之的是翻译生产抑或整个文学系统内部的历史流变。(朱安博,2009:38-39)

佐哈尔把视角从某个翻译对象纳入到整个文化、语言文学和社会的X畴,从动态的角度和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翻译,不仅提高了翻译研究的理论性,而且提高了翻译研究的科学性。X南峰曾说“多元系统理论对历史和文化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X围,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向导,提高了它的理论性和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