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版)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41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肝胆胰外科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腹部疾病,包括肝癌、胆囊炎、胰腺炎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成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术后康复周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仍困扰着患者和医生。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旨在基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现状,提供加速康复专家共识,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
常规检查: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健康饮食:术前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以减轻肝脏、胆囊、胰腺的负担。
适当运动:术前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术中保温: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体温稳定,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出血:术中严格控制出血,减少输血量,有利于术后康复。
引流:术后合理放置引流管,防止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运动: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调节:术后应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恢复到正常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减轻消化负担。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是一个多环节、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协作。
通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康复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胰外科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加速康复外科将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我们将不断优化加速康复路径,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
希望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和支持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为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腹腔镜肝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RAS )是通过采用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在治疗病人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1 ]o自1997年丹麦外科医师Kehlet首次提出ERAS理念以来,ERAS 理念逐渐应用于外科各个领域,包括胃肠外科、妇产科、泌尿科、骨科、心胸外科等[2-5]o ERAS理念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ERAS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中心将ERAS 理念引入肝脏外科。
2016年国际ERAS协会发布了肝脏手术的ERAS指南z进一步推动了ERAS在肝脏外科的发展[6 ]。
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肝脏外科中的一种特殊术式,与传统开腹肝脏切除术相比,存在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特殊的手术风险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因此需要建立腹腔镜肝切除术特有的ERAS方案来规范围手术期的管理。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根据现有的国内外临床硏究及经验,结合各大型中心以及国际ERAS 协会的加速康复外科指南,制定《腹腔镜肝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
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本共识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按照GRADE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高、中、低、极低4级,推荐等级分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2级[7 ]。
2.1 严格掌握腹腔镜肝切除术适应证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这与ERAS理念相符合。
但是,腹腔镜肝切除术复杂程度较高、风险较大,因此为安全地实施手术以及ERAS方案,必须严格遵守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根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学组制定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操作指南推荐,适应证包括:肝脏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増生、腺瘤以及肝内胆管结石等;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用于肝脏移植的活体供肝切除。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其目的为快速康复。
ERAS 通过减轻术后应反应、合理管理疼痛、早期恢复饮食和早期活动等措施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 年1 月第15 卷第1 期发表了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文中要点如下。
证据和推荐等级本共识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按照GRADE 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高、中、低、极低4级,推荐等级分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两级。
术前推荐:1. 患者应接受常规的术前宣传教育和咨询解答,且宣传教育应贯穿围术期的整个过程直至患者出院(证据等级: 低; 推荐等级: 强烈推荐)。
2. 术前不必进行常规行肠道准备(证据等级: 低; 推荐等级: 强烈推荐)。
3. 术前应禁食6 h、禁水和清流质食物2 h(证据等级: 高; 推荐等级: 强烈推荐)。
4. 术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筛查,针对营养风险评分≥ 3 分的患者可行营养支持治疗,首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证据等级:低;推荐等级:一般性推荐)。
5. 术前不必常规应用抗焦虑药物(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一般性推荐)。
6. 术前常规预防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证据等级:高;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术中推荐:1. 术中应积极预防低体温:每30 min 监测并记录体温;采取必要措施维持体温≥ 36℃(证据等级:高;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 手术入路和切口的选择以能良好显露手术野和便于精确完成手术操作为准(证据等级:极低;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肝胆外科手术酌情放置手术区引流管,胰腺手术常需放置引流管(证据等级:高;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术后推荐:1. 术后采用预防、按时、多模式镇痛方法(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 术后酌情使用药物调控炎症反应(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023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申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无公认高效预防HCC术后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方案。
以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系统抗肿瘤治疗和局部治疗单独或联合应用的辅助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反复修订,最终形成《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旨在梳理HCC术后辅助治疗相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为临床医师开展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提高HCC患者术后生存获益。
关键词肝细胞癌;专家共识;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系统性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抗病毒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简称肝癌,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可高达70%,这与术前已经存在微小播散灶或多中心发生再关[ 1 1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目前尚无公认高效预防肝癌复发转移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1顶在全国多家综合医院、肿瘤专科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外科医师中开展的《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调研》项目提示:87.7%及85.5%的医师分别将肝癌指南和专家共识作为权威的||笛床治疗标准以获取术后辅助相关知识,并且81.8%的医师建议在肝癌指南和专家共识中补充最新循证研究结果,35.0%的医师建议完善和统一临床诊疗路径[21因此,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成立了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并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3 ]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经验,借助《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调研》的项目成果,经过多次讨论、反复修订,最终形成《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本共识),旨在为||备床医师开展术后辅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肝胆外科分论)随着精准理念及微创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理念及路径在肝胆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实践表明,肝胆外科围术期实施ERAS安全有效。
ERAS这一理念,促进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提高了肝胆手术的安全性,也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体验,康复质量和速度均具有显著提高。
本指南所涉及的肝胆外科手术包括肝切除、胆道探查、胆肠吻合等术式,不包括肝移植术。
由于术式复杂多样本文以肝切除术的 ERAS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01术前宣教通过宣教提升患者和家属对肝胆外科加速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以获取其对围术期诊疗行为的配合鼓励参与,进而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围绕ERAS围术期措施从入院到出院每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全流程的宣教,建议把术前内容前移至患者在家等待床位期间。
通过实施运动和营养等预康复措施使身心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把术后康复内容延续到患者出院后能进行自我护理为止,提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02多学科评估包括营养评估、心理评估与预康复、虚弱状态评估等。
03专科评估ICG-R15≥14%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CTA和MRI等影像检查不仅可显示肝脏血管、胆管的分布和走向,也可评估肝脏体积。
标准肝脏体积(SLV)可通过患者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参数进行估算,进而准确计算肝实质切除率(剩余肝脏体积/SLV)。
●对于肝实质正常的患者,保留功能性肝脏体积应≥30% SLV。
●对于明显肝实质损伤患者(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保留功能性肝脏体积应≥40% SLV。
●对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基于门静脉栓塞术(PVE)或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的分期手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