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真理观平议
- 格式:pdf
- 大小:210.63 KB
- 文档页数:7
摘要:詹姆士的真理观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理是一种利益也是一种方法,它是服务于人的,它的思想是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点。
实用主义赋予真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但也有许多不足,值得我们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去推敲。
关键词: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浅析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范贻铭1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叫这两话是詹姆士对真理最总括性的总结,也是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句话。
实用主义理解下的真理,是对人所发展的事件过程有用,产生好的结果,能够满足人们当下的需求,或许还能带给人们利益。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观念,某些观念如果对我们当下有用,那它就是真理。
例如,我在西藏旅游,因为大客车抛锚,所以只能在公路上行走,已经临近傍晚,肚子很饿,这个时候,突然后面出现了光亮,一辆车行驶过来,我意识到如果我伸手能搭上这辆车,我就可以让车主捎我一程,带我去饭馆或是我现在想要去到的地方,而这里伸手顺利搭上这辆车,对于当时的我就是有用的,也就是有益于我的。
在这个例子中,我能搭上车是对我能找到饭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我当下的窘境,那这就是真理。
在实用主义中,真理就是有用的,对自己有益的,詹姆士的真理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1.1真理即利益真理是一种有用的观念,它的发展过程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甚至可以带给人们相应的利益或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基于这样的认识,詹姆士将“有用”"利益”作为评价真理的评判标准。
比如此时此刻的我正在写论文,所以假定这个物就是电脑,我用电脑去写论文,如果没有这个电脑我便无法写论文,所以完成这篇论文这台电脑也是有功劳的,电脑这个物帮助我完成了论文,甚至会给我带来利益,利益指假设为我在之后的论文发表中获奖,从而获得了名誉甚至金钱,那这个结果就给我带来了直观的利益。
用詹姆士对于真理的解释,那真理就是有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真理和利益的关系,所以说真理即利益。
1.2真理即方法詹姆士认为所谓真理就是一种方便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讨论起来都是毫无头绪争论不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各执一词,并且能自圆其说。
简析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真理观09398 赵卫丽摘要:对实用主义真理观从根本上讲是要否定的,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即是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武断,通过一系列理论上的推演过程,包含着一定的合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分析实用主义真理观要看到其不足指出和合理性。
关键词:实用主义真理观;不足;合理性一、实用主义真理观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没有对真理问题写过专门的著作,但是他在阐述自己的各种理论时,提到过真理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对真理进行了解读。
他认为真理就是能取得满意效果的信念,并且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将实用主义推广到中国的杜威认为真理是有效用的工具。
他将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成为“工具主义”,在杜威看来,观念的意义不是在于揭示事物固有的性质,而是提示怎样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认为真理就是有效用的假设。
杜威的工具主义真理观,强调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真理的效用,基本上延续了詹姆斯有关有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真理观,但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狭于詹姆斯。
詹姆斯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他的真理观立论角度与皮尔士和杜威的真理观有所不同,皮尔士注重以实际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杜威强调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真理的效用,而詹姆斯更注重概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个人的作用,提出“有用即是真理”的观点。
他认为“‘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詹姆斯认为,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利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一种观念是不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是看它是否具有效用。
他认为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不是一层不变的,真理始终是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作为三位经典实用主义者之一的詹姆斯在时间段上来说正好处在皮尔士和杜威之间,他继承了皮尔士关于真理的一些看法,对杜威的真理观也有一定影响。
可以说詹姆斯的真理观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真理观更具有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代表性。
真理的客观性与实用主义真理观
客观性与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促进学术思考的基础和重要原则,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在认识论中广为传播和改进。
客观性真理观是一种概念,强调理性思维坚持一种基本真理,认为这种基本真理不会随受证人和任何特定的人的影响而改变,它始终存在于现实的存在中。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判断源于个人的价值观和经验,它强调,重要的是实现一种有价值的真理,并取决于实际的用途和可行性,它拒绝僵化的真理,从而为实践创造了一个宽容的空间。
客观性真理观和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间存在着相互补
充和互联性。
首先,客观性真理观是一种根基性真理,激发了实用主义真理观辩证发展的动力,它为人们对存在的实际真理寻求引路,为人们继续寻求真理提供了一种理论的支撑,弥合了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差距。
其次,实用主义真理观扩展了客观性真理观的范围,它将证据和个人价值观納入真理确定中,辩证地概括了存在真理,它也为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学术引导建议。
可以说,客观性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真理观共同丰富了学术思维,并在回答“什
么是真理”的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促进了我们持续追求真理的思考,解决了客观性真理的僵化和实用主义真理的偏激特点,使得人们以健康合理的思路审视问题,探寻真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27期)29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其伦理向度|张甜甜ʌ摘要ɔ真理观是威廉㊃詹姆士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他从发生学的角度对真理的内涵及其特性进行了必要的澄清和修正,与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形成鲜明对比㊂在他看来,真理是观念与实在顺利合作的过程,有用性是真理的一个重要特征㊂这种真理观转换了真理探究的视角,具有重要的伦理意蕴㊂它内在地引发对人自身的价值思考,对 真 与 善 如何统一的反思以及对抽象理论与有活力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这彰显了其真理观的独特性㊂ʌ关键词ɔ真理观;实用主义;威廉㊃詹姆士;伦理学ʌ中图分类号ɔB712.44ʌ文献标识码ɔAʌ文章编号ɔ2096-1723(2020)03-0029-11ʌ作者简介ɔ张甜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㊁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威廉㊃詹姆士(W i l l i a m J a m e s,1842-1910)是古典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使实用主义真正地进入大众视野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哲学界的激烈讨论㊂但正如H.S.T h a y e r所言,詹姆士的真理观从来没有被完全阐明,也从来没有被陈述到使所有人满意㊂①他的真理观是对思想的特殊性以及赋予它们真理性的情况所作出的解释㊂真理不是一种完成了的学说,而是一种开放的活动;不是一个无条件承认的命题体系,而是观念与实在的合作过程㊂本文将通过与传统真理观相对比来阐释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并进一步讨论该真理观的伦理意蕴㊂一㊁道德的生活:詹姆士哲学的核心关怀詹姆士哲学思想的无体系性几乎是哲学界公认的事实,这与他的叙述风格㊁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㊂他一生中数次转变研究领域,其哲学思考的中心也随之改变㊂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詹姆士的哲学思考①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x x i x.30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27期)是杂乱无章的㊂韩宁在‘威廉㊃詹姆斯的宗教哲学:对话与反思“中指出: 宗教是詹姆斯全部理论学说的目的,其心理学和哲学体系最终都是为宗教服务㊂ ①笔者并不否认这种观点,詹姆士的确致力于寻求一种最丰富的㊁最具有启发意义的哲学,但笔者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 詹姆士的哲学思想是由一种深刻的道德关怀所驱使的㊂ ② 实用主义的道德意义在詹姆士著作的每一页都很明显㊂知识㊁信仰㊁适应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㊁人的气质及其所产生的哲学,都是从他对所有人类行为和经验的目的性和道德性的基本观点中得到承认和解释的㊂即使是最超然㊁最抽象的形而上学思辨也充满了道德和心理上的紧迫感㊂ ③笔者认为,詹姆士更加关心我们的现实生活㊂如何认识我们自己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过一种有意义(道德)的生活,才是他思考的最终目的㊂实用主义是詹姆士的哲学思考的整体态度,这种哲学态度体现在他对实践问题的关注中㊂实用主义者面向现实,面向未来,把实践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㊂他们 不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在理智的实践和不理智的实践之间做出选择㊂ ④如何更好地生活是所有实用主义者关心的问题,而这恰恰也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㊂作为一个科学家,詹姆士试图用科学的办法来解释世界,但他并不把科学探究的成果 理论 看作是我们的最终目的㊂在他看来,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与现实合作进而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用理论限定生活的可能性㊂詹姆士把理论与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认为哲学的思考必须在行动效果上体现出差别,行为才是 每一个健全哲学的目的和终点㊂ ⑤理论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㊁更富有成效地与自身㊁与他者㊁与世界和谐相处,不能帮助我们过一种道德的生活,那就是没有意义的㊂就此而言,主张詹姆士的全部哲学思考是为更好的生活服务这一观点是有依据的,他哲学思想的各个部分也都蕴含他对伦理的思考㊂对心理学的研究是詹姆士哲学工作的序幕⑥㊂詹姆士认为,注意力㊁习惯㊁本能以及情感作为一种生理状态,事实上是一种选择性的力量,在人们认识及把握伦理价值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认知是与人的兴趣及偏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㊂他指出: 没有兴趣,也就没有真理㊁道德或其他 ⑦㊂在彻底的经验主义中,詹姆士用 纯粹经验 来解释组成世界的基本质料,通过肯定经验关系的实在性消解了二元论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同时也肯定了道德认知与科学认知具有同样的客观性基础㊂詹姆士认为,宗教哲学是对人的宗教需求的回答㊂在他看来, 具体的伦理学之所以不能成为最终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们有赖于形而上学和神学的信仰 ⑧㊂总之,詹姆士的哲学思考关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试图给经验生活提供科学的解释,进而帮助我们创造更有意义的生活㊂但他从不认为这种科学的解释是完全中立的㊁客观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韩宁:‘威廉㊃詹姆斯的宗教哲学:对话与反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5页㊂R u t h A n n a P u t n a m,T h e c a m b r i d g e c o m p a n i o n t o W i l l i a m J a m e s,C a m b r i d g e: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997,p.8.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x x v.T o d d l e k a n,M a k i n g M o r a l i t y:P r a g m a t i s i t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E t h i c a l T h e o r y,N a s h v i l l e:V a n d e r b i l t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03,p.1.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W i l l t o B e l i e v e,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9,p.111.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P s y c h o l o g y,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81,p.l x i.B e r n a r d P.B r e n n a n,T h e E t h i c s o f W i l l i a m J a m e s,N e w Y o r k:B o o k m a n A s s o c i a t e s,1961,p.19.参见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W i l l t o B e l i e v e,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9,p.159.张甜甜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其伦理向度31当然也不会是一元的㊂他倡导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价值和意义, 不是在格言中,不是在信仰中,而是在积累的思想行动中,才有拯救㊂ ①在他看来,所有哲学反思最终必须落实到实践,道德的生活才能最终证实哲学反思的真理性㊂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一)发生学的真理观与传统理智主义者一样,詹姆士认为: 真是我们某些观念的一种特性㊂它指的是这些观念与实在的符合,正如 假 指的是观念与 实在 的不符合一样㊂ ②但对于实在的内容㊁观念与实在的符合究竟意味着什么,詹姆士与理智主义者发生了分歧㊂理智主义者认为, 观念与实在的符合 意味着观念对实在的直接摹写,真理意指实在与观念之间的一种惰性的静态关系,是外在于观念和实在的客观标准㊂ 当你得到了关于某种事物的真观念时 你已经完成你的思维的使命了 在认识论上,你便处于平衡状态了㊂ ③也就是说,你不能更进一步了,到此为止㊂然而,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詹姆士不满足于这种抽象模糊的表述,他继续追问这种 符合 具体意味着什么?观念的真假对一个人的实际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具体差别?简言之, 就经验而言,真理的兑换价值是什么? ④詹姆士首先对理智主义的摹写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质疑用 摹写 来解释 观念与实在的符合 的可行性㊂的确,按照常识,我们对可感事物的真观念,确实是对事物的摹写㊂当我们说出钟表的观念时,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就是钟表的形象㊂但当被摹写的实在并不是可感的事物时,观念如何摹写实在呢?例如,对于钟表的计时功能和发条的弹性这种非可感的实在,观念如何进行摹写呢?显然,很多情况下观念对实在的摹写并不准确,甚至是片面的㊁局部的㊂这里所谓的摹写,在功能上引导我们指向特定的实在,事实上是一种近似和象征㊂如果观念对实在的摹写只是片面的㊁部分的,那么理智主义者所声称的符合论必然无法实现其所主张的绝对真理性㊂接着,詹姆士继续提出质疑:真理难道只是摹写实在吗?如果真理仅仅是摹写现实,向我们提供一个现实的精确副本,那我们为什么要在活生生的世界之外制造这样一个摹本?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我们智力的巨大浪费吗?故而,用摹写理论来解释观念与实在的符合尽管不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充分的㊂作为我们的观念的真理必然包含实际的价值,我们对实在的认识也不能仅仅是智力的浪费㊂真理摹写实在的说法,在实在为非感性事物的时候并不适用,摹写理论也无法说明真理的真正意义㊂詹姆士虽然质疑摹写的准确性,但并不否认摹写是观念与实在的符合㊂他坦言: 摹写实在诚然是符合实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绝不是必不可少的方式㊂ ⑤摹写实在只是符合的一种方式,表明观念以这种方式指向实在并未受到阻碍,但它绝不是观念符合实在的唯一方式㊂理智主义者之所以把摹写作为真理的必要条件是因为 在现象事实的知识中,摹写常常存在㊂ ⑥当这一经验事实反复发生,久而久之,我们便认为摹写事实的观念即是真理㊂①②③④⑤⑥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V a r i e t i e s o f R e l i g i o u s E x p e r i e n c e,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85,p.x i v. 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96.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96.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97.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02.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51.32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27期)事实上,反思我们最初将真理性赋予某一思想时就会发现,仅仅是因为这一思想促使我们与实在发生了有效接触,换言之,观念是否摹写实在并不是符合的必要条件, 一切可以引导我们与不断发生的可感觉的具体经验发生有益的相互作用的思想,就都是真的㊂ ①詹姆士从真理的源头修正了传统真理符合论的观点,认为观念与实在的符合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指的是观念 或者是把我们直接引导到实在,或者把我们引入这个实在的相关的环境,或者是使我们与实在发生有效的接触,如把握它或与它相联系的东西要比不符合时把握得更好㊂或者在理智上,或者在实际上把握得更好! ②詹姆士从发生学的角度对 观念与实在的符合 的含义进行了扩展和补充,主要包含两个要点:第一,观念必然被引导到实在或与实在相联系的东西(与实在有效接触);第二,这种引导必然会产生实际的差异(实践上或理智上)并伴随良好的效果(即有用)㊂当这两点都得到满足时,观念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顺利地建立,由此该观念为真㊂詹姆士始终坚持真只是观念的性质,探究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将这一性质赋予某一观念的同时,也就说明了在何种意义上我们称 观念与实在相符合 ㊂在他那里,真理是什么和如何达到真理是同一个问题㊂试想当称某一观念为真而非假时,我们脑海中能够想到的是什么,而这些内容就是将观念视为真的原因之所在,也是真观念的意义之所在㊂显然,当称某一观念为真时,要么是该观念作为一种工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要么是该观念使我们与经验(以前的或者未来的)顺利接触并产生满意的结果㊂故而,真理性是观念在起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㊂ 真理性是一个观念所碰到(h a p p e n t o)的㊂观念变成了真的,是事件使它为真㊂ 它的有效性就是它生效的活动过程㊂ ③而真理的实际意义就在于, 它们帮助我们与经验的其他部分形成满意的关系㊂ ④詹姆士将 观念与实在的符合 还原为观念在实在上起作用的一种方式㊂真理发生的过程就是观念引导我们与实在顺利接触并发生满意关系的过程㊂真理性就是观念顺利引导我们达到其所对应的实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特性㊂观念帮助我们与实在建立满意关系的方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随着观念的种类与实在的内容有所不同㊂需要指出的是,在詹姆士那里, 观念 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意见㊁信念㊁陈述以及其他一切思想,而实在则囊括了经验生活的全部内容,包括 感觉之流 我们的各种感觉之间以及这些感觉在我们心中的摹本之间的关系以及 先前的真理 ㊂⑤对于陈述而言, 观念与实在的符合 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对实在的摹写㊂但论及信念㊁意见及其他思想,观念与实在的顺利接触的方式则较为复杂,概括来讲,可表述为观念的证实和生效活动㊂真观念即在经验中有效地帮助我们与实在建立满意关系的思想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关于实在的观念预先规定了实在所呈现的内容,正如坚定的信念可以促使某些事实顺利发生㊂故而,真理就是那些被证实以及可以被证实的观念, 直接和充分证实的引导无疑就是真理过程的原本和原型㊂ ⑥而 间接的证实或者潜在的证实过程可以与完全的证实过程同样为真㊂ 因为, 真理大部分是靠一种信用制度过日子的㊂ ⑦真理系统的运作如同金融系统的运作一般,我接受你对这件事的证实,你接受我对另一件事的证实㊂①②③④⑤⑥⑦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51. 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02.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97.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34.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 p.117-118. 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99.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00.张甜甜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其伦理向度33在詹姆士所描绘的真理的发生过程中,实在㊁观念以及二者相互符合的方式(或观念运作的方式)共同参与了真理的构建,也决定了观念的真理性㊂在此意义上,真理除了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形容词 真的 和副词 真地 ㊂真理的过程就是观念与实在在我们的实践活动顺利接触㊁相互合作并建立满意关系的过程㊂真理不是本质意义上的,而是代表着观念起作用的过程㊂真是对观念与实在相符合的实践过程的描述,表明观念与实在顺利接触并获得满意结果㊂(二)真理的特性詹姆士对真理含义的澄清聚焦于真理起作用的过程,即在观念顺利引导我们到达实在的实践中,观念成为真的㊂在他那里,真理不是不变的原则和信条,而是观念与实在以一种有利于双方的方式相互合作的过程的集合名词㊂他把真理从狭隘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澄清了真理的发生过程及其具体含义㊂在詹姆士看来,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性是观念待确认的特性㊂真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的,真理性也是在观念与实在的顺利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的㊂过程的起点是关于实在的观念,其间是一系列经验的中介,终点是顺利到达实在或与实在相关的内容㊂整个过程表现为在经验中观念与实在以有利于双方的方式相互合作㊂观念之为真或假取决于,在该观念与实在接触的实践中是否与实在顺利地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产生满意的效果,无论是在理智上还是实际上㊂使观念变成真的永远是实践活动,即是说,观念的真理性只能在实践中得到确认㊂故而,真理不是现成的对象,也不是离开具体经验实践单独存在的性质㊂它是对具体实践过程的性质的一种说明,是对顺利进行的实践行为的肯定㊂理智主义者将真理与实在的本质等同起来,认为 真观念与其客体的关系是独特的,不能用其他的词汇来表达 , 当一个观念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㊂ ①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认识的惰性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理智主义者忽略了真理最初的发生过程㊂反思理智主义者的永恒真理,其实在产生它们的经验过程的开端也被假设为 真 ,在经验过程结束以后因其 有用 而被确认为真㊂简言之,真理既表示一个观念变成真的过程,又代表观念起作用过程的结果㊂真理的过程性表明,真理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开放的活动,没有绝对真理,只有思想的 权宜之计 ㊂真理产生的过程是观念与实在顺利合作㊁相互塑造的过程,而且实在㊁观念和实践行为(观念的运作)共同决定观念的真理性㊂无论是实在的改变,还是观念或实践行为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过程的性质㊂实在既包括已知的和确定的实在,也包括未来的实在;符合是动态的方式,是摹写,更是合作㊂理智主义者认为,真理符合实在,是揭示已经存在的实在,为经验事实寻找逻辑上的支撑,这种符合是狭隘的和面向过去的㊂而詹姆士坚持真理应该是面向未来的,不仅仅强化已发现的实在,更要与未知的实在建立联系,这才是实用主义真理的意义㊂真理既是我们认知的结果,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㊂实在不仅仅是现存的实在,也可能是未来的实在;不仅仅是感性事物,也包括经验中的关系以及先前的真理㊂真理与实在的符合,本质上是观念在经验中处理实在的过程㊂经验状况(e x p e r i e n t i a l c i r c u m s t a n c e)的母体是实在的基底,经验生活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使旧真理不断面临新的情景㊂一直被认为是真理的观念,会在经验生活中接受一次次新的经验的冲击㊂在此过程中,观念经过调整与新的经验接触并顺利建立联系,便形成新的真理㊂以此循环,没有终点㊂ 真理并不意味着关闭,而是指开放,指开放自身的活动㊂ ②①②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28. [美]威廉㊃詹姆士:‘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的续篇“,刘宏信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页㊂34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27期)在对真理的澄清中,詹姆士将真理的效用和伴随真理过程的满足感作为构建真理的条件之一㊂他直言: 真理 几乎代表了我们生活中一切可贵事物的缩影(i n b e g r i f f)㊂ ① 拥有真的思想,意味着无论在哪里总是拥有宝贵的行动工具㊂ ②真理是我们与实在发生有利关系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对实在的摹写还是以其他方式与实在相符合㊂ 具体的真理总是我们各项经验结合起来时最有利的一种思考方式㊂ ③詹姆士强调,真理是有用的和令人满意的,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构建真理的要素以及真理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追求真理是不可缺少的㊂一方面,观念的真理性具有让我们在心理上和物理上与现实顺利接触的力量㊂真观念是有活力㊁能够战斗的真理,它能够产生实际的差异,帮助我们与实在更好地接触㊂另一方面,追求真理的责任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我们求得其他满足的手段㊂正是因为通过对真理的追求,我们和现实中一切令人不安的㊁虚假的以及一切我们没有好感的事物划清了界限,从而获得确定性㊁满足感㊂追求真理㊁遵循真理依靠的是 人的因素 ,真理要么使我们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要么产生实践上的效果,仅仅为真理而追求真理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㊂对真理的效用和伴随真理过程的满足感的强调,使得詹姆士的真理观常常被误解为唯心论和主观主义㊂事实上,詹姆士 对真理的解释是实在论的,并且追随常识的认识论二元主义㊂ ④与理智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主张真理不是观念的固有属性,而是观念与实在之间的一种符合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通过可经验的环境实现的㊂观念与实在的符合意味着,在经验实践中,观念以及观念的运作都考虑了实在的客观性,并采取使双方都得到好处的方式对实在进行了回应㊂也许这种回应不是摹写,但观念在实在上的运作一定是基于实在的客观情况的,我们的经验没有受挫并与实在的顺利接触就是最好的证明㊂因此,声称詹姆士的真理观是唯心论是对詹姆士的误解㊂另一方面,詹姆士对真理的解释是多元论的㊂在詹姆士那里,观念与实在的 符合 是指观念与实在顺利接触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是潜在的,也可以是实际的;不仅是观念对实在的复制,也可以是对实在的象征;不仅仅是严格摹写,也允许一定程度的塑造㊂换言之,观念与实在的符合其实是二者的相互合作㊂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观念符合实在的方式,只要这种方式能在与实在的顺利接触中得到解释就是合理的,至于是不是摹写就不那么重要了㊂真作为观念的一种性质,是观念的谓词,只能被用于观念之上,而实在仅仅是存在㊂关于实在的观念之真假,取决于我们在经验生活中借由该观念进行的操作㊂实在是多面的,关于实在的任何一个客观状态的观念只要可以实现顺利引导的过程就是真的㊂同时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哲学气质和兴趣爱好,观念对于实在的符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某一方面的符合㊂符合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真理的解释也是多元论的㊂追根究底, 真理只是一系列证实过程的集合名词㊂ ⑤在詹姆士那里,真理既是发现的也是创造的㊂宣称真理是发现的,意在表明关于实在的真观念如实描述了实在的内容;说真理是创造的,意指真理不仅仅描述了实在,而且增加了实在的内容㊂借用詹姆斯的例子:在我们的计数概念之前,大熊星座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无论有没有人注意这星座,它就是明明白白的七颗,外形像熊㊂但当我们清清楚楚地通过计数㊁用观念把该实在描述出来的时候,真观念只是说明了实在的这些内容㊂我们的计数概①②③④⑤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48. 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97.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47. 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17. W i l l i a m J a m e s,P r a g m a t i s m,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04.张甜甜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其伦理向度35念㊁我们的描述并没有改变实在的性质,无论如何,大熊星座的数量和形状没有受到影响㊂在这一意义上,真理是被发现的㊂但是,我们的计数概念和比较的行为使得关于大熊星座的观念与其他经验连接起来,使大熊星座的内容得到了增加和丰富㊂故而,也可以说观念补充了实在,真理是创造的㊂事实上,当詹姆士把观念与实在的符合解释为观念以某一种方式与实在顺利接触的过程时,也就表明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实践活动是影响符合方式的重要因素㊂真理是被发现的,意即真观念是对实在的表达,每一实在中都有某种不受我们随意控制的内容,这是我们必须服从和考虑的;真理是创造的,是指真观念不仅仅揭示了实在中确定的内容,也考虑到真观念所处的环境的厚度,真观念是 现实的补充因素,为人类的行动打开了一扇广阔的窗户 ,①以有益的方式增加实在的内容,包括实在的价值和意义㊂三、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伦理向度詹姆士的真理观突破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展示了真理的发生过程,是真理的发生学理论㊂它提醒我们,真理不是实在的本质而是观念的属性,观念因其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为真㊂真理也不是一种中立的㊁客观的认识,而是观念通过实践行动与实在相互合作并建立满意关系的过程㊂这种真理观与我们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考虑到了真理发生的环境条件,刻画出了一幅我们与世界相互增益的合作画面㊂在此画面中,我们不是真理的旁观者,而是真理的发现者和参与者㊂观念与实在的符合即是实在的客观性与我们的主观性相互交叉㊁影响进而相互塑造的过程㊂正是在使观念不断变成真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认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对实在赋予价值和意义㊂就此而言,我们不仅仅是价值的描述者,更是价值的赋予者和彰显者㊂简言之,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我们与世界相互合作㊁相互获益的过程㊂从这一角度来讲,詹姆士的真理观渗透出深刻的价值考量,包含一定的伦理意蕴㊂(一)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传统的经验主义将真理看作是认识的产物㊂按照他们的观点,人是一个纯粹的认识主体,人的认知活动仅仅是理论理性参与的活动,这一过程完全排除感性的因素(偏好㊁利益等)㊂在认识的过程中,认知主体与实在相互独立,认知者试图以旁观者的身份窥探真理的全部,希望认识的成果能够准确地揭示实在的本质㊂但认知者与被认知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在二者之间划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㊂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认识到达完全外在于我们的实在?真理存在吗?如果存在的话,如何保证真理的绝对普遍性?这些问题一直是传统认识论无法克服的难题㊂在詹姆士看来,这些难题的根源在于对人的设定㊂在理智主义者那里,作为认知者的人是真理的旁观者㊂认知主体站在实在以外,用不掺杂任何感性因素的绝对理性的全面视角去认识实在,揭示实在,掌握真理㊂然而,我们与实在的关系真的是完全外在㊁相互独立的吗真理确实不包含任何感性因素吗?即使作为外在的旁观者,我们又如何可以保证自己的视角是全面的在詹姆士看来,理智主义者探究真理的视角本身就是错误的㊂理智主义者所谓的认知者只是认知主体的集体名词,它代表的是一个抽象的㊁干巴巴的㊁平均化的以及理想化的认知者㊂他们预设,认知主体是中立的,超越环境与文化,没有情感和历史㊂在理智主义者的理论体系内,可以找到所有认知者平均化的代表,但独独找不到活生生的㊁处于一①W i l l i a m J a m e s,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r u t h,C a m b r i d g e: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p.102.。
实用主义真理观和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和新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实用主义真理观强调“真理是有用的”,认为一个观点或理论是否为真,取冠于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实践结果。
这种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是相对于实践的结果而言的。
如果一个观点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成功,那么就可以认为它是真的。
相比之下,新实用主义真理观则更加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它认为,真理不仅仅是主观的感受或实践的结果,更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这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人的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或基本相符合的产物。
在对待实践的态度上,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但并不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结果只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真理本身。
相比之下,实用主义真理观则更加强调实践在确定真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总的来说,实用主义和新实用主义在真理观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观点。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结果和有用性,而新实用主义则更加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认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人的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或基本相符合的产物。
浅谈詹姆士真理观十二队刘派实用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哲学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是美国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
列宁曾指出“在最新的美国哲学中,‘最时髦的东西’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在哲学杂志上谈论最多的恐怕也要算实用主义了”。
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哲学派系,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等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主义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实用主义真理观,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就是其代表。
一、詹姆士真理观与马克思真理观的相似性1、概念具有相近性。
詹姆士说:“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它很顺利地从一个部分经验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经验,僵尸舞完满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地工作起来,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就是说真理是一种认识。
它们都是指人的认识,因此两者在概念上是相近的。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概念只是相近而不是相同或内涵一致。
2、方法论具有相似性。
詹姆士和马克思在方法论的相似性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对真理范围的规范上,两者都采纳了一种关系说,即一种动态的、事件的真理观,以此反驳形而上学的精致、抽象、绝对的真理体系。
两者都认为应在主题和客观事物世界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来把握真理,应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来认识真理,这是一种辩证的、积极的方法。
二是在关于真理的性质问题上,两者都认为真理是观念的一种属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作为一种手段、工具,而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
三是在对真理性的检验上,两者都承认实践的作用。
詹姆士提出直接证实、间接证实相结合的检验真理的方法,并以对观念的证实不引导我们的实践遇到挫折或矛盾为标准。
“证实”与“实践”的主体都是人,其过程都是在待证实的观念的“引导”或知道下进行的,其结果都用以证明观念的真实性。
因此,虽然詹姆士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是不严密、不标准、不科学的,但是它仍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检验方法和实践结果标准有一些一致之处。
实用主义真理观述评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201203140210 郭雪琴摘要:实用主义是继唯意志主义和实证主义之后在当代西方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哲学派别之一。
它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至今仍影响着西方世界,在我国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真理观是实用主义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
长期以来,我们对实用主义有过多的偏见与误解,甚至有时完全否定其科学价值。
正如我们所知,不能片面的看问题。
所以,对待实用主义真理观,我们应该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
那么,究竟什么是实用主义真理观?它的意义以及不足之处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实用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一、实用主义真理观概述要讨论一个问题,首先要统一概念,只有明确所用概念指称的是同一事物才可能顺利进行讨论。
所以,要了解实用主义真理观,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真理”的所指。
第一、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说:“真理不同于谎言的地方,只在于以真理为依据的行动必然达到我们所指向的地方,而不是离开它。
”从“以真理为依据的行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皮尔士否认观念是对客观实在的反应,否认真理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反映。
皮尔士“效果即是实在”的观点与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是一致的,体现了他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第二、詹姆士认为,真理就是经验与经验之间,观念与观念之间的一种联系。
他说:“真理的意义不过是这样的:只要观念(它本身只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有助于使它们与我们经验的其他部分处于圆满的关系中,有助于我么通过概念的捷径,而不用特殊现象的无限相继续,去概括它、运用它,这样,观念就成为真实的了。
”在詹姆士看来,真理是经验本身之间的联系,但并不是任何经验的联系都是真理。
只有当这种联系能给人带来利益、效果,帮助人们取得成功时才能算真理。
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真理就是有用,有用就是真理。
第三、工具主义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的专用名词。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哲学观点
实用主义哲学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实用主义哲学认为,真理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观念,而是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和验证的。
只有通过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2. 关注实际效果和功利性: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结果和实际效果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理论的逻辑性或纯粹的道德原则。
它认为,一个观念或理论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在实际情境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评判。
3. 强调个体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个体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对于理解和评价真理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经验和观点都是独特的,因此真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4. 注重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实用主义哲学鼓励人们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并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强调实用和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或原则。
5. 反对抽象的思辨和形而上学:实用主义哲学对抽象的思辨和形而上学的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往往脱离实际经验和现实问题。
它更倾向于关注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实际效果、个体经验和主观判断,以及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它试图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哲学对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用主义真理观什么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实用主义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
对于实用主义,人们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实用主义就是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有人认为,实用主义只管直接效用,不问是非对错;也有人认为,实用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具有积极意义;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实用主义进行辨析。
强调主客一体、心物同源。
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人都反对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的立场,认为不能把形而上与形而下截然分开。
实用主义主张“经验论的方法”,试图以经验说明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关系。
比如,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主张经验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一方面,经验发生于自然内部,离开自然无所谓经验、不存在经验;另一方面,自然事物必须通过经验才能被揭示出来,经验是揭露自然目的和秘密的手段,可以深化与丰富自然。
由此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旨在突破长期统治西方哲学的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二元论,为主客一体、心物同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理论。
以价值为中心。
西方传统哲学虽然也讲价值,但并未把价值问题提到中心位置,而且有的哲学家将价值置于非现实世界。
比如,柏拉图提出的“善”的理念就与现象界无关;康德讲的价值是道德价值,存在于“物自体”的本体界,也不在现象界中。
实用主义与此不同,它把价值作为中心问题贯穿于其理论之中。
实用主义价值论从人的需要出发,认为人类先有需要,然后有要求,当需要与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产生了价值。
事物的好坏或有无价值,关键是看这个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或要求。
实用主义的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对真理的理解上。
实用主义真理观坚持真理与效用的一致性,认为真理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是一个价值论的概念;思想和观念的真假,要看它对人的行动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帮助人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实用主义发轫于18711874年间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的形而上学俱乐部。
俱乐部的主持人就是后来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的皮尔士。
到19世纪末20年世纪初,通过詹姆士以及实用主义的另一个最大的代表人物杜威等人的活动,实用主义在美国土壤上发展成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在美国哲学中成为最时髦的东西。
自实用主义形成后,几十年来它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居主导地位,甚至成为美国的国家哲学,其实用主义真理观在实用主义理论中有非比寻常的位置。
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实际上也可看到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魔影显现,而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的真理观中,也可看到在其中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一些异同,讨论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发掘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可资利用成份,避免其劣处,对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追求真理的立足点追求实际功效是实用主义真理的基本精神,把立足于现实生活作为其理论的独特风格。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实用主义首先要把哲学从对抽象和经验的抽象思辩和传统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
皮尔士就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神学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他的实用主义要求在经验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寻求真理,要依据经验来判断一切命题,经验和科学手段是验证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真正有意义的方法。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要把真理、对真理的追求生活化。
人们求索真理要与日用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总是高高在世的生活,那讨论某崇高的理想还有什么意义呢?由资本控制的社会的不可靠性反映在哲学中就是只把握现实的一切。
目前,中国社会理想的现实化,日常生活化也是有实用主义色彩的。
中国先秦哲学中,在追求真理的出发点上也是强调功效的,但它有自身不同于实用主义的特点。
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矛盾异常复杂的时代,社会发展处在新旧杂陈,方生末死之中,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历史发展的这一特点,使哲学论战双方突出研究的是社会运动的辩证法,哲学斗争与政治斗争与紧密结合,很少有远离政治的纯哲学议论。
简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张艳伟【摘要】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对真理概念的分析问题.实用主义作为当代哲学的一个派别,对真理问题的探讨自然也不例外.真理现是实用主义的理论核心,在实用主义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之中,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之间的观点虽不乏争议,但总体是一致的.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代表人物都竭力反对传统的"符合论"和"融合论",提出了"实用论".【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29-30,45)【关键词】实用主义;实用论;真理;实在【作者】张艳伟【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712.4实用主义是哲学的一个派别,美国是实用主义的发源地。
虽然美国从来没有宣称实用主义是他的官方哲学,但实用主义确实源自于美国人的务实和创新精神,体现了美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提出实用主义真理观,把符合与融贯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便是他们的特别之处。
“实用主义”对各种思想信念、理论政策或行动计划根据它们产生的后果和造成的影响来进行判断和评价。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内容就是“真理有用论”和“知识工具主义”。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
所以,从实用主义哲学家关于真理的价值取向来看,他们的真理观既不同于符合论的命题与事实的一致,也不是倡导命题之间的相互关联,而是观念所产生的直接效果。
笔者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观念只是追求真理的一个载体而已,真理与观念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认为,真理是探究的结果。
为了实现这个结果,他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并认为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引导我们达到真理,形成关于实在的观念,这才是首要的问题。
实用主义真理观平议
周建漳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及其所蕴含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
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即由把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转换为把人作为在世界中生活实践的探索者。
【总页数】7页(P91-97)
【作者】周建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23.3;B087
【相关文献】
1.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客观认识 [J], 田丽;
2.“终以智慧”: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J], 姜美冰;殷晓芳
3.方法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J], 王径开
4.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其伦理向度 [J], 张甜甜
5.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与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之比较研究 [J], 戴亦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2年第4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02 (总第152期)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152实用主义真理观平议y周建漳(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0及其所蕴含的/主客二分0思维模式的超越。
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即由把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转换为把人作为在世界中生活实践的探索者。
关键词:实用主义;真理;效用论;符合论中图分类号:B02313;B0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02)04-0091-07依照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的自述,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0。
[1](P36-37)在关于真理的/符合论0(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融贯论0(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及/效用论0(Pragmatic Theory of Truth)三大基本理论学说中,唯/效用论0 (通常译为/实用论0)是直接以一个哲学流派即实用主义的名字命名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真理问题在实用主义中的中心位置及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树一帜之处。
就效用论真理观是实用主义哲学所提出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理论主张而言,诚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的, /实用主义是一种真理理论,一种具有特殊兴趣的真理理论0。
[2](P18)(引文中的黑体字为原文所有,下同)作为西方哲学中具有革命性意识的哲学派别,实用主义真理观与传统真理论存在挑战性的对话关系,而在当代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的语境中,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亦存在思想对话关系。
¹本文试图在上述双重对话关系的语境中,对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较为细致的学理分析。
y收稿日期:2002-04-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99BZX024)作者简介:周建漳(1954-),男,江苏沭阳人,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列宁与实用主义者存在时间上的重合(皮尔士于1914年才去世,詹姆斯于1898年明确提出/实用主义0一词,而列宁的5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6发表于1909年),但我们在其著作中却未见关于实用主义哲学的只言片语。
因此,这里所谓的对话关系属于解释学式的思想对话而非现实意义上的实际对话。
一、真理发生学与效用论关于真理问题的思索是贯穿古典实用主义三杰皮尔士、詹姆斯与杜威思想的内在线索,不过,他们各自切入问题的角度乃至思想的系统性与深刻性是存在差异的。
对于皮尔士来说,真理问题从心理上看是与信念的确立及疑虑的祛除联系在一起的,这奠定了其真理观的实用主义基调。
而在逻辑上,真理则表现为人们之间意见的最终会聚一致。
进而,在意见的会聚中,皮尔士仍然预设了独立于人的信念的实在对信念的约束作用;在此,皮氏的真理观仍带有符合论的痕迹。
詹姆斯同样将真理视为信念,但他将侧重点放在信念与其在人的行动中所引起效用的关系中加以考察,提出/真理不过是许多证实过程的一种集体名词,正如健康、富裕、强壮等等都是和生活相关的其他过程的名称一样,我们追求它们也是因为追求它们是合算的0。
[1](P112)在很大程度上,实用主义真理观之所以为实用主义,是与詹姆斯联系在一起的。
至于杜威,他更多地从某种类似进化论的角度,强调真理作为可以带来满意操作效果的观念是人与世界打交道的工具。
据说他晚年甚至很少谈/真理0,因为在他看来,既然对于工具来说无非是/有效0、/恰当0、/浪费0与否的问题,那么,真或假可以免谈。
[3](P161)在此,我们可以觉察到某种/真理冗余论0(Redundancy Theory of Truth)的味道。
总之,真理问题从根子上说无非是关于生活世界中人类据以行动的信念的问题,这种由传统纯粹的认识论理论视野到生活实践视野的引进,是实用主义者共同的信念。
由于詹姆斯关于真理的论述在实用主义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和代表性(诸如/真理是有用的0及/真理发生学0等著名提法,或出自其口或由其作了最为明确与系统的阐述),以下我们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解说主要以詹氏思想为参照。
在真理问题上,符合论是老资格的传统学说,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5形而上学6中关于/把是的东西说成是的,把不是的东西说成不是的0的著名说法。
[4](P210)所谓符合论,即把真理解释为认识(命题)与其对象(指称)的符合一致关系,例如,/雪是白的0为真,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在此,符合论的真理概念具有/主客间性0的性质,而这又是以本体论上主客二分的预设为基础的。
实用主义真理效用论的提出的重要背景,正是对符合论的不满与挑战。
毋庸置疑,符合论真理观在直觉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一般意义上,很难想象谁会对这样一种几乎是自明的真理理念提出质疑。
对此,实用主义中人亦不例外。
¹可是,这个看来几乎是不证自明的观念,在进一步的分析下便显出其内在的理论困难。
概括起来,首先,真理符合论中/符合0一词的含意不清,就其作为詹姆斯所谓的真理摹本观(Copy-vie w of Truth)[5] (P388)的基本含意而言,在摹本的意义上谈论陈述与其所言说的物质性对象的符合关系是不成立的,而通常符合论所谓对现实的复写、反映等恰恰正是在此一意义上说的。
其次,在实用主义看来,即便理论上说,真理可定义为观念对实在的符合,然而,仅仅/被告知真理是-与实在的符合.对我们毫无用处0[6](P248)。
这种定义充其量不过是/在字面上解决问题0。
它不能告诉我们究竟某一信念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此,知道真理是一种符合丝毫无助于发现真理与确立真理,这样一种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并不存在具有实际意义的差别,从而是没有意义的。
重要的¹例如,詹姆斯在引述通常关于真理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符合.0的看法时说:/实用主义者和理智主义者都把这个定义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实。
0[1](P155)是我们如何判定符合事实上是否达成。
进而,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之一罗蒂揭示出,在符合论真理观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主客二分世界图景及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0(罗蒂所谓的/镜式0哲学)。
正是基于对传统真理观的上述思考,詹姆斯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焦点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0[1](P37),及由/命题、理论0在生活世界中的经验效准或曰/实际效果0把握真理的效用论。
前者是关于真理原始发生的事实在先的考察,后者的要义则是追求具有实际经验意义或曰/兑现价值0的思想规定。
二者在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融为一体的。
符合论真理观反映的是传统认识论特有的抽象理论态度,在其背后是一只旁观者的静观之目。
于是,真理似乎是在我们对诸如/看,那有一只鸟0的陈述与循声望去的悠闲观照、比对中降临与在场。
然而,/回到事情本身0,同为主观意识,人的信念之所以进而被区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即真的或假的,其实乃是基于其各自在人据此进行的实践活动中所招致的不同后果。
可以设想,最初令原始人类觉察和判定观念真假的,必定是其头脑中如/水中捉鱼0、/火中取栗0及/水中捞月0等各种想法付诸实施所导致的不同结果,这既是真理与谬误概念在人类观念中的原始起源,亦是现实世界中真理的真实意谓和真正意义所在。
换言之,真理既是如此发生的,亦是如是存在与确立的。
在此,真理在经验中的/兑现价值0就是其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即所谓/有用0。
于是,命题、观念的/真0不/真0,最终取决于其在实践中/行0不/行0(得通)。
正是在真理在生活世界中的经验效准的还原意义上,杜威后期干脆不提真理这个概念,而罗蒂则明确指出,相对于信念对于行动的/有效性0而言,诸如/真实性0、/准确再现0及/一致性0等,不过是人们事后追授的二阶形容词性质的无意义赞语。
[7](P7,29,410)可是,既然如此,人们长期以来为何要/舍近求远0地在/效用0之上/叠床架屋0,提出作为/符合0与/再现0的真理概念呢?除了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视觉中心0认知错觉的影响之外,其直接动机就是,我们总是试图给出关于/成功0的进一步解释。
当我们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的观念有的有效而有的看上去甚至更好的想法在实践中却行不通时,我们很容易意识到这一切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取决于外部世界,于是,关于成功观念的客观性解释应运而生。
总之,在我看来,真理符合论是关于思想有效性后设的本体论解释。
然而,我们通常习焉不察从而容易引发思想混乱的是,这样一种事实在后的/后设0解释恰恰具有黑格尔式逻辑在先的理论品格。
将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发生学与效用论观点综合起来,其真理观一言以蔽之,真理实即生活世界中引导我们成功行动的有效信念。
在这样的理解中,真理显然不再属于先在固定的本质,却是在行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确立为真的。
依杜威所说,即真理首先应该被看作副词(修饰动词)而非名词或形容词。
[8](P89)也就是说,它是与我们的实践活动有关的概念,而不是对某种实物的描述。
它不应被视为有待发掘的宝藏,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它是在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被做成为真的。
对此,詹姆斯有十分清楚的表达:/一个观念的-真实性.不是它所固有的、静止的性质。
真理是对观念而发生的。
它之所以变为真,是被许多事件造成的。
它的真实性实际上是个事件或过程,就是它证实它本身的过程,就是它的证实过程,它的有效性就是使之生效的过程。
0[1](P103)这样,实用主义所说的真理在面向未来的意义上属于将来的真理,实用主义者考虑问题时是将自己置身于/未完成0及/有未来前途的世界中0,从而把前此认识论/向后看原理0转移到/使之向前看到事实本身0。
[1](P55,66)总而言之,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理论上的意义不但在于给出了具有经验意义(兑现价值)的真理判定标准,并且,改变了真理本身的意义。
¹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实用主义真理观展示了不同于我们对世界的观照关系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中,我们作为/在世界中的在0与世界处于/我)它0博弈关系中。
二、真理效用论辨正在实用主义产生以来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中,真理效用论本身在思想史上的/效果历史0似乎可以用两组词汇来加以概括,即/肤浅0与/庸俗0。
有趣的是,人们的这两个印象正好与詹姆斯关于真理的那两句名言的简化表达,即/真理是有用的0和/有用即真理0有密切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