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第二版)课件第六章体育劳动力市场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29
体育经济学概论骆秉全编著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体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体育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章体育商品第一节体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第二节体育商品的属性和特征第三节体育商品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体育资源、体育资产、体育资金第一节体育资源第二节体育资产第三节体育资金第五章体育市场经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第一节体育市场经济效益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体育市场经营的成本核算第三节体育市场经济效益分析第六章体育市场的供需及体育市场机制第一节体育市场的供给分析第二节体育市场的需求第三节体育市场机制研究第七章体育市场价格第一节体育产品价格的决定第二节弹性理论及其在体育市场中的运用第八章体育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体育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影响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析第三节体制转轨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第九章体育产品生产者的劳动报酬(分配)第一节运动员的劳动报酬第二节教练员的劳动报酬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劳动报酬第四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劳动报酬第十章体育产业政策第一节体育产业政策的作用与目标第二节体育产业政策的体系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本章回顾了体育经济学的产生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情况,介绍了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学科属性,阐述了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向读者展现了体育经济学完整的理论构架。
第一节概述一、体育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体育经济学的产生体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一定的学科体系结构,其兴起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体育经济学是现代体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经济学和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消费就会有生产,进而就会有投资、产品、市场等一系列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体育经济学也不例外。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以及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参与体育消费活动的可能性。
职业运动员的流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课程的主题是职业体育运动员的流动。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讲到了,运动员劳动与其他社会劳动在本质上其实并无差别,运动员本身也可以看作为体育商品市场中的普通商品,既是商品就要实现流通,运动员的流通与普通商品相比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职业运动员的流动,职业运动员流动是指职业运动员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和自身条件,在不同雇主或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或转移行为。
就流动的主观意愿而言,职业运动员的流动可分为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
一方面,运动员拥有其劳动力所有权,具有自主参与劳动力市场交易的主体资格,享有充分的流动自主权,这是运动员参与市场交易的必要条件。
然而,职业运动员自主流动的愿望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并非是充分条件,体育运动员的流动又受到雇主、筹码、市场规则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因为职业体育的市场化,成熟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使得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从小就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开始进行专业的训练,职业俱乐部要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前期培养垫资大量的训练及参赛费用,而运动员则需要与俱乐部签订长期的培训合约,在训练成长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运动员自然而然成为了体育俱乐部向更高级别职业俱乐部兜售的劳动力资产。
只有参与交易雇主双方以及运动员对薪资条件都认可和满意时,交易才可完成,运动员流动才能真正实现。
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运动员流动是职业体育劳动力市场的中心原则,它也间接的反应了职业体育发展的活跃程度。
在充满竞争的体育人才市场上,每一家俱乐部都希望购买优秀球员来提升球队实力,以此增加争夺冠军的机会,提升俱乐部的商业价值。
但在一定时期内,优秀球员的数量是有限的,物以稀为贵,根据人才需求供给的规律,球员流通市场的开放状态必然引起各俱乐部对运动员展开竞价,也自然导致运动员平均工资的上涨。
对职业运动员而言,这是有利的。
但对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联盟而言,这种趋势却是不利的,它间接增加了球队的运行成本。
所以,在职业体育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俱乐部和联盟制定限制政策以抑制运动员的流动,但最终也在自由市场的中心原则下被历史法则逐步被破除,其中,在促进运动员自由流动的过程中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博斯曼法案。
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体育经济学的概述一、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背景二、体育经济学建立的条件三、体育经济学的定义与任务四、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五、体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六、研究体育经济学的原则七、研究体育经济学的方法第二节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一、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二、体育经济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国内外体育经济的发展概览一、世界体育经济二、中国体育经济第二章体育需求与供给第一节体育商品的特征一、生产与消费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共存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兼有性三、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求性四、体育商品生产的创新性五、体育商品的复杂性六、体育服务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第二节体育需求一、体育需求的概念二、体育需求的特征三、体育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四、体育需求的规律第三节体育供给一、体育供给的概念二、体育供给的特征三、体育供给函数及供给曲线四、体育供给的规律五、学习资料: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第四节体育需求弹性一、弹性与体育需求弹性的概念二、影响体育需求弹性的因素三、体育需求价格弹性四、体育需求收入弹性五、体育需求交叉弹性六、学习资料:用中点法计算弹性第五节体育供给弹性一、体育供给弹性的概念二、影响体育供给弹性的因素三、体育商品的供给呈现多样性第六节体育供求均衡及规律一、体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二、体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三、体育供求均衡的调控四、体育供求的一般均衡第三章体育市场第一节体育市场概述一、体育市场的概念及特点二、体育市场的分类及作用三、体育市场的结构第二节体育市场机制一、市场机制二、体育市场机制三、体育市场机制的特征四、体育市场机制的实现条件五、体育市场的价格机制六、体育市场的供求与竞争机制第三节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一、我国体育市场的特征二、我国体育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与体育市场发展四、中国体育资源与体育市场发展五、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第四节体育博弈一、博弈论的起源二、博弈论的理论体系三、体育博弈四、博弈论案例解析本章附录体育市场的管理第四章体育消费第一节体育消费分析一、体育消费的时代背景二、体育消费的概念三、我国体育消费现状四、体育消费的必然性第二节体育消费者行为一、体育消费者行为二、体育消费者选择三、体育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四、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特点五、体育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与特征第三节价格歧视与消费者剩余一、价格歧视二、产品定价的基本原则三、消费者剩余第四节影响体育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一、体育消费者自身因素二、外部因素第五节体育消费的效益与意义一、体育消费的效益分析二、体育消费水平分析三、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四、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五、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思路六、体育消费的阶段性发展七、体育消费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六节体育消费品和体育消费质量一、体育消费品数量二、体育消费品质量三、体育消费质量第五章现代体育劳动市场第一节体育劳动市场的一般理论一、体育劳动的供给二、体育劳动的需求三、体育劳动的工资决定四、体育劳动的工资差异第二节运动员的劳动报酬一、运动员的劳动二、运动员劳动的特点三、运动员的劳动报酬第三节教练员的劳动报酬一、教练员的劳动二、教练员的劳动价值第六章体育资金与体育投资第一节体育资金概述一、体育资金二、体育资金的统筹第二节体育投资一、体育投资的含义二、体育投资的特点三、体育投资的分类四、体育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五、体育投资的资金来源六、建立多渠道体育资金筹资机制第三节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评价一、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含义二、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节体育投资环境一、体育投资环境概述二、我国的体育投资环境第七章体育赛事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现代体育产业的运行一、职业体育引领体育产业发展二、我国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历程三、国外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第二节体育赛事转播分析一、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成长轨迹二、体育赛事转播权的经济分析三、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市场分析四、电视转播权的管理、运作惯例和国际经验第三节体育赞助的经济分析一、体育赞助二、赞助双方的经济合作模式三、中国体育赞助的发展四、体育赞助的经济特征五、体育赞助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六、体育赞助经济效益测评第四节英、美职业体育经济分析一、英、美职业体育的运作模式比较分析二、英国职业体育中的美国模式第八章体育经济学案例选辑案例一泰格·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案例二网球市场分析案例三谁在奥林匹克比赛中获胜案例四3月疯狂——NCAA四强赛案例五分配收入以使效用最大化案例六腰缠万贯的棒球运动员与他们的边际产品收益案例七看高薪运动员的比赛案例八最高限价和搭售的好处案例九赛票的需求弹性和配给案例十超额需求案例十一大学体育运动的卡特尔化案例十二棒球队员的买方垄断势力案例十三棒球联合会中的“柠檬”案例十四田忌赛马案例十五体育博弈的特殊现象——赢家通吃案例十六11亿投资174亿回报16天冬奥会拉动意大利5年经济案例十七体育比赛和经济再生谢菲尔德的个案研究案例十八体育生产者的价值(以足球运动员为例)。
体育运动员的薪酬决定同学们好,我是西南医科大学的辜山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员的薪酬及价值决定。
运动员作为体育劳动市场主体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体育市场运行的中轴,没有运动员也就不存在体育市场。
运动员的劳动方式是为观众提供富有观赏性的比赛或表演,劳动对象就是其本身。
对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大家肯定都存在许多刻板印象,强壮、荣誉、运动能力超强,通过下来对很多同学的调查发现,大家对运动员的第一印象却是高收入,我们在新闻上经常看见,某某某球星代言费高达几百万欧元,某某某球员转会费动辄上亿美元,让大家看得甚是眼红。
大家在羡慕运动员巨额收入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运动员的劳动为何能产生如此高昂的经济价值?它是否存在一定的溢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运动员高额薪酬背面的“秘密”。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运动员的高额收入与运动员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率密不可分,一名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培养费用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在训练前期无法得到任何经济回报的同时还将面临较高的职业淘汰率。
据中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数据统计,我国的田径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中,仅有2.2%的运动员能列入亚洲及以上优秀运动员行列,约有85%的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主动放弃或被动淘汰。
对运动员而言,在训练中被淘汰即是最难以承受的职业风险,现代竞技体育的残酷性迫使运动训练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发展,大多数职业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时间都开始于少儿时期,繁重的训练任务使得运动员难以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自小就进入了竞技体育的熔炉里开始了残酷的体育竞争。
数十年如一日的高负荷、超极限的训练通常是平常人难以承受的,在职业生涯过后伴随的往往是终身难以治愈的运动伤病痛苦。
其次,运动员的职业周期通常非常短暂,几乎没有人能将职业体育作为其终身职业,运动员必须在有限且短暂的运动生涯巅峰期创造出足够多的经济价值,用以维持退役以后的生活生计。
总的来说,运动员高收入背景下所存在的是高风险、高淘汰率、训练艰苦、伤病缠身以及职业周期短暂等诸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