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 格式:ppt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6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法是个数字计算中常用的数值处理方法,它可以将比较大的数字简化,使其不至于太复杂,更加便于计算,相对而言,容易得出一个接近真实值的结果。
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做法是,如果原数字的小数位后第二位为5,则将第二位舍去,
而前一位就看它的奇偶性,如果是偶数,就舍去,如果是奇数,就进位。
如果原数字的小数部分的第二位不为5,则将小数点前的部分舍去;如果小数部分的第二位
等于5,又后面没有数字存在,则把5也当作是一个整数,这样就会多舍去一位,
即需要将小数部分第二位前一位数字首先判断它是否为偶数,是则舍去,否则进位。
近似数是指在生活中经常要求用一个和精确数值比较接近的数来代替精确数字,以减轻计算复杂性和计算负荷,缩短计算时间,而使用四舍五入法就是其中一种很常见的近似数方法。
根据这一处理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的效率,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工程计算中,可以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近似数也可以取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但在金融计算中,由于每一位数都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则会有很大损失。
因此,使用四舍五入法时,应考虑它的适用范围,以及精度下降能够承受多少以及可以接受多少损失,才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方法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超简单!咱就说,这方法谁还不会呢?先看步骤哈,比如要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看它下一位的数字。
要是小于5 呢,就把后面的都舍去;要是大于等于5 呢,就向前一位进1。
这就好比在做选择,数字小了就抛弃,数字大了就拉一把。
那注意事项呢?可得看准数位,别弄错了。
要是一不小心看错位,那可就糟糕啦!这过程安全不?稳定不?嘿,放心吧!只要你认真按照步骤来,绝对稳稳当当的。
那这方法啥时候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买东西算账的时候,估算个总价,心里有个数。
这不就很方便嘛!优势也很明显呀,快速得到一个接近的数,不用那么精确的时候,四舍五入法简直就是救星。
比如说,咱去超市买了一堆东西,价格分别是12.3 元、18.6 元、9.8 元,要估算一下总价,就可以把这些数四舍五入到整数,12.3 约为12,18.6 约为19,9.8 约为10,加起来就是12+19+10=41 元。
这样很快就能知道大概要花多少钱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简单又好用,你还等啥,赶紧用起来吧!我的观点结论是: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确实是个实用的好方法,在很多场合都能派上用场,大家一定要掌握哦。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近似方法,用于将一个数值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小数位数或整数位数。
在数学和工程应用中,四舍五入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简化的数据,提高计算效率,并避免不必要的精度错误。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舍五入的原理、应用场景和具体步骤,并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一、原理四舍五入的原理是基于四舍五入规则,即当待近似数的小数部分大于等于5时,舍入到下一个整数,小于5时则直接舍去。
这种近似方式可以让数值更接近真实值,并减小误差。
通常,四舍五入也可以应用于整数的近似处理,原理与小数相似。
二、应用场景1.金融领域:在货币交易中,四舍五入可以用于近似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和实际价值相符。
例如,在银行存款利息计算中,存款金额可能存在小数部分,需要将其舍入到指定的小数位数。
2.统计分析:在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中,四舍五入可以用于减小数据的精度,并保留指定位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在平均数计算中,可以将结果舍入到合适的小数位数,使得数据更易读和理解。
3.工程计算:在工程领域,四舍五入常常用于减少计算量和结果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更加简单和实用。
例如,在结构设计中,可以使用四舍五入来近似计算各个参数和结果。
三、具体步骤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四舍五入的具体步骤,并用几个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1.确定舍入位置:首先,需要确定待近似数的舍入位置,即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或整数位数。
根据具体需求和规定,选择合适的舍入位置。
2.找到舍入位置后一位数:在确定舍入位置后,需要找到待近似数在该位置后的一位数。
如果该位数小于5,则直接舍去;如果大于等于5,则进位。
3.进位或舍去:根据找到的舍入位置后一位数的数值大小,进行相应的进位或舍去。
如果小于5,则直接舍去后面的所有位数;如果大于等于5,则将舍入位置的数值加1,并舍去后面的所有位数。
4.最后校验:在经过四舍五入后,可以对结果进行最后的校验,确保舍入后的近似数满足需求,并符合实际情况。
近似值的取法
近似数的取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三种,最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
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是:①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五入”),得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②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则保留部分不变(称“四舍”),得不足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小)。
要特别注意的是:用四舍五入法截取数的近似值时,是“入”还是“舍”,只取决于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是大于5、等于5、还是小于5,而与其后的各位数字无关。
例.用四舍五入法将元和元各保留两位小数
解:元≈元
元≈元
由于人民币中最小的单位是分,因此在进行以元为单位的货币计算时,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
2.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条麻袋才能装完?用200去除88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3.去尾法
去尾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而保留部分不变.这样得到的近似数为不足近似数(即比准确值小)。
例如,7尺布可做一件衣服,20尺可做这样的衣服几件?显然只能做两件,余下的6尺不够做一件,只好舍去。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很简单。
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字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时,我们将参考的数字加上0.5,并去掉小数部分即可。
例如,将5.6四舍五入为整数,我们将5.6加上0.5得到6.1,去掉小数部分即为6,所以最终的近似数为6当需要将一个数字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小数位数时,我们同样需要加上一个适当的数字,并根据小数位数去掉小数部分。
例如,将5.678四舍五入到两位小数,我们将5.678加上0.005(这里是根据两位小数的精度来确定的),得到5.683,去掉小数部分后为5.68,所以最终近似数为5.68例子1:在一些项目中,已经完成了78.356个任务,需要将这个数字四舍五入到整数。
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我们将78.356加上0.5得到78.856,去掉小数部分后为78,所以最终的近似数为78例子2:在一些统计调查中,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9.723岁,需要将这个数字四舍五入到一位小数。
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我们将29.723加上0.05(这里是根据一位小数的精度来确定的),得到29.773,去掉小数部分后为29.7,所以最终的近似数为29.7岁。
例子3:在一些工程项目中,需要将一个长度为145.7891厘米的物体的尺寸四舍五入到两位小数。
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我们将145.7891加上0.005(这里是根据两位小数的精度来确定的),得到145.7941,去掉小数部分后为145.79,所以最终的近似数为145.79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四舍五入法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适当的加数。
对于整数的四舍五入,加数为0.5;对于小数的四舍五入,加数的大小根据小数位数的精度来确定。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定义的舍入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银行业务中的舍入规则。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明确舍入规则并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四舍五入法是一种求近似数的常用方法,通过加上适当的数字并去掉小数部分,可以将一个数近似到最接近的整数或指定的小数位数。
第二单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舍五入法的概念。
2.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 四舍五入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通过PPT和黑板演示,向学生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3. 演示四舍五入法的应用:通过PPT和黑板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 练习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四舍五入法的应用:通过PPT和黑板演示,向学生总结四舍五入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步骤。
2.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示例。
3. 四舍五入法的练习题目。
作业设计:1.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舍五入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步骤,学生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求近似数的⼏种⽅法在实际解题时,往往根据需要取⼀个数的近似值。
取近似值的常⽤⽅法有以下⼏种。
1.四舍五⼊法这是最常⽤的求近似数的⽅法。
当省略的尾数的最⾼位上的数是4或⽐4⼩的时候,就把尾数舍去;当省略的尾数最⾼位上的数是5或⽐5⼤时,把尾数去掉后,要向前⼀位进1。
⽤四舍五⼊法取近似值,要保留到哪⼀位,只要看它的下⼀位上的数是⼏就⾏了。
例如,计算0.731×2.3(得数保留两位⼩数)时,先求出准确值1.6813,再根据保留两位⼩数的要求看⼩数点后第三位。
因为⼩数点后第三位是1,⼩于4,所以0.731×2.3≈1.68.⼜如,计算35.6÷7(得数保留两位⼩数),除到⼩数点后第三位时商是5.085,因为⼩数点后第三位是5,所以,35.6÷7≈5.09.2.进⼀法在实际⽣活中,有时把⼀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位上的数是⼏,都要向它的前⼀位进⼀。
⽤进⼀法得到的近似数总⽐准确值⼤。
例如,有525千克粮⾷,每条⿇袋可装100千克,⼀共需要⼏条⿇袋?通过分析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525千克粮⾷装了5⿇袋后还余25千克,所以还要增加⼀条⿇袋,即省略尾数后要向前⼀位“进1”。
列式为: 525÷100=5.25≈6(条)3.去尾法在实际⽣活中,有时把⼀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位上的数字是⼏,都不要向它的前⼀位进⼀。
⽤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准确值⼩。
例如:把350张纸订成每本40张的本⼦,最多可订多少本?通过计算,350除以40商为8.75,也就是说订成8本后,剩下的不⾜40张,不够订⼀本,因此要把尾数舍去。
列式为: 350÷40=8.75≈8(本)综上所述,取⼀个数的近似值,对于计算题通常⽤“四舍五⼊法”;对于应⽤题,通常根据题⽬的实际意义和具体要求决定取近似值的⽅法。
近似数及其计算方法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一、求近似数的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看确定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比5小的(即0、1、2、3、4),就把这个数字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舍去;如果这个数字比4大(即5、6、7、8、9),就把这个数字以及后面的所有数字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如64.96283,保留到万分位写为64.9628,即64.96283≈64.9628(以下类推),保留到千分位写作64.963,保留到百分位写作68.96,保留到十分位写作64.0,保留到整数写作64。
由此可以看出:“四舍”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小,“五入”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大。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留存数位确认后,只要下一位数字或后面的数字存有不以0的(即1、2、3、……、9),都必须向前一位入一。
例如:同学们同时回去独木舟,每只船上最多可载7个同学,17个同学至少须要几只船?17÷7≈2.4,就是说17个同学须要2只船还余3人,这3人还须要一只船,所以一共须要3只船。
即17÷7=≈3(只)。
由此可知:用进一法获得的对数数总比精确值大。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保留数位确定后,不管下一位数字或后面的数字是几(即0、1、2、3、……、9),都不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如:用一根5m米短水管制成一批27cm长相同规格的水管,可以制成多少根?500÷27=≈18(根)由此可知:Weinreb尾法获得的对数数总比精确数大。
二、近似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对数数的加减法在一般情况下,近似数相加减的和或差精确到哪一位,与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的一个相同,计算法则:(1)确认结果准确至哪一个数位(与已知数中精确度最高那个数准确数位相同);(2)把已知数中的其它数,四舍五入到已知数中精确度最低那个数数位的下一位;(3)展开排序,并且把配得的数的末位数字四舍五入。
【例1】求近似数25.4、0.456、8.738和56的和。
求近似数的方法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求近似数的情况,比如在测量、计算和估算中。
那么,如何快速准确地求得近似数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近似数的求解技巧。
一、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近似数的方法。
当我们需要将一个较长的小数按照一定的精度进行近似时,可以按照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值进行判断。
如果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值小于5,则舍去后面的数字;如果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值大于等于5,则进位。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近似数。
例如,将3.56789近似到小数点后两位,我们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得到3.57。
二、截断法。
截断法是指将一个较长的小数直接截取到所需的位数,忽略掉后面的数字。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截断后的近似数可能会产生误差。
比如,将2.34567截断到小数点后两位,我们可以得到2.34。
三、相似三角形法。
在几何学中,相似三角形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近似数方法。
当我们需要测量无法直接获得的长度时,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得近似值。
通过观察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比例,我们可以得到所需长度的近似值。
例如,测量高楼的高度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法,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和角度来求得高楼的高度的近似值。
四、线性插值法。
线性插值法是一种通过已知数据点来估计中间数值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估算某一点的数值,但是该点并不在已知数据点上。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线性插值法来求得该点的近似值。
比如,已知一条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和函数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线性插值法来求得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近似值。
五、泰勒展开法。
泰勒展开法是一种数学分析中常用的近似数方法。
通过泰勒展开,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用一个多项式来近似表示。
这种方法在求解一些复杂函数的近似值时非常有效。
六、统计法。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统计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近似数方法。
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近似值。
数字的四舍五入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字近似计算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工作中,数字计算是无处不在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数字进行近似计算,而其中最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之一就是四舍五入。
四舍五入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数字处理方法,它可以将某一数值近似为最接近的整数或小数。
在进行四舍五入时,我们需要参考某个特定的位数,通常是小数点后的位数。
下面将会详细介绍四舍五入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使用方法。
一、四舍五入的原理四舍五入的原理在于判断待近似数值与最接近的整数或小数之间的距离。
当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值小于5时,我们会舍去该位的数值;当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值大于等于5时,我们会将该位的数值进位。
这样,近似的结果更接近原始数值。
二、四舍五入的应用场景1. 金融领域:在银行、投资和财务等金融领域的计算中,四舍五入常用于对金额、利率等进行近似计算。
比如,贷款利率的计算、货币的兑换等。
2. 统计学:在统计学中,四舍五入常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比如,对于大量数据的统计汇总,我们可以使用四舍五入对数据进行近似计算,以方便观察和理解数据的趋势和规律。
3. 工程计算:在工程领域中,四舍五入广泛应用于对测量数据的处理。
比如,在测量某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参数时,往往会出现一定的误差,通过四舍五入可以使数值更加精确。
4. 科学研究:在各类科学研究中,四舍五入也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常常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近似计算,通过四舍五入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数据结果,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四舍五入的使用方法1. 最接近整数的四舍五入: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值近似为最接近的整数时,可以使用以下规则:- 如果待近似数值的小数部分小于0.5,就将该数值向下舍去,即保留整数部分。
- 如果待近似数值的小数部分大于等于0.5,就将该数值向上进位,即将整数部分加1。
2. 最接近小数的四舍五入: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值近似为最接近的小数时,可以使用以下规则:- 将待近似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指定的位数,将该位后的数值四舍五入。
求近似数有哪几种方法?
求近似数有哪几种方法?一般有3种:
1.四舍五入法这是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当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的时候,就把尾数舍去;当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时,把尾数去掉后,要向前一位进1。
举例(45000≈5万,612000≈61万)
2.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用进一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大。
举例(45000≈5万,612000≈62万)
3.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不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小。
举例(45000≈4万,612000≈61万)。
求近似数的方法:(原则——四舍五入:“四舍”指数位上是0、1、2、3、4的数直接省掉变为0;“五入”指数位上是5、6、7、8、9的数向前一位进一,然后省掉变为0)
例如:(1)两位数的方法:(1种方式)
23近似数是2059近似数是60
(它们是以个位为标准进行四舍五入的)
(2)三位数的方法:(2种方式)
213近似数是210 256近似数是260
(它们是以个位为标准进行四舍五入)
213近似数是200 256近似数是300
(它们是以十位为标准进行四舍五入,注意:以十位为标准时,十位上的数字要进
行四舍五入外,个位上的数字无论是什么都要省掉变为0)
(3)四位数的方位:(3种方式)
5274近似数是5270 8937近似数是8940
(它们是以个位为标准进行四舍五入的)
8937近似数是8900 5274近似数是5300
(它们是以十位为标准进行四舍五入,注意:以十位为标准时,十位的数字要进行
四舍五入外,个位上的数字无论是什么都要省掉变为0)
5274近似数是50008937近似数是9000
(它们是以百位为标准进行四舍五入,注意:以百位为标准时,百位上的数字要进行四舍五入外,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无论是什么都要省掉变为0)。
《2.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备教材内容1.本节课教学的是教材13页例7、“做一做”及14页练习二的相关习题。
2.本节课重点解决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例7先说明近似数的作用,再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太阳与地球的知识,然后结合具体的数介绍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最后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做一做”让学生根据要求,求出同一个数的不同的近似数,既练习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又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4.本节课的知识是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知识提升,方法大同小异。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简捷地解决生活中关于大数的问题。
备教法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体会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量很难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表示,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作用,了解求近似数的必要性,从而突破难点。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过程来探究新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备教学目标1.巩固亿以内数的改写的方法,能够运用改写解决问题。
2.通过阅读、对比和讨论等活动,感悟实际生活中数的改写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
备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方法。
难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求非整万数的近似数。
备已学知识1.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先把整万数分级,再按照个级的写法写出万级上的数,最后在后面写一个“万”字,省略个级上的4个0。
2.估算。
能在估算时把某个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识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在十分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在百分位上四舍五入,依次类推。
◆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字或“亿”字,小数末尾的0去掉。
注意: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练习一、填空题1、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不能去掉。
2、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改写成用“亿千米”做单位的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3、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1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做单位的数是(),精确到十分位是()。
4、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得到的近似数是7.53。
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识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在十分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在百分位上四舍五入,依次类推。
◆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字或“亿”字,小数末尾的0去掉。
注意: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练习一、填空题1、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 )不能去掉。
2、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改写成用“亿千米”做单位的数是(1.496亿千米),保留两位小数是(1.50亿千米)。
3、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1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做单位的数是(38.4401万千米),精确到十分位是(38.4万千米)。
4、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得到的近似数是7.53。
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7.531或7.532或7.533或7.534)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二、选择题1、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的结果是0.87,原来的数可能是()A.0.862 B.0.876 C.0.869 D.1.871 2、38.964保留一位小数约是()A.38.9 B.39.0 C.40.03、74.96×0.4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A.29.9 B.29.0 C.30.0 D.31.04、1.76□≈1.76,□中的值最大是()A.5 B.4 C.95、一个两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0.0,这个小数可能在()之间。
取近似数一定是“四舍五入”吗?
取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这是大家已熟悉的了,但有些实际问题在取近似值时,却要“四入”或“五舍”才行.我们分别称之为“去尾法”和“收尾法”.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1、去尾法:把一个数截取到某一指定的数位时,将该数位后的数全部舍去,叫做去尾法,它只舍不入.
例1.小明家装修新房时要用若干根0.56米的钢筋,而建材商店每根钢筋长6米,则建材商店每钢筋最多可截几根小明家所需的短钢筋?
解:由6÷0.56≈10.714,用“去尾法”可知每根长钢筋只能截出10根0.56米的钢筋;因为当依次截到第10根时,剩下的一小段约为0.4米,不够用,因此只能舍去.
2、收尾法:把一数截取到某一指定数位时,将该数位后的数全舍去,而在指定数位上加1,叫做收尾法,它只入不舍.
例2.站前中学组织初一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一辆客车最多可坐45人,现去参观的老师和学生共有236人,问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
解:用236除以45得5.2444…(辆),即用5辆车又不够,6辆车又有多.依题意应要6辆.即略去尾数而在个位数上进一,这就是用的收尾法.
由此可知,我们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收尾法.具体操作时选用哪种方法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取近似数的三种方法取近似数的三种方法近似数是指一个数与所求的精确值之间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近似计算,例如计算物品价格、地图测量等等。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取近似数方法。
一、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取近似数方法,它可以将一个任意数字近似为最接近它的整数或小数。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位;2. 找到要舍去的数字,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则直接舍去;如果这个数字大于等于5,则进位;3. 进行进位操作时,如果进位后该位置上是0,则不需要再进行进位操作;如果进位后该位置上是9,则需要向高一位再进行进位操作。
例如:将3.14159保留两位小数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要保留两位小数;2. 找到第三位小数9,大于等于5,应该向第二位小数进1;3. 第二位小数4加1得到5。
因此,3.14159保留两位小数后为3.14。
二、截尾法截尾法是指将一个数按照指定的位数截取,舍去后面的所有数字。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位;2. 将要保留的位数之后的数字全部舍去。
例如:将3.14159截取两位小数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要保留两位小数;2. 将第三位小数5之后的数字全部舍去。
因此,3.14159截取两位小数后为3.14。
三、近似取整法近似取整法是指将一个任意数字近似为最接近它的整数或小数。
与四舍五入法不同的是,它不仅可以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四舍五入。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位;2. 找到要舍去的数字,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则直接舍去;如果这个数字大于等于5,则进位;3. 进行进位操作时,如果进位后该位置上是0,则不需要再进行进位操作;如果进位后该位置上是9,则需要向高一位再进行进位操作;4. 如果需要向上取整,则将最终结果加1;如果需要向下取整,则直接使用最终结果;如果需要四舍五入,则根据进位操作的结果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