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信息扩散速度奇快的今天,各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媒体既是警察与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又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新闻媒体对于公安工作来说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消极的作用。民警一次普通的执法活动很有可能经过网络媒体的放大成为万人关注的新闻事件。因此,公安工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相当重要。基于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背景,警方与媒体,应当互信、互助、互动、互惠,应当为建立起良性互动、和谐双赢的良好局面,本文试图对建立警界和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以推动新时期“警媒关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安工作新闻媒体良性机制

引言: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保障和实现公众知情权,特别是公共安全

危机事件的特点和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必然介入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为及时有效地应对、管理、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履行好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责,必须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一、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性质与媒体作用的双重性

新闻媒体对整个国家、社会、个人产生作用和影响,当然也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产生作用和影响。公安工作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公安工作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行政行为,是由人民警察以国家的名义按照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这项工作的执行主体是人民警察,包括个体警察和作为特定群体的警察组织。因此,我们在分析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时,主要从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主体的作用以及从对这项专门活动的作用展开,而作用的角度又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主要概念界定

1.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

任何事件,只要危及到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公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失,导致社会运行失序、公众心理失衡、紧张、恐慌,需要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立即作出联合反应的事件,均属公共安全危机事件。

广义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范围不仅包括人为灾难、自然灾害,也包括社会安全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危机事件、灾难性事件、紧急事件、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概念都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

2.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3.媒体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

(二)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性质和特点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由于人为的、社会的或管理的因素引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社会稳定,严重威胁多数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由公安机关承担应对、管理、处置职责的公共危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包括重特大刑事犯罪、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经济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如下特点:

1、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由一连串小事件发展而来,但由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相当的不可预见性,原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乱,使人们既得利益丧失

或可能丧失,而且超出了正常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心理惯性的运行,具有相当程度的突发性。

2、危害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根本利益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对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破坏,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严重恐慌、恐惧,导致资金、资产严重流失乃至人员的伤亡,严重损坏组织形象及个人信誉。

3、紧迫性。由于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突然发生并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为减少危害和损失,要求组织管理者缓解、解决、消除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在认识上必须具有紧迫感,在时间上必须具有紧迫性,必须将大量、真实、准确的信息尽快公布于众,实现管理者与公众的有效沟通,以现实公众的知情权。

(三)媒体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双重作用

1.媒体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①媒体宣传是树立警察队伍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处置突发事件和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等工作中,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如河南的任长霞,江西的周俊军等。他们心系群众,牢记宗旨,忠实履行职责,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奉献自己短暂的一生。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公安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人崇尚先进、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先进光荣"警察理念,有利于树立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弘扬人民公仆的凛然正气,强化警民之间的了解互动,增进警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营造警民一家的良好氛围。树立他们为人民警察的典型,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基层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作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做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做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加大了对警察队伍的了解,对警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安队伍的壮大。

②、媒体的监督是推进警务公开的有效措施。警务公开是指依法公开警务活动

的依据、过程和结果,把各项警务活动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以促进和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办事、严格公正执法。按照警务公开的要求,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工作,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都要予以公开,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管理、服务的纪律规范、要求以及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途径、方法等。通过警务信息的公开,可以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减少群众与公安机关合作的盲目性,提高警察办案质量和宗旨意识,方便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实施监督,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媒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准确及时资讯,全面真实地反映涉警新闻事件及各方面的声音,能有效改变以往"关门办案"的状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凡不涉及到党和国家机密及个人隐私的案

件都可以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进行警务公开。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

③、新闻媒体的监督是规范民警行为的有效手段。在理论上和事实上,对政府的监督最后需凭借人民的舆论与公意,但人民的监督力量是相当分散的,要整合人民的力量并非易事。在此情况下,围绕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公安机关自身公关宣传的需要,媒体已成为影响警务活动的重要社会力量。

2.媒体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消极作用

①、媒体对警界个别害群之马无限放大的报道,致使部分群众对警察认识存在偏差。毋庸置疑,公安队伍十分庞大,警察素质良莠不齐。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要经常与社会的阴暗面打交道,思想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腐蚀,致使少数民警经不住诱惑而心理失衡、行为失范,作出违法违纪的行为。少数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及其新闻记者对正面宣传报道毫无兴趣,一味以猎奇心理挖掘警界的"丑事",以此作为吸引公众眼球、提高报刊发行效益的手段。甚至把这些负面新闻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无限制的放大,将个别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扭曲为群体行为,以偏概全,误导、煽动社会不满情绪,使部分群众只看到少数民警的违法违纪行为,却忽视了绝大多数民警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甚至付出生命的现实,造成部分群众对警察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出现"一丑遮百俊"的不正常现象。

②、媒体对警务工作戏剧性、神秘性、选择性的报导,致使群众心中的理想警察与现实警察存在差距。公安机关警务活动和警察生活的特殊性,这让社会各界群众所好奇,所以一直以来成为各类媒体吸引公众的良好题材,是媒体吸引公众的"卖点"。一些电影、电视剧把公安民警戏剧化、模式化,如《绝地逢生》、《雷霆出击》、《重案六组》等,致使群众心中警察万能与现实警察有一定的偏离。加上不少基层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之间缺乏广泛、正确的沟通,在一些问题上公安机关对新闻媒体提出的问题采取粗暴的、不配合的态度,使警察的形象受到了媒体及群众的质疑。

③、媒体对警察办理案件的超前报道。致使公安机关正常执法办案受到影响。有些新闻记者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刚刚发生或在侦办过程中尚不宜公开报道的案(事)件,未经公安机关允许就进行大肆报道,暴露了公安机关的侦查意图,让犯罪分子了解了公安机关掌握的证据以及侦查的方向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犯罪分子逃避惩罚,加大了公安机关的破案难度。另外,新闻媒体对案件侦查过程的详细报道也可能造成秘密侦查手段的暴露,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伎俩,增加公安机关的破案难度,严重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办案执法,甚至使某些受害人承受二次伤害。

二、媒体与警察的关系

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肩负着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使命。媒体是由专业人员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发布,具有公信力,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引导社会

舆论的社会力量。警察与媒体的关系不明确,既不利于舆论监督,也不利于警察权力的正常行使,下面就从工作、法律、政治和利益需求的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界定。

(一)工作的角度:警察机关与新闻媒体是互相支持和合作的伙伴关系

从公安机关来说,为了与社会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力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就必须依靠媒体及时传递公安工作的最新信息、公布有关的犯罪线索和治安情况、与群众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没有媒体的有效配合和支持,公安机关就难以完成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和职责。而从媒体来说,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扩大媒体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也同样需要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为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安机关是媒体最为重要的新闻消息源之一,犯罪的动向、侦破犯罪过程的紧张和刺激、社会治安方面的重大事件均是媒体感兴趣的话题。为了各自的发展,双方都需要对方给予通力的支持和合作,离开了彼此的配合,双方的工作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法律的角度:新闻媒体和警察是互有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

警察机关与新闻媒体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性质、职能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舆论监督方面,双方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主体,是互有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关系。因此,警察机关必须明确自身在舆论监督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在警务活动中,既要尊重新闻媒体应有的权利,依法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也要在权益受侵害时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政治的角度:新闻媒体和警察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在现代民主法制社会,媒体存在的价值和使命之一就是对包括警察权力在内的国家权力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行为与公务活动进行监督,这是民主政治制度赋予媒体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因而国家赋予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广泛而重要的权力,加之公安民警队伍数量较为庞大,其执法和管理活动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公众关注程度高,这就决定了公安机关不仅必须接受媒体的监督,而且始终是媒体监督的重点。

(四)利益需求的角度:警察与新闻媒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矛盾

警察机关与新闻媒体在利益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警察机关希望新闻媒体多报道有利于警方的新闻消息,以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而新闻媒体需要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客观事物,它需要警方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有利警方自身的,而应当是具有普遍报道价值的新闻。其次,对于警察机关来讲,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发布的,对于需要保密或不宜立即公开的信息,警方希望新

闻媒体不要报道;而新闻媒体总是希望被采访的警方不作任何隐瞒地提供信息。最后,警察机关希望新闻媒体有关警方的报道能实事求是,不要不加核实随意报道,甚至是恶意炒作,损害人民警察的形象;而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报道的内容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准确。

三、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对媒体政策存在的问题

积极应对、管理、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公安机关在履行这种职责过程中,有时利用媒体的积极作用,使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处置得当。但是,由于媒体在宣传、报道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消极作用,再加上缺乏法律和政策媒体宣传、报道的支持,造成了公安机关就应当与媒体接触与否、应该与哪些媒体接触、如何与媒体接触和协调、可以或应该向媒体公开什么样的资料和信息、允许媒体报道到什么程度和范围、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报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缺乏明确的理解,因此,公安机关对媒体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采取严格管控政策。公安机关往往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曲解或忽略媒体在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排斥媒体介入危机过程,使媒体在多数情况下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报道显得相当“低调”,甚至在危机中出现媒体缺位,这显然会造成媒体主观能动性的缺失,危害政府公共管理系统的快速反应和良性运转,也会损害公民的知情权。公安机关在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对媒体采取严格管控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公安机关对媒体实行严格新闻管制政策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公安机关对媒体实行严格新闻管制政策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使媒体在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受到严重束缚。新闻规律是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其中新闻的及时性与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两点。大凡涉及重大及突发性事件,媒体都会集中人力、物力,最大程度地调动新闻报道的一切手段与方式,对其进行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势的连续、滚动式传播。可是,公安机关在遇到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往往采取与新闻传播规律相悖的新闻政策,刻意进行新闻封锁或者阻挠媒体的介人,对媒体报道常常是禁令不断,阻力重重,对一些涉及千家万户关注的热点问题,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掩盖真相,压制舆论。再加上我国媒体由政府垄断,其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特征的国有制属性,又使其受所有权的限制。由于政府及公安机关把新闻等同于宣传,媒体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报道时要无条件地服从政府的宣传需要,不能自如地遵循新闻规律,为了宣传不惜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为代价。

(二)公安机关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公安机关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媒体很难从公安机关那里获得所需信息,使媒体缺乏公正介人危机的秩序保障。我国现行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媒体很难介人危机之中。主要表现在:

1、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信息公开的观念还没有被公安机关普遍接受。公安机关

长期以来只注重正面宣传,因此,存在着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误解,在观念上通常只把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看做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是不能公开的丑闻。

2、是信息公开的范围过窄,信息的自由度过小。公安机关常常把应当向社会公开的公共安全危机信息贴上了“内静隋况”和“保密”的标签,有的加上“社会稳定”的理由,使媒体取得信息的难度过大,新闻报道困难。

3、是缺乏法律制度上的保证。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危机信息公开的法律,因此,在公开内容、公开程度和公开时间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程序也不规范,信息公开的主动权还完全掌握在政府及公安机关手中,在很多情况下,行政领导说公开就公开,说不公开就不公开,公开内容有时也缺乏真实性等,媒体往往只是信息公开的被动接受者。政府及公安机关还经常把部分媒体为追求了解事件真相的质疑视为“添乱”,采取抵制与不合作的态度。

(三)公安机关对媒体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公安机关对媒体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报道中,部分媒体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热衷于炒作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影响了公安机关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对媒体的监督主要是通过道德约束和一些行业规定、规则、公约等来进行的,而缺乏一些法律性的强制约束。因此,在公共安危机事件中就出现了部分媒体利用监督机制的漏洞,为扩大社会辐射面和影响力,人为制造热点,炒作新闻,不惜版面,过度刊载会带来强烈社会影响的事件。

四、建立公安机关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建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必要性

公安机关与媒体作为两种社会组织,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应对这个目标上是一致的。为了实现双方目标和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在工作上相互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1、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稳定公众的心理,及时掌控主流舆论的方向,以免产生社会恐慌。也有利于将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政策深人群众,提高群众针对特定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勇气,从而提高预防和打击犯罪政策的效果。

2、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的态度和结果往往会对警察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产生“近因效应”,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警察部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及时通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体现警察部门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决心和勇气。

3、媒体通过对过去的或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进行剖析,为公安机关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借鉴。

(二)建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原则

1、公开性原则。公众的知情权必须保障。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公众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前提。公众知情权的充分行使,能够不断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往往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人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使得在事件发生时,第一反应和最大需求就是了解相关信息,了解真实的信息,了解有效、权威的信息。公安机关是信息的来源,媒体是知悉信息的途径。在信息社会,如果事件发生之后的新闻供应缺位,那么各种新闻的替代品就一定不会缺位,人们会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信息。不实信息是事件中不安定因素,一旦谣言主宰了舆论,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及时性原则。公安机关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公众和媒体发布真实信息,介绍事件的当前基本情况,告知公众应当注意的事项、要点和应该采取的行动,做到及时、准确、稳妥、有序。赶在谣言起步之前将权威、有效信息公布于众,有效掌握舆论的控制权,以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3、客观性原则。公安机关应向社会公众提供关于事件透明、清晰、真实的信息,既不隐瞒真相,更不主观臆断,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让公众及时掌握危险信号,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媒体作为沟通公安机关和公众的桥梁,是公安机关和公众之间沟通和情绪表达、信息传递的中介。媒体不仅与公安机关协调合作,还应当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新闻才有力量,失实的报道会导致公众产生怀疑,引发情绪波动。

五、建立公安工作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应与新闻媒体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合法合情的范围内,为媒体提供适时、准确的信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阻碍执行职务的情况下,尽力协助新闻媒体采访。警察组织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健全相关机制,积极征得媒体等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构建一个良性互动、互助合作的警察与媒体关系,使媒体对公安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双赢的合作,构建和谐的社会执法环境。

(一)加强对媒体的认识,建立新闻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宣传与报道越来越多,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美国警学专家查理斯·斯文森认为:在美国,同各种新闻媒体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已成为警察部门,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公安机关在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时,要正确认识新闻媒体,不要'敌视'或轻视他们,应与新闻媒体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接触,以大度、包容的态度同新闻媒体合作,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传播工具将依法可以公开的信息公之于众,介绍公安工作的最新动态资讯,做到警务公开,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有

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统一公众与警察之间的看法、观念和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1、加强对媒体的认识,建立新闻监督机制。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宣传与报道越来越多,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美国警学专家查理斯·斯文森认为:在美国,同各种新闻媒体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已成为警察部门,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公安机关在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时,要正确认识新闻媒体,不要'敌视'或轻视他们,应与新闻媒体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接触,以大度、包容的态度同新闻媒体合作,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传播工具将依法可以公开的信息公之于众,介绍公安工作的最新动态资讯,做到警务公开,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有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统一公众与警察之间的看法、观念和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2、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建立外部合作机制。2007年,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说过一句话: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监察局,你不能要求它每句话都说的对,只要媒体监督有事实依据,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双方的沟通与联系,公安机关应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新闻媒体的宣传与报道,努力增加正效应,缩小负效应。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外部合作,积极回应媒体的采访申请,积极应对敏感问题,充分表示诚信,杜绝虚假信息。

3、完善信息发布渠道,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公安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公安机关作为人民的公仆,应与人民群众加强联系,彼此相互了解。公安机构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警界最新资讯,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公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密切警民联系,对公安机关中的优秀典型进行宣传表彰,实现人民警察的社会价值。

4、对不实负面新闻报道建立公安民警法律维权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导向型的媒体活动错把宣传等同于一般商品,利用公众情绪肆意渲染和炒作,甚至子虚乌有的瞎编乱造,对公安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哈尔滨"警察打死人事件"和南昌交警打人事件就是媒体的片面报道,引导了社会舆论倾向于指责警察打死了人和打了人,但到最后事实并不与刚开始报道的那样,而是出现了一个反面。新闻工作是一项有着较强政治性的工作,而一些商业运作的媒体,诸如网站、电台、报纸、杂志、期刊等却以自己能否赚钱为价值取向决定稿件的刊发,甚至于个别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低下的新闻工作者过分的追求轰动效应,对一些涉警新闻采取偏听偏信的态度,甚至放纵某些稿件中错误的、极不负责任的苗头存在,致使一些矛头直指公安队伍、以揭短暴光为乐的失实报道轻易出笼,导致公安警察形象严重受到损害。因此,建立警察维权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健全的机制体制是公安民警认真工作,放心工作,大胆工作的前提,只有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公安干警才能在执勤执法中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好自身和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强对警队的管理机制,完善警队内部的监督

1、加大对警务公开和警务管理力度。按照警务公开的要求,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工作,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都要予以公开,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管理、服务的纪律规范、要求以及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途径、方法等。通过警务信息的公开,可以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减少群众与公安机关合作的盲目性,提高警察办案质量和宗旨意识,方便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实施监督,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完善对公安新闻工作的宣传和管理。制定和完善公安新闻宣传管理规定,增强保密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并明确相关保障措施,做到令行禁止。充分利用公安新闻资源,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报道,打造公安宣传品牌,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抢占先机。

3、强化对警队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在警队内部中我们可以采用专门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全员进行"新闻练兵",逐步提高整体素质。要因人施教、分层次培训,采用与媒体人员互动交流、模拟练习、实地操作、跟班作业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的效果。还可以对积极参与宣传工作的同志辅之以必要的奖励,同时也追究导致形象危机事件发生等严重后果同志的责任。

结语:总之,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检验公安机关执政能

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公安机关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拓展为人民服务的渠道,不断向阳光透明的政府机构过渡;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之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在寻求新闻效益的同时,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真正做到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构建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良好的互信合作的关系。为提高这种能力和水平,公安机关必须发挥媒体在应对、管理、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建立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履行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34-335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廖永亮.舆论调控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5]曾忠恕.美国警务热点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48

[6]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苏成雪.传媒与知情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8]曹礼海.警察形象危机处理--走向前沿的警察公共关系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9]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组委会编.警察与媒体--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208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最新)

条款 第一条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

XXX轨道交通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XXX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防控舆情危机,维护集团形象和声誉,规避生产经营风险,营造集团建设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根据XXX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资系统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舆情包括: (一)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体对集团进行的负面报道; (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会给集团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对集团的舆论取向,以及造成其他不良效果的信息。 舆情信息根据产生效果分为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根据影响程度分为一般舆情和重大舆情。本办法所称一般舆情主要是指网民就地铁施工围挡、交通导行、噪音扬尘污染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定向单一投诉;重大舆情主要是指造成重大社会舆论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媒体报道、网民(主要指“大V”)评论或转发、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的舆论等等,重大负面舆情也称舆情危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舆情处置是指利用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第四条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尤其是媒体质疑信息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的要求,多渠道、全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规范、合理地做好舆情处置。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及所属各单位。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须严格按照此办法开展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第二章舆情管理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集团设置舆情危机管理小组、舆情管理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 第七条舆情危机管理小组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集团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所属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人组成。是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就相关工作做出决策和部署,根据需要研究决定集团对外信息发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决定启动和终止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相关事宜; (二)拟定或审议舆情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各类舆情信息处理方案; (三)沟通协调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 (四)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舆情管理办公室设在集团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集团日常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完善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对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性,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 (二)遇舆情发生,根据舆情发生的时期(酝酿期、爆发期、解决期、恢复期),分析舆情严重性、损失相关性,拟定舆情处理方案,报舆情危机管理小组; (三)与市委市政府、国资委和本市主流媒体建立应对舆情协调联动机制,动态更新媒体管理信息,逐步形成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认真分析政务新媒体普遍面临问题,结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政务新媒体工作经验,探究和分析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机制和策略,为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 运营机制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 步和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新媒体已逐渐发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新媒体宣传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主动引领社会舆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政务新媒体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什么是新媒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新媒体就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应当说,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和互动性等特征,是相?τ诠悴サ缡印⑼际楸?刊而言的新兴媒体形态。

政务新媒体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进行政务活动、政务服务和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平台。当前,政务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和“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客户端)。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政务新媒体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调整。 一、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1.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工作。自2003年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互联网舆情危机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利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2014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积极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在2014年底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微信公众号达到6万个,2015年底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 2.政务新媒体发展迅速。2011年,是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政府机构开始入驻微博,当年政务微博数量就已接近2万家,微博已成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2012年,政务微信开始出现。2014年,政务微博认证帐号达27万个,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努力构建应急管理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信息扩散速度奇快的今天,各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媒体既是警察与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又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新闻媒体对于公安工作来说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消极的作用。民警一次普通的执法活动很有可能经过网络媒体的放大成为万人关注的新闻事件。因此,公安工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相当重要。基于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背景,警方与媒体,应当互信、互助、互动、互惠,应当为建立起良性互动、和谐双赢的良好局面,本文试图对建立警界和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以推动新时期“警媒关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安工作新闻媒体良性机制 引言: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保障和实现公众知情权,特别是公共安全 危机事件的特点和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必然介入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为及时有效地应对、管理、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履行好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责,必须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一、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性质与媒体作用的双重性 新闻媒体对整个国家、社会、个人产生作用和影响,当然也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产生作用和影响。公安工作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公安工作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行政行为,是由人民警察以国家的名义按照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这项工作的执行主体是人民警察,包括个体警察和作为特定群体的警察组织。因此,我们在分析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时,主要从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主体的作用以及从对这项专门活动的作用展开,而作用的角度又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主要概念界定 1.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 任何事件,只要危及到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公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失,导致社会运行失序、公众心理失衡、紧张、恐慌,需要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立即作出联合反应的事件,均属公共安全危机事件。 广义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范围不仅包括人为灾难、自然灾害,也包括社会安全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危机事件、灾难性事件、紧急事件、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概念都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 2.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3.媒体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 (二)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性质和特点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由于人为的、社会的或管理的因素引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社会稳定,严重威胁多数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由公安机关承担应对、管理、处置职责的公共危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包括重特大刑事犯罪、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经济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如下特点: 1、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由一连串小事件发展而来,但由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相当的不可预见性,原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乱,使人们既得利益丧失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12-09 16:00:48 来源:解放军报编辑:李林 第一条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

(完整版)新媒体运营部规章制度

运营部规章制度 为完善运营部管理,提升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1.1管理机制: 公司运营人员由公司运营部负责管理和调配,在运营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1.2运营人员基本要求: 积极宣传、维护公司的品牌和产品、服务形象;进行媒体业务拓展,按计划开发、建立并维持稳定的新媒体资源;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创新思维,拓宽宣传思路。 第二章岗位职责 2.1 内容运营专员: 2.1.1负责自媒体(官网、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的内容策划,包含材料收集,文字编辑及互动管理。 2.1.2 跟踪行业热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成策划内容。 2.1.3 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的专题策划、文案拟定、软文等撰写以及活动实施工作。 2.1.4分析各平台运营效果,整理有效数据,复盘推广数据,作出有效调整。 2.1.5协助推广运营专员分析网络人群搜索行为,完成关键词挖掘,细化,并策划软文 2.1.6协助推广运营专员定期梳理汇报自媒体平台数据,研究用户思维,提出优化建议及执行计划。 2.2 信息渠道运营专员: 2.2.1 收集并整理行业热点实时,新闻报道,关键词等反馈给推广运营专员和内容运营专员。 2.2.2 通过招聘网,市场部资源,收集并整理幼教行业招聘信息。 2.2.3 负责公众号(广东幼教智库、百里教育),小程序(广东省幼教平台)招聘板块内容 的文字编辑,排版,并做好对接工作。

2.2.4 整理行业标杆媒体,协助内容运营专员进行选题储备。 2.2.5 收集行业干活资源,定期整理给内容运营专员。 2.3推广运营专员: 2.3.1 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的专题策划、文案拟定、软文等撰写以及活动实施工作。 2.3.2 负责自媒体(搜狐、百家号、知乎、百度知道等)平台的内容策划,包含材料收集,文字编辑及互动管理。 2.3.3 收集并分析网络人群的搜索行为,完成关键词挖掘,细化,策划软文。 2.3.4梳理现有新媒体矩阵平台数据,研究用户思维以及平台规则,提出并制定可实施优化建议及执行方案。 2.3.5 日常维护并优化公众号内的自定义菜单栏,自动回复,关键字回复。 2.4运营经理: 2.4.1负责公司产品优化,完成公司对产品的发展诉求。 2.4.2负责市场新媒体营销的策划,包括话题策划,执行策划,推动工作,评估总结。 2.4.3制定公司自媒体(官网、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的年度运营计划和日常运营工作安排。 2.4.4组织召开团队的各项会议,并做好会后的反馈工作。 2.4.5调研用户市场,跟踪推广效果,了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建立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及粉丝数量。 2.4.6负责运营团队的招聘、培训、辅导、激励、业务评估,形成一支优秀的运营团队。 第三章工作制度 3.1 运营部的目的与原则: 运营部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制定运营战略,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使顾客知晓、了解运营内容,继而产生兴趣,做出消费决策。运营部与市场部共同管理规范实现流程化管理,为

应急管理网上作业

一、单选题 1(2分) 以下突发公共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地质灾害 B)森林草原火灾 C)环境污染 D)经济安全事件 参考答案:B 2 以下突发公共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旱涝灾害 B)传染病疫情 C)交通运输事故 D)群体性事件 参考答案:A 3(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实施 A)2007年10月1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7年12月1日 D)2008年10月1日 参考答案:B 4(2分) 2003年“非典型肺炎”突然袭来时,体现了突发事件的()特性 A)高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综合性 D)多样性 参考答案:B 5(2分) 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中,三制不包括() A)体制 B)法制 C)法治 D)机制 参考答案:C 6(2分) 国家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坚持()的原则,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其权力行使的根本出发点,是宪政秩序下公民基本权利对国家权力的一种必然要求。

B)科学妥善 C)公开坦诚 D)快速反应 参考答案:A 7(2分) “机制”主要具有的含义不包括() A)机制是一种“游戏规则”,反映的是食物内在的机理、规律以及组成部分组成之间协调互动的关系 B)机制是一种工作方法、程序与措施,是经过提炼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行为规范 C)机制是一种权威性、强制性的制度 D)机制是一种体制 参考答案:D 8(2分) 按照()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 A)中央负责 B)地方负责 C)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 D)单位负责 参考答案:C 9(2分) ()每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A)地方财政 B)省级以上政府 C)地级以上政府 D)中央财政 参考答案:D 10(2分) 每年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A)1 B)2-3 C)1-3 D)1-2 参考答案:D 11(2分)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决定终止一级响应。 A)民政部

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方法讲义

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方法 第一讲危机管理 1.前言 2.危机管理体系 3.危机公关:突破“十面埋伏”攻略 第二讲危机公关准备期攻略(上) 1.正确认识危机的特点 2.认识媒体的双面性 3.领导人具备敏感的危机意识 第三讲危机公关准备期攻略(中) 1.在第一时间研究应对措施 2.明确危机处理的原则 3.对前景充满信心 第四讲危机公关准备期攻略(下) 1.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2.以最快速度化解危机 3.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4.一分钱做事一毛钱做秀 第五讲危机公关进攻期攻略(一) 1.要有令行禁止的团队 2.内部公关是外部公关的前提 3.确保首席危机官的权威 第六讲危机公关进攻期攻略(二) 1.每个人都在媒体的注视中 2.充分调动资源 3.要有系统安排 4.权威媒体的支持 第七讲危机公关进攻期攻略(三) 1.要有专业的公关人员 2.主动提供消息 3.要有新闻稿 4.要博得受害者的好感 第八讲危机公关进攻期攻略(四) 1.不要对公众撒谎 2.棘手的事件应由公关人员出马 3.要有合得来的记者

4.要善于转移媒体的视线 第九讲危机公关进攻期攻略(五) 1.争取公众的理解和同情 2.会利用传媒的就是英雄 第十讲危机公关进攻期攻略(六) 1.首席危机官具有必要的判断力 2.凡事要有度 第十一讲危机公关5S原则 1.速度第一原则 2.系统运行原则 3.承担责任原则 4.真诚沟通原则 5.权威证实原则 第十二讲案例深度分析 1.巨能钙双氧水危机公关 2.雀巢碘超标危机公关 3.光明乳业“回锅奶”危机公关

第一讲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的定义 危机是一种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在很短时间内波及很广的社会层面,对企业或品牌会产生恶劣影响,而且此种突发紧急事件由于其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高度的紧张感和压力。 危机的发生和发展,犹如从小雨到大雨的过程:首先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然后到滂沱的大雨,最后到没有办法控制的暴雨。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中发现机会,从而力挽狂澜直至化解危机,使暴雨变成晴空万里。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为危机做好准备;第二,危机公关,把企业想说的告诉公众,把企业想做的也告诉公众。 危机管理体系 (一)危机管理体系的六个子系统 1.意识体系 企业要具有危机意识,这在信息社会尤其重要。在信息社会中,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强。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任何一点消极方面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从而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在信息社会环境中,企业必须要具有危机意识,时刻准备应对危机。 【案例】 企业领导人还必须使企业员工认识到: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时刻都处于危机之中,我们必须把公司潜在的危机化解到最小,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为失误或失职而将整个公司拖入危机。 【案例】 2.计划体系 要成功应对危机,企业必须具备应对危机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应对计划能够保证企业在危机面前临危不惧、胸有成竹。 3.组织体系 在应对危机时,企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管理。人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危机处理的机构中,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必须担任“首席危机官”角色。担任“首席危机官”角色的人必须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号召力,这样的危机处理团队才能够取得成功。 4.预警体系 印度洋海啸给印度及东南亚多国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充分反映了缺乏预警机制的危害性。危机的预警机制对于企业同样重要。有效的预警机制能够确保企业及时捕捉危机信息,作出正确判断。 5.指挥体系 危机指挥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与支持,使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并提供最恰当的应对措施预案。指挥体系能够保证企业在处理危机时有一个畅通的渠道,雷厉风行地执行危机应对措施。 6.分析和评估体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危机分析评估体系是一个事后处理系统,同时又为将来可能发生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及舆情管理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及舆情管理 主讲:叶东 课程大纲 ? ? ? 第一讲:危机概述与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第二讲: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方法第三讲:新闻运作与舆情管理第四讲:媒体应对的策略及技巧 何谓危机 在现代汉语中,“危机”的两种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 潜在风险+关键时刻 “危机”:中国式解读 中国造字的玄妙:危=危险、危难、危局机=机会、机遇、商机 解决困局+找到机会 海恩法则 每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 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 -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墨菲定律 ■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 . 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只要人犯错,危机就难以避免! 蝴蝶效应 Butterfly Effect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爆发一场龙卷风。 预防潜在危机发生,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管理好企业的每一个细节,时刻关注企业

内部的任何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做好预测。 危机是不可避免、不会消亡 日常危机处理机制 危机处理预警系统 危机处理方法 公关危机三重点 建立日常危机处理机制 I. 平时注意提高企业的自身免疫力在危机到来之前能预防并避免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办法,也是最明智的办法。就像对待疾病一样,危机防范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企业的免疫力。主要方法: 1. 2. 3. 4. 5. 强化全员特别是企业主要管理者的危机意识.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努力做到所有产品零缺陷。加强营销管理,做好售后服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并持之以恒。在危机出现之前就充分开发公关资源以打好基础. 6. 强化企业团队精神,努力争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以免祸起萧墙。 7. 提高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强化他们对企业的责任心。 建立日常危机处理机制 II. 经常性的自我问责工作 企业的高层要有自觉分析反思企业弱点的习惯。企业公关部门的领导要经常分析传播中的弱点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企业内外公众沟通。定期或在关键时期与企业内外公众(员工、供应商、分销商、媒体、行业监管部门等)沟通、探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提出的忠告。基本的内容如: 1. 2. 3. 4. 5. 1. 2. 3. 4. 5. 企业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你对企业的哪些方面不满意?现有热销产品的前景如何?你们与企业的信息交流畅通吗?哪些方面不畅通?假如有一天企业出现危机,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领域是什么?(可以列出3-5个领域)凭你个人感觉,这些领域出现危机,会有什么样的前兆?上次你提到企业要改进的地方你认为已经改进了吗?改进得好不好?如何评价你与企业的关系?

某新媒体运营方案

新媒体运营策划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运营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媒体,所以这种新媒体运营活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职业。 二、新媒体的特点 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 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表现为特定的时 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 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

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 4传播内容多元化 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 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 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 升了信息广度。 三 .新媒体运营方案 新媒体 运营1内容运营 2用户运营 1,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是新媒体运营最直观的方法。如果把新媒体账号当成一个产品,很多时候新媒体都是重要的承载体。 A的微博运营企 业官方号运营: 定时更新微博,企业介绍,产品介绍,服务特色,客户回馈等与公司运 营密切相关的内容 关注政治,文化,经济,医疗,军事,社会事实,热点事件等,分享并 评论,取得群众认同,。同时进行嵌入式营销。 整合编辑养生,旅居,养老,营养搭配,老年保健等科普知识,内容科 学真实,文采有新意

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1.()是指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3.0分) A.危机管理 B.应急管理 C.风险管理 D.预案管理 我的答案:B√答对 2.社区工作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包括()。( 3.0分) A.分析判断能力 B.组织协调能力 C.专项领域应急处理能力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答对 3.基于()的应急预案编制是未来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3.0分) A.情景—能力—任务 B.任务—情景—能力 C.情景—任务—能力 D.能力—任务—情景 我的答案:C√答对

4.以下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3.0分) A.突发性 B.不可预见性 C.进程缓 D.影响广 我的答案:C√答对 5.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预警处在首要阶段和第一道防线位置。对于非对抗性的突发事件,预警的步骤中不包括()。(3.0分) A.信息沟通 B.信息收集与分析 C.危机警报 D.危机监测 我的答案:A√答对 6.以下各个国家的机构中,不属于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是()。(3.0分) A.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B.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 C.韩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D.日本中央防灾对策本部 我的答案:D√答对 7.应急预案的颁布流程是()。(3.0分)

A.备案→评审→批准→发布 B.备案→批准→评审→发布 C.评审→批准→备案→发布 D.评审→备案→批准→发布 我的答案:C√答对 8.在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中,不包括()。(3.0分) A.总体预案 B.部门预案 C.现场预案 D.专项预案 我的答案:C√答对 9.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中,不包括()。(3.0分) A.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 B.城区学校是突发事件多发地区 C.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D.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我的答案:B√答对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3.0分)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机关部门公务接待管理制度1.doc

机关部门公务接待管理制度1 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直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外地部门或单位接待的,应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四条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接待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五条公务接待活动要轻车简从,不得跨边界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铺设迎宾地毯。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第六条公务活动需要就餐时,办公室凭公函(通知)办理审批

手续,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接待地点安排在定点的宾馆、饭店。接待费用实行公务卡结算或转账结算。 工委办公室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第七条一般情况下,接待对象按照有关规定及标准(差旅、会议、培训等伙食标准)自行用餐,接待单位统一安排就餐时,接待对象应向接待单位缴纳伙食费。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一次工作餐,就餐标准每天每人不高于100元。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八条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公务活动结束后,办公室应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九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规定。接待对象一般在指定的接待场所安排住宿,住宿费由接待对象支付。工委机关工作人员因公出差,不得超标准住宿。住宿房间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公务接待的出行用车安排集体乘车,合理使用车型, 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艾学蛟

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艾学蛟) 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一、为什么要学习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管理学减法:为什么说100-1=0? 什么是危机? 危机有哪四大效应? 涟漪效应 破窗效应 蝴蝶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 案例:哪张不该倒的牌倒下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 什么是危机管理? 如何运用预测法管理危机? 案例:1、某高速公路老总如何通过预测法避免下属潜在的危机? 2、肯尼迪家族在经济危机中如何避免灭顶之灾的? 3、911发生后作为美国著名航空公司总裁将做何决策? 如何利用危机,制造危机,化危为机? 案例:1、中国政府为何在联合国利比亚禁飞区问题上投弃权票? 2、美国罗斯福总统如何制造危机创造人生辉煌? 二、危机管理创新:危机管理切割法 ●什么是危机管理切割理论? ●为什么要切割? ●如何进行切割?

案例:1、为何一次产品质量危机差点要了光明乳业的命? 2、面对苏丹红1号事件肯德基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3、面对央视315曝光瘦肉精事件双汇将如何走出危机? 4、上海浦东新区城管局钓鱼式执法的失误分析 5、丰田章男如何用切割法解决丰田“召回门”事件的? 6、中石油大连管道爆炸海域污染事件的危机公关 7、中石化如何用切割法解决其广东分公司天价酒事件的? 三、如何构建企业危机管理三大系统 如何构建危机预警系统 如何构建危机应对系统 如何构建危机善后系统 四、危机管理策略 早: 未雨绸缪 早发现早预防 案例:1、汾酒集团在假酒事件中的失误 2、为什么芯片事件会导致诺基亚与爱立信的不同命运?快: 快速决策快速处理 案例:1、某市委书记因何事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被双规? 2、法国政府如何帮助法国航空快速解决空难事件的?

粤办发【2014】12号广东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广东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住节约,反对销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广本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办法所称国内公务, 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省委、省政府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贵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 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 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应进来访、出席公务活动的, 其相关邀请函件经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贵人审批同意后,可以纳入接待范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責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日、时问、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 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日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 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

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居安思危 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 根据党校安排,近期我们学习了***老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课程,并就***事件案例开展了讨论和分析,**老师的讲解引用了大量突发事件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个人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社会大环境下,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其处理好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干部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下面,结合本次案例分析,我就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谈以下四点感受: 一、增强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应急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是要增强群众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方法的科普宣传,围绕重点预防对象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如人员集中区域,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

力。 二是提升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突发事件应对相关法规和知识,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要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为公务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二、强化工作措施,提前做好准备 一是进一步梳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要符合实际,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二是建立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地方政府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村(社区)一级组织,也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县、乡政府要充分整合现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同时,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

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方法满分答案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危机管理体系的是:√ A意识体系 B运营体系 C计划体系 D预警体系 正确答案: B 2.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蜀吴联军以火攻击败,曹操违法了危机管理体系的:√ A一致的价值观 B全面原则 C集权原则 D沟通原则 正确答案: B 3. 2000年奔驰车被砸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媒体公关不到位 B企业没有主动提供消息 C企业沟通工作不到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4. 企业在面临负面信息的曝光时可以采取的手段有:√ A保持沉默,静观事态发展 B积极和相关利益者进行沟通,批露更多的信息

C寻求权威的中立机构的支持 D以上说法都对 正确答案: D 5. 危机的系统运作不包括:√ A果断决策,迅速实施 B以热对冷、以动制静 C统一观点,稳住阵脚 D组建班子,专项负责 正确答案: B 6. 建立危机公关小组,可以做到:√ A高效率的保证 B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 C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7. 危机管理体系的全面原则中不包含:√ A危机管理的目标和业务的目标保持一致 B危机管理要覆盖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C危机管理各个岗位必须由相应的人员负责 D危机管理要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正确答案: D 8. 危机管理体系中一致的价值观原则是指:√ A经营者与员工要有一致的价值观 B领导与员工要有一致的价值观

C股东与员工要有一致的价值观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9. 危机管理中,面对媒体是企业不应该做的是:√ A时刻保持企业形象 B一个声音说法 C有理有据,争取主动 D平等亲切 正确答案: C 10. 危机发生后,企业对于供应商的做法是:√ A及时坦诚地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B对供应商的错误进行指责 C说明是供应商的责任 D与供应商对簿公堂 正确答案: A 11. 在面对危机时,企业要:√ A提倡个人英雄主义 B要有令行禁止的团队 C领导敢做敢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12. 危机公关善后策略不包括:√ A防止再度发生 B对竞争对手同样问题进行攻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