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2021届高三物理教学备考建议讲座
- 格式:pptx
- 大小:15.48 MB
- 文档页数:5
新高考评价体系“一主轴四层四翼”的总体
要求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概述新高考评价体系中“一主轴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
该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更公平、科学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业、体育、艺术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发展水平。
2. 一主轴
一主轴是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
通过科学而全面的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学业水平。
一主轴的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重要依据。
3. 四层
四层是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学科层、学校层、地方层和国家层。
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用于全面评价学生在各个层次的能力和素质。
学科层主要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学校层主要评价学生在校内的研究和发展表现;地方层主
要评价学生在地方社会实践方面的发展;国家层主要评价学生在全国范围内的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成绩。
4. 四翼
四翼是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四个扩展维度,分别是思想品德翼、学科竞赛翼、社会实践翼和艺术体育翼。
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艺术体育方面的发展水平。
四翼的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补充。
5. 总结
新高考评价体系“一主轴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是全面、科学和公平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四个扩展维度的发展水平,旨在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本文档对该评价体系总体要求的简要概述。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求请以教育部颁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一体四层四翼一体四层四翼”是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概念。
它回答了高考的“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必须服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因此,高中生的高考复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
因此,考生们需要对高考试题的难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导向教学”也是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学和研究必须紧跟高考的实际。
四层”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四个考查目标,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考查的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研究以及终身研究所必须掌握的。
考生们需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考查的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在高考中,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难题经常出现,比如语文现代文阅读、数学压轴大题、文综问答题等。
要在这些难题上得高分,复备考就要“思”“广”两个方面把握。
首先,要多思考每一道试题,包括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类似试题等。
其次,要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包括教材、优质试题、相关读物和最新进展。
高考的“核心价值”要求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这也是高考所承载的“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其中,“基础性”要求学生具备适应大学研究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要求学生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物理试题分析与教学导向作者:***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10期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标理念渐入人心。
但一线教师更关注高考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遥相呼应、相互支撑,为高中的教学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其中“一核”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指出了为什么高考;“四层”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明确了考什么;四翼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提出怎么考。
高考评价体系指明了今后高考的命题和教学方向,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落实,也最终影响着一线教学的方向和学科素养的落实。
因此,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考物理试题研究对我们的一线物理教学就显得既重要又必要。
本文将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系统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重点以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为例,阐述高考物理试卷的命题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知识为基,回归教材,注重过程以2021年全国乙卷第17题为例:医学治疗中常用放射性核素113In产生[γ]射线,而113In是由半衰期相对较长的113Sn衰变产生的。
对于质量为m0的113Sn,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113Sn质量为m,其[mm0]-[t]图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得到113Sn的半衰期为()。
A.67.3dB.101.0dC.115.1dD.124.9d本题原型来自教材选修3-5半衰期的概念,主要考查对半衰期概念的理解。
各版本教材对半衰期的概念均有图例展示。
以人教版为例,选修3-5教材第71页,对半衰期进行了右图的展示。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对教材中半衰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理解和思考,这道题就很容易答对。
类似还有乙卷中的第20题偏转电场、第22题平抛运动、第23题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第34题测玻璃折射率,甲卷中第19题等势面问题、第23题小灯泡伏安曲线等,都有教材的原型。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后期复习迎考建议作者:罗金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5期摘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已构建完成,对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就要在评价体系的统领下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去具体落实,特别是要有效指导好后期复习,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物理后期复习;迎考建议目前我国“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已构建完成,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立德树人是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需求,三者构成一个闭环系统,协同发挥高考考试内容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社会功能。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之间具有关联性,考查内容通过考查要求来达成,考查要求对考查内容的实现方式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就要在评价体系的统领下根据学科特点去具体落实,特别是要有效指导好后期复习,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首先必须尊重课标教材落实好整体复习教学计划,在新的历史條件下,从2020年开始国家考试中心不再出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全国的教材编写、教学依据唯一的以课程标准为准。
所以一切行动都是在课程标准的统领下进行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就是从课程标准出发以考试的要求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复习迎考就要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高考物理后期复习其主要任务:一是重组知识,训练培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二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能。
侧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即后期复习的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因此,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精读课本,不留死角高中物理后期复习是要占在学完了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在课程标准的统领下通读整个教材,因为教材是对课标的具体化、是我们教学的蓝本,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读我们才能全面理解所有高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