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 (博士)
- 格式:ppt
- 大小:17.65 MB
- 文档页数:155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院内科学专业(代码:100201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掌握内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好的相关学科知识,洞悉把握内科学发展进程及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的人才。
要求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较好的听、说能力和较强的读、写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制:3.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心血管病:(1)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3)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4)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5)心血管病基因药物研究;(6)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2、呼吸系病:(1)哮喘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2)COPD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3)肺癌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4)肺部感染病原体耐药机制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5)肺部少见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6)肺栓塞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⑺呼吸系统危重症的临床救治研究。
3、血液病:(1)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2)造血干细胞生物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3)白血病病毒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4、消化系病:(1)胃肠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发病及干预逆转研究;(2)脂肪肝和酒精肝的基础及临床研究;(3)胆胰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4)幽门螺杆菌致病及耐药机制研究;(5)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内分泌与代谢病:(1)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防治;(2)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糖尿病肾病的基因药物研究;(4)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防治。
6、肾病:(1)肾小球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肾脏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危重病血液净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血液净化新技术包括生物人工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曹洪欣,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研究。
对冠心病、心肌炎、肾病等内科疑难杂病具有良好疗效。
范吉平,1991年毕业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博士学位。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善于治疗:中医脑病,如中风、偏头痛、痴呆、眩晕、癫痫、失眠、抑郁症、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等。
费开扬,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遣方用药思路广阔,尤善用“对药”为特长,处方别具一格。
擅治内科杂病和妇科病如:老慢支咳喘、支气管扩张,咳血、肺气肿、肺纤维化、哮喘、慢陆广莘,国医大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在近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急腹症、乙脑、肝炎、肾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余瀛鳌,国家级师带徒专家,博士生导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在治疗上余氏主张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临证不拘经方、时方,择善而从。
擅长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泌尿系感染、于灵惠,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
擅长治疗:病毒性传染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
非传染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安邦煜,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
对儿科常见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智力障碍有大量的临床实践。
擅长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崩漏、更年期以及儿童常见的营养不良、免疫朱云龙,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研究,临床及教学工作。
对跌打损伤、骨折脱位、内伤、外伤、红伤均有丰富经验。
对软组织伤、颈、胸、腰椎等脊椎疾患更有深入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疗效。
对骨感染、骨髓炎、关节炎、肩蒲志孝,蒲氏中医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常见及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抢救。
对内科顽固性咳嗽、哮喘、陈立华,中国中医科学院肝病资深专家。
40余年来在中西医结合内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从不同角度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理化指标;尤善于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刘文龙,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病注重整体调理,坚持“辨证论治”。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研究进展呼吸系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吸烟、过敏等多种原因,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增多,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医学研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期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为疾病早期发现能够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医学研究已经针对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开发了早期诊断方法。
例如,对于肺癌来说,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X线检查或CT扫描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但这种方法存在误诊率高,无法发现早期肿瘤等问题。
目前,基于基因的肺癌筛查方法已经发展成熟,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发现早期肺癌。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新的早期诊断方法出现,如通过评估气体交换能力来进行COPD的早期诊断。
二、治疗手段的进展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手段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目前,一些基于光子学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
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肺癌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光动力疗法通过激活光敏剂来杀死癌细胞,同时不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此外,已经有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捕获的放疗技术,它能够精准地靶向肺部癌细胞,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还有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利用纳米材料进行诊断和治疗。
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如肺癌诊断纳米探针。
该纳米探针可以靶向肿瘤细胞,检测出癌细胞的存在,同时释放出治疗的药物。
三、药物研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研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发挥作用十分重要,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品研发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半制剂类固醇和雷贝韦隆等药物已经广泛应用,通过这些药物的应用,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武汉博士体检合格条件
1.身体健康:博士体检要求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视力、听力正常:博士生需要具备正常的视力和听力,以保证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3.传染病检测合格:博士入学前需进行传染病检测,如艾滋病、肝炎等,确保校园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4.体重指数符合标准:体重指数(BMI)需在正常范围内,以维护身体健康。
5.心理稳定:博士生需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学业压力或其他原因导致心理问题。
6.其他要求: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博士生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体检,如脊柱、肝肾功能等。
以上是武汉博士体检合格的基本要求,具体可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
博士生应该积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进行体检,确保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保持身体健康。
- 1 -。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陈小菊【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1页(P1-1)【作者】陈小菊【作者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 南充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正文语种】中文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居民死因调查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四位,在农村占第三位( 16. 4%)。
2015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在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病因中占第三位。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以及人口年龄老化等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4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8%)。
肺结核在我国目前仍属于高发传染病,其发病率虽有所控制,但近年来又有增高趋势。
肺血栓栓塞症已经构成了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虽然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出现,但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增无减。
流感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很高,而流感病毒侵入体内主要的靶器官也是肺。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本期专题栏目涉及到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及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血液病患者伴发的肺部真菌感染和住院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等,这些论文的集中发表,将为进一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提供参考。
陈小菊,教授,内科学(呼吸病学)专业博士,199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获四川大学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四川大学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委员、南充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博士试题一、单选题1.以下哪种细胞不属于白细胞?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2.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A. 流感B. 肺结核C. 乙型肝炎D. 高血压3.下面哪个器官是唾液腺的一部分?A. 肺B. 肝C. 胃D. 舌4.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加强免疫力C. 组织修复D. 增强肌肉力量5.以下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A. 维生素CB. 维生素B12C. 维生素DD. 维生素B6二、多选题6.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的基本感官?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平衡感觉7.下列哪些不属于常见的心脏病症状?B. 恶心C. 呼吸困难D. 胸痛8.下列哪些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A. 脾脏B. 肝脏C. 淋巴结D. 骨髓9.以下哪些食物属于高脂肪食物?A. 橙子B. 鳕鱼C. 红肉D. 蔬菜沙拉10.以下哪些器官属于消化系统?A. 肝B. 肾D. 心脏三、判断题11.糖尿病是一种传染病。
A. 对B. 错12.白血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
A. 对B. 错13.人体内最大的无名静脉是大隐静脉。
A. 对B. 错14.血液中缺乏血小板会导致出血倾向。
A. 对B. 错15.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A. 对四、问答题16.请简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主要组成部分。
17.简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8.解释细胞呼吸的过程。
19.什么是高血压?它可能导致什么后果?20.简要介绍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答案:一、单选题1. D2. D3. D4. A5. C二、多选题6. D7. B8. B10. A, C三、判断题11. B12. A13. A14. A15. A四、问答题16. 免疫系统负责保护人体免受外部病原体的侵害,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脾脏、淋巴结、骨髓和腺体等。
17. 心脏是位于胸腔中的肌肉器官,主要功能是泵血循环。
它由四个心腔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呼吸内科研究方向引言:呼吸内科是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领域。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呼吸内科的研究方向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当前呼吸内科研究的热点方向。
1.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呼吸内科研究的基础。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理变化、进行实验室分析和动物模型实验等手段,探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研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可以深入了解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 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随着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呼吸内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抑制特定的免疫反应,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也是当前呼吸内科研究的热点方向。
3.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研究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因此,研究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全貌,并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例如,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综合治疗策略。
4. 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早期诊断和预防是呼吸内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建立早期诊断模型、筛查高危人群等手段,可以提前发现呼吸系统疾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通过研究肺癌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呼吸系统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呼吸内科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等,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针对不同基因型的哮喘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呼吸内科研究方向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方法、与其他系统的关联、早期诊断与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等多个方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于1946年,是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现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 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卫计委呼吸系疾病重点实验室,呼吸与危董症医学科(PCCM ) 规范化示范基地。
现有高级职称20人,三院共设6个病区,270张病床(RICU17张)。
年门诊量12万人次, 年出院人数达1万3千人次,呼吸系统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在全国享有盛誉。
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呼吸内镜中心和呼吸重症(RICU )病房,RICU 病房为独立楼层的层流病房,比肩国内 一流RICU 而建设,编制床位17张,具备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监护仪,ECMO (体外膜肺氧 合仪)等重症抢救设备以及中心监护系统,可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 高质量的救治技术。
呼吸内镜中心面积达1140 ,配置全新且完善的各项硬件设施,开展了复合镇静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气道内超声检查、冷冻治疗、高频电治疗、氮气等离子体凝固术(APC )、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快速 现场评价(ROSE )、经支气管镜激光术、经支气管镜气道粒子植入、硬质气管镜术、内科胸腔镜检查等新技术、 新业务。
并开展了基因测序、核酸检测、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进行呼吸系 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70年代起承担国家“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四病”攻关课题并取得重大成果,后连续承担 T “八五” “九五” “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及“十三五”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大量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每年发表数十篇高质量SCI 论文,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课题30余项。
并担任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制《内科学》第八版、第九版主编,七年制、八年制《内科学》第三版 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