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82.26 KB
- 文档页数:2
无张力性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 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87- 02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与患者患有多种引起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及腹壁组织薄弱有关。
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再加上疝材料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1]。
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33例,材料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5-89岁,平均66岁,其中:斜疝31例,直疝2例。
约70%的患者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便秘等。
所有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33例患者无术后死亡、无因手术引起伴发病的急性发作或伴发病的恶化。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一般护理详细了解病史,完善常规检杳,包括3大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心电图和x线胸片等;如遇特殊情况则根据情况遵医嘱行必要的检查。
此项工作主要是帮助医生收集好所有资料。
2.1.2 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进行术前指导和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方式、补片的作用机理,及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具有的安全性高、舒适度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3 加强对老年病人伴发病的护理全面检查患者各脏器功能,对于伴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须戒烟,训练深呼吸,术前使用抗生素消炎,使用雾化吸入止咳化痰,待咳嗽缓解后安排手术,术前按医嘱使用减少气管腺体分泌药物;便秘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饮水,多运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番泻叶泡服;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每日口服保列治,可使前列腺收缩,减少术中出血;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可使白细胞游走趋弱,吞噬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根据血糖值给予皮下或静脉滴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嘱咐心脏疾病患者减少活动量,遵医嘱给予营养心肌药物,注意控制输液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腹股沟疝无张疝力修补术后并发症9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索和总结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发生并发症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结果 9例患者出现阴囊血肿、腹股沟区疼痛及异物感、切口下血清肿、切口感染、尿储留、急性心衰和疝复发等,分别予以妥善处理。
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只要掌握技术要点、精心操作、加强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并发症体会【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71-02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 plug hernia repair),自1997年首次在国内学术刊物介绍,受到普外科医师的关注并在一些医院相继开展[1]。
随着手术逐步开展,亦出现部分术后并发症。
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3例,其中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9例,现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性7例,女2例;年龄29~75岁,平均57.7岁,>60岁者5例(58.3%);斜疝8例,直疝1例;分别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肥胖、糖尿病及慢性便秘者7例。
1.2手术方法全部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取常规疝修补术切口约5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充分解剖显露精索,找到疝囊剥离至疝囊颈部( 以见到腹膜外脂肪为好) ,如疝囊较小,可不切开,将疝囊由内环口直接推入腹腔,将网塞也填入翻转的疝囊内,调整填充物底张开的程度,将网塞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 6 ~ 8 针,如疝囊过大则行疝囊中部横断,近端荷包缝扎后推入腹腔,远端疝囊口连续缝合后游离。
直疝则将疝囊由直疝三角推人腹腔,充填物的填入疝囊后边缘缝合固定。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成因及护理要点探究【摘要】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疝气的一种常见手术,但术后疼痛是患者常常面临的问题。
本文从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的成因、疼痛管理策略、术后护理要点、疼痛评估工具的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手术创口疼痛、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期的不适感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针对疼痛管理方面,早期使用镇痛药物、理疗等方法对减轻疼痛具有积极作用。
在术后护理方面,注意术后伤口护理、合理的饮食营养以及定期复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强调了疼痛管理和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优化患者的手术治疗体验。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疼痛、成因、护理、疼痛管理、术后护理、疼痛评估工具、营养支持、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等疝气疾病。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术后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手术创伤、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
深入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成因,并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和护理要点,对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成因,并探究相应的疼痛管理策略和术后护理要点,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促进愈合。
1.2 研究意义无需添加无关信息。
以下是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疝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疼痛的问题。
针对术后疼痛的成因和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术后疼痛的成因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探讨术后护理要点以及疼痛评估工具的应用,可以有效指导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确保患者在恢复期间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15T14:26:45.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倪骏森[导读] 目前多采用无张力修补的方法[2]。
无张力修补术有肌前。
腹膜前和腹腔内等3个不同的修补层次,层次越深,复发率可能越低[3]。
倪骏森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卫生院 225261)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方法:总结分析8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腹股沟区神经的处理,术后15例出现各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中因神经损伤行神经切除术,8例,占10%;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占
2.5%; 感染1例,占1.25%,3例切口处局部有轻度牵扯疼痛感,占
3.75%;疝复发2例,占2.5%,发现皮下不等量积液8,例占10%。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较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腹股沟区神经的处理、合理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99-01 腹股沟疝单纯缝合修补术复发率较高[1]。
目前多采用无张力修补的方法[2]。
无张力修补术有肌前。
腹膜前和腹腔内等3个不同的修补层次,层次越深,复发率可能越低[3]。
尽管目前手术技术不断改进,补片材料越来越高科技化,但术中术后的一些常见并发症仍在困扰着临床医生。
我院自2010年1月以来,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无张力疝修补术共治疗80例病人,15例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出现并发症病例共15例。
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7~82岁。
腹股沟斜疝58例,直疝22例,均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锥形疝环充填网塞和网片。
手术前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组分型:Ⅱ型30例,Ⅲ型30例,Ⅳ型20例。
1.2方法:所用网片材料为美国巴德公司的定型产品,包括一个锥状网塞及平片“u”形网片,该产品是由聚丙烯材料编织成不可吸收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
手术方法: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
2.0 cm至同侧耻骨结节外侧缘作斜形切口约4.0-6.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分离出疝囊并离断之,其近侧端用4号丝线作连续缝合关闭后将其内翻送入腹腔。
将锥状网塞填充在疝的内环口处,其周缘用l号丝线与周围组织间断缝合固定。
再将“u”形网片置于精索后方,铺平后l号丝线间断缝合固定,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然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1.3术中腹股沟区神经的处理: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应先在外环的外上方3 cm处用尖刀切开少许腹外斜肌腱膜,再以钝头剪刀在腱膜下潜行分离,然后顺其方向剪开,此处尽量不使用电刀,更不能以电刀直接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以免损伤腱膜深面的神经;向两侧游离腹外斜肌腱膜后,注意辨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并认清其走向,术中加以保护避免损伤,手术操作应轻柔,不要过度牵拉神经;术中要保护好神经床,不要锐性或钝性游离神经,尽量使神经保持在原有的解剖位置;若髂腹股沟神经在术中辨认不清,则在网片固定后,将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后方缝合;术中发现神经损伤,如被烧灼、完全或部分离断,则将该神经的腹股沟管段完整切除,切除后的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近端应缩人至腹内斜肌内。
2 结果
术中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辨认率分别为85%(68/80)、80% (64/80)和30%(24/80)。
因神经损伤行髂腹下神经切除术2例、髂腹股沟神经切除术2例、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切除术2例;另因妨碍网片放置行髂腹下神经切除术2例。
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后方缝合20例。
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占2.5%; 感染1例,占1.25%,3例切口处局部有轻度牵扯疼痛感,疝复发2例,占2.5%,占3.75%;发现皮下不等量积液8,例占10%。
3 讨论
疝环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符合人体解剖的手术方式,具有传统手术所不具备的优点,但该术中术后如处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其具体产生原因防治要点探讨如下。
术中只有严格遵照Lichtenstein手术操作规范,重视对腹股沟区神经的正确处理,那么不仅能使术后疝复发率极大降低,而且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①出血:本组中术野出血2例,占2.5%,术中探查发现腹壁下动脉一小分支裸露破裂,搏动性出血,考虑可能为网塞边缘损伤血管所致。
术后3天余,正值水肿高峰期,蹲位时腹股沟区受挤压,网塞与组织间移位,损伤裸露的血管而引起出血。
因此,术中一定要严密止血,对大血管结扎一定要牢靠。
对于裸露的血管,特别是内环口周围的一定要将其保护,可“就地取材”,如取周围的疏松组织覆盖。
术中还应做到“量体裁衣”,若发现修补材料相对过大,可适当修剪,以降低疝修补塞对血管摩擦损伤的风险。
术后切口沙袋压迫,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动作。
一旦确诊出血,一定要争分夺秒,再次手术探查止血并清理积血。
②切口感染:有报道感染需要取出整个补片。
本组感染,1例,占1.25%,但感染局限于皮下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问,补片未暴露,故未取出补片,予以敞开引流,二期缝合痊愈。
③异物疼痛不适感与患者自身的耐受性有关,从本组病例中看来多可逐渐适应耐受。
术中应避免将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缝扎损伤。
④疝复发:本组复发2例,占2.5%。
2例均为Ⅲ型疝,1例为老年便秘患者一年后复发合并直疝,给予再次同时修补,1例补片发生卷缩移位,再次固定修补。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1)补片没有完全修补腹股沟区后壁。
(2)充填物没有放置到位,未充分缝合固定。
(3)补片未能放置平整,缝合不牢固。
⑤皮下积液:因所植入的补片毕竟不是患者自身的组织,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
为确定皮下有无积液,本组80例患者在术后3—4天时均行切口B超检查。
发现积液共8例,占10%;但实际有临床症状需处理的却只有3例,占3.75%。
本组经验是该手术患者术后3—4天常规行切口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积液。
若有积液可予局部红外线理疗,促进其吸收。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较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腹股沟区神经的处理、合理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0):彩色页
[2]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
20:564—565.
[3]陈春雷。
何琳.陈曹臻.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20: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