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临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49.52 KB
- 文档页数:1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措施作者:张海燕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6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患者治愈12例(48.00%),治疗总有效率为72.3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疝气是普外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疝气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一般来说疝气不能自愈,故临床需尽早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牵扯疼痛,复发率较高等缺点[2~3]。
我院对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男15例,女10例,年龄58~82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60~8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两组患者均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2.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对手术作用机制不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常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护理治疗,或排斥治疗。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讲解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后期恢复效果等,从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
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总结23例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认为对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手术切口迅速更好地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近年来,我国腹股沟疝的患者发病率日渐增多,是外科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多发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腹股沟疝患者现阶段的无张力修补法已经取代了传统修补疝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低,效果好,日益被患者接受,加强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文就我院2006年4月~2012年8月间23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老年患者23例,均为男性,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70~80岁占13例,左侧腹股沟疝7例,右侧腹股沟疝16例,患者病情、年龄、性别没有任何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手术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用碘伏消毒手术野二遍,铺无菌手术巾单,于腹股沟处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内上方或直疝三角处分离显露疝囊,予以高位结扎,针对内环口现象及缺损情况,予以相应的修补操作,在游离精索后,23例患者均使用锥形网塞置入已返纳疝囊的疝环中并加以固定,再用平片置于精索后加强腹股沟后壁,同时对患者皮下组织及其他需要缝合的部分进行缝合修补处理⑴。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代谢功能明显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疾病较多,且多数老年患者反应迟钝,机体应激能力差,易对麻醉、无张力修补手术过程产生恐惧及顾虑等情绪变化,因此,应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风险、术后恢复及预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要如何护理随着现代医疗手段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工作中,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仍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或者引发并发症,导致患者的预后恢复受到影响。
因此必须要做好后期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1.保持合适的体位一般来说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平卧的体位,如果采用上半身麻醉的方式,6个小时之内不能抬头或者下床;如果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则对体位没有特殊要求。
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恶心或者呕吐的情况,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在呕吐的过程中出现误吸。
采用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6个小时之内需要采取半卧位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膝下垫一个软枕,使患者的髋关节处于微屈的状态,提高阴囊位置,减轻腹壁张力。
同时在会阴口的位置放置一个盐袋,持续6到24个小时。
一般来说,患者术后几天后需要下地活动,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下床活动时间。
张力修补术一般需要患者平卧3到7天后再下地。
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6个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活动量。
1.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一般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脉搏等方面的变化,如果发现任何一项指标出现异常都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位置以及神志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比如术后切口位置有无出现渗液,有无出血情况等,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也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1.做好引流护理工作术后患者都需要留置引流管,在引流护理中,首先需要做好管道的固定,利用别针将负压引流球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在体位变换的过程对管道牵引导致滑落。
其次,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在引流工作中需要保证负压引流球的负压状态,防止患者翻身或者移动等导致管道扭曲、滑脱或者被压迫,保证引流的效果。
再次,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防止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
一般会阴部每天都需要清洗一次,并定时对负压球以及导尿袋进行更换,更换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无菌技术,更换的时间一般为一周2次。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发表时间:2020-12-16T02:30:41.770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9期作者:唐雅荣[导读] 腹股沟斜疝是指人体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内环突出,经全腹股沟管向下前方出现斜行情况,并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导致疝块形成,严重还会下降至阴囊。
(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疝气是指人体的腹腔内容物于腹股沟管发生漏出现象,目前临床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主要安置各种人工材料网片帮助患者加强腹壁实现无张力的修补,在患者腹股沟疝发生区域放置补片进行治疗。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出现痛疼症状是一种正常反应,一般情况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痛疼症状才能逐渐消退。
因此,对采取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当注重其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那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护理工作呢,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
1.什么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指人体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内环突出,经全腹股沟管向下前方出现斜行情况,并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导致疝块形成,严重还会下降至阴囊。
临床上,腹股沟斜疝比直疝的病例更常见,占总腹股沟疝或者腹外疝的90%左右,且以上,斜疝斜向右侧的比斜向左侧的多。
2.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手术之前,要仔细清洁患者的会阴部、阴囊等区域的皮肤,预防感染。
术前要使用肥皂水对患者的胃肠道进行灌肠,防止手术之后患者出现排便不畅、腹胀等不良症状。
术前要嘱咐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质量。
与此同时,实施全方位的身体检查,获知患者对手术是否具备良好的耐受力。
此外,当患者存在排尿困难、咳嗽或便秘等问题时,先行实施对症治疗措施,此后实施手术。
(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理解不足,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多种多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向患者与其家属阐述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具体过程、治疗目的、意义,告知患者这个疾病出现的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麻醉方式等,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加,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在外科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技术合理、安全的无张力修补手术,主要是在腹壁打洞置入观察镜,利用长器械分离疝囊,然后植入补片,一般包括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前者需要进入腹腔切开腹膜分离疝囊,后者则不需进入腹腔,是在腹膜前分离疝囊。
一般情况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是比较低的,为1%-2%,相当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一、术后疼痛感属于轻微程度。
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后有着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一般在术后的三天内会通过注射止痛药降低疼痛感,在术后一周左右仍然存在疼痛感。
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在术后也不需要利用止痛药。
二是:术后恢复比较快。
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出院,并在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基本活动。
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一般2-3天的时间就可以出院,并在出院后就可以恢复基本活动,大大缩短恢复时间。
三是:切口小,美观。
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腹股沟区切一个大概7-8cm长的切口。
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在腹壁上切三个0.5-1.0cm的小切口,不会留下很大的疤痕。
四是:术后的应激反应比较小:由于传统开放手术后疼痛感比较大,非常容易刺激患者,进而增加心肺器官的负担。
而腹腔镜收手术的疼痛感比较小,患者的反应比较小,不会出现很大波动。
另外,就是腹腔镜手术可以同时处理腹股沟疝和其他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结石等,针对双侧腹股沟疝不需要额外增加切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且在治疗复发疝时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得手术更加简单。
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注意事项首先:应该进行做好术前相关检查,不仅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胸片等常规检查,还需要特别注意高龄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中重要脏器功能,必要时应该进行心彩超、肺功能、肺部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
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在护理期间的要点。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盲选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小时恢复饮食及下床活动例数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小时恢复饮食及下床活动例数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是临床一种微创手术方案,在腹股沟斜疝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腹腔镜微创技术支持下可以提升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腹股沟斜疝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腹壁小切口腹腔镜检查,通过检查后可以发现患者具体病情,可以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这种手术所需要的伤口较小,已经被临床广泛使用。
腹腔镜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面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此,本文对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盲选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3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2.61)岁;对照组男3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2.72)岁。
所有患者经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内容为:①术前护理:手术前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和自身疾病会有不了解,这样就会促使患者对手术治疗产生一定的恐惧感,甚至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情绪,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为了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向患者讲解腹股沟斜疝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与手术措施,并鼓励患者讲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由护理人员给予专业的讲解。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08T15:35:22.3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作者:侯晓琨
[导读]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肛肠外科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到推广。
侯晓琨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肛肠外科山东东营 257034)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对67例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并注意与腹腔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结果: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56-01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到推广。
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进行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3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肛肠外科进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
共67例,其中腹股沟斜疝45例,腹股沟直疝22例;年龄42 岁~81岁,平均68岁。
1.2 手术方式?
自患者脐下缘切口0.5cm,刺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置入带有多个操作孔道的穿刺管,通过操作孔道引入手术器械和照明设备以完成手术操作,手术标本经脐孔取出。
1.3 术后结果?
本组6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6d,平均5.2d。
术后恢复快,6h后进食,术后第1天能下床活动。
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皮下气肿,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胀,出院前均自行消退。
出院后67例随访3~15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彻底,操作复杂,影响疗效,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安全性以及目前该手术的疗效,结合本院既往该手术患者的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其对该手术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 皮肤准备脐部是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切口部位,由于脐部的位置特殊,容易造成污垢残留,因此脐部要彻底清洁,可先用棉签蘸液体石蜡5 min,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再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
减少术后脐部切口渗血、渗液、红肿现象发生[1]。
清洁脐部时注意动作轻柔,用力适当,以免造成患者皮肤破损而影响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术后常规护理? 全麻术后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呼吸,监测生命体征至其清醒。
术后中流量给氧4h~6h,防止高碳酸血症发生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有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后有发生高碳酸血症的危险[2],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肺部并发症增多等,虽然其发生率不高,但后果较重,仍需引起重视。
2.2.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2.1皮下气肿表现为局部皮下组织有捻发音。
由于穿刺鞘与腹壁组织之间易出现细小缝隙,如手术时间较长,气腹压力较高,较易出现此并发症。
轻度皮下气肿对患者影响不大,一般术后2~3d即可消失。
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均于出院前自行消退。
2.2.2.2内脏损伤一般发生率较低。
常表现为腹腔内感染、出血、膈肌损伤后的呼吸困难。
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全身状况,若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应考率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本组病例无此并发症的发生。
2.2.2.3疝囊残留余气表现为患侧阴囊积气、积液而肿大。
主要因为内环口缝合后缚结前未能同时将气体从疝囊完全挤出,如残留气体不多,2~3d后可吸收。
如患侧阴囊积气过多而肿大严重,则需要报告医生行放气处理[3]。
2.2.3饮食指导患者术后6 h后可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可进半流质,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促进愈合。
术后3天避免摄入牛奶、豆浆及过甜等产气食物,防止术后肠胀气。
3.小结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低、损伤小、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损伤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活动的指导,并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俏梅,徐鑫芬,林莉莉等.两种脐型不同清洁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渗血渗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28-29.
[2] 张红艳,赵黎丽,王俊晖.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对全麻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0(5):441-442.
[3] 龚昭,张本福,周程等.腹腔镜手术出现高碳酸血症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