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放射性皮炎的诊疗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25 KB
- 文档页数:4
放射性皮炎放疗期间皮肤护理放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式之一,在接受放疗的过程中,肿瘤患者的皮肤部位会在放射线的影响下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医疗领域将其称为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诊治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9L4%。
1 .放射性皮炎概述放射性皮炎的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不可逆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毁灭、永久性毛发缺失、放射性坏死、溃疡等。
放射性皮肤反应分为1 TV级I级放射性皮肤症状:放射皮肤部位出现滤泡样红斑,颜色为暗红色,偶发瘙痒感,干性脱皮,脱发,出汗减少。
II 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出现轻微黑色色素沉着,放射皮肤出现触痛性红斑,颜色鲜红色,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II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明显黑色色素沉着,干性脱皮,皮肤裂纹,干反应,皮肤皱褶部位之外存在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IV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重度黑色色度沉着、湿性反应(溃疡、出血),皮肤水肿、水泡、渗出、放射区皮肤部位出现破溃坏死表现。
放射性皮炎不仅会对肿瘤群体带来皮肤损坏,同时也会影响到放疗治疗效果,增加肿瘤患者医疗负担。
2 .放疗皮肤护理2.1放疗前护理心理指导: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放疗之前需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状况, 通过各种方式拉近双方距离,解答患者疑问,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勇敢面对疾病。
健康宣讲:放疗展开前,为患者发放放疗宣传手册,耐心细致的为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放疗重要性,放疗原理,放疗的效用,放疗不良反应讲解,提升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放疗的认知度,帮助患者认识到,虽然放疗会造成皮肤损害,但是只要积极治疗,就可以得到控制。
饮食指导:肿瘤群体通常会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而放疗对机体造成的刺激会加重其营养不良水平,因此放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提升其营养状况。
日常行为指导:适当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睡眠均能够改善肿瘤群体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健康指标,引导患者每日少量多次循序渐进进行锻炼,睡前泡脚,冥想改善睡眠质量。
放射性皮炎日常治疗注意
*导读:常护理中,患者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用帽子、伞等防照射;穿着柔软的全棉内衣;淋浴时要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蘸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用冰袋等。
更不要用化妆品外涂及外贴胶布。
……
放射性皮炎根据皮损程度和范围,可分为四度。
I度:毛囊性丘疹与脱毛反应。
患者肤色外观正常,或仅有轻微色素沉着。
Ⅱ度:红斑反应。
皮肤局部瘙痒、疼痛、烧灼感,轻度水肿。
Ⅲ度:水疱反应。
皮肤奇痒,烧灼感,伴疼痛。
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面,有渗液。
Ⅳ度:坏死溃疡反应。
据你信中所述,你的皮炎应属Ⅳ度放射性损伤。
处理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I度者一般无须处理;有红斑者可局部湿敷,搽消炎抗过敏的药膏,如艾洛松等;出现渗液糜烂的可给予硼酸水、碘伏等湿敷外涂;水疱进而发生溃疡可用氦-氖激光治疗。
日常护理中,患者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用帽子、伞等防照射;穿着柔软的全棉内衣;淋浴时要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蘸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用冰袋等。
更不要用化妆品外涂及外贴胶布。
放疗期间要多饮水以排出毒素,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佳,如多食菠菜、韭菜、番茄等蔬果及大豆、核桃、花生等壳类食物。
一般来说,I、Ⅱ度皮损属干性皮炎,仍可继续接受放疗。
Ⅲ度者若皮损范围不大,且放疗疗程将近结束,仍可考虑继续放疗;反之,则应暂停放疗。
出现Ⅳ度皮损者应暂缓放疗。
放射治疗中皮肤护理的要点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皮肤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为了保护皮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皮肤护理要点。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放疗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非常重要。
患者应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化妆品。
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受损,所以患者在清洁后应立即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并注意保暖,以避免受凉。
2. 避免刺激性物质接触:放射线本身就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各种刺激性物质,如化学物质、化妆品、药物等。
在放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在照射部位涂抹药膏、护肤品等物品,以免加重皮肤反应。
3. 防止阳光直射:放疗后,皮肤对阳光变得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患者应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如果需要外出,应穿长袖衣服、戴帽子、撑伞等措施来保护皮肤。
4. 避免摩擦和压迫:放疗后的皮肤比较脆弱,容易受损。
因此,患者应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衣服和内衣,避免穿戴紧身衣物。
同时,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压迫照射部位的皮肤,如侧卧、趴睡等。
在坐立或站立时,患者可在受累部位垫上柔软的垫子,以减轻压力。
5. 正确使用保护剂: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保护剂,如硅霜、氧化锌等。
这些保护剂有助于减轻皮肤反应。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这些保护剂,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6. 及时处理皮肤反应:在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疼痛等症状。
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抗过敏药、抗炎药等。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应注意遵守医生的指示。
7. 增强免疫力:放射治疗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损伤。
因此,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注意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适当进行锻炼等。
8. 定期复查与随访:在放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β和γ射线、X线及电子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损害。
本病主要见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及从事放射工作而防护不严者。
放射性皮炎是恶性肿瘤的外照射治疗中几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能力明显下降,易发生感染和擦伤。
既影响放疗的持续性与效果,又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皮炎的恶性发展,以确保患者外照射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ⅰ放射性皮炎的一般分期:Ⅰ度皮肤反应(干性脱皮)表现为局部烧灼感、刺痒、毛囊区扩张、照射区皮肤红斑、色素沉着。
Ⅱ度皮肤反应(湿性脱皮)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充血、水肿、水泡、液体渗出、伴有轻度疼痛。
Ⅲ度皮肤反应(放射性溃疡)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出现溃疡、坏死,溃疡加深累及皮下深层组织,疼痛明显。
ⅱ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讲解其所患肿瘤的治疗常识,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的事项,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应状况,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ⅲ预防性护理:放疗前应摘除金属制品,如项链、耳环、手表,钥匙等,以免增加射线的吸收,加重皮肤的损伤。
修剪病人的指甲,以免睡眠时搔抓局部皮肤引起糜烂。
患者应穿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棉织品,避免粗糙衣物摩擦,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ⅳ皮肤护理:●交代患者切勿洗脱照射野标记,保持照射野界限(定位线)清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照光区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禁止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禁止用碘酒、乙醇等刺激性消毒剂涂擦,禁止用胶布贴于照射野。
●患者外出应打伞,对照射野予以遮挡,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如出现瘙痒、脱屑、脱皮等,严禁搔抓,可用温热毛巾轻轻拍打止痒,必要时使用赛庚啶、苯海拉明等抗过敏处理。
●患者外出应打伞,对照射野予以遮挡,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ⅴ饮食护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一般易并发低蛋白血症,应告诉其及家属,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辛辣饮食,以免增加皮肤敏感性,并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每天至少2000ml。
急性放射性皮炎预防及护理
1、放射治疗期间皮肤的清洗
患者可使用非碱性、不含香料且性质温和的肥皂或浴液清洗皮肤,选择淋浴,擦干皮肤时用柔软棉质毛巾轻拍局部以蘸、干皮肤,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摩擦,值得注意的是不宜泡澡、不宜用搓澡巾揉搓放射区皮肤,禁忌游泳。
2、放疗区皮肤乳液或药膏的使用
(1)生长因子喷雾:放射性皮炎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生长因子喷雾用于治疗湿性皮炎能缩短愈合时间。
(2)比业芬:比亚芬化学名为三乙醇朕,具有深部水合作用,涂抹后水分能迅速被损伤皮肤吸收,预防或减轻皮肤干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国内外研究发现,比亚芬是否能有效阻止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与发展还未能定论。
(3)硫糖铝乳液:使用硫糖铝乳液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仍然存在争议。
因此,硫糖铝乳液用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4)芦荟: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散淤、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等多种作用。
(5)激素类药膏:激素类药膏如1%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能常规用于轻度急性放射性皮炎。
在放射治疗开始时使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能够有效减少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必须注意的是长时间使用激素类药膏不利于皮肤破损愈合。
(6)湿性敷料:湿性环境比干性环境更有利于表皮和真皮的修复,基于这一原理,湿性敷料的使用更有利于皮肤破损愈合,因为湿性敷料避免了创面的水分流失,同时能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措施什么是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接受放射疗法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
放疗是治疗许多癌症的常见方法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其中包括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通常在放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出现,其症状包括红肿、瘙痒、疼痛、干燥、脱屑和破溃等。
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症状和促进伤口愈合非常重要。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措施以下是一些针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的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伤口的恢复。
1. 保持伤口清洁放射性皮炎的伤口容易感染,因此保持伤口的清洁非常重要。
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无香皂轻轻清洁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伤口,避免摩擦。
2. 保持皮肤湿润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往往干燥,因此保持皮肤湿润非常重要。
使用温和天然的保湿乳液或者乳霜,轻轻涂抹在受影响的皮肤上。
避免使用含有过多化学物质的护肤品,因为它们可能会刺激受损皮肤。
3. 避免刺激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变得非常敏感,因此要尽量避免刺激。
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因为紫外线可能加剧皮肤炎症。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粗糙的材料,以免摩擦和刺激受损皮肤。
4. 冷敷缓解症状使用冷敷物可以有效缓解放射性皮炎的症状。
在患处放置冷敷物,如冰袋或冷毛巾,可以减轻疼痛和瘙痒感,并缓解炎症。
5. 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放射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产品,如香皂、沐浴液、香水和洗发水等。
这些产品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导致更严重的症状。
选用温和、无刺激性的个人护理产品,以减少不适感。
6. 饮食调整调整饮食有助于缓解放射性皮炎的症状。
增加摄入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坚果。
同时,限制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咖啡因,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7. 保持适当的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对于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健康非常重要。
使用加湿器或者保湿器来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8. 避免破溃皮肤的感染对于那些出现破溃的皮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常规放射性皮肤黏膜损坏亦成放射性皮炎,是大剂量电离辐射或多次照射皮肤所引起的皮肤损伤.照射面积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则皮肤损伤就越重,皮肤恢复就越慢。
放疗后放射区内皮肤萎缩、变薄、软组织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张,可出现放射性的皮肤反应。
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产生的程度是不同的。
有红斑、干性反应及湿性反应。
这是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放射治疗数日后,皮肤开始变红,以后逐渐变为暗棕紫色,毛发易于脱落。
照射剂量加大时,皮肤可能出现干性表皮落屑,有的则出现湿性表面脱落、破损,甚至形成久不愈合的溃疡,并伴有疼痛.通常分为四度:Ⅰ度-丘疹或脱毛反应。
Ⅱ度-红斑反应。
Ⅲ度-水泡反应。
Ⅳ度-坏死及溃疡形成。
临床上也可分为三度,将脱毛红斑定为Ⅰ度,水泡湿性皮炎为Ⅱ度,溃疡坏死为Ⅲ度。
护理方法:Ⅰ度损伤主要在生发层,受电离辐射后毛囊萎缩,毛乳头水肿,表现为照射区轻度灼热、瘙痒,出现毛囊角化性丘疹,毛发松动脱落,恢复后皮肤干燥、脱屑、轻度色素沉着.一般不做治疗即可自然消退,应注意皮肤保护。
Ⅱ度损伤放疗治疗达2周、皮肤量2000cGy以上时,出现红斑反应。
主要变化是真皮的毛细血管充血扩张、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皮肤红斑和水肿,局部瘙痒、疼痛、烧灼感。
皮肤恢复后,病灶区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持续较久.严密观察,禁用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可用冰片滑石粉或薄荷淀粉涂擦以收敛止痒或消炎止痛;出现脱屑、裂皮时,忌用手撕剥,以免损伤皮肤,造成感染。
干性皮炎也可不用药,完全恢复后,一般不留痕迹。
Ⅲ度损伤放疗治疗达4周、皮肤量达4000cGy以上时,出现水泡。
主要变化发生在真皮或皮下血管,真皮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肿胀并有空泡形成,可发生严重的小动脉的内膜炎,有时可发生官腔闭塞。
表皮细胞退变,真皮和皮下组织血管损伤后,皮肤组织间液体潴留而形成水泡。
随着症状加重逐渐融合为大水泡内含血性液体,有些形成糜烂面,有渗出液.临床症状:照射区皮肤奇痒、烧灼感并疼痛.皮肤受损范围大者有时可伴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
放射性皮炎护理指南解读最新《放射性皮炎护理指南解读最新》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放射性皮炎护理这回事儿。
就说我上次去医院看我一个朋友吧,他就是因为生病做了放疗,结果就得了放射性皮炎。
我一看到他呀,那脖子上红红的一片,看着就难受。
他跟我抱怨说这又痒又疼的,可遭罪了。
然后我就开始研究起这个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来了。
首先呢,得注意保持那个患病部位的清洁呀,不能让它脏兮兮的,不然感染了可就更麻烦啦。
就像我朋友,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用温水轻轻擦拭那个地方,可不敢用力过猛了。
然后呢,穿的衣服也得注意,得是那种柔软的、宽松的,不能摩擦到患病的地方,不然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呀。
我还特意给他找了几件特别舒服的衣服,他穿上后感觉好多了呢。
还有啊,饮食也很重要哦。
不能吃那些辛辣刺激的东西,得吃些清淡的、有营养的。
我就天天叮嘱他,别吃那些辣的啦,多吃点水果蔬菜啥的。
他一开始还不太乐意呢,说嘴里没味道,想吃点重口味的,我就跟他说,你得忍住呀,这可关系到你能不能快点好起来呢。
再就是要避免阳光直射啦,这一点可不能马虎。
我朋友出门的时候,我都让他戴上帽子,打上伞,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可不能让太阳晒到那个地方。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放射性皮炎的护理呀,可别不当回事儿。
就像我朋友经历的一样,要是不好好护理,那可真是难受得很呢。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别被这放射性皮炎给找上啦!
好啦,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大家可得记住这些护理要点哦!。
临床护理: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
(一)评估观察要点。
1.了解放射治疗的部位、面积、放射源种类、照射剂量。
2.依据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估照射野皮肤(附录8)。
(二)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反应区皮肤,切勿覆盖或包扎,外出注意防晒。
2.遵医嘱局部用药,勿用手抓挠。
(三)指导要点。
1.穿柔软宽松、吸湿性强的纯棉内衣,颈部有照射野时穿质地柔软或低领开衫,避免阳光直射。
2.照射野皮肤,可用温水软毛巾温和清洗,禁用碱性肥皂搓洗,不可涂酒精、碘酒及其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多汗区如腋窝、腹股沟、外阴等处。
3.照射野皮肤局部禁贴胶布,禁用冰袋和暖具,禁止剃毛发,宜用电剃须刀,禁做注射点。
4.禁止搔抓照射野局部皮肤,皮肤脱屑切忌用手撕剥。
一.放射野皮肤的护理技术【护理目标】掌握放射野皮肤的护理要求,当患者出现放射性皮炎时,能作出正确评估和有效护理,使患者局部皮肤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操作重点步骤】1.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放射野皮肤避免刺激:照射区内勿用手指搔痒,忌洗擦肥皂,禁贴胶布,勿剃毛,避免粗糙衣物摩擦,避免冷热的刺激,勿吹风,日晒,禁止热敷;禁止用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照射,勿涂擦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如碘洒、万花油、红汞等。
3.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放射性皮炎时,予密切观察并正确评估:Ⅰ度皮炎-又称干性皮炎,表现为红斑、脱毛、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毛发皮肤脱屑,自觉局部皮肤搔痒,灼热感。
Ⅱ度皮炎-又称湿性反应,在Ⅰ度反应其础上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水泡形成,水泡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Ⅲ度皮炎-放射性溃疡,为过量照射所致,其真皮层受损,可经久不愈。
4.根据放射性皮炎的分度施行有效的护理技术:Ⅰ度皮炎可选用1%冰片滑石粉涂撒,并尽可能暴露局部皮肤。
Ⅱ度皮炎可选用1%合霉素羊毛脂或喜疗妥涂擦,严重者先用1/5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再外敷促进表皮生长的药物如维斯克、依济复喷等。
Ⅲ度皮炎在正常治疗下是不应出现的,严重者需植皮治疗。
5.做好记录和交班,提供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结果标准】1.患者能主动配合,皮肤未出现不可愈合的损伤。
2.患者出现放射性皮炎时,能作出正确评估和有效护理,使患者局部皮肤得到恢复。
【相关连接】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受到一定剂量的某种射线照射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效应,常在肿瘤放射治疗的中后期及远期发生。
皮肤放射损伤不仅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和思想负担,而且影响肿瘤的治疗。
掌握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护理技术,给予精心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意义。
保护照射野皮肤应至少延续至治疗结束后半年。
【放射野皮肤的护理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1 例放射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 X 射线、γ射线及β射线等)照射引起的皮肤炎症性疾病。
放射性皮炎可发生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以及意外暴露于放射线的人群中。
根据皮肤损伤的程度,放射性皮炎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慢性放射性皮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放射治疗:是引起放射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放射线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放射剂量、照射时间、照射部位等因素都会影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 放射性职业暴露: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如核医学技师、放射治疗师等,由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可能会发生放射性皮炎。
- 意外暴露:如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意外情况,可导致人员意外暴露于放射线,引起放射性皮炎。
2. 发病机制- 直接损伤: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皮肤细胞,引起细胞的 DNA 损伤、细胞膜破坏、细胞器功能障碍等,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
- 间接损伤:放射线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血管损伤、免疫功能紊乱等,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
- 自由基损伤:放射线可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可攻击皮肤细胞的生物分子,如 DNA、蛋白质、脂质等,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三、临床表现1. 急性放射性皮炎- 红斑:在放射线照射后数小时至数天内,照射部位出现红斑,颜色为淡红色或鲜红色,边界清楚。
红斑可逐渐加重,颜色变为深红色或紫红色。
- 水肿:随着红斑的加重,照射部位可出现水肿,表现为皮肤肿胀、紧绷,可伴有轻度疼痛和瘙痒。
- 水疱:在严重的情况下,照射部位可出现水疱,水疱大小不等,疱液清澈或为血性。
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
- 溃疡:如果皮肤损伤进一步加重,可形成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为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组织,可伴有疼痛和出血。
2. 慢性放射性皮炎- 皮肤萎缩: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萎缩,表现为皮肤变薄、干燥、失去弹性,皱纹增多。
- 色素沉着或减退:照射部位可出现色素沉着或减退,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深或变浅。
搁射性皮炎的照顾护士惯例之阳早格格创做搁射性皮肤黏膜益坏亦成搁射性皮炎,是大剂量电离辐射或者多次映照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益伤.映照里积越大,映照时间越少,则皮肤益伤便越重,皮肤回复便越缓.搁疗后搁射区内皮肤萎缩、变薄、硬构制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弛,可出现搁射性的皮肤反应.搁射性皮肤反应,其爆收的程度是分歧的.有黑斑、搞性反应及干性反应.那是渐渐加重的历程,正在搁射治疗数日后,皮肤启初变黑,以来渐渐形成暗棕紫色,毛收易于脱降.映照剂量加大时,皮肤大概出现搞性表皮降屑,有的则出现干性表面脱降、破坏,以至产死暂没有愈合的溃疡,并陪随痛痛.常常分为四度:Ⅰ度-丘疹或者脱毛反应.Ⅱ度-黑斑反应.Ⅲ度-火泡反应.Ⅳ度-坏死及溃疡产死.临床上也可分为三度,将脱毛黑斑定为Ⅰ度,火泡干性皮炎为Ⅱ度,溃疡坏死为Ⅲ度.照顾护士要领:Ⅰ度益伤主要正在死收层,受电离辐射后毛囊萎缩,毛乳头火肿,表示为映照区沉度灼热、瘙痒,出现毛囊角化性丘疹,毛收紧动脱降,回复后皮肤搞燥、脱屑、沉度色素重着.普遍没有搞治疗即可自然消退,应注意皮肤呵护.Ⅱ度益伤搁疗治疗达2周、皮肤量2000cGy以上时,出现黑斑反应.主要变更是实皮的毛细血管充血扩弛、通透性减少,表示为皮肤黑斑战火肿,局部瘙痒、痛痛、烧灼感.皮肤回复后,病灶区皮肤搞燥脱屑,色素重着持绝较暂.周到瞅察,禁用刺激性或者腐蚀性药物,可用龙脑滑石粉或者薄荷淀粉涂揩以支敛止痒或者消炎止痛;出现脱屑、裂皮时,忌用脚撕剥,免得益伤皮肤,制成熏染.搞性皮炎也可没有必药,实足回复后,普遍没有留痕迹.Ⅲ度益伤搁疗治疗达4周、皮肤量达4000cGy以上时,出现火泡.主要变更爆收正在实皮或者皮下血管,实皮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及仄滑肌肿胀并有空泡产死,可爆收宽重的小动脉的内膜炎,偶尔可爆收官腔关塞.表皮细胞退变,实皮战皮下构制血管益伤后,皮肤构制间液体潴留而产死火泡.随着症状加重渐渐混合为大火泡内含血性液体,有些产死糜烂里,有渗出液.临床症状:映照区皮肤偶痒、烧灼感并痛痛.皮肤受益范畴大者偶尔可陪齐身中毒症状,体温降下,黑细胞降下.那种益伤愈合后战遗留瘢痕战色素重着、新死皮肤弹性好、构制坚强,易受益伤而再次破溃.干性皮炎应暂停搁疗,有火泡病例应注意呵护火泡,预防破溃熏染,对付于大火泡且周围有明隐炎症或者弛力过大而必须减压者,可正在无菌支配下抽来液体或者剪启火泡.Ⅳ度益伤搁射治疗达6周安排、皮肤量大于7500cGy以上时,出现溃疡或者坏死反应.没有但是表皮受益而且乏及实皮,正在坏死、溃疡边沿肌纤维肿胀、血管内膜删薄关塞及血栓产死,肌肉筋膜及深部构制坏死.早期骨构制疏紧或者坏死.创里缺乏肉芽构制少暂没有愈.变现为痛痛剧烈、溃疡产死,益伤可深及皮下构制、肌肉以至骨骼.溃疡里搞燥、缺乏肉芽构制,边沿整齐,易合并熏染.可陪用下烧等中毒症状,偶尔能诱收齐身脓毒血败血症.Ⅳ度益伤多由于治疗剂量没有当引起,应克制再交触搁射线,对付于有溃疡坏死病灶要举止浑创处理,预防熏染,有博业护士换药,并协同一些敷料的使用,加快皮肤愈合,减少病人痛苦.。
皮肤科放射性皮炎的诊疗护理
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是由放射线(主要是8、Y及X 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损害。
【病因及发病机制】
因工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防护不严,或于短期内应用放射线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使累积量过大而引起。
皮肤损害发生的迟早、程度与放射线的性质、照射面积、照射时间以及接触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临床类型及表现】
1.急性放射性皮炎
(1)工度:初为鲜红,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
自觉灼热与瘙痒。
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2)II度: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外表紧张有光泽,有水疱形成,疱破后形成糜烂面。
自觉灼热或疼痛。
经1〜3个月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
(3)III度:红斑水肿后组织迅速坏死,形成顽固性溃疡。
溃疡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肤及肌肉,甚至骨组织。
溃疡底面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块,自觉剧痛。
很难愈合,愈后易形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
损害严重者大血管闭塞,肢体发生干性坏疽。
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4)n、ni度可伴全身病症,如头痛、头晕、精神萎靡、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等, 严重者
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多由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 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
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炎症表现不显著,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破裂,毛发脱落,甲色暗晦,甚至纵裂脱落、色素沉着及增厚。
久之可引起癌变。
【诊断及治疗】
L诊断根据明确的职业史、受照史、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参考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类似皮肤疾病,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2.治疗
11)局部治疗
1)外涂芦荟胶能有效补充皮肤水分,恢复胶原蛋白功能,可以有效缓解皮损病症。
2)急性放射性皮炎I度和n度红斑水肿明显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冷湿敷;无水肿渗出的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可用无刺激性的软膏,如维生素E霜、10%鱼肝油软膏及其他护肤霜等,也可选用皮质激素类霜剂或软膏。
3)溃疡:可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或新型敷料等,也可
行氮-氯激光照射;对顽固性溃疡可考虑手术切除并行植皮术。
4)对癌前期或癌变早期损害:可用5%氟尿喀味软膏或行外科切除。
5)遵医嘱必要时予以全身支持治疗。
【护理】
2. 一般护理
(1)环境:居住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流通,每天定时通风,保持适宜温湿度。
(2)起居:停止放射线照射;减少外出,防止日光照射;嘱患者勤剪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感染。
瘙痒时可涂无刺激性的护肤霜,嘱患者用手拍打瘙痒部位,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如瘙痒剧烈影响睡眠者,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安神药口服。
(3)饮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能量、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及其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土豆、红薯、苹果、梨等。
忌海鲜、辛辣等发物及烟酒。
多喝水,每天3000ml (心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入水量),以利于毒素排出。
(4)心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感受,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关心。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放射性皮炎的症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指导患者对放射性皮炎有正确认识, 强调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及预防放射性皮炎的重要性。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5)活动指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八段锦及散步、慢跑等;运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应遵医嘱。
3.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评估放射性皮损程度,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皮肤
疼痛和皮肤创面情况。
当皮肤出现红斑、刺痛时,应立即停止放射线
照射。
(2)皮肤护理: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纯棉的衣物,防止衣物摩擦。
保护照射野皮肤,防止冷热敷及强烈阳光暴晒,在夏季外出时尽量戴帽或使用遮阳伞等。
勿用肥皂擦洗或热水烫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皮褶处。
沐浴后外涂润肤露,以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
(3)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病症。
遵医嘱外涂温和、无刺激性软膏,以促进皮损修复。
鼓励患者通过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 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
(4)治疗护理
1)外用药物:遵医嘱用药,均匀涂药,以利药物吸收,用药后观察患者皮肤的疼痛程度、皮损部位渗出液的色、质、量、肉芽颜色、
痂皮面积、创面生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2)加强换药、控制感染。
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伤口出现感染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冷湿敷护理:冷湿敷适用于大疱、渗出液多时,可用4〜15t 无菌蒸储水或0.9%氯化钠进行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以起到抗炎、消肿、止痒等作用。
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考前须知。
评估病房环境,温度适宜;患者主要病症、既往史、局部皮肤情况等。
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响, 如出现红斑、丘疱疹、痒痛等病症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
同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