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复习(一).doc
- 格式:pdf
- 大小:73.92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章《有理数复习(一)》导学案【教学重点、难点】1、熟练运用基本概念及分类研讨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2、计算的正确性【教学过程】 『知识点回顾』 1. 大于零的数叫 , 小于零的数叫 , 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2. 和 统称为有理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为:3.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_____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原点及原点右边的数表示 . 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⑴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 ⑵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5. 数a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 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 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6. 一个数a 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 距离,记作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 即:如果a>0,则|a|= ;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 如果a<0,则|a|= ;③0的绝对值是 . 如果a=0,则|a|= . 反之: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相反数,则这个数是 ;即若|a|=a ,则a 0;若|a|=-a ,则a 0.7.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⑵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用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 ;⑷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即:⑴若a >0,b >0,则a+b 0;⑵若a <0,b <0,则a+b 0;⑶若a >0,b <0,且a <b 则a+b 0.8、有理数减法法则: 『例题讲评』例1、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且用“>”号把它们连结起来:-3,-(-4),0,—|-2.5|,-121例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3,∣-5∣, +(-31),-3.14, 0,-1.2121121112…, - (-2.5),43,-∣-54∣, 3π 正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 例3、填空:(1) -131的相反数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
苏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2.1 有理数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和零。
其中正数表示比零大的数,负数表示比零小的数,零表示没有数。
2.2 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可以一一对应,正有理数表示原点右侧的点,负有理数表示原点左侧的点,零表示原点。
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右侧的数总比左侧的数大,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时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数轴上有一些特殊的数,如最小的自然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和最小的负整数。
移动数轴上的点可以得到所需的位置,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
2.3 绝对值和相反数绝对值是一个数在数轴上的距离,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0.相反数是指与一个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如3和-3是一对相反数。
1.相反数的定义和求法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它们的和为0.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要在它前面加上负号“-”即可,例如5的相反数是-5.如果需要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需要用括号将它们括起来,再在前面加上负号“-”,例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后为-5a-b。
如果需要求一个带负号的数的相反数,同样需要先用括号括起来,再在前面加上负号“-”,例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后为5.2.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对于任意有理数a,它的相反数是-a。
当a>0时,-a0;当a=0时,-a=0.3.多重符号的化简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是,“+”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结果,可以直接省略;而“-”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
如果“-”的个数是奇数,结果为负;如果“-”的个数是偶数,结果为正。
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包括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一个数与零相加。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发展运算能力;了解无理数的概念,会判断无理数.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3.体会转化、归纳等思想;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发展数感.【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与无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要点诠释:(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有理数“0”的作用:作用举例表示数的性质0是自然数、是有理数表示没有3个苹果用+3表示,没有苹果用0表示表示某种状态0C表示冰点表示正数与负数的界点0非正非负,是一个中性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要点诠释:(1)无理数的特征: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不循环,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2)目前常见的无理数有两种形式:①含π类.②看似循环而实质不循环的数,如:1.313113111……(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渐增加).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要点诠释:(1)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数,如π.(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对应的数大.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要点诠释:(1)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2)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即可.(3)多重符号的化简:数字前面“-”号的个数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5.绝对值:(1)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数a的绝对值记作a.(2)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要点二、有理数的运算1 .法则:(1)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b=a·1b(b≠0) .(5)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要点诠释:“奇负偶正”口诀的应用:(1)多重负号的化简,这里奇偶指的是“-”号的个数,例如:-[-(-3)]=-3,-[+(-3)]=3.(2)有理数乘法,当多个非零因数相乘时,这里奇偶指的是负因数的个数,正负指结果中积的符号,例如:(-3)×(-2)×(-6)=-36,而(-3)×(-2)×6=36.(3)有理数乘方,这里奇偶指的是指数,当底数为负数时,指数为奇数,则幂为负;指数为偶数,则幂为正,例如: 2(3)9-=, 3(3)27-=-. 2.运算律:(1)交换律: ①加法交换律:a+b=b+a ; ②乘法交换律:ab=ba ;(2)结合律: ①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乘法结合律:(ab )c=a(bc)(3)分配律:a(b+c)=ab+ac要点三、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有:(1)数轴比较法;(2)法则比较法: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作差比较法.(4)作商比较法;(5)倒数比较法.要点四、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a ⨯的形式(其中110a ≤<,n 是正整数),此种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例如:200 000=5210⨯.【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相关概念1.若一个有理数的:(1)相反数;(2)倒数;(3)绝对值;(4)平方;(5)立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分别为(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答案】(1)0; (2)1和-1;(3)正数和0;(4)1和0;(5)-1、0和1【解析】根据定义,把符合条件的有理数写全.【总结升华】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倒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举一反三:【有理数专题复习 357133 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变式】(1)321-的倒数是 ;321-的相反数是 ;321-的绝对值是 ; -(-8)的相反数是 ;21-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 (2)某种食用油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涨落,规定上涨记为正,则-5.8元的意义是 _ ;如果这种油的原价是76元,那么现在的卖价是 .(3) 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全长30km ,单程运行时间约为8min,那么磁悬浮列车的平均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m /min .(4) 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323b a cd ____ . (5)下列各数:2π,0, 0.23,227,0.3000333…,中无理数个数为 个. 【答案】(1)35-; 213; 213;-8;2 (2)降价5.8元,70.2 元;(3)33.7510⨯;(4)3;(5)2.2.(2015春•射洪县月考)如果|x+3|+|y ﹣4|=0,求x+2y 的值.【思路点拨】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代数式化简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x+3|+|y ﹣4|=0,∴x+3=0,y ﹣y=0,解得,x=﹣3,y=4,x+2y=﹣3+4×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和非负数的性质,掌握有限个非负数的和为零,那么每一个加数也必为零是解题的关键.3.在下列两数之间填上适当的不等号:20052006________20062007. 【思路点拨】根据“a-b >0,a-b =0,a-b <0分别得到a >b ,a =b ,a <b ”来比较两数的大小.【答案】 <【解析】法一:作差法由于20052006200520072006200610200620072006200720062007⨯-⨯-==-<⨯⨯,所以2005200620062007< 法二:倒数比较法:因为2006112007112005200520062006=+>+= 所以2005200620062007< 【总结升华】比较大小常用的有五种方法,要根据数的特征选择使用. 举一反三:【变式】比较大小:(1)199-________0.001; (2)23-________-0.68 【答案】(1)< (2)>类型二、有理数的运算4.(2016•厦门)计算:.【思路点拨】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答案与解析】解:原式=10+8×﹣2×5=10+2﹣10=2.【总结升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首先弄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各种运算法则计算,有时可以利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举一反三:【变式】计算:(1)11(2)(2)22-⨯÷⨯- (2)()20064261031-+--⨯- 【答案】(1)111(2)(2)(1)(2)(1)2(2)4222-⨯÷⨯-=-÷⨯-=-⨯⨯-= (2)()20064261031-+--⨯-=-16+4-3×1 =-15类型三、数学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5.(1)数形结合思想:有理数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 ,-a ,1的大小关系.A .-a <a <1B .1<-a <aC .1<-a <aD .a <1<-a(2)分类讨论思想:已知|x|=5,|y|=3.求x-y 的值.(3)转化思想:计算:3135()147⎛⎫-÷- ⎪⎝⎭ 【答案与解析】(1)将-a 在数轴上标出,如图所示,得到a <1<-a ,所以大小关系为:a <1<-a . 所以正确选项为:D .(2)因为| x|=5,所以x 为-5或5因为|y|=3,所以y 为3或-3.当x =5,y =3时,x-y =5-3=2当x =5,y =-3时,x-y =5-(-3)=8当x =-5,y =3时,x-y =-5-3=-8当x =-5,y =-3时,x-y =-5-(-3)=-2故(x-y )的值为±2或±8(3)原式=33135(7)357724614142⎛⎫--⨯-=⨯+⨯= ⎪⎝⎭【总结升华】在解题中合理利用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数形结合——“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分类讨论中注意分类的两条原则:分类标准要统一,而且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转化思想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举一反三:【变式】(2015•宁德)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a+b<0 B.a﹣b<0 C.a•b>0 D.>0【答案】B.类型四、规律探索6.将1,12-,13,14-,15,16-,…,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请你写出第20行从左至右第10个数是________.【思路点拨】通过观察题目所给的图形、表格或一段语言叙述,然后归纳总结,寻找规律.【答案】1 200 -【解析】认真观察可知,第1行有1个数,第2行有2个数,第3行有3个数,……,所以第20行有20个数,从第1行到第20行共有1+2+3+…+20=210个数,所以第20行最后一个数的绝对值应是1210;又由表中可知,凡是分母是偶数的分数是负数,故第20行最后一个数是1210-,以此类推向前10个,则得到第20行第10个数是1 200 -.【总结升华】特例助思,探究规律,这类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来总结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示出来.。
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复习教案(5篇材料)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学目标:1:识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掌握并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教学过程:(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一: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4.同一个问题中,正数和负数分别代表意义相反的量。
二: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有理数。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三:数轴:定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数轴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直线上的右(或上)方向为正方向,选择合适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中,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关于有理数和数轴的练习4:倒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数a的相反数是-a,(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0的相反数是0.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相反数的相关练习题五: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倒数相关练习题倒数、相反数区别: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反。
2: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
3:倒数对于本身的数是1或-1。
4:两个相反数之和为0,两个倒数之积为1。
示例:六: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若a>0,则︱a︱= 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若a<0,则︱a︱=-a;0的绝对值是0.若a =0,则︱a︱= 0;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绝对值知识的相关练习题例题:七: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较大的绝对值较小。
第二章复习课(1)[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学会由数到形的转化,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倒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相互表示,掌握单位互化。
3、掌握幂的概念及表示[知识点归纳]知识点1: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有理数分类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 知识点4:相反数 知识点5:绝对值知识点6:倒数 知识点7:乘方 知识点8:多重符号的化简知识点9:科学记数法[典型例题]例1.例:收入200元记作+200,那么-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把下列有理数按要求分类)2(--, 3.5 , 54, -.35, 5.2-- , 22-,0 这些数中 正数有________ ___ 负数有____ _______分数有______ _______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非正整数______________,非负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 注: 非负数指_____;非正数指_______;非负整数指_____;非正整数指___ 。
例3.相反数的表示方法,一般的数a 的相反数表示为______.2-的相反数是____例4.若x =5,那么x=_____例5.已知a 和b 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你能利用所学知识写出一些关于a 与b 的关系式吗?例6.2)3(-= 23-= 2)3(--= 2)32(= 322= 2)32(-= 例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50 200 000 000= 把101022.1⨯还原成原数科学计数法:a ×10n (注意a 的范围)例8.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3。
试求 (a +b )2013-(-cd )2013+m 的值.[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B.零是整数,但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零;D.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最小的有理数是0;B.最大的负数是-1;C.原点右边的数表示正数;D.最小的自然数是1。
《有理数》小结与思考(一)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回顾有理数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 2、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1、熟练运用基本概念及分类研讨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解决问题.2、计算的正确性【教学过程】 『知识点回顾』1. 大于零的数叫 , 小于零的数叫 , 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2. 和 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为:3.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_____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原点及原点右边的数表示 . 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⑴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 ⑵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5. 数a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 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 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6. 一个数a 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 距离,记作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 即:如果a>0,则|a|= ;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 如果a a b213132--43-2-a 2+b 2356232334141312214-61431234811a ba”、“=”或“18、从数6,-,15,-3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中最小的是( ) A . -3 B . - C .3 D .2 19、下列各组运算结果符号为负的有(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35)(-45),(-67)(56),(-313)0,()(-3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0、计算: (1)(-423)(316); (2)-31--16; (3)(-723)(-356);(4)--3│-2715│; (5)312413322141-+--(6)7)1.10()41()21(1.4+-+-+++ 7 54)1.3()53(4.2+-+-- (8)8(-41)-5-()21、初一年级共10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以90分为标准,超过的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成绩如下:请你算出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七年级上册代数的重要章节,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一课时)作为有理数运算的开始,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意义、绝对值及数轴等知识在本节课都要用到,它又是学习有理数减法、乘除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算术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其知识点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得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信他们能很好完成本节课内容。
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在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3)培养一定的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在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运用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通过汽车向东,向西运动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二)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创设情境,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据下列情况,分别列算式,并回答:汽车两次运动后方向怎样?离出发点多远?(1)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2)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3)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4)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5)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5千米,(6)向西行驶5千米后,静止不动,算式向东向西运动后的位置+5 +2 (+5)+(+2)=+7-5 -2+5 -2-5 +2+5 -5-5 0师:能写出每次运动的位置吗?同学们能用算式表示汽车的变化过程吗?(由学生上黑板板书)【设计意图】:采用学生熟悉汽车向东向西运动,直观、明了,学生较容易得出变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