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3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两宋商业城市兴起。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地方建立行省。
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5课《辽、宋、夏、金并立》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展示历史地图,标注出辽、宋、夏、金四个政权的地理位置,简要介绍这四个政权的时间背景。
1.2 提出问题:“在同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政权?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学生活动:•观察历史地图,对四个政权的地理位置有初步了解。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直观的历史地图和问题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2.1 介绍四个政权的建立•分别讲述辽、宋、夏、金四个政权的建立过程,包括其建立者、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强调这四个政权并存的历史时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1.2.2 分析四个政权的特点•分别介绍四个政权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政权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1.2.3 探讨四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辽、宋、夏、金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关系,包括著名的澶渊之盟等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如何影响四个政权的命运以及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1.2.4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话题:“你如何看待辽、宋、夏、金并立时期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对比和思考,深入理解四个政权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对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四个政权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课堂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教师行为:•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提纲:•一、四个政权的建立•辽•宋•夏•金•二、四个政权的特点•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三、四个政权之间的关系•战争与和平•澶渊之盟等历史事件•四、历史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提纲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第5课时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内提分练习
1.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图片,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3.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车水马龙、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然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5.[2018·南京]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 )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6.[2018·聊城]某套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单元中(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7.[2018·恩施]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商业繁荣
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18·青岛]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2018·黔西南]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0.[2018·成都]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
下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课内提分练习】
1.B
2.B
3.C [解析] 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为③。
4.B
5.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经济发展。
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故本题选C项。
6.C [解析]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繁荣,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此时期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大发展
时期。
故C项为正确答案。
7.A [解析]②反映的是北宋经济的发展。
故本题选A项。
8.B 9.A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