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结构(河北乐亭一中杨海鹏)
- 格式:pptx
- 大小:86.61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八课时 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考点18)。
“气”是构成材料,是第二性的。
理由: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评价:把天理和人欲对立,实则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1300多年历史。
给词注入强劲生命力,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代表作。
重点、难点、考点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2)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3)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4)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采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2、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1)是文化高度发展、全面繁荣的时期,无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辽、西夏、金随着同汉族经济联系的加强,文化进一步交融,在保留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
(3)这一时期,我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往世界,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西欧的影响中国古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向西传到欧洲,对西欧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印刷术作为新教反对天主教起了重要作用,火药炸毁了西欧的骑士阶层,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西欧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
4、怎样认识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一定文化现象都是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私人书院也注重按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德行,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和封建制度完善的表现。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五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化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历法和天学家郭守敬。
②理学。
③教育和史学:书院的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④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陆游的诗词;市民学──话本;元曲和关汉卿。
二、能力培养目标1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五代辽宋夏金元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表比较的自学能力。
3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教育、史学、哲学、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4通过辽、夏、金、元的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要点一、科学技术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2建筑技术的提高3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4元代的历法和天学家郭守敬二、理学三、书院的兴起和《资治通鉴》1书院的兴盛2史学家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四、学1五代杰出词人李煜2宋词繁荣的原因3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4婉约派词人柳永和李清照陆游的诗词6话本六、元曲1元曲2关汉卿的创作七、绘画艺术1绘画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重点:本涉及的科技化成就知识点较多,应适当突出三大发明、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
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重难点解析一. 本周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古代三大科技发明在宋代的发展,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
2. 难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地位;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作用;对“均田免粮”口号的评价。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 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2.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3. 这一时期从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到元的统一,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重大进步。
4. 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 这一时期的文化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科学技术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1. 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
印刷术从隋唐的雕版印刷到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指南针从战国的司南到北宋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或要从古代炼丹家发明到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再到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和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
三大发明的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三大发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阿拉伯、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第四五代、辽、宋、夏、金、元【单元特征】总体特征:本单元包括五代十国(不作考试要求)、辽、北宋、西夏、南宋、金、蒙古汗国、元朝的历史,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最主要的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特征: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辽、夏、金先后同北宋、两宋对峙。
元朝统一全国,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尤其是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经济特征(不作考试要求):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到南宋时,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都超过了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伴随着民族融合,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
民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一度频繁,但均通过和议维持了和平局面,各民族经济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外交特征(不作考试要求):主动对外开放,积极进行对外贸易和交流。
化特征: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并开始运用于军事和生活领域。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及传播对中国明和世界明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宋词、宋话本、元曲等市民学兴起,是这一时期化领域的新特点。
【考点清单】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2)中央集权的强化;(3)科举制的发展。
【解析】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科举制的发展,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应突出掌握其统一战略,明确北宋只是实现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局部统一;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应分类掌握其集权措施并辩证认识其集权影响;对“科举制的发展”应突出在中央集权强化背景下的新措施。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2008、2009年新增考点)与王安石变法。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宋辽夏金元时期(一)宏观掌控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
(2)北宋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强中央集权。
(3)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
元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
2、经济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封建制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3、民族关系(1)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2)民族间战争一度频繁,但通过议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3)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形成新民族——回族。
4、文化(1)古代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建筑技术、科技著作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2)理学产生和发展。
(3)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书院的兴起、宋词的繁荣、市民文学出现(新特点)。
(二)微观细嚼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措施,“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标志是北汉被灭2、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原因: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措施: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
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地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
④发展科举制度,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影响: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不抑兼并”政策,“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2)“三冗”出现,宋仁宗时积贫积弱局面形成(3)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4)辽、西夏的威胁4、庆历新政(核心:整顿吏治(结果:触犯了保守派利益,改革被废止)1043年,为摆脱统治危机,范仲淹内容:严格官吏升迁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做官;加强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令5、王安石变法(1069年)目的:挽救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案一、考点(一)1.(1)(2)(3)2.(1)(2)(3)(二)1.(1)(2)(3)(4)(5)(6)2.(1)(2)(3)(三)1.(1)(2)(3)2.(1)(2)(四)1.(1)(2)(3)(4)2.(1)(2)(3)3.(1)(2)(3)4.(五)1.(1)(2)2.3.4.(一)归纳、概括宋元时期的历史特征,分析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大统一的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由并立、战争不断到形成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二)(三)正确分析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宋元科技文化的世界三、知识结构五代十国:(907—970年)(一)1.2.(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2.发展:(1)(2)(3)(三)契丹的发展:1.2.3.(四)1.2.(1)a.b.c.(2)3.(五)1.(1)(2)2.(1)(2)3.(1)(2)(六)1.(1)(2)2.夏宋的和(1)(2)(3)3.(1)(2)(3)(七)(八)1.(1)(2)(3)2.(九)1.(1)(2)2.(十)1.2.(1)(2)3.4.(十一)1.2.3.(十二)1.2.(十三)1.2.(十四)宋元文1.2.3.(十五)(十六)1.2.四、能力训练(一)单项训练题1.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分析与答案:本题涉及中国古代有关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知识,考查再认、再现不同时期的相关知识和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回忆不同时期有关经济作物种植和纺织业发展的知识并进行归纳。
答案是D2.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B.岭北省C.黑龙江省D.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对元朝行省制度和相关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涉及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
C、D选项是近现代史上对题干所要求的地区的行政区划,B选项的管辖范围主要是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高三历史第六讲五代辽、宋、夏、金主讲教师隋清钧内容提要:学习指导一、概述二、复习的重点难点(一)本单元复习的重点(二)复习中的难点问题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知识结构一、五代十国二、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四、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五、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六、辽、宋、夏、金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七、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文化重难点解析一、五代十国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二、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其影响三、中国古代从江南开发到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四、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历史发展的贡献五、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文化单元检测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讲正文:高三历史单元复习第六讲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学习指导一、概述:从907年起,我国进入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一直到1276年南宋的灭亡,时间共约370多年左右,经历三个半世纪。
这一历史的特点是:1.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但统一的趋势也在发展。
北宋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
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同北宋和南宋对峙。
南北方长期分裂,民族政权割据并立。
2.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战乱较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发展。
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也逐渐恢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
3.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一次民族大融合,为元朝建立空前规模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准备了条件。
4.这一时期,封建文化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仍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理学的产生、书院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是这时期文化领域的特点。
城 城【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 5.五代、辽、宋、夏、金、元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理学文学 5.五代、辽、宋、夏、金、元(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地位、特点三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及外传、意义。
沈括与郭守敬的成就 概念、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评价 宋词繁荣的原因,流派及代表人物、作品,陆游诗词特点世俗文学兴起原因、话本的特点与影响【自主复习】一、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1、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取得突出的成就。
文化繁荣的原因主要有:①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和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 高三历史学案考点59:元朝的建组编: 樊业兵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高三年级文科 班级: 姓名: 日期:②两宋时期的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将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
④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的文化成果,继续向前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⑤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实现大一统,使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⑥两宋政府重视教育,宋代的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点拨:各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一般从政局、政策、经济发展、民族交往、对外交往等方面分析总结,但要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2、宋元文化繁荣的特点①封建文化高度繁荣。
②科学技术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③理学产生、宋词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④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又各具特色。